预防犯罪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5.2预防犯罪 课件(共18张PPT)

无心学习、旷课
结交损友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陈某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陈某的最后结局对我们有何启示?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 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 “雷区”。
刑 罚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反弹,呈现低龄化趋势
2022年6月1日,最高检发布的《未 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 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未成年人 犯罪数量出现反弹。具体来看,盗窃 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等五类主要 犯罪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未成年人犯 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加读强完自资我料防,范你,有远什离么犯样罪的的感原触因? 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 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 于一般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 以拘留或罚款。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 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 行为,被人民法院处以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死刑 。
对比上述行为,并说一说什么是犯罪?
行为性质
行为一 一般违法行为
危害相对轻微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刑罚 (刑事处罚) 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
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有无 管拘 期期死 制役 徒徒刑
刑刑
剥
罚
夺 政
金治
权
利
没驱 收逐 财出 产境
案件分析
请找出本案中的主刑、附加刑。 202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消息: 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浙江省 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周江勇受贿一案, 对被告人周江勇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 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 全部财产;对周江勇受贿犯罪所得及孳[zī ] 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结交损友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陈某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陈某的最后结局对我们有何启示?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 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 “雷区”。
刑 罚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反弹,呈现低龄化趋势
2022年6月1日,最高检发布的《未 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 显示,2017年至2021年,未成年人 犯罪数量出现反弹。具体来看,盗窃 罪、聚众斗殴罪、强奸罪等五类主要 犯罪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未成年人犯 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加读强完自资我料防,范你,有远什离么犯样罪的的感原触因? 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 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 于一般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 以拘留或罚款。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 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 行为,被人民法院处以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死刑 。
对比上述行为,并说一说什么是犯罪?
行为性质
行为一 一般违法行为
危害相对轻微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刑罚 (刑事处罚) 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
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有无 管拘 期期死 制役 徒徒刑
刑刑
剥
罚
夺 政
金治
权
利
没驱 收逐 财出 产境
案件分析
请找出本案中的主刑、附加刑。 2023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消息: 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浙江省 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周江勇受贿一案, 对被告人周江勇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 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 全部财产;对周江勇受贿犯罪所得及孳[zī ] 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预防犯罪》PPT精品教学课件

参考答案: (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家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 导。 社会: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 会文化环境。 自身: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 ,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 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课堂探究:为什么要调整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主刑 刑罚的种类:
附加刑
一、了解罪与罚
主刑
刑罚
附加刑
有无 管拘期 期 死 制役徒 徒 刑
刑刑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剥 夺
没
驱
罚政 收逐
金治 财出
权 利
产
境
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小 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结
(1)刑法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 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法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 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 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的必然法律后果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B )8.下面几幅图说明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相同的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析】图文信息说明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 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符合题意;A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 害相对轻微;C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D错误,说法过于绝 对。故选B。
( B )5.任某因制售盗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 处罚金4万元。下列对此案件解读正确的有 ①触犯了刑法 ②能够彻底解决制假售假问题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文中,任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④正确;②错误,“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任某 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预防犯罪》PPT课件

8.古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A)①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 ②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③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 ④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A.②③④ B.②④C.③④ D.①②③
9.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庞红卫、孙琪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红卫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是( B )A.违法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B.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C.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4.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其包括( A )①管制、拘役 ②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③死刑 ④剥夺政治权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列有关犯罪的认识,正确的是( A )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C.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D.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可能犯罪
6.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7.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8.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9.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10.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是( C )A.民法 B.治安管理处罚法C.刑法 D.宪法2.《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物品等行为确定为犯罪,因为这些行为都( D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②触犯刑法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具有因果相关性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7年3月28日,陶某因锯断共享单车车锁以方便自己使用,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陶某拘役四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2 000元。陶某被处罚,是因为( C )A.他的行为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B.他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C.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他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9.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庞红卫、孙琪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红卫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是( B )A.违法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B.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C.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4.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其包括( A )①管制、拘役 ②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③死刑 ④剥夺政治权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列有关犯罪的认识,正确的是( A )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C.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D.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可能犯罪
6.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7.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8.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9.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10.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是( C )A.民法 B.治安管理处罚法C.刑法 D.宪法2.《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物品等行为确定为犯罪,因为这些行为都( D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②触犯刑法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具有因果相关性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17年3月28日,陶某因锯断共享单车车锁以方便自己使用,被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陶某拘役四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2 000元。陶某被处罚,是因为( C )A.他的行为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B.他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C.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他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罪
罚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预防犯罪ppt课件

随堂练习
3.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
D 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新知探究: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最本质特征
刑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法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盗人窃,罪犯故意杀人、故生意产伤、害销致售人有重毒伤、或有者害死食亡品、罪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 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罪
新知探究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5.2-1了解罪与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 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 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 一个月。
➢ 1.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 ➢ 2.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道法人教版八上《预防犯罪》优秀教学课件PPT

课堂小结
了解罪与罚
预 防 犯 罪
加强自我防范
重点
刑法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重点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 防范于未然 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随堂巩固
1、王某在学习期间,经常违反纪律,对师长的批评教育置若罔
闻。一天,他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一起,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
经常一偷般窃财违物法等和,因犯此罪被之公间安机没关有拘不留。可但逾他越仍不的思鸿悔沟改。,为搞到
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 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不良行陈为某(违最纪终) 走上(犯严一罪重般不违道良法路行行为为,)在平 犯罪 时的生活中有迹可循吗?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P55
并将对方打伤,被公安机关拘留。出来后,王某仍不思悔改,在社
会上常寻衅滋事,在一次打架斗殴中将他人打伤致残,被人民法
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王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是因为
他的行为( D )
①违反了法律
②触犯了刑法
③具有社会危害性 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王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青少年的启
➢ 试从危害社程会度危、害性违反的违反法的律法、律行为后法律果后等果方面
对一般行殴违 为打法他人的轻微行为进违行反处对治罚比安法管分理析。
受到行政 制裁
犯罪
严重
触犯刑法
受到刑罚 处罚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 力武器。
2、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含义)
答:①林某没有培养健康的情趣爱好,抵制不良诱惑能力 差;②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③不能正确对待学校和 老师的教育;④有了不良行为不能及时改正;⑤法制观念 淡薄,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预防犯罪》做守法的公民PPT课件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学习任务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 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学习任务三
材 料 : 某 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寻衅滋事案件。被害人李某今年刚满14岁,因 隔壁村委会有无线网络,5月的一天21时许,李某从家中骑电动自行车到隔壁村委会,在村 委会对面的台阶上连着Wi-Fi玩手机。次日凌晨,被告人龙某酒后看见坐在路边上网的李某 , 觉得不顺眼 , 遂对李某随意进行殴打、罚跪,并将汽油泼在李某身上吓唬他,导致被害人 李某头部、胸部、腿部多处受伤。案发后,龙某藏匿起来,但经公安民警布网追查并最终 被抓,他只得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学习任务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 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学习任务三
材 料 : 某 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寻衅滋事案件。被害人李某今年刚满14岁,因 隔壁村委会有无线网络,5月的一天21时许,李某从家中骑电动自行车到隔壁村委会,在村 委会对面的台阶上连着Wi-Fi玩手机。次日凌晨,被告人龙某酒后看见坐在路边上网的李某 , 觉得不顺眼 , 遂对李某随意进行殴打、罚跪,并将汽油泼在李某身上吓唬他,导致被害人 李某头部、胸部、腿部多处受伤。案发后,龙某藏匿起来,但经公安民警布网追查并最终 被抓,他只得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
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销售我国为防控疾病传入等特殊需要而明令禁止生产、销售 的巴西牛副产品和印度牛肉;美容会所注射的“美容 针”“瘦脸针”“溶脂针”;生产销售用猪肉制作的伪劣牛 肉制品;在生产、炸制油条过程中添加过量的铵明矾;将养 猪场内未经检验检疫的淘汰猪贩卖给他人;通过非正规渠道 购进保健品后再予以销售;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用工 业盐冒充食用盐进行销售等。温州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 表示,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群众反 映强烈的问题。温州法院集中宣判一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 犯罪案件,旨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危害 食品、药品安全犯罪。
例 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下列对 刑法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 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刑法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居于最高地位,①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D。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主__刑__和_附__加__刑__两大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_陷__阱__。我们作为_社__会__ _成__员__,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_危__害__,_远__离__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不__良__行__为__。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法__治__观__念__,依法自律, 做一个_自__觉__守__法__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_不__良__习__气__,自觉遵纪守法,_防__患__于__未__然__。
应受处罚性
一般违法行为 较小
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应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
犯罪行为 更大
违反刑法 应受刑罚处罚
加强自我防范 探究 如何预防犯罪? 【情境引入】
法治进校园,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 育学生做遵守纪法的文明好少年,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四川 省南充市某实验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安全专题教育讲座,邀请 了当地派出所袁教导员为全体师生作法治专题教育报告。袁教导员根据当 前的社会实际和校园周边安全稳定形势,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案释 法,以法论事,对学生详细讲解了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法律知识,并教育 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安全素质,同时告诫同学们“勿以恶小而 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针对出现的典型事例要引以为戒,增强法治观 念,增强法律意识。最后,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就学校的法治安全教育工作 作了强调,他认为:袁指导员的报告使全校师生受益匪浅,为学校“法律 进课堂”等校园法治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全校师生无论在什么时候, 都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遵纪守法,防止犯罪,还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预 防 犯 罪 PP T【教学 课件】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
预 防 犯 罪 PP T【教学 课件】
一、了解罪与罚 1._刑__法__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_有__力__武__器__。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_犯__罪__,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 样的_刑__罚__。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_社__会__危__害__性__、触犯了 _刑__法__、应当受到_刑__罚__处罚的行为。 3.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_审__判__机__关__依法对 _犯__罪__分__子__适用的_最__严__厉__的强制性法律_制__裁__方法,以 _限__制__或__剥__夺__犯__罪__人__权__益___为主要内容。
了解罪与罚
探究 什么是刑法、犯罪和刑罚? 【情境引入】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内鹿城、瓯海、乐 清、瑞安、平阳、永嘉、苍南等法院集中宣判了18起制售 伪劣药品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共25名被告人获刑。 记者从温州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此次集中宣判的18起制 售伪劣药品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犯罪形式多样,如:
【知识解惑】 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 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 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 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 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 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解析:题干警示我们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 惑;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所以①④符 合题意,②③观点错误,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行为;不良行为虽然是小事,但与个人成长关系极大。A、 B、D三项被排除,故选C。
【知识解惑】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 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 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 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例 据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 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 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 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 31.9%。这警示我们( C )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不良行为是小事,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愿你多知 刑罚的特点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主 刑的特点是: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的特点是:附 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易错警示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社会危害性 违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