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31张ppt)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 课件(共27张PPT)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预防犯罪
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内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分类
思考探究: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犯罪的含义?特征?
思考探究:试说明什么是犯罪?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023年12月17日,在某校园, 陈某某与王某发生争执,王某用铁制利器将陈某某的胸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王某犯罪时十五岁,结合被告人的法定年龄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六个月。
D
A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训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许多犯罪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②犯些小错不必紧张,但不能犯大错 ③有错不改,终铸成大错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 )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预防犯罪
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内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分类
思考探究: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犯罪的含义?特征?
思考探究:试说明什么是犯罪?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023年12月17日,在某校园, 陈某某与王某发生争执,王某用铁制利器将陈某某的胸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王某犯罪时十五岁,结合被告人的法定年龄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六个月。
D
A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训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许多犯罪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②犯些小错不必紧张,但不能犯大错 ③有错不改,终铸成大错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 )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38张PPT)

5.2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 2.犯罪的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
1.自我防范 1.不良行为
重点:刑法的作用、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 本课重难点:
课后拓展:
课后作业:请查询相关资料和案例,完成表格。
答案与提示: 旷课,原因:厌学、交友不慎;整改:改变学习方法,不交损友; 抽烟,原因:盲目从众;整改:杜绝不良诱惑; 打架斗殴,原因:沾染不良习气、冲动。整改:调节情绪,自觉 遵纪守法。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 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 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 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有什么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 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 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 “《刑法》修正案”: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修正案(十),将侮辱国歌行为写入其中,规定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情节严重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难点:拘留一定是行政违法吗?
醉驾和酒驾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违法?
《刑法》中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
练一练:请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这则案例:
二、加强自我防范
1.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 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 2.犯罪的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
1.自我防范 1.不良行为
重点:刑法的作用、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 本课重难点:
课后拓展:
课后作业:请查询相关资料和案例,完成表格。
答案与提示: 旷课,原因:厌学、交友不慎;整改:改变学习方法,不交损友; 抽烟,原因:盲目从众;整改:杜绝不良诱惑; 打架斗殴,原因:沾染不良习气、冲动。整改:调节情绪,自觉 遵纪守法。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 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 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 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有什么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 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 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 “《刑法》修正案”: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修正案(十),将侮辱国歌行为写入其中,规定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情节严重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难点:拘留一定是行政违法吗?
醉驾和酒驾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违法?
《刑法》中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
练一练:请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这则案例:
二、加强自我防范
1.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 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共30张PPT)

嫌疑人家属拒绝配合
根据受害人姑姑王女士提供的信息,在案发当晚, 警方根据监控证据前往嫌疑人张某家进行询问时, 对方家属以“不想让他们来问孩子,怕把孩子吓到” 为由拒绝配合警方调查,直到当地村支书上门调解, 警方与受害人家属才得以进行问询。案发后,据王 女士说明,嫌疑人家属们至今并未出面致歉,并且 “其中两户人家已经人去楼空了”。
01 被掩埋的他
犯罪过程
根据当前警方调查以及受害人家属提供的信息:3名嫌疑人 先使用受害者的手机通过微信将其账户余额内的191元人 民币转至其中一人账户内,而后其中2人留下看守受害人, 1人返回家中取得铁锹;之后,3名嫌疑人使用铁锹对受害 人进行殴打,造成多处致命伤,随后选择“埋尸”,将受 害者埋入一个废弃蔬菜大棚内(据发掘后估算,坑深约1米, 长约1米,宽约60厘米),该地离其中一名嫌疑人家仅有约 百米的距离。 埋尸完成后,三名嫌疑人将受害人的手机丢弃至附近的沼 泽当中销毁证据。
3月10日晚间,家属因无法找到受害人,于晚10点,选择报案。警方通过调取附近监控 发现,3月10日下午3点多,小光与3名嫌疑人在一起,并且他还坐在张某的电动车后座 上。
3月10日晚间至3月11日凌晨,警方对3名嫌疑人进行询问,但三人均表示不再见到过受 害人。
01 被掩埋的他
事发经过
3月11日
3月11日凌晨,受害人父亲王先生在补办受害人手机卡后重新登录受害人 微信账号,并发现受害人曾进行过微信转账。将该信息告知警方后,警方 再次对嫌疑人进行盘问。同日,邯郸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布公开寻人启事, 其内容称3月10日下午1点多,小光去找同学玩,随后被一名年龄相仿但不 是同学的人带走。警方第二次盘问过程中,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 下,有犯罪嫌疑人推翻先前口供并交代案发经过,透露埋尸地点。随后, 受害人家属收到了肥乡区公安局的立案告知书,案由为“故意杀人”。警 方在得知埋尸地点后于当日开始遗体挖掘工作,并在当地北营村南的废弃 蔬菜大棚内,掘出受害人遗体,受害人舅舅参与了遗体辨认。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罪
罚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 (共31张PPT)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犯罪
严重社会危 违反刑法 刑罚处罚 害性
犯罪的三个特征
1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2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3 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必然结果)
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 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犯 罪”
含义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
一万元。
莫焕晶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受到的处罚是 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二、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违法犯罪)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 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 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含义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
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
刑
罚
为主要内容。
刑罚的种类
刑罚
主刑
管 制
拘 役
有 期 徒
无 期 徒
死
刑 刑刑
附加刑
剥 夺没 驱 罚政收 逐 金治财 出 权产 境 利
刑罚的种类
刑罚
主刑
管 制
拘 役
有 期 徒
无 期 徒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
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携带管制刀具, 屡教不改
纠集他人结伙滋 事,扰乱治安
吸食注 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 社会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参与赌博, 屡教不改
进行淫乱或 者色情、卖 淫活动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8张PPT)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
-.
温
故
知
新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违 法 行
按违反的 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为 按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情节的轻重 和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自学指导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
合作探究
1.杨勇被判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杨勇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杨勇的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4.杨勇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5.杨勇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犯罪的含义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一、了解罪与罚
好学生
1
2
杀人犯
3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知识点三:犯罪的特征
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与
非
罪
刑事违法性
的
标 应受刑罚处罚性
准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一、了解罪与罚
4.分析案例中杨勇(14岁)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有期徒刑
5.2 预防犯罪
-.
温
故
知
新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违 法 行
按违反的 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为 按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情节的轻重 和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自学指导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
合作探究
1.杨勇被判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杨勇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杨勇的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4.杨勇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5.杨勇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犯罪的含义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一、了解罪与罚
好学生
1
2
杀人犯
3
犯罪:是指那些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杨勇的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 是犯罪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知识点三:犯罪的特征
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与
非
罪
刑事违法性
的
标 应受刑罚处罚性
准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一、了解罪与罚
4.分析案例中杨勇(14岁)可能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有期徒刑
5.2预防犯罪课件(26张幻灯片)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 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为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一日在放学路上与人发生 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行政 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
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的合法财产,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 属于犯罪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节 预防犯罪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于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 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一日在放学路 上与人发生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因违反《治安管理 处罚法》,构成行政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在与两个“朋友”去网吧时被网吧老板拒绝入 内,几人便对老板大打出手,殴打网吧老板致使老板重伤入院,陈某因触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犯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判处 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 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合作探究
加强自我防范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 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 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为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5.2-预防犯罪-课件(31张ppt)

二 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新课讲解
一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私财物,情节恶劣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心灵口快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他犯罪的原因是? (5) 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个人 方面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没有责任感、没 有人生理想和目标,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 要求不严;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谨慎
课堂练习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
为有( B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来自高墙内,
发自内心的血泪之声, 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 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 不用“泪水染白发” 、 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 激流”而“不能自拔”, 我们一定要:预防犯罪
1、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 守法的好公民。 2、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 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 义和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 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7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法
触犯了 刑 法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的区别、联系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 法 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 害性特别大。
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
?
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新课讲解
一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赵某违反了
刑法
什么是刑法?(《罪与罚》)
含义:以国家的名义规定 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 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 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的有力武器。
6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 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 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 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辨析: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 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 一审终结3主犯被判死 刑
广州举行公捕 公判大会
犯罪必受惩罚
心灵口快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他犯罪的原因是? (5) 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责任。
加强自我防范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 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 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 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教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 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 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 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二 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2)上述图片 属于生产销售 伪劣产品罪。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 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 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 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 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 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 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 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 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 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刑罚就是刑法Leabharlann ?不是。 刑罚的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 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 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办法,以 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犯罪? 2、犯罪有哪些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 4、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相关内容,增强法治观念,防微 杜渐。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 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 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 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四百多 种罪的处罚。
管制
拘役
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刑
死刑
罚
罚金
附加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探究与分享: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
的出租车时,向杜某 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 拒绝,王某对杜某实 施殴打致其轻微伤, 杜某逃走,王某趁机 将出租车开走。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提示』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 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发自内心的血泪之声, 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 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 不用“泪水染白发” 、 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 激流”而“不能自拔”, 我们一定要:预防犯罪
1、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 守法的好公民。 2、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 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刑事处罚的含 义和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 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7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 害的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治安管 违反 理处罚
法
触犯了 刑 法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的区别、联系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 法 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社会危 害性特别大。
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
?
社会危害性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是前二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新课讲解
一 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 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赵某违反了
刑法
什么是刑法?(《罪与罚》)
含义:以国家的名义规定 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 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我国刑法是惩治犯 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的有力武器。
6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 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 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 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辨析: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 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 一审终结3主犯被判死 刑
广州举行公捕 公判大会
犯罪必受惩罚
心灵口快
(1)、陈某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的行为?
(2)陈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3)陈某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他犯罪的原因是? (5) 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责任。
加强自我防范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 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 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 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 父母、教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 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 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 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 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二 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2)上述图片 属于生产销售 伪劣产品罪。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 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 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 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 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 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 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 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 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 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刑罚就是刑法Leabharlann ?不是。 刑罚的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 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 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办法,以 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犯罪? 2、犯罪有哪些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 4、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相关内容,增强法治观念,防微 杜渐。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 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 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 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四百多 种罪的处罚。
管制
拘役
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刑
死刑
罚
罚金
附加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探究与分享: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
的出租车时,向杜某 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 拒绝,王某对杜某实 施殴打致其轻微伤, 杜某逃走,王某趁机 将出租车开走。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提示』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 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