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合集下载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寓言故事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阐述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的文学形式。

它以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形象为主要角色,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和原则。

下面是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

1.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见到老虎时装扮成老虎逞强。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以别人的势力、权威等来吓唬人的行为,给人以恐吓、威胁的感觉。

2. 鹿死谁手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比喻在竞争、斗争中,最后胜利的是谁,还不确定。

形容情况变化莫测,胜负难断。

3. 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形容开始的时候显得非常强有力,但后来变得无力,没有结果。

比喻事情开始很有声势,但后来没能坚持下去,成效不大。

4. 孔雀东南飞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意思是孔雀只能向东南方飞去。

比喻受制于某种限制,只能做出某种选择或取得某种结果。

5.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弓高》中的故事,比喻疑神疑鬼,过分敏感。

形容人容易因为一点儿似是而非的事情而产生错误的恐惧和猜疑。

6. 鸡犬不宁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魏策》中,意为鸡犬都不得安宁,形容局势混乱,人心不宁。

7. 因噎废食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楚策》中的故事,意为噎住了吃东西,后来不敢再吃。

比喻由于一次失败,而导致对某种事物完全放弃。

8. 弃旧图新这个成语意为舍弃旧有的事物,追求新的目标。

比喻摒弃过时的东西,追求更新的、更好的事物。

9. 石破惊天这个成语描述撞石头破了天的情景,比喻一个小的事件引起非常大的事故或变化。

10.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弟子》中的故事,意为守着一棵树等待兔子自己撞进来。

比喻坐等机会,不主动去争取。

以上是与寓言故事有关的一些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不仅具有讽刺、教育和启发作用,而且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1. 画蛇添足:指已经完美无缺了,却仍然加上不必要的东西。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述了一个人比赛画蛇,他本来已经画得很好了,但却因为多此一举地给蛇画上了脚,最终输了比赛。

2. 自相矛盾:指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矛盾。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他夸赞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夸赞自己的盾坚不可摧,但当别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却无法回答。

3. 刻舟求剑:指做事死板、拘泥于常规,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了一个人乘船时,剑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他却在船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后再从记号处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的。

4.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真才实学的人群中以次充好。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述了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却混在其中假装吹奏,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才因为无法再继续混下去而逃走。

这些寓言故事成语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向人们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0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3、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5、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8、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1、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2、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 1 —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4、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5、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6、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于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名称

出于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名称

出于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名称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

1、守株待兔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处:《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译: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藏身于破置的小路2、画蛇添足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翻译:蛇本来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3、坐井观天解释: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翻译: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4、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翻译: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5、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

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1、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四面楚歌: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3、天衣无缝: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4、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邯郸学步: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6、一日千里: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7、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安居乐业: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一,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10、半途而废: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11、无价之宝: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2、哄堂大笑: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13、鸡犬不宁: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1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15、事半功倍: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6、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17、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18、无能为力: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19、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20、迎刃而解: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21、骄兵必败: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22、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23、熟能生巧: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24、如鱼得水: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25、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一场空。

也作“黄粱美梦”。

26、持之以恒: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7、风吹草动: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大器晚成: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2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拔苗助长。

一、画蛇添足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文:蛇本来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二、拔苗助长释义: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出处: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自相矛盾释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先秦·韩非子《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四、亡羊补牢释义: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见到兔子回头叫狗去追,这不算晚;羊被偷走赶紧加固羊圈,也还不迟。

五、买椟还珠释义: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

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鹬蚌相争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

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

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

: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

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

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

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南橘北枳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

'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

'"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

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

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

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

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井底之蛙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

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

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庖丁解牛庖丁为梁惠王宰牛。

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

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

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

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

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

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

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

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

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手应心。

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说,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走上前去问道:"你们为什么争论呢?"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到了中午,太阳就离我们远了。

"孔子很有兴趣地问道:"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好像车的盖蓬那么大;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

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看起来就小,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就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使人感到还有些凉凉的;到了中午,就热得跟泡在滚汤里一样,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就感觉到凉,离我们近的就感觉到热吗?"孔子听了他们的话,一时也判断不出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积很丰富呢?"寓意:知识是无穷尽的。

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有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宋人疑邻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韩非《韩非子·说难》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守株待免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

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寓意:收获从劳动中来。

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囫囵吞枣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有一个傻瓜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

"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湛渊静语》寓意: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

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

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南辕北辙魏王想去攻打邯郸。

正出使别国的季梁听说后,走到半路赶紧折回来,衣服上的皱折顾不得整理平整,脸上的尘垢也顾不得洗干净,急急忙忙去见魏王,说:"这回我从外地回来,在太行山脚下碰见一个人,正坐在他的马车上,面朝北面,告诉我说,他要到楚国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