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

2015年1月

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The Facility Design of X Company for Pickling Sulphuric Acid Gas Governance

[摘要]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配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而单独设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本次设计是对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进行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集气罩的设计、填料塔的设计、管网的布置及阻力计算等。本设计采用液体吸收法进行净化,即采用5%NaOH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净化硫酸烟雾,经过净化后的气体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本次设计通过对酸洗硫酸烟雾治理净化,使我们能够初步掌握治理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bstract]

Atomsphere pollec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And efficient measures are urgengtly needed to govern the air pollution,as the air pollution has caused the direct impact on human health. Curriculum Design of Air Pollution Covernace is an experiment-designing course which is set up to assist the course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This design is aim to devise the treatment facility on pickling sulphuricacid for x factery , which includes the design of gas- ullecting hood and packed tower,the layout of prpe network ,and the calculation of resistance and soon.This design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urification by uguid absorption -stripping,that is the using of 5% liquor NaOH is packed tower to absorb and

purity sulphuric acid.After purification,the air reaches air pollutant release standards.

[关键词]硫化工艺;脱硫;碱液吸收法;SDG法

[Key words]Vulcanization process;Desulphurization;Alkali absorption method;SDG

目录

前言..................................................................................................................................................... - 4 -一、设计概述..................................................................................................................................... - 5 -

1.1设计目的...................................................................................................................................... - 5 -1.2设计要求及任务 .......................................................................................................................... - 6 -

1.3设计任务分工 .............................................................................................................................. - 6 -

二、设计内容..................................................................................................................................... - 7 -

2.1设计任务书.............................................................................................................................. - 7 -

2.1.1 课程名称........................................................................................................................... - 7 -

2.1.2 基础资料........................................................................................................................... - 7 -2.2工艺原理.................................................................................................................................. - 9 -2.3设计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 - 9 -

2.3.1 除雾器 ........................................................................................................................... - 10 -

2.3.2 SDG法 ............................................................................................................................ - 11 -

2.3.3液体吸收法 .................................................................................................................... - 12 -2.4.处理单元的设计计算 ........................................................................................................... - 12 -

2.4.1 集气罩的设计计算 ....................................................................................................... - 12 -

2.4.2集气罩入风口的计算 .................................................................................................... - 14 -

2.4.3填料塔的设计 ................................................................................................................ - 15 -

2.4.4填料塔有关附件的选择 ................................................................................................ - 22 -

2.4.5加料搅拌池和储液池的设计计算 ................................................................................ - 24 -

2.4.6储液池的设计计算 ........................................................................................................ - 24 -

2.4.7水泵的选取 .................................................................................................................... - 25 -

2.4.8管网的设计及系统阻力计算 ........................................................................................ - 26 -

2.4.9系统阻力计算 ................................................................................................................ - 29 -

2.4.10节点压力平衡计算 ...................................................................................................... - 32 -

2.4.11总压力损失 .................................................................................................................. - 33 -

2.4.12烟囱设计高度 .............................................................................................................. - 34 -

2.5工艺流程图、设备图 ............................................................................................................ - 38 -

三、总结........................................................................................................................................... - 38 -

四、参考文献................................................................................................................................... - 39 -

五、附录........................................................................................................................................... - 40 -

前言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急剧增加,所造成的酸雨污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

度,必须引起密切关注。随着人口的剧增和城市化的加剧,煤和石油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越来越多,它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混合,生成硫酸,形成酸雨,它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环境问题。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无疑是当今正在努力的一个问题。而酸洗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酸性气体,合理处理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是控制大气污染的必要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次设计是对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进行设计。酸雾主要是硫酸雾、磷酸雾、铬酸雾。本设计是指硫酸雾,它是浓硫酸酸洗时产生的,所含酸雾浓度超过规定限值。处理的酸雾的方法有多种。本设计采用液体吸收法进行净化,即采用5%NaOH 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净化硫酸烟雾,经过净化后的气体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此设计通过对酸洗硫酸烟雾治理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使我们能够初步掌握酸洗硫酸烟雾治理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我们利用已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减少有害气体生成,以及减轻有害气体对车间环境及工人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一、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配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基础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内主要设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工程领域

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能力。

1.2设计要求及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对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进行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集气罩的设计、填料塔的设计、管网的布置及阻力计算等,经过净化后的气体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①主要设备的设计计算

②工艺管道设计及风机的选择

③绘制治理设施系统图

④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3设计任务分工

:①设计方案简介:包括对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或构筑物)的形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方法和格式。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

设计方案评述、工艺设计、主要设备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图及主要设备(或构

筑物)结构图、设计结构总汇、参考文献等。

:①主要设备(或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或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②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

型号规格的选定。

③编写计算程序:主要设备(或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流程和格式;典型辅

助设备的选型的计算流程和格式。

: ①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型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或构筑物)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参数测量点。

②主要设备(或构筑物)的工艺条件图:包括设备(或构筑物)的主要工艺尺

寸。

:①部分设备(或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或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②编写计算程序:主要设备(或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流程和格式;典型辅

助设备的选型的计算流程和格式。

二、设计内容

2.1设计任务书

2.1.1 课程名称

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2.1.2基础资料

某厂生产需加浓硫酸酸洗处理。加酸时,有大量蒸汽、酸雾及有害气体生成,对车间环境及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此,需要对酸洗产生的废气进行治理,以改善车间的环境及工人的操作条件。要求设计的净化系统效果好、操作方便、投资省,并且达到排放标准。

①酸洗工艺特点

酸洗时,工人将预先装入金刚砂的φ900mm的圆筒形料槽,沿酸洗槽前方的轨道,推入酸洗槽位置后,向料槽中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酸洗完后,将料槽推出卸料;重新装入一筒新料进行酸洗。故酸洗为间断操作,加酸后槽内温度可达80℃以上。

②废气特点

废气成分:近似空气,标准状态下酸雾含量为6000mg/m3;废气温度:80℃。

③气象资料

气温:冬季:5℃;夏季:39℃

大气压力:冬季:101.86kPa;夏季:95.72kPa

④酸洗车间工艺布置图

酸洗车间平面图见图1,酸洗车间剖面图见图2

图4-1 酸洗车间平面图图4-2 酸洗车间剖面图

2.2工艺原理

酸雾是指雾状的酸性物质,酸雾主要有硫酸雾、磷酸雾、铬酸雾。硫酸雾产生于湿法制硫酸及稀硫酸浓缩过程;磷酸雾产生于磷酸及磷肥生产过程;铬酸雾产生于电镀镀铬过程。同时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和其他酸性物质在有水雾、飘尘存在时也生成酸雾。酸雾的危害性极大,对人体健康、植物、器物和材料及大气能见度皆有重要影响,而且它的影响比二氧化硫更严重。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氧化形成硫酸和硫酸烟雾时,即使其浓度只相当于二氧化硫的十分之一,其刺激和危害也将更为显著。

治理酸雾可采用丝网过滤法、碱液吸收法、水溶液吸收法,本设计采用5%NaOH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净化酸雾,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吸收方法。反应式为:

SO2+2NaOH→NaSO3+H2O

2.3设计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酸雾因其性质不同,对其控制及净化的难易程度亦不同。其净化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两大类。物理净化包括吸附-解吸法、离心法、过滤法等;化学法包括燃烧法、氯化法、催化法、中和法等。以下列出了几种不同的酸雾的净化方法。

表4-1几种不同的酸雾的净化方法

2.3.1 除雾器

治理酸雾可以采用除雾器。常用除雾设备有文丘里除雾器、过滤除雾器、折流式除雾器及离心式除雾器。一般来说除雾器是根据酸雾的特性、除雾要求、投资费用等条件来进行选择。

丝网除雾器是靠细丝编织的网垫起过滤除雾作用,通过这种分离器的压降范围在25-250Pa之间,其分离的效率很高,一般在90%左右,且结构极为简单。主要缺点是它不适用于处理含固体量较大的废气,以及含有或溶有固体物质的情况(如碱液、碳酸氢铵溶液等),以免发生固体杂质堵塞或液相蒸发后固体发生堵塞现象,破坏正常操作运行。折流式除雾器的折流板包括两块折流板,它们是构成一个通道的壁,在通道的每个拐弯处装有一个贮器,收集并排出液体。当气体经过拐弯处,离心力阻止液滴随气体流动,其中一部分液滴碰撞在对面的壁上,聚集形成液膜,并被气体带走聚集在第二拐弯处的贮器里。最后,经过除雾的气体离开折流分离器。

离心式除雾器能可靠地分离直径0.05-0.4μm范围内的极微细的液滴。含雾的气体以约20m/s的速度通过螺旋管道,且流向分离器的中心。当气体流向中心时,气体的旋转速度逐渐加大,离心力也逐渐加强。由于这个理想力场的作用,液滴从气流一并被带走。在设备中心,向含雾气体中喷水,可帮助液滴分离。喷出的较大水滴会粘着在旋转气流中的非常细微的液滴上。聚集后的液滴积聚在壳体壁上,由气体把这些液体带至排出口。因为离心式除雾器的结构简单,故其优点为设备的防堵性能较好,尤其适用于那些酸雾中带固体或盐分的废气除雾。

2.3.2 SDG法

利用SDG吸附剂净化多种酸雾,是北京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的一种方法,已被原国家环保局列为1995年的可行实用技术。可用于电子、电镀、化工等各种用酸行业,可净化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醋酸、磷酸等各种酸雾,尤其适用于浓度小于1000mg/ m3的间歇酸洗操作场所,简介如下。

(1)基本原理

SDG是利用吸附原理净化酸雾。已研制成功的SDG-I型产品主要用于硝酸类净化,Ⅱ型主要用于硫酸、盐酸、氟酸净化,根据现场酸气的品种、排气浓度,设计净化系统,将酸气经排气筒排入大气,可达到环保规定的排放标准。SDG吸附剂由多种组分复合而成,既有物理吸附的特性,又有化学离子吸附的特性,经过检验鉴定,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2)技术关键

采用保证质量的SDG吸附剂,合理设计、加工、安装的净化设备及集气装置,是风机正常净化运行的保证。

(3)工艺流程SDG法吸附净化酸雾的工艺流程如下:

酸雾集气装置净化装置风机净化气排放

(4)酸雾的去除率

硝酸去除率93%-99%;盐酸去除率93%-99%;硫酸去除率93%-99%;氢氟酸去除率93%-99%。

2.3.3液体吸收法

液体吸收法就是将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同液体进行充分的接触,使气态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相,从而净化气体的一种方法。根据所采用溶剂的不同,液体吸收法可分为水溶液吸收法和碱液吸收法,吸收液是吸收效率的重要因素。水是较便宜的吸收液,吸收液要求对有害组分的溶解度足够大、蒸汽压足够低,以减少液体的损失,还要求费用低廉、无腐蚀性、黏度低、化学稳定性好以及冰点低,以免吸收液在塔内凝固而造成损失。

但是不可能找的一种符合上面所有要求的吸收液,所以要结合各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设计采用碱液吸收法,即采用5%NaOH溶液吸收净化硫酸烟雾,与水溶液吸收法相比,由于在碱液中硫酸雾的溶解度较大,碱液吸收法效果较好,但是成本较高。吸收法净化废弃主要设备是吸收塔,其优点有:①压降较低;②可用于玻璃纤维塑料制作,耐腐蚀;③可达到较高的传质效率;④设备占地少,投资低;⑤去除有害气体的同时去除颗粒物;⑥如果想提高传质效率,只需增加填料高度或增加板块数量,不需另加设备。

缺点有:①可能形成水污染:②净化后的气体中有大量的液滴需收集处理;③维护费用高等。

2.4. 处理单元的设计计算

2.4.1 集气罩的设计计算

集气罩是用来捕集污染气流的装置,其性能对净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影响。由于污染源设备结构、生产操作工艺的不同。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密闭式集气罩、接受式集气罩和外部集气罩。集气罩的设计包括集气罩结构形式的确定、基本参数的确定以及安装位置的确定。

(1)集气罩结构形式的确定

浓硫酸酸洗金刚砂过程中,料槽内温度可达80℃以上,污染源为热源,所以选用的集气罩为热源上部接受式集气罩。

(2)确定基本参数

集气罩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4-3集气罩的结构图

假设集气罩连接风管的特征尺寸为d 0,污染源的特征尺寸为d 集气罩距污染源的垂直距离为H ,集气罩的特征尺寸为D 0。

由材料知污染源的特征尺寸d=900mm ,取d 0=250mm 。 污染源的横断面积为

热源表面上方的接受罩按其安装高度H 的不同分为高悬罩和低悬罩。由于该污染源产生的气体有毒,设置低悬罩有利于控制有毒气体不会进入周围气体,并且设置低悬罩较为经济合理。当

时为高悬罩,

时为低悬罩,,要设计成低悬罩,必须使,取H=500mm 。

罩口直径:

那么集气罩的下口面积为:

取集气罩的顶端口为900

集气罩高度为:

2

22*0.90.636()

4

4

A d m π

π

=

=

=H ≥H ≤ 1.196()m =1196H mm ≤00.89000.8*5001300()D d H mm =+=+=2

2201*1.3 1.33()

44F D m ππ===00()1300250525()22D d h mm --=

==

集气罩喇叭高度为: 验算:

验算结果符合条件,所取数据可行。 2.4.2集气罩入风口的计算

接受式集气罩的特点是接受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诱导出来的污染气源,其排风量取决于污染气体的流量。生产过程产生或诱导出来的污染气流。主要指热源上部的热射流和物料在高速运动时所诱导的气流,而后者的影响较为复杂,通常按经验数据确定。当热射流高度

因上升高度较小,近似认为热射流的流量和横断面积基本不变,热射流烟气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2-1)

式中,Q 0为热射流烟气流量,m 3/s ;q 为热量流率kJ/s ;H 为罩口离热源水平面的距离,m ;A 为污染源水平面断面投影面积,m 2。

热量流率可按下式计算:

(2-2) 式中,△T 为周围空气与废气的温度差,℃。 集气罩排风量按下式计算:。(2-3)

式中,V ’,指最小吸入速度,一般为0.5~1.0m/s ,此处取0.7m/s ;Q 0为热烟气流量,m 3/s ;F ’为集气罩下口面积与污染源横断面积之差。

由此可见,周围空气与废气的温度差将影响热烟气流量,从而影响集气罩排风量。由材料已知冬季的气温为5℃,夏季为39℃,而料槽中废气温度为80℃,那么两季中大气与废气的温度差将有明显区别,从而使冬季集气罩排风量和夏季集气罩排风量也将不同,下面分别计算冬季和夏季集气罩排风量。

①冬季:△T=80-5=75℃

10.29()h m ===002500.280.21300 1.4415000.560.7d d D d H d ==>==>==

23

00.403()

Q qHA = 1.25

8.98()3600q T A = ''

0Q Q V F =+

代入以上公式:

热烟气流量为:

最小吸入风量为:

②夏季:△T=80-39=41℃

热量流率:

热烟气流量:

最小吸入量:

可以看出,以后的计算取集气罩的排风量,即

。 验算:

根据计算风速,风管的风速应在10~20m/s 范围之内。

冬季:

夏季: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得风管风速均在10~20m/s 范围内,符合条件。 2.4.3填料塔的设计

本设计的废气主要在填料塔中进行吸收净化,即采用5%NaOH 溶液吸收净化硫酸烟雾。填料塔的设计是本设计的关键部分,包括根据填料塔已知的参数条件,确定填料塔的塔径、填料层的高度、填料层压降以及填料塔有关附件的选择计算。 (1)填料塔简述

填料塔是治理废气使用的最普遍的塔型之一,特别是逆流填料塔,气体由塔的下部进入,液体则由上而下喷淋,使气液不断接触。随着气态污染物的上升,其浓度不断下

1.258.98750.6360.35(/)

3600q kw s ??==1

33

00.403(0.350.50.636)0.194(/)

Q m s =???=2230.1940.7(1.30.9)0.68(/)

4

Q m s π

=+?

-=冬 1.258.98410.6360.165(/)

3600q kw s ??==1

233

0=0.4030.1650.50.636=0.194/)

Q m s ???()(2230.130.7(1.30.9)0.61(/)

4

Q m s π

=+?

-=夏Q Q >冬夏

Q 冬3

0.68/Q m s =204

d v

Q π=

22

0440.68

13.86(/)0.25

Q v m s d ππ?=

==?22

0440.61

12.43(/)0.25Q v m s d ππ?=

==?

降,而往下喷淋的是新鲜吸收液,因此填料层的扩散和吸收过程的平均推动力是最大的。 对于选择适合的吸收设备以及选择强化过程措施,研究吸收过程属于什么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喷洒塔将液体高度分散,高速流入气相,液相周围气相阻力较小,适用于易溶气体吸收的气膜控制过程;而板式塔更适用于难溶气体吸收的液膜控制工程。 填料塔的结构主要包括塔底、塔料和塔内件3大部分。气体在塔内通常呈逆流流动,塔内设置的填料使气液两相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达到良好的传质效果。填料塔具有结构简单,阻力小,便于用金属耐腐蚀材料制作,适用于小直径塔(1.5m 以下)等优点。一般认为对于小直径塔采用填料(如鲍尔环或鞍形填料),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果。 填料的种类很多,工业填料大致可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实体填料有拉西环、鲍尔环、鞍形、波纹填料。一般要求填料具有较大的通量、较低的压降、较高的传质效率,同时操作弹性大、性能稳定,能满足物系的腐蚀性、污堵性、热敏性等特殊要求。填料的强度要高,便于塔的拆装、检修,并且价格要低廉。本设计采用鲍尔环填料,且为乱堆。

液体吸收过程是在塔内进行的,为了强化吸收过程,降低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要求吸收设备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①气液之间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和一定的接触时间; ②气液之间扰动强烈,吸收阻力低,吸收效果好; ③气流通过时压力损失小,操作稳定; ④结构简单,制作维修方便,造价低廉; ⑤应具有相应的抗腐蚀和防堵塞能力。

填料塔操作性能好坏与塔辅助构件的选型和设计密切相关,合理的选型与设计可保证塔的分离效率、生产能力及压降要求。它的辅助构件包括液体分布器、填料支承板、填料压板、液体再分布器、除沫器,还有裙座、气体进出口装置、液体进出口装置等。 (2)填料塔的设计计算 ①混合气体和溶液密度的计算

标准状态下酸雾含量为6000mg/m 3,那么它的体积含量为:

惰性气体的体积含量为:

31 6.00

(

)22.498 1.37101000y -?==?

混合气体分子量:

标况下混合气体密度:

那么在60℃,734mmHg(即0.966atm )大气压下,气体密度为

由于溶液中NaOH 含量较少,可近似认为1000kg/m 3,而为1.029kg/m 3。。 ②塔径计算

由材料知 取

那么 (2-4)

式中L ’为溶液的质量流率,kg/s ;V ’为气体的质量流率,kg/s 。

由上式得:

那么

即埃克特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0.08,由于填料为乱堆填料,查关联图可得纵坐标

读数为0.14,即

(2-5)

由材料知:

选用75*45*5规格的乱堆鲍尔环填料,所以

321 1.37100.99863y -=-?=398 1.3710290.9986329.09M -=??+?=3110132529.09

1.299(/)8.314273PM kg m RT ρ?=

==?3211

12

0.966273 1.299 1.029(/)1333G PT kg m PT ρρ??=

==?L ρG ρ3

2.5~4/L G L m =3

4/L G L m ='

'184

29.05L L

V G

==''

2.48L V =11

'2

2'

1.029()

2.48()0.081000G L L V ρρ=?=20.2

()0.14f G L L

u g φ?ρμρ=1L mPa s μ=?1L

ρ?ρ=

≈水

1

122m φ-=

指泛点气速,当气体流速增大到泛点气速时,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迅速上升,并

有强烈波动,液体受到阻塞积聚在填料上,我们可以看到填料层的顶部以及某些局部截面积较小的地方出现液体,所以塔内的气速应小于泛点的气速。

选择较小的空塔气速,则压降小,动力消耗小,操作弹性大,但塔径大,设备投资高而生产能力低。低气速也不利于气液充分接触,传质效率低。若选用较大气速,则压降大,动力消耗大,操作不平稳,难于控制,但塔径小,投资低。一般适宜操作气速通常取泛点气速的50%~85%,现在取空塔气速为70%

那么空塔气速: 本设计采用3个集气罩

塔径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s 为进入填料塔的总流量;u 为空塔气速 根据压力容器公称直径标准进行圆整:D T =1.1m

校核如下:为保证填料润湿均匀,应注意使填料塔塔径与填料直径之比在10以上,比值过小,液体沿填料下流时常出现趋向塔壁的倾向,称为壁流现象。由于

,填料塔与塔料的直径比在10以上,所以可避免壁流现象。

填料塔内传质效率的高低与液体的分布及填料的润湿情况有关,为使填料能获得良好的额润湿,还应使液体的喷淋密度不低于某一限值,所以算出塔径后,还应验算塔内的喷淋密度是否大于最小喷淋密度。

(2-6)

式中,为最小喷淋密度,;为最小润湿速率,。 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 的填料,可取最小润湿速率为0.08,对于直径大于75mm 的填料应取0.12,由于此填料为75455规格陶瓷鲍尔环填料,所以取=0.08。为103,则

3.3(/)

f m s μ=

=

=f

μf

μ0.7 3.3 2.3

/)u m s =?=

( 1.063(/)

T D m s =

=

=/1000/7513.310T D d ==>min min ()w t L L a =min L 32/(/)m m s min ()w L 3

/(/)m m s min ()w L 3

/(/)m m h 3

/(/)m m h ??min ()w L 3

/(/)m m h t a

=0.08103=8.24 操作条件下喷淋密度公式:

其中’为溶液质量流量,它的计算公式为:‘=30.68360041=29376

L>L min ,所以选用此种填料能获得较好的润湿效率。 ③计算填料塔压降

选用鲍尔环填料,那么

这是埃克特通用关联图的纵坐标读数,它的横坐标为0.08,确定交定所对应的压降为,整个填料层的压降为2829Pa 。

④填料层的高度计算

由上面计算可知填料塔的进口气体酸雾体积含量为

查GB16297-1996中三类区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知硫酸雾最高允许排放浓

度为70.

那么填料塔出口气体酸雾体积含量为:

混合气体压强为0.966atm ,由

可知入塔,出塔气体中污染物的分压分别为:

由前面知集气罩的排风量为

,要把转化为

在S,T,P 下,1mol 气体等于22.4L ,那么在

下,1mol 气体为: min L ?32/(/)m m h '

2

4

L T L L D πρ=

??L '

L ????(/)kg h 322

29376

30.93/(/)10000.785 1.1L m m h =

=??1

122, 2.3/m u m s φ-==220.20.2

2.31221 1.029()()10.0689.811000G L L u g ρφ?μρ????=??=410/P Pa m ?=31 1.3710η-=?3/mg m 3'1(7010)

9822.40.00001610001y -?=?=?'

11,y y 3

31'510.996 1.3710

1.3610()0.9960.000016 1.5910()P atm P atm ---=??=?=?=?30.68/G V m s

=G V 2

/()Kmol m h ?0.996,60atm C

已知填料塔的入口溶液中为5%NaOH ,那么NaOH 浓度为:

填料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式为:

对塔内任一截面作塔上部的物料平衡,污染物在入口,出口处的分压分别为

溶液入口,出口处的浓度分别为,平衡方程式为:

(2-7)

由于上式是在塔内的任一截面作的物料平衡式,故此式也就是塔的操作方程,塔内单位面积的吸收物质速率N A 为:

,代入以上方程式,结果为:

于是得:

假设NaOH 溶液在出口处的临界浓度为,H 2SO 4和NaOH 的反应为瞬时反应,

331221211(27360)

22.428.328.3100.996273

p T V V L m p T -?+=

=?==??322

30.68

28.3103600273.068/()

4G Kmol m h D π-?=??=?244273.0681092.272/()L G Kmol m h ==?=?321092.27218

19.66/(/)

1000

L

L

m m h ρ?=

=32

5

40 1.25(/) 1.25(/)1001000B C mol L Kmol m ===2424222H SO NaOH Na SO H O +=+12,,A A P P NaOH 21,B B C C '1121()()()A A B B L

G L P P C C P γρ-=-'112

1()()()A A A B B L G L

N P P C C P γρ=

-=-2,0.966P atm γ==351273.06819.66

(1.3610 1.5910)(1.25)0.9662A B N C --=

??-?=-3

1 1.21/B C g m =()B C C

大气课设

1概述 .......................................................................................................................................... - 1 - 1.1任务来源........................................................................................................................ - 1 - 1.2设计目的........................................................................................................................ - 1 - 1.3设计依据........................................................................................................................ - 1 - 1.4设计原则........................................................................................................................ - 1 - 1.5气象资料........................................................................................................................ - 1 - 2处理要求及方案的选择........................................................................................................... - 2 - 2.1处理要求........................................................................................................................ - 2 - 2.2 处理方法简介............................................................................................................... - 2 - 2.3处理方法的比较............................................................................................................ - 2 - 2.4处理方法选择................................................................................................................ - 3 - 3工艺流程................................................................................................................................... - 4 - 3. 1 工艺流程图.................................................................................................................. - 4 - 3. 2 工艺流程简介.............................................................................................................. - 4 - 3. 2.1 集气罩............................................................................................................... - 4 - 3.2.2吸收塔................................................................................................................. - 4 - 3.2.3管道..................................................................................................................... - 4 - 3.2.4风机及电机......................................................................................................... - 5 - 4平面布置................................................................................................................................... - 6 - 5参考文献................................................................................................................................... - 6 - 1集气罩的设计........................................................................................................................... - 7 - 1.1集气罩的基本参数的确定............................................................................................ - 7 - 1.2集气罩入口风量的确定................................................................................................ - 7 - 1.2.1冬季..................................................................................................................... - 7 - 1.2.2夏季..................................................................................................................... - 8 - 2集气罩压力损失的确定........................................................................................................... - 9 - 3管道设计................................................................................................................................... - 9 - 3.1阻力计算........................................................................................................................ - 9 - 4动力系统选择......................................................................................................................... - 12 - 4.1安全系数修正.............................................................................................................. - 12 - 4.2风机标定工况计算...................................................................................................... - 13 - 4.3动力系统的选择.......................................................................................................... - 13 -

大气污染脱硫除尘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脱硫除尘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0 第二章设计概述 (1) 2.1 设计任务 (1) 2.2 相关排放标准 (1) 2.3设计依据 (2) 第三章工艺设计概述 (3) 3.1 方案比选与确定 (3) 3.1.1 除尘方案的比选与确定 (3) 3.1.2脱硫方案比选和确定 (4) 3.2 工艺流程介绍 (9) 第四章工艺系统说明 (10) 4.1 袋式除尘系统 (10) 4.1.1 袋式除尘器的种类 (10) 4.1.2 滤料的选择 (10) 4.2 脱硫系统 (11) 4.2.1 石灰石-石膏法 (11) 4.2.2石灰石、石灰浆液制备系统 (11) 4.2.3 脱硫液循环系统 (12) 4.2.4 固液分离系统 (12) 第五章主要设备设计 (12)

5.1 袋式除尘器设计计算 (12) 5.1.1 过滤气速的选择 (12) 5.1.2 过滤面积A (12) 5.1.3 滤袋袋数确定n (13) 5.1.4 除尘室的尺寸 (13) 5.1.5 灰斗的计算 (13) 5.1.6 滤袋清灰时间的计算 (14) 5.2 脱硫设计计算 (14) 5.2.1浆液制备系统主要设备 (14) 5.2.2脱硫塔设计 (14) 5.2.3浆液制备中所需石灰的量 (15) 5.2.3浆液制备中所需水的量 (15) 5.2.4浆液制备所需乙二酸的量 (15) 5.2.5脱硫液循环槽(浆液槽)体积计 算 (15) 5.2.6石灰贮仓体积计算 (16)

第一章绪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严重的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中国燃料以煤为主的特点,致使中国目前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其中尘和酸雨危害最大。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焦化厂脱硫工艺急需完善。 焦化厂焦炉煤气中SO2及其粉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影响到我国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焦炉煤气进行脱硫除尘的净化处理势在必行。 炼焦技术是将煤配合好装入炼焦炉的炭化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两侧燃烧室加热干馏,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焦炭。由此可以看出,在炼焦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含有二氧化硫和粉尘的烟气,该废气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导致了原物料的浪费,同时有损企业的形象,所以必须进行脱硫除尘处理。因此将从炼焦炉出来的烟气经过管道收集,通过风机将其引入到脱硫除尘系统中去。 焦化厂生产工艺中产生焦炉废气,焦炉废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硫和粉尘。焦化厂烟气具有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大,温度变化大,水分含量大的特征,从而使焦炉烟气处理难度加大。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30、武汉钢铁公司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 姓名:宁文识 学号:1020320132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赵素芬 2013年11月25日

1、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发电厂锅炉的烟气治理系统设计 1.2 设计原数据 2台670T/h的燃煤锅炉(WCZ670/73.7-87型)排放的烟气,烟气量为Q =161.5×104m3/h,含尘浓度为19.62g/Nm3,SO2浓度为6.72 g/Nm3。烟尘浓度和SO2排放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废气最终排放温度为420℃,当地年平均气温为22.3℃。 设计要求 (1)根据已知的气象条件,计算出各方向的污染系数,求得最佳位置,以免污染到居民区。 (2)计算脱硫装置的主要设备尺寸。 (3)计算和选择风机型号及风管管径。 (4)烟囱的排放口直径3.0m,试确定烟囱高度。 一年内风向风速频率%风向频率频率频率频率频率 N 0.460.630.09 1.730.27 NNE 0.45 2.460.640 2.01 NE 0.450.63 3.560.270 ENE 0.54 4.20.45 2.740.37 E 0.360.99 4.390.82 1.82 ESE 1.187.590.91 1.090.09 SE 0.91 1.73 4.760.550.55 SSE 0.45 5.58 1.73 3.010.09 S 0.630.9 3.190.370.46 SSW 0.72 3.20.720.640.18 SW 0.55 1.45100.18 WSW 0.81 1.280.730.540.36 W 0.360.910.920.090 WNW 0.64 1.830.720.180 NW 01 1.2800.27 NNW 0.82 2.460.360.820 C(静风)8.13 风速(m/s)<1.5 1.5<u <3 3<u< 5 5<u< 7 >7

大气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 2015年1月

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The Facility Design of X Company for Pickling Sulphuric Acid Gas Governance [摘要]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配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而单独设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本次设计是对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进行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集气罩的设计、填料塔的设计、管网的布置及阻力计算等。本设计采用液体吸收法进行净化,即采用5%NaOH溶液在填料塔中吸收净化硫酸烟雾,经过净化后的气体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本次设计通过对酸洗硫酸烟雾治理净化,使我们能够初步掌握治理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bstract] Atomsphere pollec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And efficient measures are urgengtly needed to govern the air pollution,as the air pollution has caused the direct impact on human health. Curriculum Design of Air Pollution Covernace is an experiment-designing course which is set up to assist the course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This design is aim to devise the treatment facility on pickling sulphuricacid for x factery , which includes the design of gas- ullecting hood and packed tower,the layout of prpe network ,and the calculation of resistance and soon.This design is on the basis of the purification by uguid absorption -stripping,that is the using of 5% liquor NaOH is packed tower to absorb and purity sulphuric acid.After purification,the air reaches air pollutant release standards. [关键词]硫化工艺;脱硫;碱液吸收法;SDG法 [Key words]Vulcanization process;Desulphurization;Alkali absorption method;SDG 目录 前言..................................................................................................................................................... - 4 -一、设计概述..................................................................................................................................... - 5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1

1.袋式除尘器 1.1袋式除尘器的简介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地,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经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一般新滤料的除尘效率是不够高的。滤料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筛滤、碰撞、滞留、扩散、静电等效应,滤袋表面积聚了一层粉尘,这层粉尘称为初层,在此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初层成了滤料的主要过滤层,依靠初层的作用,网孔较大的滤料也能获得较高的过滤效率。随着粉尘在滤料表面的积聚,除尘器的效率和阻力都相应的增加,当滤料两侧的压力差很大时,会把有些已附着在滤料上的细小尘粒挤压过去,使除尘器效率下降。另外,除尘器的阻力过高会使除尘系统的风量显著下降。因此,除尘器的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清灰时不能破坏初层,以免效率下降。 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图 1.2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主要有 (1)气体清灰:气体清灰是借助于高压气体或外部大气反吹滤袋, 以清除滤袋上的积灰。气体清灰包括脉冲喷吹清灰、反吹风清灰 2

和反吸风清灰。 (2 )机械振打清灰:分顶部振打清灰和中部振打清灰(均对滤袋而言),是借助于机械振打装置周期性的轮流振打各排滤袋,以清除滤袋上的积灰。 (3 )人工敲打:是用人工拍打每个滤袋,以清除滤袋上的积灰。 1.3袋式除尘器的分类 (1 )按滤袋的形状分为:扁形袋(梯形及平板形)和圆形袋(圆筒形)。 (2 )按进出风方式分为:下进风上出风及上进风下出风和直流式(只限于板状扁袋)。 (3 )按袋的过滤方式分为:外滤式及内滤式。 滤料用纤维,有棉纤维、毛纤维、合成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等,不同纤维织成的滤料具有不同性能。常见的滤料有208或901涤轮绒布,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120℃,经过硅硐树脂处理的玻璃纤维滤袋,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250℃,棉毛织物一般适用于没有腐蚀性;温度在80-90℃以下含尘气体。 1.4袋式除尘器的优点 (1 )除尘效率高,可捕集粒径大于0.3微米的细小粉尘,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 (2 )使用灵活,处理风量可由每小时数百立方米到每小时数十万立方米,能够作为直接设于室内,机床附近的小型机组,也可作成 3

大气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1 前言 (2) 2 除尘技术的发展 (3) 2.1 国内电厂气力除尘技术的发展 (3) 2.1.1 工作原理 (3) 2.2 电除尘器的特点 (3) 2.3 除尘系统工艺流程 (4) 3 喷雾干燥法 (4) 3.1 喷雾干燥吸收工艺基本原理 (4) 3.2 工艺化学过程 (5) 3.3 主要设备介绍 (6) 3.4 系统控制 (7) 3.5 最终产物 (7) 4 喷雾干燥法工艺特点 (7) 4.1 SDA工艺特点(与石灰石/石膏湿法比较) (8) 4.2 SDA工艺特点(与CFB/GSA-FGD比较) (8) 4.3 喷雾干燥法工艺流程图 (8) 4.4 喷雾干燥设计图 (8) 5 燃料计算 (9) 5.1 确定理论空气量 (9) 5.2 确定实际烟气量及烟尘、二氧化硫浓度 (10) 6 净化方案设计 (11) 6.1 电除尘器 (11) 6.1.1 运行参数的选择及设计 (11) 6.1.2 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11) 7 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12) 7.1 通过除尘器的含尘气体量 (12) 7.2 集尘极的比集尘面积和集尘极面积 (13) 7.3 验算除尘效率 (14) 7.4 有效截面积 (14) 7.5 电除尘器内的通道数 (15) 7.6 集尘极总长度,宽度,高度 (15) 7.7 灰斗的计算 (15) 7.8 校核 (15) 8 烟囱的设计 (15) 8.1 烟囱高度的确定 (15) 8.2 烟囱直径的计算 (17) 9 管道系统的设计 (17) 9.1 阻力计算 (17) 9.1.1 系统阻力的计算 (18) 9.1.2 系统总阻力的计算 (19) 9.2 风机和电动机选择与计算 (19)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三峡大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课题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所在专业________ 环境工程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20111081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 苏青青____________ 2013年x月x日

目录 、项目概况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内容; 2.3 设计要求: 2.4 设计参数: 2.5 烟气性质: 2.6 烟尘性质: 2.7 当地的气象条件: 2.8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2.9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3.1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 3.1.1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 3.1.2 袋式除尘器型号的确定 3.1.3 滤料的选择 3.1.4 过滤面积的确定 3.1.5 滤袋数量的计算 3.1.6 进风通道的设计 3.1.7 出风通道的设计 3.1.8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3.1.9 排灰系统的设计 3.1.10 灰斗的设计计算 3.1.11 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3.1.12 仪器仪表 3.1.13 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 3.2 烟囱的设计

3.2.1 设计的一般规定 3.2.2 构造规定 3.2.3 烟道的设计 3.3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3.3.1管道材料 3.3.2管道阀门 3.3.3机械排灰与除灰 一. 项目概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 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 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 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 准》 ( GB13271-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75-2001) ;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 (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 (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2.2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本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 广东九江俊业家具厂生产时会进行喷漆流程,喷漆时,作业场所有大量的漆雾产生,而且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对车间及厂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车间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状况,受实木家具厂委托,对喷漆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苯类有机废气进行整套废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使得上述车间排放含有VOC的气体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环保形象。 二、公司资料 ?生产工艺 家具喷漆工艺主要包括基材破坏处理、素材处理、整体着色、填充剂、底漆、吐纳、着色、修色、二度底漆、画漆、抛光打蜡等工艺。主要采用的是水帘机喷漆方法。 而在喷漆工艺中,喷漆时涂料溶剂从涂料中挥发出来,形成油漆工艺最主要的污染物——“漆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家具喷漆中一般采用含苯烃类溶剂,苯为剧毒溶剂,少量吸入也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损害。 ?废气特点 废气排放量:17640m3/h, 废气组分为苯类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及少量醛类和醇类有机物, 有机物浓度日平均值:2000 mg/m3, 废气温度:当地气温 ?气象资料 气温: 年平均气温:22.2oC

冬季:13.5oC 夏季:29.1oC 大气压力: 冬季740mmHg(98.6×103Pa) 夏季718 mmHg(95.72×103Pa) ?喷漆室布置图 ? 三、设计原则 (1)综合考虑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投资经济性等因素,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2)采用技术成熟、先进可靠的工艺和处理效果好的设备,确保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3)按现有场地条件考虑设计,整个工程做到布局合理、占地空间小、外形结构美观、投资小等几项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 计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5年6月25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设计内容; 设计要求: 设计参数: 烟气性质:

烟尘性质: 当地的气象条件: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过滤面积的确定 出风通道的设计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排灰系统的设计 烟囱的设计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一 .项目概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目录 1.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污染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艺流程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常见除尘技术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除尘工艺流程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管道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旋风除尘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袋式除尘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管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1)管径的计算与实际速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核算实际速度:v=4Q/(2 d )=14.154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管段长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1 除尘工艺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管道保温及热补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风机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控制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Z070601 姓名:焦彦云 学号:Z07060105 成绩: 2009年12月1日

目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课程设计题目 (1) 二、设计原始资料 (1) 三、设计内容 (2) 设计内容 (2) 3.1根据锅炉生产能力、燃煤量、煤质等数据计算烟气量、烟尘浓度和SO2浓度; (2) 3.2根据排放标准论证选择除尘系统(本设计要求采用与除尘器为旋风除尘器的二级除尘系统) (3) 3.2.1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4) 3.2.2旋风除尘器的特点 (5) 3.2.3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的特点 (5) 3.2.4 DMC-II型脉冲喷吹除尘器设备结构 (6) 3.2.5 DMC-II型脉冲喷吹除尘器工作原理 (6) 3.2.6喷吹系统简图: (7) 3.2.7选择论证 (7) 3.3确定旋风除尘器型号(要求阻力不大于900P A),计算旋风除尘器各部分的尺寸 (7) 3.4根据粉尘粒径分布数据计算所设计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 (8) 3.5确定二级除尘设备型号,计算设备主要尺寸 (9) 选择DMC60-II型 (9) 3.6计算除尘系统的总除尘效率及粉尘排放浓度 (9) 3.7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论证选择 (1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蒸发量为20t/h的燃煤锅炉烟气的除尘脱硫装置 二、设计原始资料 2.1煤的工业分析如下表(质量比,含N量不计) 2.2锅炉型号:FG-35/ 3.82-M 型 2.3锅炉热效率: 75% 2.4空气过剩系数:1.2 2.5水的蒸汽热:2570.8 kJ/kg 2.6烟尘的排放因子: 30% 2.7烟气温度: 473K m 2.8烟气密度:1.18 kg/3 10 pa·s 2.9烟气粘度: 2.4×6 m 2.10尘粒密度:2250kg/3 2.11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2.12烟气中烟尘颗粒粒径分布: 2.13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17-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m; 标准状态下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3 m; 标准状态下SO2 排放标准:≦900 mg/3

大气课程设计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任务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态污染物处理技术方法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集气罩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气罩基本参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气罩入口风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填料塔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塔参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填料塔高度及压降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储液池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储液池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泵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管网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速和管径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布置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阻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燃煤采暖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能课程所学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原始资料 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 设计耗煤量:600kg/h(台) 排烟温度:160℃ 烟气密度:1.34kg/Nm3 空气过剩系数: =1.4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 当地大气压力:97.86kPa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 空气含水按0.01293kg/ Nm3 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 Y C=68%,Y H=4%,Y S=1% ,Y O=5%, Y W=6%,Y A=15%,Y V=13% N=1%,Y 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 Nm3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900mg/ Nm3 净化系统布置场地为锅炉房北侧15m以。 四、设计计算

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1)理论空气量 () Y Y Y Y a O S H C Q 7.07.056.5867.176.4-++=' /kg)(m N 3 式中:Y C 、Y H 、Y S 、Y O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百分数。 ) /(97.6)05.07.001.07.004.056.568.0867.1(76.4'3kg m Q N a =?-?+?+??= (2)理论烟气量(设空气含湿量12.93g/m 3N ) Y a a Y Y Y Y s N Q Q W H S C Q 8.079.0016.024.12.11)375.0(867.1+'+'++++=' (m 3N /kg ) 式中: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Y W —煤中水分所占质量百分数; Y N —N 元素在煤中所占质量百分数 /kg) (m 42.701.08.097.679.097.6016.006.024.104.02.11)01.0375.068.0(867.1'N 3=?+?+?+?+?+?+?=s Q (3)实际烟气量 a s s Q Q Q '-+'=)1(016.1α (m 3N /kg ) 式中:α —空气过量系数。 s Q '—理论烟气量(m 3N /kg ) 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烟气流量Q 应以m 3N /h 计,因此。?=s Q Q 设计耗煤量 /h) (m 615060025.10/kg)(m 25.1097.6)14.1(016.142.7N 3N 3=?=?==?-?+=设计耗煤量s s Q Q Q (4) 烟气含尘浓度:

最新大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徐宁学号: 08040141X61 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 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赵光明职称: 讲师 2011年 6月10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徐宁学号: 08040141X61 课程设计题目: 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起迄日期: 5 月 30 日~ 6 月 10 日 课程设计地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 指导教师:赵光明 系主任:王海芳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年 5月 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 (1) 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1) 1.设计题目DLP4-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 (3) V Y=15%;属于中硫烟煤 (3) 3.设计内容及要求 (3) 1.引言 (6) 2.燃煤锅炉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8) 2.1所以由上表可得燃煤1kg的理论需氧量为: (8) 2.2干空气中氮和氧物质的量之比为 3.78,则1kg该煤完全燃烧理论需空气量为:8 2.3实际所需空气量为: (8) 2.4燃烧1kg该煤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 (9) 2.5二氧化硫质量为: (9) 2.6烟气中飞灰质量为: (9) 2.7160℃时烟气量为: (9) 2.8二氧化硫浓度为: (9) 2.9灰尘浓度为: (9) 2.10锅炉烟气流量为: (9) 3.袋式除尘器的设计 (10) 3.1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 (10) 3.2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特点 (10) 3.3 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11) 3.4 运行参数的选择 (11) 4.袋式除尘器设计 (12) 5.填料塔的设计及计算 (15) 5.1吸收SO2的吸收塔的选择 (15) 5.2脱硫方法的选择 (16) 5.3填料的选择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