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发表日期:2000-04-28浏览次数:保护视力色:字体大小:大中小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 49.82调整为3.96:43.69:5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

成功实施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组建了广州机电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个资产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2012广东省统计公报

2012广东省统计公报

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日期:2013-03-01 阅读数: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2013年2月25日2012年,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既防止经济增速滑出预期目标区间,又防止经济工作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开创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新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91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第二产业增加值27825.30亿元,增长7.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1 %;第三产业增加值26393.71亿元,增长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7%。

三次产业结构为5.0:48.8:46.2。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529.64亿元,增长8.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036.65亿元,增长9.5%。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0%,金融业增长10.9%,房地产业增长7.0%。

民营经济增加值29319.97亿元,增长9.1%。

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8570美元。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0.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表1 2012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1.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5%,其中,能源类上涨2.7%,高技术类下降1.2%;轻工业上涨0.7%,重工业下降1.2%;生产资料下降1.0%,生活资料上涨0.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2.4%,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5.9%,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1%,化工原料类下降2.9%。

广州201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广州2012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逆境前行稳中求进——2012年一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今年一季度,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经济稳中求进的背景下,广州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但增幅出现明显回落,与年度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6.25亿元,同比增长 7.3%,增速较上年同期(11.2%)下降3.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58 :34.69 :63.73变化为1.57 :34.49 :63.94。

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4.79亿元、985.04亿元和1826.42亿元,分别增长2.1%、5.8%和8.3%。

一、从供给方面看,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生产小幅增长,第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7.76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

农作物中花卉产量较快增长,增速为11.8%,蔬菜和薯类产量小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和0.3%,花生、甘蔗和玉米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1.6%、1.8%和0.4%。

肉类总产量、牛奶产量和淡水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0.9%和0.8%,禽蛋产量和海水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6.5%和10.5%。

2. 工业生产小幅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3.89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71.77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8.7个和10.8个百分点,分别比1-2月累计加快0.2个和0.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涉及的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出现下降,其中6个行业降幅超过10%;另有4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小幅下降。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5.39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4.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12.9%)回落5.9个百分点。

2012年天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天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天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区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总部天河、智慧天河、幸福天河”的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寻求对策措施,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生产总值据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394.8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1%,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市各区(市)之首。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为0.1:13.6:8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24.69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65亿元,增长11.1%,增速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高出10.6和0.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6.3%,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和四大支柱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75.66亿元,增长11.3%,占GDP比重达65.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6.2%。

完成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增加值1304.92亿元,增长11.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3.1%。

其中,金融服务业增加值342.75亿元,增长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6.6%;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增加值411.18亿元,增长9.0%,比重达19.9%;现代商贸业增加值281.27亿元,增长16.4%,比重达13.6%;专业服务业增加值269.72亿元,增长13.1%,比重达13.0%。

天河中央商务区实现生产总值1701.06亿元,增长12.0%;天河智慧城实现生产总值240.43亿元,增长11.2%。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税收收入456.93亿元,增长29.3%,总量和增速双双位列全市首位。

其中国税收入219.46亿元,增长54.8%,地税收入 237.47亿元,增长12.3%。

广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2年3月13日)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成功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2011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0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06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52亿元,增长11.5 %;第三产业增加值7567.54亿元,增长11.0%。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65∶36.84∶61.51。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5%、38.8%和60.7%。

财政收支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78亿元,增长18.8%。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375亿元,增长15.6%;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148亿元,增长20.3%。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79.47亿元,增长20.5%。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185.73亿元,增长21.2%。

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6.6%,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4%。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升3.1%。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升4.4%,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升1.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升9.1%。

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钢材类、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分别上升4.4%、上升3.8%和上升14.6%。

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3.58亿元,增长10.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06.74亿元,增长32.8%。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3285.65亿元,增长9.6%;农村投资127.93亿元,增长22.5%。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2001年2月22日)2000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坚持“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需求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目标提前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九五”计划目标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49.82调整为3.96:43.69:5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提前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列入国家考核的122户重点脱困企业脱困率为93.4%,高于考核目标27.4个百分点;市考核的275户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制率为80.7%,高于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757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11.1%,低于考核目标8.9个百分点;648户中小型企业转制率为87.5%,高于考核目标2.5个百分点。

2013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加快发展促转型”的工作主题,真抓实干,力促经济发展既快又好,努力打造广州经济升级版。

全年经济总体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2013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42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87亿元,增长2.7 %;第二产业增加值5227.3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9963.89亿元,增长13.3%。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48∶33.90∶64.6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2.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0 %,其中,能源类持平,高技术类下降2.2%;轻工业下降1.3 %,重工业下降2.4%;生产资料下降1.8%,生活资料下降2.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3.3%,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4.1%,化工原料类下降1.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表1:2013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82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0.50万人,比上年增加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

全年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2.43%。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2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25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6.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90万人。

2012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公布

2012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公布

2012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公布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上全面落实“12338”决策部署和“1+15”政策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全力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增后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稳增长,经济运行趋升向好2012年,是我市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0.72亿元、4713.16亿元和8617.33亿元,分别增长3.3%、9.9%和11.1%。

从2012年情况看,广州市经济克服了国内外众多不利影响,一季度、上半年、1-3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分别同比增长7.3%、8.3%、9.2%和10.5%,虽较2011年有所放缓,但GDP增速持续稳中趋升,增势好于全国和全省。

全国经济增长呈逐季放缓趋势,GDP增速由一季度的8.1%下滑至上半年的7.8%,1-3季度进一步下滑至7.7%,全年为7.8%;全省经济增速筑底回升,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2%、7.4%和7.9%,全年为8.2%。

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中,广州市GDP增速(10.5%)高于上海(7.5%)、北京(7.7%)、深圳(10.0%)和苏州(10.1%),低于天津(13.8%)和重庆(13.6%)。

(二)重实体,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2012年初,面对我市工业增速放缓、工业企业效益有所下滑的局面,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暖企、暖区、暖项目行动”,协调解决企业用电、融资、用地等问题,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细则,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基础,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
(2013年3月18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5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72亿元,增长3.3 %;第二产业增加值4713.16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8617.33亿元,增长11.1%。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63∶34.78∶63.5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分别为0.5%、35.2%和64.3%。

财政收支
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00亿元,增长8.1 %。

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533亿元,增长6.7%;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219亿元,增长6.2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102.25亿元,增长12.5 %。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343.76
亿元,增长13.3%。

价格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3%,服务项目价格上升0.2%。

表1:2012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
2
-
2
2
1
6
4
-
1
-
2
6
-
1
3
4
6
7
8
9
10
气和天然气,其中液化气、人工煤气按天然气热值折算),增长1.8%。

全市污水处
理厂31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13.7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达91.04%,下降0.76个百分点。

社会治安
全年全市刑事立案数11.51万宗;刑事案件当年破案数2.96万宗。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455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889人,损失折款1081.12万元,分别下降7.9%、4.4%和上升18.7%。

全年发生火灾1034起,火灾导致11人死亡,损失折款1607.99
万元,分别下降0.2%、8.3%和0.6%。

安全生产
201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554起,死亡991人,受伤2767人,同比分别下降5.83%、3.03%、8.98%,直接经济损失10603.11万元,同比上升44.79%。

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455起,死亡889人,受伤2706人,分别下降7.85%、4.41%、10.43%,直接经济损失1081.12万元,同比上升18.74%。

工矿企业(含建筑)生产安全事故57起,死亡67人,同比分别下降13.64%、4.29%,重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3994万元,同比分别上升21.43%、14.28%。

火灾1034起,死亡11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1607.9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0.19%、8.33%、12.5%和0.56%。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34人/亿元,道路交通死亡率为3.64人/万车,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978人/十万人。

四、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
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171.31亿美元,增长0.8 %。

其中,商品出口总额589.12亿美元,增长4.3 %;商品进口总额582.19亿美元,下降2.5%。

11
12
13
14
15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境外投资
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协议金额7.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6%;对外承包工程
和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 %;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年末在外人员共1.38万人。

旅游
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4809.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

其中,入境旅游者792.21万人次,增长1.7 %;境内旅游者4017.36万人次,增长5.3 %。

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290.32万人次,增长5.1 %;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501.89万人次,下降0.1 %。

旅游业总收入1911.09亿元,增长17.2 %。

旅游外汇收入51.45亿美元,增长6.0 %。

五、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55个。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3421件,增长19.0 %;其中发明专利9816件,增长20.1 %,占申请量的29.4 %。

专利授权22045件,增长20.2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36件,增长28.3 %。

年末,全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

拥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5家(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

国家工程实验室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12家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1家。

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6个。

按照新的认定办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1389家通过。

2012年,广州市质监系统已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个,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中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个。

全市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16
机构2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0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2个。

全市获得资质认证的实验室401家,获得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222家,产品获得3C认证企业1227家。

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全市培养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27所。

全市共有小学941所,普通中学478所,中等职业学校85所,技工学校81所。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50万人,在学研究生7.31万人,毕业生2.08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28.95万人,在校生93.92万人,毕业生23.69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4万人,在校生23.94万人,毕业生7.78万人。

普通中学招生18.43万人,在校生55.07万人,毕业生18.17万人。

小学招生15.11万人,在校生82.26万人,毕业生13.85万人。

文化
2012年,我市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广州)星海国际合唱节,第17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文艺评奖中,广州共获奖34项。

年末,全市文化馆14个,文化站165个。

公共图书馆15间;图书馆总藏量2071万册。

档案馆28个,博物馆、纪念馆30个,举办陈列、展览262个,参观人数1008万人次。

全年摄制完成电影片1部。

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

卫生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10个(含1096个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2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8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 所,社区卫生服务
17
站16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卫生监督
所15个,妇幼保健院(所)14个)。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了全市所有街道,83.7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医保范围。

全市各类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7.04万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6.20万张。

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6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4万人,注册护士4.47万人。

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1.27亿人次,提供住院服务220万人次,分别增长10.4%和11.7%。

全年,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5.17/10万和3.46‰。

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3.04万例,报告死亡114人。

体育
2012年,我市举办国际、国内单项比赛116次,广州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9项8人次,亚洲冠军18项11人次,全国冠军52项53人次。

全年开展的市、区、街三级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2231项次,同比增长5.9%;共有815万人次参加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增长4.6%。

社会保障与福利
年末,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3.7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人员5.67万人。

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5.61万人。

表13:2012年末广州市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18
19
20
21
22
23
进出口数据来自广州海关;旅游数据来自广州市旅游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广州市知识产权局;质量监督及检验数据来自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教育数据来自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州市教育局;文化数据来自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档案局、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州市档案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卫生数据来自广州市卫生局;体育数据来自广州市体育局;社会保障与福利数据来自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残联;就业与失业人员数据来自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广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