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分析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系统 运 维 管 理 工 作 。 通 信 地 址 : 北 京 市 昌平 区沙 河 镇 西 沙 屯 桥 西 中 国石 油 刨 新 基 地 A 座 , 1 0 2 2 0 6

3 ( ).
油 气 田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研 究 好, 要 根 据 脱 硫 设 施 入 口二 氧 化 硫 监 测 浓 度 、 脱 硫 设 施 运 行状 态等 实 际情况 确 定 。
( 4 )
2 ( NH ) 2 S O。 +2 NO一 2 ( NH ) 2 S O + N2 ( 5 )
式( 2 ) 为 吸收 S 0 的 主要 反 应 , 整个 脱 硫 反 应 中, ( NH ) S O 。 对 S O 的 吸 收 起 主 要 作 用 。随着 反 应 的 进行 , ( NH ) S O 。 浓度会逐 渐下 降, NH HS o 。 浓 度 逐 渐上 升 。为 了保 持脱 硫循 环 液 的 吸收 能力 , 需 向 浆 液 池 中 注 入 氨 水 使 NH HS O。 转化 为 ( NH ) 。 S O 。 。
详见图 1 。
优点 , 逐 渐成 为一 项 较为 成熟 的 主要脱 硫 技术[ 4 ] 。
1 氨 法 脱 硫 工 艺 简 介
1 .1 工 艺 原 理
氨法 脱硫 是 气 液 两 相 之 间相 互 传 质 传 热 并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的过 程 , 主要 的反应 原理 如下 :
脱 硫剂 氨及产 物 硫酸 铵均 具 有较 高 的化 学 活性 ,
易 溶解 于水 , 因此脱 硫 塔 不 易结 垢 , 系 统 总 阻 力 约 为
栾辉 , 2 0 0 9年 毕 业 于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 北京) 环境科学专业 , 硕士 , 现 在 中 国石 油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研 究 院 HS E检 测 中 心 工 作 , 主要 从 事 污 染 源 在 线 监 测

氨法脱硫工艺运行存在问题研究

氨法脱硫工艺运行存在问题研究

氨法脱硫工艺运行存在问题研究发布时间:2022-08-30T07:12:03.451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4月8期作者:庞文坚[导读] 二氧化硫长期以来被看作是环境污染的重点成分。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工艺的快速发展进步,庞文坚百色百矿发电有限公司田东电厂摘要:二氧化硫长期以来被看作是环境污染的重点成分。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工艺的快速发展进步,绿色环保需求也越发严苛,氨法脱硫工艺以其烟气脱硫效果好、副产物氨肥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快速发展,并在各化工企业应用推广起来。

本文对我国氨法脱硫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一点看法。

关键词:氨法脱硫工艺;运行;问题氨法烟气脱硫工艺为现阶段全球新型工业化使用的烟气脱硫手段中的一种。

氨法脱硫工艺不但能高效化烟气脱硫,而且还能局部去除烟道气中的氮氧化合物,烟气脱硫后产生副产物为硫酸铵化肥,不产生任何污水排出,实现资源全方位回收利用,是抑制酸雨产生和二氧化硫排出环境污染直接高效和绿色环保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一、影响氨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一)氨水喷嘴的角度及数量氨水雾化成效与烟气脱硫效果有着较大的关联性,雾化成效越好,氨水与烟道气触碰范畴越大,二氧化硫去除效果越高。

针对相同的烟道气量,不可以单纯地运用添加氨水量提升烟气脱硫效果,而应运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喷雾工艺,添加液气触碰范畴实现烟气脱硫效果的提升。

微液滴与大的覆盖范围是重点。

净化塔内烟道气分散不匀称,差异范畴二氧化硫浓度值具有较大区别,而且塔内烟道气流动速度与灌进氨水密度相互间具有分配不匀称的问题,导致烟气脱硫效果总体水准不高,因此,须运用有效布置氨水喷嘴方向和数目来处理该类问题,使烟气脱硫效果总体水准获得提升。

(二)烟气脱硫塔内的烟气温度烟气脱硫塔内的烟气温度与烟气脱硫效果具有较大的关联性。

较低温度情况下二氧化硫去除率较高,随温度上升,去除率降低;温度持续上升,去除率则逐渐上升。

在氨法脱硫工程现实使用环节中,烟气脱硫塔内的温度宜抑制在60℃以内或在80℃以上,才可以高效确保烟气脱硫效果。

氨法脱硫氨逃逸标准

氨法脱硫氨逃逸标准

氨法脱硫氨逃逸标准引言氨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氨在烟气中与SO2反应生成铵盐,并在冷凝器中除去氨成分。

然而,氨法脱硫过程中可能存在氨的逃逸问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都制定了氨法脱硫氨逃逸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描述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执行和效果。

标准的制定制定氨法脱硫氨逃逸标准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问题调研:对氨法脱硫过程中氨逃逸可能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各个环节可能发生氨逃逸的情况。

2.数据收集:收集各类实验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评估氨逃逸的程度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制定界限值:根据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适当的氨逃逸界限值。

这些界限值应能够保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同时也考虑到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4.专家讨论与修订:制定初稿后,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和评审,对标准进行修订与完善。

5.公示与执行:经过讨论和修订后的标准公示,并开始执行。

标准的执行执行氨法脱硫氨逃逸标准需要涉及以下方面:1.监测与检测:对氨法脱硫装置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确保氨逃逸的浓度未超出标准规定的界限值。

2.记录与报告:及时记录和报告氨逃逸的监测结果,监测频率可以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确定。

3.处理与修复:一旦发现氨逃逸超出标准要求,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与修复,确保氨逃逸得到控制。

4.复查与验收:定期对氨法脱硫装置进行复查与验收,评估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如有不符合情况,必须进行整改。

5.监管与执法:相关监管部门应对氨法脱硫装置进行监管,并对违反标准规定的单位进行执法处罚。

标准的效果氨法脱硫氨逃逸标准和规范的执行可以产生以下效果:1.环境保护:控制氨逃逸量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2.健康保障:减少氨逃逸可以降低人类吸入有害气体的风险,保障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健康。

3.技术创新:为了符合标准要求,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脱硫设备和技术,推动脱硫技术的发展。

氨法脱硫中气溶胶控制的相关分析

氨法脱硫中气溶胶控制的相关分析

一、简介氨法脱硫技术是商业化应用的烟气脱硫方法之一。

该工艺既可以高效脱硫又可以部分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且副产物为硫酸铵,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最为有效和环保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氨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胶体分散体系,其中包含有较多的有害成分,如硫酸铵、亚硫酸铵等。

这类颗粒状物体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影响气候变化,同时对生物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降低氨法脱硫过程中气溶胶的生成,对于工业生产及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溶胶脱除的常规工艺1.利用湿式电除尘器脱除气溶胶利用湿式电除尘器对氨法脱硫过程产生的气溶胶进行脱除是常见的气溶胶脱除方法之一。

湿式电除尘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电除尘器,一般安装在氨法脱硫塔的顶部,除了能够起到收集气溶胶颗粒的作用以外,还能够用来除去湿烟气中的尘、酸雾、水滴、臭味、PM2.5等有害物质,是治理大气粉尘污染的理想设备。

该装置采用喷淋系统,当氨法脱硫后的烟气经过该系统的通道时,其中的有害颗粒(如气溶胶颗粒)受到电场的作用而达到一种荷电状态,此时该系统利用集尘板对颗粒进行收集,从而达到有效去除气溶胶颗粒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湿式电除尘器对于入口烟尘浓度要求较高,入口烟尘浓度应低于每立方纳米18毫克;(2)湿式除尘器由于其工作特性,会导致外壳腐蚀较为严重,应当及时进行更换;(3)该系统的制造及维护成本较高,不适用于中小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

2.利用高效除雾器脱除气溶胶氨法脱硫塔上部会安装多级高效除雾器,一般采用屋脊式除雾器与金属丝网除沫器相组合的结构。

脱硫后的烟气以一定的速度流经除雾器,烟气被快速、连续的改变运动方向,因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烟气内的气溶胶颗粒及雾滴撞击到除雾器叶片上被捕集下来,汇集形成水流,因重力的作用下落,从而实现了气溶胶的脱除。

除雾器波形板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颗粒物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颗粒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这样反复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

氨法脱硫氨逃逸和气溶胶对CEMS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氨法脱硫氨逃逸和气溶胶对CEMS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氨法脱硫氨逃逸和气溶胶对CEMS 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2017年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从2017年10月1日起,“2+26”城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的SO 2,NO X 和颗粒物大气污染物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具体包括火电、钢铁、炼焦、化工、有色、水泥、锅炉等25个行业和子行业。

2018年1月,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自2018年3月1日起,“2+26”城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排放标准中已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及锅炉新建项目,开始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2018年10月1日起,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铝)、水泥行业的现有企业以及在用锅炉要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2019年10月1日起,炼焦化学工业现有企业要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工业烟气排放的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发展迅速,氨法脱硫工艺因其脱硫速度快、效率高、脱硫产品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成为主要的脱硫技术,同时也存在氨逃逸严重、气溶胶难以消除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氨法脱硫工艺氨逃逸及气溶胶对煤气在线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CEMS )的影响进行分析,就如何消除其影响提供相关建议。

1氨法脱硫工艺简介氨法脱硫技术是属于可资源化的脱硫技术之一,其工艺技术是利用SO 2与NH 3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H 4)2SO 3,然后氧化生成(NH 4)2SO 4的原理,从而对烟气中的SO 2进行治理,其反应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反应过程、吸收液转换反应过程、副产物氧化反应过程。

1)吸收反应过程NH 3·H 2O +SO 2=NH 4HSO 3.(1)2NH 3·H 2O+SO 2=(NH 4)2SO 3+H 2O .(2)(NH 4)2SO 3+SO 2+H 2O =2NH 4HSO 3.(3)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H 4HSO 3对SO 2不具备吸收能力,反应(3)为湿式氨法脱硫反应过程中真正的吸收反应过程。

氨法脱硫中的氨逃逸和硫酸铵气溶胶现象

氨法脱硫中的氨逃逸和硫酸铵气溶胶现象
Ke y wo r ds : a mm o ni a d e s ul f u r i z a t i o n ;N H 3 e s c a pi n g;a e r o s o l ;l i q ui d — ga s r a t i o
烟 气氨 法脱 硫在 国内 已有 十 年商 业推 广 的历 史 。因其不 排 放 固废 及 污水 ,不 增加 碳排 量 ,副
中,只 要合成 塔 第 一 床 层 入 口温度 超 过 2 6 0℃ ,
氨合 成 就开 始有 反应 。此 次合 成塔 第一 床层 人 口
指标 ,保 证液 氮洗 出 口工艺 气合 格 。 同时加 强各
系统 之间 的沟通 ,当前 系 统指 标不 合 格 时 ,合 成 控制 室可及 时调 整 ,采 用塔 前放 空 的方 法将 合 成 系统 隔离 , 合成塔保 温保压 , 待指标 合格后再接气 。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p r oc e s s, pr o po s e t he me t ho d o f p r e v e nt i ng a nd mi t i g a t i n g t he p he n o me no n.
器 设 计 工 作 ,近 年 主要 从 事 烟气 脱硫 等 环 保 工 程 的设 计 及 总 承包 管理 。
◆ … ◆ …} ◆ ◆川I ◆ i ◆ ◆ 1 ◆ ◆ ◆ ◆ ◆ I ◆ … ◆ ◆ ◆ ◆ ◆ } ◆ … ◆ } ◆l l j ◆ ◆ ●I ◆ …◆ I 4 ) - …l ◆ … ◆… ◆ … ◆ ◆ l ◆… } ◆l 【 【 ◆ 1 ◆ …◆ l I l l ◆… ◆ I ◆1 …◆ 1 ◆ 1 I ●I I I ◆ …◆ … I●I ¨ ◆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1-09-26T08:22:15.77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6期作者:刘利[导读] 有利于老锅炉进行改造。

但是氨气脱硫工艺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江苏爱尔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006摘要:氨法脱硫技术因对不同煤种特别是高硫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及较高的脱硫效率,逐渐得到市场的青睐。

尽快研究并解决氨法脱硫面临的氨逃逸、气溶胶、氧化难、氯离子富集等问题,将有利于氨法脱硫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氨法脱硫工艺;问题;应对措施1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氨法脱硫工艺的技术特点是安全资源化,能够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装置的阻力小,节省运行电耗;防腐先进且运行可靠;装置设备占地面积小,有利于老锅炉进行改造。

但是氨气脱硫工艺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氨逃逸现象的产生,氨在常温常压的状态下极其容易挥发,防止氨随着脱硫尾气逸出,减少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是氨法脱硫工艺面对的首要问题。

氨逃逸指的是在氨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逐渐汽化成氨气与水的过程,氨气不参与脱硫反应,而是同烟气一起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硫工艺的发展以及周边的环境。

气溶胶现象,气溶胶拖尾指的是液体或者固体的小质点分散并且悬浮在大气中而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在氨法烟气脱硫中气溶胶颗粒形成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种是氨法脱硫工艺中排出的烟气,烟气中夹带的氨水被挥发,逃逸出的气态氨与烟气中没有脱除。

另一种是氨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后,脱硫液滴被烟气携带而出,因为蒸发、烟气气体速度过快导致气溶胶现象的形成。

2氨法脱硫工艺积极的应对措施2.1氧逃逸外理措施针对氨法脱硫工艺中氨逃逸现象的处理措施如下:(1) 脱硫剂建议使用废弃的氨水,严格控制废弃氨水的质量问题,其中含粉类物质不能超过50mg/L,油的含量不能超过20mg/L,H.S 的含量不能超过0.02%,它们对硫酸铵结晶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最终导致脱硫反应形成的亚硫酸铵没办法得到氧化。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氨法脱硫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栾辉,唐智和,翟小娟,何为摘要本文介绍了氨法脱硫工艺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对其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以及技术优势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针对氨法脱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脱硫剂消耗大、氨逃逸、气溶胶难以消除、亚硫酸铵氧化慢、硫酸铵结晶、氯离子富集难等典型问题进行详细地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氨法脱硫问题措施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mmonia-based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process flow and technological superiority in detail. Gives elaborat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problems of ammonia-based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which exist in application process, including huge desulfurizing agent consumption, serious ammonia escapement, slow ammonium sulfite oxidation, the difficulties of aerosol elimination, ammonium sulfate crystallization and the chloride ion concentration etc. Then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ammonia-based desulphurization, problems, measures作者简介:栾辉,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现在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HSE检测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维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分析及解决措施
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分析及解决措施
、水反应成脱硫产物的基本机理而进行烟气氨法脱硫工艺皆是根据氨与SO
2
的,主要有湿式氨法、电子束氨法、脉冲电晕氨法、简易氨法等。

氨法脱硫技术在化学工业领域应用普遍,用氨吸收硫酸生产尾气中的SO2, 生产亚硫铵和硫铵。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使用氨法脱硫的机组大约在10000MW,氨法是高效、低耗能的湿法。

氨法是气液相反应,反应速率快,吸收剂利用率高,能保持脱硫效率95—99%。

氨在水中的溶解度超过20%。

氨法具有丰富的原料。

氨法以氨为原料,其形式可以是液氨、氨水和碳铵。

目前我国火电厂年排放二氧化硫约1000万吨,即使全部采用氨法脱硫,用氨量不超过500万吨/年,供应完全有保证,氨法的最大特点是 SO2的可资源化,可将污染物SO2回收成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化产品。

副产品硫铵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氮肥,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主装置是大型合成氨尿素的热电厂基本上都采用此方法脱硫。

但脱 1
硫后烟气温度较低,设备的腐蚀较干法严重并易产生氨逃逸和气溶胶即“气拖尾”现象,需要不断完善。

1 .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及气溶胶的形成原因
1.1 烟气氨法脱硫氨逃逸的形成原因
1.1.1 所谓氨逃逸是氨水温度较高时(一般60℃以上)逐步分解成为气体氨与水的过程,由于气体氨气不参与氨法脱硫反应,所以氨气同脱硫烟气一起从烟囱排出,形成所谓的氨逃逸现象。

1.1.2 氨逃逸是困扰氨法脱硫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脱硫经济性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重要因素;有些氨脱硫技术提供商由于技术落后,脱硫率低,为了让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用氨水过量,在脱硫塔上方形成“白烟”现象,这不但造成
2.1.1技术升级改造打破氨法脱硫无法解决的氨逃逸问题,选用最先进的第三代塔外氧化技术或用第三代脱硫技术进行老厂的技术改造。

2.1.2 选用业绩好的脱硫公司进行氨法脱硫项目,以保证施工质量好、售后服务好、装置能耗低,来避免装置腐蚀及减少氨逃逸现象的发生。

2.1.3 为了减少脱硫成本,脱硫剂尽量利用废氨水,但对废氨水品质要加以控制,废氨水中不能有对脱硫产生较大影响的物质。

比如,含酚类和煤焦油等杂质的废氨水,烟气脱硫选择这样的废氨水脱硫,由于酚、焦油对硫酸铵结晶的抑制作用,脱硫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铵无法氧化。

2.1.4气速控制,对气膜吸收系数关系分析,烟气气速对吸收传质有一定的影响,而气速与脱硫塔直径密切相关,反应段气速一般控制在3m/s以下;第一代脱硫技术一般气速较大(一般控制在
3.6m/s以上)脱硫塔直径较小,造成气体带液形成氨逃逸严重。

2.1.5 选用高效除雾器增加除雾器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氨逃逸。

2.1.6 控制氨水用量和浓度,在保证脱硫率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氨水用量和浓度,同时对加入氨要多选加入点,以低氨水比例进行控制氨的加入量。

2.1.7 对技术落后,脱硫率低产生的氨逃逸现象,应该对整个脱硫体系进行物料衡算和适当的技术改造,最后将氨量控制在合适的水平。

2.1.8第一代脱硫塔内直接氧化的氨法脱硫技术经过实际运行发现,在脱硫塔中有1/4左右的亚硫酸铵未被氧化,说明第一代脱硫塔用一个塔同时进行脱硫和氧化是不能将烟气中的硫完全氧化为硫酸铵,未被氧化的亚硫酸铵与氨在烟囱排出逃逸到大气和周围形成二次污染,所以第一代脱硫工艺是一个很不合理的工艺,随着环保监测的越来越严格必须进行更新换代。

2.2 烟气氨法脱硫气溶胶解决办法与措施
2.2.1 控制气溶胶的主要措施是降低排出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即极力提高脱硫率,脱硫率是衡量脱硫装置优势的主要标准,是脱硫装置工艺合理及设备结构科学的表现;比如,脱硫装置出现的气溶胶即“气拖尾”现象,就是由于是第一代脱硫工艺,采用硫塔内直接氧化工艺落后,脱硫率低,给周围环境造
成第二次污染,目前正在采用第三代塔外氧化脱硫技术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就是提高脱硫效率,在脱硫塔外增加一套氧化塔系统,用适量的液/气比、高效率喷淋技术等新工艺,尽可能地采用低浓度氨水作为脱硫剂以降低气溶胶即“气拖尾”现象。

2.2.2以低温度的工艺水等降温措施,降低烟气携带的亚硫酸铵反应产物,以净化烟气排出的环境质量,降低烟气携带水分。

2.2.3 严格控制脱硫系统的热、水平衡,使烟气排出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

2.2.4 严格控制烟气进入主脱硫塔吸收段温度<70℃,防止亚硫酸铵的分解,控制吸收段脱硫液的PH值为酸性,抑制亚硫酸铵的分解。

2.2.5 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液/气比,使吸收段的加入氨水浓度在确保脱硫率的前提下,氨水浓度有所降低。

2.2.6采用新的脱硫技术,提高喷淋吸收段的雾化效率,高效喷淋洗涤净化烟气,在采用新的脱硫技术时要做好除雾段填料及喷头形式的选择。

2.2.7 真正将硫酸铵氧化率提高到99%,降低脱硫液中硫酸铵及亚硫酸铵的含量。

2.2.8降低烟气中氧的含量,抑制排出烟气硫酸铵的生成。

2.2.9 对新上的锅炉烟气氨法脱硫装置,必须采用第三代塔外氧化技术及设计的空塔气速<3m/s,避免气溶胶即“气拖尾”现象的发生;大量的业绩厂证明第一代氨法脱硫直接工艺技术氧化不完全,同时脱硫塔塔径过小,空塔气速过快,烟气携带大量未氧化彻底的亚硫酸铵等液滴从塔顶烟囱排出形成气溶胶,因此在内蒙古华锦锅炉烟气氨法脱硫吸取了以上第一代氨法脱硫工艺的不合理出现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的教训,采用采用第三代塔外氧化技术及低空塔气速设计(空塔气速<2.6m/s)来解决以上问题。

3. 结论
3.1 在氨法脱硫中氨逃逸、即“气拖尾”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第一,氨水挥发逸出的气态NH
3与烟气中的S0
2
通过气相反应形成(NH
4
)
2
S0
3

NH
4HS0
3
、(NH
4
)
2
S0
4
等组分,其组成主要决定于S0
2
/NH
3
比值、温度以及烟气中
H
20与0
2
含量等:
第二,氨水吸收烟气中硫化物的脱硫液滴,在高温烟气中,由于蒸发作用析出固态晶粒。

氧化不完全及空塔气速过快造成的亚硫酸铵的逃逸;主要是以下两种方式:亚硫酸铵的分解、亚硫酸铵在与烟气逆向接触过程中,以“气溶胶”的形式雾沫夹带,随烟气逃逸。

A、亚硫酸铵分解问题:亚硫酸铵本身在温度>70℃的条件下中易分解为氨和SO

2另外在“碱性环境”中铵盐也会自动分解。

B、亚硫酸铵“气溶胶”雾沫夹带:亚硫酸铵雾化喷淋液在与烟气“逆向接触”过程中,脱除二氧化硫的同时,也极易形成“亚硫酸铵气溶胶”。

3.2 氨法烟气脱硫首先是要解决气溶胶和氨损(氨逃逸)等二次污染的问题。

在氨法脱硫过程中,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气溶胶随净烟气排出,造成氨的损耗,成为困扰氨法脱硫技术发展的瓶颈;为防止气溶胶降低氨损(氨逃逸),第二代脱硫技术采用了多级洗涤、湿式电除尘器收集等方法,但基本都是从氨雾形成后的补救上做文章,没有从降低氨损、氨逃逸的根源上进行改进;第三代氨法脱硫技术从严格控制氧化程度、空塔气速是否过快、反应温度和吸收液的成分等基本消除了氨雾形成的条件,经济地解决了氨损、氨逃逸难题,使净化后烟气中氨含量在10mg/m3以下,业绩好的电厂平均不到0.1mg/m3氨损小于0.19%。

3.3 所以要解决氨逃逸、气溶胶即“气拖尾”问题必须采取如下解决措施:3.3.1选用最先进的第三代塔外氧化技术或用第三代脱硫技术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

3.3.2选用高效除雾器增加除雾器层数等方法控制氨逃逸、气溶胶即“气拖尾”问题。

3.3.3 控制氨水用量和浓度,在保证脱硫率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氨水用量和浓度,同时对加入氨要多选加入点,以低氨水比例进行控制氨的加入量。

3.3.4采用第三代塔外氧化脱硫技术对老厂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就是提高脱硫效率,在脱硫塔外增加一套氧化塔系统,用适量的液/气比、高效率喷淋技术等新工艺,尽可能地采用低浓度氨水作为脱硫剂以降低氨逃逸、气溶胶即“气拖尾”现象。

3.3.5 加强氨法脱硫装置运行管理和脱硫公司的售后服务,要对氨法脱硫环保
装置从思想认识管理等方面引起足够重视,人员方面要配备有丰富经验的的化工操作人员,使脱硫装置运行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如果不重视以上条件,再先进的脱硫工艺技术和装置也会出现问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