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讲解
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

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摘要由于不同的采煤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空间状况,而空间状况会很大程度的影响通风效果,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合理的通风方式。
本文据此,就采煤工作面通风应满足的要求记通风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长壁采煤法;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方式确定现在长壁采煤法是比较受欢迎的采煤方式,具体来分它又有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情况,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会在采空区聚集沼气,要保证采煤的安全进行,必须采取措施将沼气抽走,目前一般通过通风以减少采煤工作面的沼气含量。
由于不同的采煤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空间状况,而空间状况会很大程度的影响通风效果,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合理的通风方式。
通风方式的确定需要考虑通风能力、巷道布置以及回采顺序。
采取合理的通风方式现在已成为采煤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
1 采煤工作面通风应满足的要求工作面要有足够的风量,以带走沼气,并且要注意上方角落里的沼气,通过调整工作面的倾斜角以减少沼气量的积聚;工作面旁边要留出足够的巷道,以便通风顺畅,并且要采取措施减少漏风;预先设计好的通风路径尽量短些,并且保证风路顺畅,最好不要出现折返、逆流,这对于通风效果很有帮助。
2 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长壁式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主要有U型、U+L型、Z型、Y型、W型以及H型等,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
2.1 U型通风方式风从进风平巷流进,流到采煤工作面后有一部分直接流过工作面再流到回风平巷,而另一部分则流向采空区继而流进回采空间。
当采用长壁前进式采煤方式时风流线路短些、变化小,但是漏风量稍大些,而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时漏风量明显小了,但是这种方式风流线路长、变化大些。
整体效果是当沼气流出量不是很大时,这种U型通风方式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沼气量较大时,很容易在上方角落里积聚沼气,这就必须采取措施清除上方角落里的沼气了,常用方法有以下两个。
1)在上方角落处安放新管道,将管道从采煤工作面前方直穿过工作面到后方,并通过小型压风机将一部分风从这个管道压到工作面后方,风再从工作面后方出来的时候就带走了角落里的沼气。
走向长壁采煤法

采矿工程名词
01 介绍
目录
02 采煤工艺
按照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方向与煤层走向的关系,壁式采煤法又可分为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斜长壁采煤法两种 类型。长壁工作面沿煤层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即为走向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是我国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开采方法,在厚煤层资源的开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走向长壁采煤法的工作布置方向,以煤层倾斜方向为主,需设置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构成一定的空间。回风平 巷和运输平巷的设置,主要是沿煤矿的走向分别设置在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和下方,构成一定的通道,可以为回采 工作面和采区巷道提供充足的空间,方便通风、运输和行人。
当采煤机割底煤至工作面下切口时,支设好下端头的支架,移直输送机,采用直接推入法进刀,是采煤机滚 筒进入新的位置,以便重新割煤。工作面下切口长 4m,当采煤机运行至工作面下部终点位置时,其滚筒恰好到 达机一起推入新的位置,待输送机移成一条直线时,采煤机也进刀完毕。采煤机完整地割完一刀煤,并且相应的 完成推移输送机、支架和进刀工序后,工作面有原来的 3排柱控顶变为 4排柱控顶。为了有效的控制顶板,要回 掉
下面是某综采面的工艺过程:(缩伸缩梁、护帮板)向端头割煤→移架(伸伸缩梁、护帮板)→(牵机至工 作面中部)中部进刀→自端头顺移刮板输送机至面中部→(缩伸缩梁、护帮板)割煤→移架(伸伸缩梁、护帮板) →(牵机至工作面中部)自端头顺移刮板输送机至面中部。
综采工作面一般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各工序简化为割煤、移架、推移输送机3个主要工序,采煤机骑在刮板输 送机上完成割煤和装煤,一般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液压支架通过底部的千斤顶与刮板输送机连接,可 互为支点,从而实现移架和推移刮板输送机。移架时,支柱卸载,顶粱下降(与顶板脱离或不完全脱离),支架整 体前移,移到新位置后,立柱重新加载载,支护新位置处的顶板。推移刮板输送机时,移架千斤顶重新伸出,推 移刮板输送机到煤壁处,割煤后可可以及时依次推移液压支架和输送机,也可以先逐段依次推移机,再依次移设 液压支架,即及时支护和滞后支护。
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区段集中平巷与分层平巷联系方式,主要根据煤层倾角、层间距离、分层平巷布置形式以及联络巷的用途和运输方式、掘进工程量的大小,采区巷道布置的合理性等因素来确定。(分层同采时才有)
一般有石门、斜巷和立眼三种基本方式。
当煤层倾角较大,分层工作面平巷为水平布置时,一般常采用石门联系,如图7-17。
1.区段运输集中平巷的布置
一般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所在位置应避开底板岩层中应力升高区,巷道布置在压力传递影响角以外。
2.区段轨道集中平巷的布置
一般尽量沿煤层顶板布置。
(四)区段分层平巷的布置
厚煤层倾斜分层开采时,各区段分层平巷的相互位置对于巷道的使用和维护状况影响较大。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和分层数,各分层平巷的相互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布置形式。
开采厚煤层的采区上(下)山可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也可布置在煤层中)一般将采区上(下)山布置在底板距煤层10~15m岩层中。当煤层厚度不大,采深较浅,顶底板岩层稳定,煤质较硬,自然发火危险较小,或底板有含水较大的岩层,布置岩巷有困难时,才考虑布置在煤层中。
(三)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分层同采厚煤层时,需要布置区段集中平巷。包括:区段运输集中平巷和区段轨道集中平巷。(分层分采不设集中巷)
三、采煤系统分析
(一)采煤方法主要参数
1.厚煤层倾斜分层厚度
普采、炮采分层厚度一般为2m左右;综采一般为3m左右。
2.工作面长度
确定分层开采工作面长度时,要综合考虑单一长壁工作面长度的影响因素及铺网工序和在网下作业带来的影响,一般同区段下分
层工作面长度小于上分层长度。(分层平巷采用内错布置)
(二)采区上(下)山的布置
图7-10巷旁支护的几种类型
四个采煤方法的总结

四个采煤方法的总结1 倾斜长壁采煤法基本特点倾斜长壁采煤法——回采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仰斜或俯斜)方向推进采煤。
①回采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仰斜或俯斜)推进采煤。
与走向长壁采煤法相比,采煤工作面布置及回采方向不同,取消了采(盘)区上(下)山巷道。
②多数矿井根据地质条件在某一个区域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在另一个区域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也有矿井在同一区域内采用倾斜长壁和走向长壁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倾斜长壁采煤法适用条件①主要适用于倾角α<21°的煤层②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可适用于12 ~17︒的煤层。
③可据地质构造的特点,采面呈伪斜布置。
④不同采深、围岩特性、沼气涌出量及水涌出量均可采用倾斜长壁开采。
⑤据不同倾角,同一矿井亦可采用倾斜长壁和走向长壁配合开采。
倾斜长壁采煤法的评价优点①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及维护费低,投产快。
巷道掘进工程量少15%,相应工期短。
②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费用低。
运输设备及辅助人员可减少30%04~。
③回采巷道沿煤掘进,易固定方向,采面可等长布置,利于生产管理。
④通风系统简单,风路短,风流方向转折变化少,同时使巷道交叉点和风桥等通风构筑物减少约1/3。
缺点①长距离倾斜巷道,使掘进及辅运、行人困难;②当前采掘运机械设备不完全适应倾斜长壁的要求,基本都是按走向长壁工作面的回采条件设计和制造;③大巷装车点多,可设带区,共用一个煤仓。
如阳泉一矿:4个分带共用一煤仓;二道河子矿:5个分带共用一煤仓。
④有时候存在污风下行的问题,应注意监测。
2长壁放顶煤采煤法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缓斜厚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放采上部顶煤的采煤方法。
在缓斜厚煤层的底部(或煤层上部某一范围的底部)布置长壁工作面用常规方法进行采煤,随该工作面推进,利用矿山压力或人工破碎方法,将顶煤破碎,而后将顶煤放出,由采面运出。
放顶煤采煤工艺基本特点:①采面采煤:同综采、普采、炮采。
采矿学第七章长壁放顶煤采煤法.pptx

含矸率是至关重要的。放煤步距与顶煤厚度、 顶煤裂隙发育程度、顶煤硬度、煤层的顶板条 件及采煤机截深等有关。
中国矿业大学
(a)
(b)
(c)
放煤步距太大(a):
放煤步距太小(c):
顶板方向的矸石先于采 采空区方向的矸石先于
✓ 放煤口为整 个支架尾梁;
✓ 后输送机铺 在底板上,煤尘 小,煤炭采出率 高,目前广泛使 用。
中国矿业大学
二柱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中国矿业大学
四柱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中国矿业大学
滑 移 顶 梁 液 压 支 架
中国矿业大学
澳大利亚放顶煤综放面端头液压支架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2、按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分类 1)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放顶煤采煤法。 综放工作面采高:h1=2.03.5m, 放顶煤高度:h2= (1~3) h1 。 适用:M 5m ,M <12 14m 。
上位大块度直接顶
中位中块度直接顶
下位小块度直接顶 始动点边界
上位大块度顶煤 中位中块度顶煤 下位小块度顶煤
流动前边界 煤矸分界线 流动后边界
煤壁 放煤口
低位综放开采散体煤矸流动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
2、采放比 • 煤层开采高度与放顶煤高度之比。 • 根据实测,顶煤破碎塑性区范围一般可达煤 层采高的3倍左右。我国缓斜煤层综放面采放 比一般控制在1:1~3之间。
➢破坏发展区B:受顶板回转作用,煤壁前方顶煤 发生破坏,裂隙扩展,位移增大。
➢裂隙发育区C:支架移架反复支撑,顶煤破碎效 果提高。支架反复支撑的次数与顶梁长度及截深有 关。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概述课件

优点
高效开采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能够实现高效、连续 的煤炭开采,提高了采煤效率。
资源利用率高
该采煤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 资源浪费。
安全性好
在采煤过程中,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能够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作业安全性。
适应性强
该采煤方法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可在不同 环境下进行采煤作业。
缺点
设备投入大
安全培训与教育
新员工安全培训
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使其了解采煤作业的安全 规定和注意事项,掌握必 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在职员工安全教育
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安全 教育,提醒员工时刻关注 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应急演练与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使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 速度和能力。
物的排放。
瓦斯抽采与利用
加强瓦斯抽采和利用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实现瓦斯资源的安全、
高效利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1
回采阶段
02 在开切眼内安装采煤设备,进行 回采作业,包括破煤、装煤、运 煤和支护等工序。
采后处理
将采出的煤炭通过运输巷运出,
同时对采空区进行处理,如填充
03
或垮落等。
安全措施
04 在采煤过程中采取一系列安全措 施,如瓦斯监测、通风管理、顶 板控制等,确保作业安全。
02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优缺点
04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 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
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优 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 的员工进行惩罚。
采煤工艺总结

采煤工艺总结一.引言采煤方法有多种,采煤方法及其分类特征有如下所示:二.各个采煤方法介绍一.单一长壁采煤法我国目前开采的煤田中,缓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对于这类煤层的开采,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单一走向(倾斜)长壁采煤法。
单一长壁采煤法也称整层走向长壁采煤法,特点是回采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方向推进;工作面长度较长,一般为100~150m,短的有30~40m,长的超过200m。
在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和下方沿走向分别布置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构成回采工作面和采区巷道之间的通风、运输和行人的通道。
根据煤回采工艺不同,每一循环的推进度一般为0.6~1.2m。
通常在回风平巷内铺设轨道,用矿车或平板车运送材料和设备;运输平巷内用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或矿车运送煤炭。
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采用单巷布置,也有采用双巷布置的。
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方向有两种:①后退式,由采区边界向采区上山(或石门)推进;②前进式,由采区上山(或石门)向采区边界推进。
中国各矿区大都采用后退式回采。
在综采采区,为减少综采设备的长距离搬移,有的采用混合式,即上区段回采工作面用前进式回采至采区边界后,将综采设备搬移至下区段边界的开切眼中,用后退式回采倾斜长壁采煤法特征点及适用条件:(一)仰斜开采时,水可以自动流向采空区,工作面无积水,劳动条件好,机械设备不易受潮,装备效果好。
当煤层倾角小于10°左右时,采煤机及输送机工作稳定性尚好。
如倾角较大,溜槽下侧易造成断链事故。
为此,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截深,采用中心链式输送机,下部可设三脚架把输送机调平,加强采煤机的导向定位装置等。
一般情况下,当顶板较稳定、煤质较硬、顶板淋水较大或煤层易自然,须在采空区注浆时宜采用仰斜开采。
(二)俯斜开采时,随着倾角的加大,采煤机和输送机的事故也会增大,装煤率低。
由于采煤机的重心偏向滚筒,俯斜开采将加剧机组的不稳定,已出现机组掉道或断牵引链的事故并且采煤机机身两侧导向装置磨损严重。
井工煤矿基础知识

井工煤矿基础知识(1)壁式体系采煤方法又称长壁体系采煤方法,以长工作而采煤为主要标志。
壁式体系采煤法按所采煤层倾角,分为缓斜、倾斜煤层采煤法和急斜煤层采煤法;按煤层厚度,可分为薄煤层采煤法、中厚煤层采煤法和厚煤层采煤法;按采用的采煤工艺不同,可分为爆破采煤法、普通机械化采煤法和综合机械化采煤法;按采空区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垮落采煤法、刀柱(煤柱支撑)采煤法、充填采煤法;按采煤工作面布置及推进方向的不同,可分为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斜长壁采煤法。
按工作而向仰斜或倾斜推进的方向不同,倾斜长壁又有仰斜长壁和俯斜长壁之分。
按是否将煤层全厚进行一次开采,可分为整层采煤法和分层采煤法。
薄煤层、厚度小于 3 m的中厚煤层采用整层采煤法;厚度较大的中厚煤层、厚煤层既可采用整层也可采用分层采煤法1)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单一长壁采煤方法。
图3-16a所示为单一走向长壁垮落采煤法示意图。
所谓“单一”即表示整层开采;“垮落”表示采空区处理是采用垮落的方法。
由于绝大多数单一长壁采煤法均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故一般可简称为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倾斜长壁采煤法,首先将井田或阶段划分为带区,在带区内布置回采巷道(分带斜巷、开切眼),采煤主作面呈水平布置,沿倾斜推进,两侧的回采巷道是倾斜的,并通过联络巷直接与大巷相联。
采煤工作面向上推进称仰斜长壁(图3-16b);向下推进称俯斜长壁(图3-16c)。
为了便于顺利开采,煤层倾角不宜超过12°。
当煤层顶板极为坚硬时,若采用强制放顶(或注水软化顶板)垮落法处理采空区有困难,有时可采用煤柱支撑法(刀柱法),称单一长壁刀柱式采煤法,如图3-17所示。
采煤工作面每推进一定距离,留下一定宽度的煤柱(即刀柱)支撑顶板。
但这种方法工作面搬迁频繁,不利于机械化采煤,资源的采出率低。
当开采急斜煤层时,为了便于生产及安全,工作面可呈俯伪斜布置,仍沿走向推进,则称为单一俯伪斜走向长壁采煤法。
2)厚煤层开采的采煤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2006年8月17日16:22:0长壁采煤法有后退式与前进式两种类型。
无论是后退式工作面还是前进式工作面,沼气主要都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正被开采的煤层;二是相邻的岩层或煤层。
如果不实行沼气抽放,相邻岩层或煤层的沼气将聚集在采空区。
来源于上述两方面的沼气总涌出量,直接影响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工作面的沼气浓度,无论是后退式工作面,还是前进式工作面,皆由工作面风量来控制。
前进式工作面,由于采空区的漏风而减少了工作面的有效风量,但风流能有效地清洗工作面上隅角处的沼气。
后退式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大大地减少,但在走向长壁工作面上隅角处会出现沼气的聚集(见图1)。
仰斜长壁工作面,沼气上浮,沼气集中于工作面空间,不利于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俯斜长壁工作面,沼气集中于上部采空区,有利于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图1 工作面上隅角处沼气的聚集采用合理的工作面通风方式,可以有效地排出工作面沼气,特别是高沼气矿井、高温矿井需要风量大,是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长壁式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与回采顺序、通风能力和巷道布置有关。
通风方式是否合理,成为影响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
一、工作面通风应满足的要求(一)采煤工作面要有足够的风量,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特别要防止在工作面上隅角处沼气的积聚;(二)采用沿空留巷时,巷旁应采取防漏风措施;(三)风流最好是单向顺流,尽量减少折返、逆流,力求系统简单、风路短;(四)根据通风要求,进风巷、回风巷应有足够的断面和数目。
二、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长壁式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主要有U型、U+L型、Z型、Y型、W型以及H型等几种。
见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如果由后退式改变成前进式开采,除U+L型通风系统之外,其它各种通风系统对前进式开采都是适用的。
采用无煤柱护巷,沿空预留的或沿空掘进的通风平巷与采空区之间有连续漏风现象,也会使工作面气体流动状况发生变化。
通风平巷的数目、位置、风流方向、漏风方式的改变会派生出多种类型的工作面通风方式,而且每种通风方式其采空区沼气浓度分布、沼气涌出和积存的位置、自然发火分布位置都是不同的。
因此,必须根据回采煤层的赋存状况、沼气含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自燃倾向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通风方式及巷道布置,这对改善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U型通风方式,见图2(a)采煤工作面所需的风量,从进风平巷流入工作面后,部分风量沿工作面空间流动,直接从回风平巷排出;而另一部分则从切顶线下半部连续地向采空区流失,又从切顶线上半部陆续地流进工作面回采空间。
根据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煤工作面风流流动状况具有图3所示的特征。
49%不等。
工作面风量的分布呈两端大、中间小的状况。
尽管工作面风量分布不均匀,但工作面的沼气绝对含量是沿风流前进方向而逐步增加的。
从采空区重新流入工作面的风量仍有稀释沼气的作用。
~采空区冒落岩石的透气能力不同,采空区漏风量也不同,根据现场实测结果,采空区漏风量占工作面进风量的10长壁后退式采煤,U型通风方式,具有风流系统简单、漏风小等优点,但风流线路长、变化大。
长壁前进式采煤,U型通风方式,漏风量较大。
在巷道维护较好的情况下,U 型通风方式供风量可达800-1000 m³/min。
实践证明,当回采煤层沼气涌出量为5-6 m³/min时,U型通风方式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通风效果。
2流经采空区的距离长、控制的面积大,因此在对应流线的出口处(即上隅角),经常会处于沼气超限状态。
ψ1、ψ0、ψ3……流动而流入采煤工作面空间。
由于采空区气体沿流线流动过程中陆续有沼气泄出,使沼气浓度增高。
汇集于工作面上隅角的流线ψ2、ψ1、ψU型通风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在后退式采煤中工作面出口上隅角处有局部沼气聚集现象(见图1)。
从图3的采煤工作面风流流动状况可以看出:沼气流入采空区后与漏入采空区的空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沿流线图4为某工作面采空区的沼气浓度分布。
该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量为207.5m³/min,采空区绝对沼气涌出量为4 m³/min左右,工作面上隅角的沼气浓度达6-8%,常因沼气局部超限而影响生产。
调查表明,当邻近煤层向采空区泄出的沼气量大于1.5-2 m³/min时,工作面上隅角的沼气浓度通常都在2%以上,上隅角局部沼气超限是U型通风方式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此可知,如果沼气来源单纯来自回采煤层的煤壁,U型通风方式可以稀释5-6 m³/min沼气;如果沼气是来自采空区一侧,沼气涌出量仅有2-3 m³/min也带来经常处理上隅角局部沼气积聚的麻烦。
因此,U型通风方式,在沼气含量较大的后退式采煤工作面中应用时,必须采取措施消除工作面上隅角处的沼气聚集。
主要有以下措施:1、上隅角管道通风3~当沼气量较大时,在采空区侧利用木垛维护一段长度的回风平巷,在回风平巷中安设一根管道,该管道从工作面前方穿过工作面线直至工作面后部,利用轻便压风机,将工作面约1/3的风流通过管道送至回风平巷,从而清除工作面上隅角处聚集的沼气,见图5所示。
这种方法只能用于沼气含量不大的采煤工作面,在沼气总涌出量为2.4 m3/min 的工作面中,60%的沼气涌出量,可通过管道送至回风平巷。
2、后部返回式通风5米宽的小煤柱,每隔一定距离利用联络眼将小煤柱切割,除保留一个联络眼敞开外其余联络眼均被封闭。
在煤柱之下架设一排木垛,并采用泵输送和喷洒泥浆材料对木垛进行密封,使木垛与煤柱之间保持一条通道。
采用这种方式,工作面所有风流先返回到后部采空区,再流入回风平巷,使工作面形成类似Z型的通风方式,为工作面上端创造一个“前进式工作面”的条件。
在英国某矿使用时,在距工作面后部30米处开掘联络眼,工作面推进40米(距联络眼70米)后,再在工作面后部30米处开掘新联络眼,并将旧联络眼封闭。
(见图6)~这种通风方式,不在采空区永久侧维护回风平巷。
在回风平巷下侧留有3这种通风方式的巷道掘进工作量和其它辅助工作量均较U+L型、Z型、Y型、H型(见下述)为小,在英国煤矿仰斜长壁后退式工作面首次采用时,虽然工作面沼气总涌出量为18m3/min或更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U+L型通风方式U+L型通风方式,即尾巷排放方式,是在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风流轨迹的末端边界上,事先掘成与采空区相通的联络眼,使采空区浓度较高的沼气流人排放沼气的专用煤层平巷或岩石平巷。
由于联络眼与排沼气专用平巷呈L型,并与U型通风系统配合使用,故又称U+L型通风方式(见图2b)。
由于尾部联络眼为采空区沼气提供了出路,可以使风流流动呈图7所示的状况,采空区部分沼气会以较高的浓度沿ψ0、ψ1流线从联络眼4排出,流入工作面的沼气量减少,由于靠近切顶线下端的采空区漏风量较大,因此从上隅角流入工作面沼气浓度会明显降低。
随工作面向前推进,联络眼至工作面的距离日益增加,从采空区流入工作面的流线ψ3、ψ4……在采空区所流经的距离会相应地增加,对应流线所控制的采空区面积也在逐渐增加,由采空区流入工作面的沼气量也会逐渐增加,使工作面上隅角又会出现沼气含量超限现象。
这时必须开启新的联络巷释放采空区的沼气。
释放采空区沼气的联络巷应提前掘通,联络眼进入切顶线后即可发挥排放沼气的作用。
两联络眼之间的间距,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条件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邻近层沼气量大,采空区陷落岩石排列致密,邻近煤层距回采煤层近,工作面放顶后顶板随之垮落,或者说采空区沼气涌出距工作面切顶线较近者——包括厚煤层开采时由下部各分层涌出的沼气,都会在切顶线后面陆续涌出,这时两联络眼之间的距离应保持50m左右,甚至更小。
如果采空区孔隙率大,透气性好,而且联络眼的排风能力强,并在联络眼处设有排放沼气的专用风机,使采空区释放沼气的联络眼之间的距离应增大到160m。
U+L型通风方式,是减少采空区沼气向工作面涌出的有效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排沼气专用巷3的沼气浓度按局部沼气积聚现象来管理,其沼气浓度应控制在2%以内。
通常联络眼内的沼气浓度较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排放沼气的专用平巷3必须有新风补给,以便将联络眼出口的沼气浓度稀释到2%以下。
U+L型通风方式是将工作面沼气从两个方向排出。
其中从U型系统排出的沼气量可达5-6m³/ min,其中包括1-2 m³/ min的采空区沼气;从尾排系统排出的沼气可达7-8 m³/ min,甚至更高。
显然,在开采厚煤层或复合煤层时,对难以用沼气抽放技术、且沼气含量大的近距离邻近层和分层开采的厚煤层,采用U十L型通风方式是比较适宜的。
采用U+L型通风方式,是将工作面沼气分而治之,既解决了上隅角沼气长期超限的难题,又可以降低工作面通风系统的阻力,改善工作面的生产环境。
因而这种方法在鸡西、西山、阳泉等局的高沼气矿井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Z型通风方式这种通风方式进风流与回风流的方向相同,所以也可称为顺流通风方式。
采用这种通风方式采区边界设有回风上山,并配合有沿空留巷(见图2d)。
这种通风方式可使区段内的风流路线短、长度变化小,漏风量小,并可利用漏风将工作面上隅角处的沼气带到回风平巷。
Z型通风方式效果较U型通风方式好,一般用于高沼气的矿井,沼气涌出量大于10 m3/t 。
(四)Y型通风方式当采煤工作面产量大和沼气涌出量大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稀释回风流中的沼气。
对于综采工作面,上下平巷均进新鲜风流,不仅有利于上下平巷中的机电设备,而且可防止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及保证足够的风量。
这种方式也要求设有边界回风上山,并配有沿空留巷。
开采薄煤层群时,首次采动的煤层,其工作面沼气主要是来自采空区一侧。
采用U型通风方式不仅很难消除上隅角沼气超限,甚至因风量增加造成工作面风速偏高,恶化生产环境。
如果采用U+L型通风方式巷道掘进率会明显增加。
采用Y型通风方式效果较好。
Y型通风方式,工作面两端煤层平巷均作为工作面进风巷,工作面回风巷则是沿采空区维护并作为接续工作面用的进风巷。
巷道布置如图8所示。
从工作面风流系统图中可以看出,在工作面范围内,沿空回风巷的末端是风压最低点,从输送机巷流入的新鲜空气,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稀释来自工作面落煤和煤壁涌出的沼气;另一部分则流入采空区,与采空区沼气混合后从沿空回风巷呈连续漏风状泄出。
由于材料巷2也是工作的进风巷,其风量大小可根据沿空回风巷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保证沿空回风巷的沼气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与原来的U型通风系统相比,安全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各项对比指标的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从Y型和U型通风方式实施效果对比表明,Y型通风方式有以下几项优点:(1)由于工作面最低风压点位于沿空回风巷的末端,而工作面切顶线各点的风压均高于沿空巷末端风压,因此采空区气体流动方向总是由切顶线向沿空巷流动,从而消除了隅角沼气积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