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举例说明它们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工业革命的成就

工业革命的成就
1. 新的生产方式:工业革命推动了从手工生产转向机械生产的变革。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使用手工工具生产各种商品,随着工厂的兴起,机器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具,并产生了更高效、更经济的生产方式。
2. 新的工业产业: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新的工业产业,特别是纺织业、钢铁业、煤炭业和机械制造业。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纺织业,相应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也最为广泛应用在纺织业的生产工艺中。
3. 改变了经济格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生产的效率提高以及新兴工业的兴起,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的扩大,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增加,其成就也体现在极大程度上的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4. 提升了人类生活水平: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很多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价格也更加实惠,无论是贫苦人民还是富裕人家,他们买到的东西更为丰富多样,这些改变进一步地推动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变革和发展。
5. 加速了科技创新:工业革命对一些传统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有了迅速的推动力,使得许多创意得以实现。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机械设计和技术应用,推动了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及答案2017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及答案2017《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们需要做一些专题训练来巩固这个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
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有 ( )A.蒸汽机B.电灯C.飞机D.汽车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展是 ( )A.轻工业部门得到快速发展B.推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C.发展进程从一国到多国D.内燃机发明并运用于交通运输工具3.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就是 ( )A.电的发明和应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C.通讯技术的新发明D.交通运输工具的新发明4.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5.以下工业革命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的是 ( )① ② ③ ④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②④6.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
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
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影响1. 引言英国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工业变革。
这一时期,英国以其技术创新为基础,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本文将探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几个重要技术创新,并分析这些创新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詹姆斯·瓦特于18世纪末改进完成的蒸汽机,实现了燃煤转化为动力的机械化过程。
蒸汽机的应用广泛,被用于矿井排水、纺织机械、铁路运输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输能力。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英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蒸汽机使得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极大地推动了煤炭产业的发展。
其次,蒸汽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了工业生产的速度,推动了商品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增长。
此外,蒸汽机的运输应用,如铁路,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市场的扩大,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3. 纺织机械的发展纺织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大工业。
纺织机械的发展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第一台纺织机械的发明是约翰·凯·霍尔的“纺车自动升降机”,它使得一个人可以独自操作多个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发明后来经过改进和发展,出现了适用于生产大规模纺纱的自动纺织机,如“珍妮纺纱机”。
这些纺织机械的使用,使得纺纱速度大大增加,从而推动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纺织机械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纺织业的机械化使得原本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手工纺织转变为机械化生产,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形成了工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聚集。
其次,纺织业的机械化使得纺织品生产大幅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对衣物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商业和国际贸易。
4. 铁路运输的兴起英国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创新是铁路运输的兴起。
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和物流运输方式,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蒸汽火车线路是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于1830年开通。
工业革命的发明

工业革命是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的系列生产与科技革命。
这次革命首先从英国发起,后来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以下是一些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其详细介绍:
1.珍妮纺纱机:1765年,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珍妮纺纱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使得棉纱生产供不应求的情况得到了缓解。
2.水力纺纱机:1769年,瓦特改进了纽科门的蒸汽机,发明了适用于纺织工业的水力纺纱机。
这种纺纱机利用水力转动滚轴自动纺纱,纱线质量得到了提高,但也需要较多的资本和大的工厂。
3.蒸汽机: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其成为了通用的动力机。
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4.动力织布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了动力织布机,这是工业革命中的又一重要发明。
动力织布机使得织布速度大大提高,织布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缝纫机:1846年,美国人霍华德发明了缝纫机,这使得服装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
缝纫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服装生产的效率,也为后来的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这些发明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也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得资产阶级取得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带来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英国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与发明

英国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与发明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与发明,它们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纺织业的科技革新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纺织业的科技创新。
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使得纺织品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而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斜纹织机更是将生产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发明使得英国纺织业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蒸汽机的革命性发明蒸汽机的发明被视为工业革命的里程碑。
托马斯·纽科门的蒸汽机改变了生产方式,使得工厂不再依赖自然能源,而是能够自主地进行生产。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蒸汽机的运输革命也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铁路的崛起和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铁路的兴起。
乔治·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在1829年首次运行,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铁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地理距离,加速了商品和人员的流动。
铁路的发展也催生了钢铁工业的兴起,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之一。
四、化学工业的突破英国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化学工业的突破。
亨利·博德发现了氧气和氮气的存在,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这些发现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化学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行业的进步,例如制药、染料和化肥等。
五、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变革英国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与发明不仅仅改变了经济结构,也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变革。
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城市人口剧增,城市化的现象日益显著。
同时,工业革命也催生了新的社会阶级,工人阶级的兴起成为了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工人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劳动,工时长、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工伤事故频发。
这引发了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兴起,推动了工人权益的争取。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文反思(2篇)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文反思基于课程标准: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所以本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为讲述法,列表法。
在导学案的部分,我主要罗列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行业?结合书本59页,引导学生从市场、体制、资本积累等角度分析,第一个问题解决的很快。
但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课堂的主体部分,我出示了:列举工业革命的成果,从时间、人物、发明罗列。
在学生上台展示之后,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基本没有问题。
最后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共同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对于这个知识点,要多交代,因为这与下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有着直接联系。
城市化的推进,则从生产力提高着手。
以及改变世界形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
引导学生也从这些有利因素中,总结得出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感悟:历史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的研读和结合史料分析,真正的要做到学生对于知识的通俗易懂,还得培养学生使用史料、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文反思(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工业化进程。
这一时期,从英国开始,逐渐影响了整个欧洲和美洲,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然而,虽然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进步,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在今天我们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我们不能只看其积极意义,更应该反思其中的问题和教训。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机器的引入和使用。
蒸汽机、纺织机等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这种机械化生产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为劳动者减轻了体力劳动的负担。
然而,机器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机器的引入导致了劳动力的大规模替代,许多手工工艺逐渐消失,许多劳动者失业。
考点23---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举例说明它们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4.性质: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的变革。 5.标志(突出的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6.行业进程: 棉纺织业→动力革新→交通运输业
7.代表性成就(主要发明):
领域 棉纺织业 动力革新 交通运输业 ①1814 ②1807年 年英国 美国人富 人史蒂 尔顿制造 芬孙发 蒸汽轮船 明蒸汽 机车 (火车) 英国 美国 冶铁 技术
19世纪70年代
至20世纪初
20世纪三四十年
代至今 以电子计算机为
(突出特点)
进入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蒸汽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代表,以信息技
术为标志 信息时代
工业特点
动力 主要能源
机械化
蒸汽机 煤炭
电气化
内燃机;电力(电 动机、发电机) 煤炭、电力、石油
自动化、智能化
喷气发动机等
原子能、核能、
③如何看待工业化和城市化
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P83第二段
三、两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生活 带来的巨大变化
2.举例说明:
(2)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改 变 着 人 们 的 生 活
历史与社会八下P84 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 质量提高 现 代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文 明 生 教育文化水平提高 活 休闲娱乐活动大众化
负面
染严重等“城市病”。
影响 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等
三、两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生活 带来的巨大变化
1.综述:
两次工业革命带动了西方各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及大地提高了生 产力,奠定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基础,给社会生产、生 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18、19世纪社会生活各方面 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考点二十二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新能源:电力、石油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
了世界的面貌,②产生了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
阶级;③形成了西方先进,东
方落后的局面
④使用煤增多,造成了环境污
染。
考点二十二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 济的发展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
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 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 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 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考点二十二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举例说 明它们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
大变化
瓦
特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史蒂芬孙
(改良)蒸汽机
汽船
火车机车
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世界的面
貌,②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工
业无产阶级;③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
局面④使用煤增多,造成了环境污染。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确立
3、主要标志: 电 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4、主要成就: ①动力机器:发电机 电动机 内燃机 ②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灯泡—爱迪生(美) ③新交通工具: 汽车—卡尔•本茨(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革命开 布机
始)
国家 英国 英国
1785年瓦 特改进蒸 汽机,使 其具有实 用性
英国
①1814 年英国人 ②1807年 史蒂芬孙 美国人富 发明蒸汽 尔顿制造 机车(火 蒸汽轮船 车)
英国
美国
冶铁 技术
煤焦 冶铁 技术
图示
8.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美国等国。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工业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
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 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 明层出不穷。19世纪70 年代,工业革命进入了 一个新阶段,被称为第 二次工业革命。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突出特点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成为
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 入了蒸汽时代。 h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 进入了电气时代。 3
第一次
纺 织 工 具
①珍妮纺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水力纺纱机; ③蒸汽纺纱机 (制造出蒸汽机之后)。
三、两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生活带 来的 A.工业化 P82第一、二、三段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
B.城市化 P82第四段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我②们工应业理化性和、城科市学化地的对利待弊工业A化.利与城力 人 人市,民类产生文化品活明,更水不加平断顺丰提进富高步,,。
10.工业革命的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新阶段)
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标志(最突出的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机 器的主要动力,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人类迈入 了电气时代。
⑤19世纪80年代,法国巴黎出现了电力铁路
内燃 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设计出内燃 机和 机,推动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新交 ②1885年,卡尔·本茨成功试制安装内燃机的汽车; 通工 20世纪初,福特采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 具的 创制 ③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
新通 ①19世纪中期,美国人莫尔斯首次试拍有线电报成 信工 功 具的 ②19世纪晚期,美国人贝尔研制有线电话成功 发明 ③19世纪晚期,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4.性质: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的变革。
5.标志(突出的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6.行业进程: 棉纺织业→动力革新→交通运输业
7.代表性成就(主要发明):
领域
棉纺织业
动力革新
交通运输业
①1764年
哈格里夫 ②水
主要 发明
斯发明珍 妮纺纱机 (标志工
力纺 纱机 和织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贝 尔发明电话;卡 尔·本茨制造汽车, 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 汽车;莱特兄弟制造 飞机
原子能、核能、太 阳能;火箭、人造 卫星、太空飞船、 空间站;电视;电 子计算机(电脑); 互联网;手机;生 物工程;海洋技术 等。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德国、日本
9.影响:
①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工业逐渐超过农业,由
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工业国家。 ③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④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 方落后的局面。
明超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广泛,发展较迅速。 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8.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带动西方各国的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 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②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积极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影响
奠定现代生活的基础。 ④促进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
3.与蒸汽机相比,电力作为新能源的优点: 电力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
4.代表性成就:
领域
主要发明
①1831年,英国法拉第完成磁铁生电的实验
电力 ②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可实际使用的发电机 的发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逐 明和 渐成为取代蒸汽机的新动力 应用 ④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图示
5.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石油、电 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出现电力、化学、石油、汽车等新 的工业部门,并开始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6.领先国家:
19世纪后期,美国和德国率先实现电气化,赶超了英国。 7.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和新发
加广泛,“地球变小了”等 ①使人类面临新的问题和困惑,如出现交通拥挤、 负面
污染严重等“城市病”。 影响
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等
三、两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生活带 来的巨大变化
1.综述:
两次工业革命带动了西方各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程,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及大地提高了生 产力,奠定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基础,给社会生产、生 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18、19世纪社会生活各方面 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主要 工业部门
纺织业、机械制造业、 冶金业、采矿业、交通 运输业
信息产业、新材料、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新能源、生物工程、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航空航天等工业部
门
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 共同作用 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奠定现代生活的基础;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
系等
8.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说明了什么?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首先开始的国家和行业:英国的棉纺织行业。
3.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或条件):
①制度保证(前提条件):17世纪,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 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 障碍,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②资本积累: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 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③市场拓展: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拓展。18世纪 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急剧 扩大,工场手工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促使人们 改进生产技术等。
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珍妮机 蒸汽机车
瓦特及其发明的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 贝尔试通电话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19世纪巴黎的电力铁路
卡尔·本茨和 他制造的汽车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早期阶段或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
2017年中考社会思品 一轮复习精品系列
——工业革命
(考点22)
h
1
考点22: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举例说明它 们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a)
社会八下P58—61、P78—81
h
2
开始时间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涵义
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 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 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 步取代手工劳动,后来又 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场在 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 的重大变革被称为工业革 命。
第二次: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 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 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族资产阶 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由向西方学习经济、军 事、技术转为学习政治制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 (工业革命新阶段)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至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至20世纪初
20世纪三四十年 代至今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突出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
以电子计算机为 代表,以信息技 术为标志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工业特点
机械化
电气化
自动化、智能化
动力
蒸汽机
内燃机;电力(电 动机、发电机)
喷气发动机等
主要能源
煤炭
煤炭、电力、石油 原子能、核能、 太阳能等新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 (工业革命新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 发明成果 及其发明
人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 机和织布机;瓦特发明 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 蒸汽机车(火车);富 尔顿制造轮船
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技自主创 新能力;
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学生: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主动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 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去等。
7.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工持业续化出发现展的问题
的意识,美化我们的城市,改B善.弊我们P8的3第生一活段 。
③如何看待工业化和城市化
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P83第二段
三、两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生活带 来的巨大变化
2.举例说明: (2)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历史与社会八下P84
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
P改85思考质题量:提高 工来到的有在变着人们的生活业越与生得少革好他活到数命,们状极人教妇休使而一况大手育女闲文贫绝样没提里社娱化会富大的有高有乐水地活分 多 生 得 。 很平位动化 数 活 到 其 大提提大加 劳 。 根 中 关高高众剧 动 可 本 的 系化, 人 以 改 原 。富 民 说 善 因人 根 , , 与的 本 广 社 国生不大会家活可人地政状能民位权现 代 文 明 生 活况享群也掌越受众没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