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第八章 干燥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pdf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题号解析1 密度小,具有抗腐蚀性。
2 铁:可用于做菜刀、镰刀、锤子等;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
铜:可用于制电线、火锅等;利用了其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熔点高的性质。
金:可用于制作项链、戒指等饰品;利用了其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的性质。
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需要有光泽好,抗腐蚀,硬度大的性质。
提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4 (1)外科手术刀:不锈钢,因为其抗腐蚀性好。
(2)防盗门:锰钢,硬度大。
(3)门锁:黄铜,因为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
(4)自行车支架:锰钢,因为其韧性好,硬度大。
5该金属可能的用途有:制作机器零件、火箭、飞机、轮船、电线、电榄、化工和通讯设备等。
6 解:1 000 kg铁红中铁的质量=1 000 kg××100%=1 000 kgX xl00%=700 kg答:1 000 kg铁红中最多含铁的质量为700 kg。
点拨:利用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题号解析1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如果刷洗铝制品时,用钢刷、沙等来摩擦,就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致密氧化膜,使铝被腐蚀的速度加快。
2 配制波尔多液的硫酸铜溶于水可制成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反应,使铁制品被腐蚀,硫酸铜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04=FeS04+Cu,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也不能在配制时用铁棒搅拌。
3 ①C+O2CO2。
(化合反应)或C+2CuO2Cu+CO2 (置换反应)②CO2+C2CO (化合反应) ③3Fe+2O2Fe3O4 (化合反应)④Fe3O4+4CO3Fe+4CO2⑤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或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⑥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点拨:本题主要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反应类型。
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八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1)极少数的不活泼金属(金、铂等)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2)绝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3)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2、金属冶炼原理与实质(1)原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2)实质:化合物中金属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金属单质。
3、金属冶炼方法(1)加热分解法:①制Hg :2HgO=====△2Hg +O 2↑。
②制Ag :2Ag 2O=====△4Ag +O 2↑。
(2)电解法:①制Mg :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②制Al :2Al 2O 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 +3O 2↑。
③制Na :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3)热还原法:①常用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铝等。
②高炉炼铁:CO 还原Fe 2O 3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
③铝热反应:Al 还原Fe 2O 3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
4、合理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的主要途径(1)提高金属矿物的利用率;(2)开发环保高效的金属冶炼方法;(3)防止金属的腐蚀;(4)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5)使用其他材料代替金属材料。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等。
(2)海水淡化: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或从海水中把盐分离出去,都可以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也比较成熟,但成本较高。
2、海水的化学资源利用(1)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为O、H两种元素,还有Cl、Na、Mg、S、Ca、K、Br、C、Sr、B、F等11种元素。
第八章-干燥(食品工程原理-笔记)

1.干燥:是利用热量使湿物料中水分等湿分被汽化去除,从而获得固体产品的操作。
2.去湿的方法——机械去湿法 化学去湿法 热能去湿法 ▲3.含水量(1)湿基含水量.(w ).(无量纲)——) m — 湿物料的质量,kg ;m w — 湿物料中所含水的质量,kg ;m s — 湿物料中所含有绝对干燥物料的质量,kgw 是习惯上常用的表示组分含量的方法,如未加说明,物料含水量即指湿基含水量。
(2)干基含水量.(x ).(无量纲)——两种含水量的换算关系▲4.水分活度.(a w ) — 一般把湿物料表面附近的水蒸汽压p 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 0之比作为湿物料水分活度a w 的定义: a w 的大小与食品中的含水量、所含各种溶质的类型和浓度以及食品的结构和物理特性都有关系。
▲5.吸湿和解湿(1)当a w >Φ 时 [Φ的定义式Φ=p v /p s ] p >p v 即湿物料表面附近水蒸汽压p 大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p v ,水分将从物料向湿空气中传递,这种过程称为物料的解湿。
解湿使物料含水量x 不断减少,这即是干燥过程。
(2)当a w <Φ时, p <p v ,水分将不断从湿空气向物料传递,这种过程称为物料的吸湿。
吸湿使物料含水量x 不断增加。
(3)当a w =Φ时,p=p v ,物料既不解湿,也不吸湿,两者相对于湿空气讲,此时物料的含水量x 称为平衡含水量x e 。
▲6.物料中水分的分类(1)按物料与水分的结合方式分类—化学结合水 物理化学结合水 机械结合水 (2)按水分去除的难易程度分类—结合水分 非结合水分 (3)按水分能否用于干燥的方法除去分类自由水分—物料中的水分能被干燥除去的部分。
平衡水分—平衡水分代表物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干燥的极限。
7.湿空气热力学湿空气通常指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1)湿密度: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m V 与湿空气体积V 之比,称为其湿密度ρV ▲(2)v p s 之比,称为湿空气的相对湿度φ: 对绝对干燥的空气,相对湿度φ=0; 对饱和空气,相对湿度φ=1。
干燥

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题干干燥硫化氢气体中的水分可以用浓硫酸。
利用浓H2SO4吸收物料中的湿份是干燥。
物料的平衡水分随其本身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为增大。
T于不饱和空气,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总是成立的;当空气温度为t、湿度为H时,干燥产品含水量为零是干燥的极限。
( )当湿空气的湿度H一定时,干球温度t愈低则相对湿度φ值愈低,因此吸水能力愈大。
对于一定的干球温度的空气,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则其湿球温度愈低.沸腾床干燥器中的适宜气速应大于带出速度,小于临界速度。
干燥操作的目的是将物料中的含水量降至规定的指标以上。
干燥过程既是传热过程又是传质过程。
干燥介质干燥物料后离开干燥器其湿含量增加,温度也上升。
干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物料表面的水气(或其他蒸气)的压强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气(或其他蒸气)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表面的湿度也维持不变。
恒速干燥阶段,所除去的水分为结合水分。
空气的干、湿球温度及露点温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不相等的。
空气干燥器包括空气预热器和干燥器两大部分。
临界点是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的分界点,其含水量X c越大越好。
临界水分是在一定空气状态下,湿物料可能达到的最大干燥限度。
喷雾干燥塔干燥得不到粒状产品。
热能去湿方法即固体的干燥操作。
任何湿物料只要与一定温度的空气相接触都能被干燥为绝干物料。
若相对湿度为零,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为零。
湿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一般相等。
湿空气的湿度是衡量其干燥能力大小的指标值。
湿空气进入干燥器前预热,可降低其相对湿度。
湿空气温度一定时,相对湿度越低,湿球温度也越低。
湿球温度计是用来测定空气的一种温度计所谓露点,是指将不饱和空气等湿度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 )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加快,则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增大。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打印

1、详解版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人教版)课题1---金属材料题号1 密度小,具有抗腐蚀性。
2 铁:可用于做菜刀、镰刀、锤子等;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
铜:可用于制电线、火锅等;利用了其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熔点高的性质。
金:可用于制作项链、戒指等饰品;利用了其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的性质。
点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3 需要有光泽好,抗腐蚀,硬度大的性质。
提示: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4 (1)外科手术刀:不锈钢,因为其抗腐蚀性好。
(2)防盗门:锰钢,硬度大。
(3)门锁:黄铜,因为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耐腐蚀。
(4)自行车支架:锰钢,因为其韧性好,硬度大。
5 该金属可能的用途有:制作机器零件、火箭、飞机、轮船、电线、电榄、化工和通讯设备等。
6 解:1 000 kg铁红中铁的质量=1 000 kg××100%=1 000 kgXxl00%=700 kg答:1 000 kg铁红中最多含铁的质量为700 kg。
点拨:利用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2CO C+2CuO2Cu+CO+C2CO2Fe+4CO3Fe+4CO22Mg+O22MgO 22CuO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题号解析1 (2)(3)点拨: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这与环境因素有关。
2 (1)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少。
(2)用干布擦自行车上的雨水是防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用干布擦掉水分保护自行车的干燥。
擦干后用带油的布擦,就在自行车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水分不易侵入,可以防止铁生锈。
如果直接用带油的布擦,不仅不易擦干,而且还容易将水分盖在油层下面,使铁生锈。
3 ZnCO3ZnO+CO2↑ZnO+C2Zn+CO2↑2Cu2O+C4Cu+CO2↑点拨: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条件,并且要配平化学方程式。
4解:设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为x。
化工原理-干燥技术课件

除湿方法:机械除湿——如离心分离、沉降、过滤。
干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份汽化。除 湿程度高,但能耗大。
惯用做法:先采用机械方法把固体所含的绝大部分湿份除 去,然后再通过加热把机械方法无法脱除的湿份干燥掉, 以降低除湿的成本。
干燥分类:
操 作 压 力 操 作 方 式
传 热 方 式 (或 组 合 )
twtkHrtw(Hs,tw H)—— 湿球温度 tw 定义式
结论: tw = f (t, H) ,气体的 t 和 H 一定,tw 为定值。 对于空气-水系统:
1.09 kH
twt1r.0w 9(Hs,tw H)
饱和气体:H = Hs,tw = t,即饱和空气的干、湿球温度相等。 不饱和气体:H < Hs,tw < t。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 湿分在气固两相间的传递规律; (2) 湿气体的性质及在干燥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3) 物料的含水类型及在干燥过程中的一般特征; (4)干燥过程中物料衡算关系、热量衡算关系和速率关系。
本章主要介绍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解决工程中物料干燥的基
本问题,介绍的范围主要针对连续稳态的干燥过程。
物料表面温度 ti 低于气体温度 t。
由于温差的存在,气体以对流方
H
式向固体物料传热,使湿份汽化;
t
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湿份由物料
ti
Q
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并被气流 带走。
pi
W
干燥是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干燥介质:用来传递热量(载热 体)和湿份(载湿体)的介质。
M
p
注意:只要物料表面的湿份分压高于气体中湿份分压,
干燥即可进行,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化工原理 干燥讲解

【例8-1】讨论:
t (℃)
20
80%
100 1.85%
H 0.0117 0.0117
I (kJ/kg) 49.69 (小) 131.85 (大)
经过加热,↓,湿空气吸湿能力增大,是一种很好的
载湿体; I↑, 湿空气热焓增大,是一种很好的
载热体;
所以,新鲜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需要预热
∵空气价廉易得,∴热空气是最常用的干燥介质
36
【例8-1】常压下的空气,
t1=293K, 1 = 80% 时, t2=373K, 求 H2 , 2 , I2
求 H1 , I1
解: (1) t1=293K=20℃ ,
1 = 80%,p总 =101.3kPa,
t1 = 20℃ , 算得:ps1=2.338kPa
p1 = 1 ps1
H1
三
最
边 )
等水汽分压线-水平线
右 )
+
温度坐标 常压下湿空气的 H-I 图(p251) 湿度坐标
(p196) 29
H-I 图由以下线群组成:
①等湿线(等H 线),范围 0~0.2 kg/kg(绝干气); ②等焓线(等I 线),范围 0~680 kJ/kg(绝干气); ③等温线(等t 线),范围 0~250℃;
0.622 p总
p1 p1
H1
0.622
p 1 s1 p总 1 ps1
0.622 0.8 2.338 101.3 0.8 2.338
0.0117kg/kg绝干气
IH1 (1.01 1.88H1)t1 2490 H1 (1.01 1.88 0.0117) 20 2490 0.0117 49.8 kJ/kg 绝干气
化工原理8章固体物料的干燥

r
t t as ( H H )
as
c
as
H
② 绝热饱和温度是状态函数
t、H
空气 补充水
tas f (t, H )
③ 绝热饱和过程可当作等焓处理
绝热饱和塔示意图
即空气的入口焓近似等于空气的出口焓。
(7) 干、湿球温度 ①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普通温度计测出的空气温度;
(4) 湿比热容 cH ( kJ/kg干空气C )
c c c H 1.011.88H
H
a
V
ca: 干空气比热容,约1.01 kJ/kg干空气·C; cv: 水蒸汽比热容,约1.88kJ/kg干空气·C。
(5) 湿比焓I ( kJ/kg干空气) 基准: 0C干空气、 0C时液态水的焓为零。
I cat (r0 cV )H (1.01 1.88H )t 2490H
或 qmW qmC ( X1 X 2 ) qm1w1 qm2w2
又 qm C qm1 (1 w1 ) qm 2 (1 w2 )
所以
q mW
qm1
w1 w2 1 w2
qm2
w1 w2 1 w1
(2)空气用量
进入和排出干燥器的湿分相等,故有:
qm C X 1 qmL H1 qm C X 2 qmL H 2
干燥过程: 利用热能除去固体物料中的湿分(水或其他溶剂)的单元操作。
机理 : 质量传递:湿份的转移,由固相到气相,以蒸汽分压为推动力。
热量传递: 由气相到固相,以温度差为推动力。
8.1.2 干燥过程的分类
常压干燥 操作压力 真空干燥
热空气
物料
t
间歇干燥 操作方式
连续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e φe
aw
不 同 食 品 物 料 的 吸 湿 等 温 线
温 度 对 吸 湿 等 温 线 的 影 响
8.2D 物料中水分的分类
1.按物料与水分结合方式分类: (1)化学结合水 最牢,不能用一般干燥方法除去。
(2) 物理化学结合水
包括吸附水分,渗透水分和结构水分。 (3)机械结合水 包括毛细管水分、空隙水分和润湿水分。
其内部传质速率较小,为内部扩散控制 同一物料的整个干燥过程,一般前阶段为表 面汽化控制,后阶段为内部扩散控制。
8 .4B 干燥速率
1.干燥速率式 ,干燥速率(rate of drying)定义: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除去的汽化水分量 用符号u 表示,单位为kgw/(m2· s) dW u Adt 因为dW=-msdx 故
(1)水分蒸发量; (2)空气消耗量; (3)加热器所用表压100kPa的加热蒸汽消耗量; (4)干燥器的散热损失; (5)干燥器的热效率。
解(1)水分蒸发量
w1 w 2 0.0128 0.0018 W m2 4000 44.6kg/h 1 w1 1 0.0128
(2)空气用量 查图7-20湿空气的h-H图,得
q =l(h1-h0)= 56×(173-50) = 6.89×103kJ/kgw (2)实际干燥过程 qL = QL/W = 33400/50 = 668kJ/kgw
h B T2 T0 A T1
ε = 0
C' D
C
H
h h1 n 1213kJ / kgv H H1 在H1~H2间任取 H = HD = 0.025 h= hD = h1+n(HD-H1) = 173-1213×(0.025-0.012) = 10.2×103kJ/kgw 由HD,hD确定点D,作直线BD交T2 = 95℃等温线于 点C’,查C’的H’2=0.024 1 1 l 83 kgd/kgw H1 0.024 0.012 H2 q = l(h1-h0) = 83×(173-50) = 10.2×103kJ/kgw
n=0,则h2=h1,称为绝热干燥过程。
2.实际干燥过程 大多数情况下, n < 0。干燥操作线的斜率
如图中线BC’所示。 若下两过程空 气出口温度同为T2: BC—绝热干燥过程 对应 q,l
h
B T2 T0 A
T1
ε = 0
C' D
C
BC’ —实际干燥过程 对应q’,l’ 则 q’> q l’> l
p.292
5 6
8.3C 干燥过程空气状态变化分析
1.绝热干燥过程
q l(h2 h0 ) qs qL cwθ1
q l(h1 h0 )代入
l(h2 h1 ) cw θ1 qs qL
令
n cw θ1 qs qL
n—物料带热散热净和
l(h2 h1 ) n h2 h1 εn H 2 H1
AB’+C’B” = AB, 加热量相同。 优点:空气入干 燥室温度较低,利于 热敏料干燥。
8-4 干燥动力学
8.4A 干燥机理
1. 干燥过程中的传热和传质
(1)外部传热和传质
外部传热是对流传 热,热流密度 q =α (T-Ts) 外部传质也是对 流传质,(ps-p) 是传质的推动力。
(2)内部传热和传质
在h-H图上,查T0=20℃,φ0=0.80, h0=50kJ/kgd T1=140℃ ,h1=173kJ/kgd,H0=H1=0.012kgv/kgd。 过B点作等h线交T2=95℃等温线与C,查得
H2=0.030kgv/kgd, 如图所示。则:
1 1 l 56kgd /kg w H 2 H 1 0.030 0.012
Q L(h1 h0 ) 2.62 103 (125 49) 198 103 kJ/h
Q 198 10 S 90kg/h Δv h 2205
3
(4)干燥器的散热损失
QL Q L(h2 h0 ) m2cs (θ2 θ1 ) Wc w θ1
物料内的传热都是热传导,遵从傅立叶定律 内部的传质机理比较复杂,是下面几种机理的 一种或是几种的结合: ① 液态扩散 ② 气态扩散
③毛细管流动
④ 热流动
2.表面汽化控制和内部扩散控制
(1)表面汽化控制
像糖、盐等潮湿的晶体物料, 水分的去除主要由外部扩散传质所控制。
(2)内部扩散控制 如面包、明胶等在干燥时,
198000 2620 (113 49) 4000 1.26 3 36 31 44.6 4.17 31 12.0 10 kJ/h
(5)干燥器的热效率
WΔ v h 44.6 2405 η 0.542 3 Q 198 10
本次习题
qL=QL/W
qs m2cs (θ2 θ1 )/W
—蒸发1kg水相应物料升温所需热量, J/kgw
则
q l(h2 h0 ) qs qL cw θ1
2.热效率
WΔ v h Δ v h Δv h η Q q l(h1 h0 )
例8-3 用回转干燥器干燥湿糖,进料湿糖湿基 含水量为1.28% ,温度为31℃,每小时生产湿基 含水量为0.18%的产品4000kg,出料温度36℃。所 用空气的温度20℃,湿球温度为17℃,经加热器 加热至97℃后进入干燥室,排出干燥室的空气温 度为40℃,湿球温度32℃。已知产品的比热容为 1.26kJ/(kg· K)。 试求:
1.耗热量
Q Lh0 (m2cs Wc w )θ1 QL Lh2 m2csθ2
Q L(h2 h0 ) m2cs (θ2 θ1 ) QL Wc w θ1
Q L(h2 h0 ) m2cs (θ2 θ1 ) QL Wc w θ1
令:q=Q/W 称单位热耗,J/kgw
qs = m2cs(θ2-θ1)/W = 1000×1.256×(80-50)/50 = 754kJ/kgw n = cwθ1-qs-qL = 4.187×50-754-668 = -1213kJ/kgw
n > 0 的过程少见。 如干燥需热部分加于干燥室,则 n > 0。
3.中间加热空气的干燥过程
8-1 干燥的目的和方法
1.物料去湿 2.干燥的目的 (1)机械去湿法 (1) 延长食品货架期 (2)化学去湿法 (2) 便于贮运 (3)热量去湿法 (3) 加工工艺的需要 即为干燥 3.干燥的方法 (1) 对流干燥 又称热风干燥 (2) 传导干燥 (3) 辐射干燥 包括红外线干燥和微波干燥两种方法
0.14
失水 W= mw1-mw2 = 7.30-0.38 = 6.92 kg
8-3 干燥静力学
热风干燥的基本流程
8.3A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1.水分蒸发量和产品量 以 绝对干燥物料作物料衡算
m s m1 ( 1 w1 ) m2 ( 1 w2 )
1 w1 m 2 m1 1 w2
2.按水分去除难易程度分类 (1)结合水分 (bound water) aw<1
(2)非结合水分
(unbound water) 其 aw≈1 3.按水分能否用干燥方 法除去分类
(1)自由水分(free water)
(2)平衡水分
(equilibrium water)
例: 10kg牛肉在20℃、相对湿度为0.60的空气中 达到解湿平衡,将失去多少水?这时牛肉中还含多 少克水?(鲜牛肉湿基含水量为73%) 解: ms =m1(1-w1) =10.0×(1-0.73) = 2.70 kg 查图,线4:对应φ=0.60, x2 = 0.14 牛肉还含水 mw2= msx2 = 2.70×0.14 = 0.38kg mw1 = m-ms =10.0-2.70 =7.30kg
第 八 章
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燥
Drying
干燥的基本原理 干燥设备 喷雾干燥 冷冻干燥
第一节 干燥的基本原理
8-1 干燥的目的和方法 8-2 湿物料中的水分
8.2A 含水量 8.2B 水分活度 8.2C 吸湿和解湿 8.2D 物料中水分的分类 8-3 干燥静力学 8.3A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8.3B 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 8.3C 干燥过程空气状态变化分析 8-4 干燥动力学 8 .4B 干燥速率 8.4A 干燥机理 8.4C 干燥时间的计算
(1) 当 aw>φ时 物料解湿(moisture desorption) 即是干燥过程 (2) 当 aw<φ时, 物料吸湿(moisture sorption) (3) 当 aw =φ时, 达到吸湿—解湿平衡
在达吸湿—解湿平衡时,
相对于物料 湿空气相对湿度称为平衡相对湿度φ e 相对于湿空气 物料的含水量称为平衡含水量xe 在数值上,aw = φ e 定温下 x~ aw 的关系曲线,称吸湿等温线
H 0 H 1 0.011kg v /kg d
H 2 0.028kg v /kg d
W 44.6 L 2.62 10 3 kgd /h H 2 H 1 0.028 0.011
(3)加热器中蒸汽用量
由h-H图可查得 h0=49kJ/kgd, h1=125kJ/kgd,, Tw1=38℃ h2=113kJ/kgd
水的化学势:
μw μ RTlna w
w
μw μw 溶有溶质,一般 aw<1,则 μw μw aw越小,相应的 μw 也越低
纯水,aw=1,
水分活度aw 的大小是物料中水分化学势μw 高低的标志 实践中水分活度 aw 的定义:
aw p/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