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第八章干燥)
化工原理(干燥部分)习题与解题指导

第八章干燥【例题与解题指导】【例5-1】某常压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1)相对湿度、水汽分压、比容、比热容及焓;(2)若将上述空气在常压下加热到50℃,再求上述各性质参数。
解:(1)30℃时的性质相对湿度由手册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4.2464kPa。
用式5-5求相对湿度,即将数据带入解得水汽分压比容由式5-6求比容,即=0.8926 m3湿空气/kg绝干气比热容由式5-7a求比热容,即焓用式5-8b求湿空气的焓,即kJ/kg绝干气(2)50℃时的性质参数相对湿度查出50℃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
当空气被加热时,湿度并没有变化,若总压恒定,则水汽的分压也将不变,故水汽分压因空气湿度没变,故水汽分压仍为4.004kPa。
比容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故50℃时的比容为m3湿空气/kg绝干气比热容由式5-7知湿空气的比热容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湿空气被加热后,其比热容不变,为1.058kJ/(kg绝干气·℃)。
焓kJ/kg绝干气由上计算可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所以在干燥操作中,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内,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例5-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该湿空气的露点t d、绝热饱和温度tas和湿球温度t w。
解:露点t d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由式5-16可求出露点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解得=4.004kPa查出该饱和蒸汽所对应的温度为28.7 ℃,此温度即为露点。
绝热饱和温度由式5-14计算绝热饱和温度,即由于Has是的函数,故用上式计算时需试差。
其计算步骤为①设= 29.21℃②用式5-3求温度下的饱和湿度Has,即查出29.21℃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4054Pa,汽化潜热为2425.48kJ/kg,故kg/kg绝干气③用式5-7a求cH,即kJ/(kg.℃)④用式5-14核算。
第八章 干燥

一、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二、确定干燥介质参数的依据
一、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1、影响内扩散的因素 、
热湿传导:温度差引起的水分沿温度梯度方向扩散。 热湿传导:温度差引起的水分沿温度梯度方向扩散。 热端 冷端 内扩散形式 湿传导:湿度差引起的水分沿湿度方向的扩散。 湿传导:湿度差引起的水分沿湿度方向的扩散。 湿端 干端
第八章
8.1 干燥过程
坯体的干燥
8.2 干燥制度的确定 8.3 干燥方法
干燥的目的:排除坯体中的水分, 干燥的目的:排除坯体中的水分,同时赋予坯体一 定的干燥强度, 定的干燥强度,满足搬运以及后续工 修坯、粘结、施釉)的要求。 序(修坯、粘结、施釉)的要求。
8.1 干燥作用与干燥过程
一、坯体中水分的类型及结合形式
四、 坯体干后性质的影响因素
1)与后续工序的关系 ) 要求干坯强度高 最终含水率一定程度上决定坯体的气体率和干坯强度 水分过高会降低生坯强度,窑炉效率, ①水分过高会降低生坯强度,窑炉效率,施釉后难以达 到要求的釉层厚度。 到要求的釉层厚度。 ②水分过低则会在大气中吸湿,产生表面裂纹, 浪费干 水分过低则会在大气中吸湿,产生表面裂纹, 燥能量。 燥能量。 一定的气孔率可保证釉料能粘在坯体上 渗透性则保证施釉后坯体内外成分均匀
2、 影响外扩散的因素 、
表面水分汽化,向介质扩散。 表面水分汽化,向介质扩散。 表面水蒸气分压与介质分压差) (表面水蒸气分压与介质分压差) 相关因素:干燥介质、生坯的温度; 相关因素:干燥介质、生坯的温度; 干燥介质的流速、方向。 干燥介质的流速、方向。
3、其它因素 、
1)干燥方式; )干燥方式; 2)坯体厚度和形状 ) 3)干燥设备的结构以及坯体放置位置是否合理。 )干燥设备的结构以及坯体放置位置是否合理。
第八章干燥二、湿空气的性质(二)

主讲教师:沈吉林
8
化工原理
0.16
H
0.14
0.12
0.10
0.08
绝热饱和线 等焓线
等湿球温度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120
温度/℃
主讲教师:沈吉林 湿空气的湿度-温度图
湿度/kg.(kg干空气)-1
主讲教师:沈吉林
4
化工原理
0.16
H
0.14
等湿线
湿度/kg.(kg干空气)-1
0.12
0.10
0.08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主讲教师:沈吉林 湿空气的湿度-温度图
5
化工原理
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 一、湿空气的湿度图(t-H图) 3、 等相对湿度线(等φ线) : 它是一组从左下角发出的曲线,在同一条相对湿度 线上都具有相同的相对湿度。φ=100%的曲线称为饱和空 气线,这时空气完全被水蒸气所饱和。饱和空气线的左 上方是过饱和区域,这时湿空气成雾状,故称雾区,不 能用来干燥物料。饱和空气线的右下方是不饱和空气区 域,这个区域中的空气可以作为干燥介质。由图中可以 看出,当湿空气的湿度一定时,温度越高,则相对湿度 百分数越低,其吸水能力越强。因此,对于干燥操作有 意义的是φ=100%饱和空气线的右下方不饱和区域。
主讲教35 1.25 1.00 2490 2460 1.35 2430 1.05
湿热/kJ.(kg干空气.℃)-1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④ 干旱地区 塔北油田、塔中油田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2)西气东输工程。 ①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 运至广州。 ②意义: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 展,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同时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 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 到了改善。 3.生态环境保护 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需要采取多 种措施避免 破坏环境 ,并加强 绿洲 的环境保护。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例1】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新增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有5万平 方千米。据统计,这些沙漠化土地有85%是由滥垦、滥牧与滥伐森 林所造成的,10%是由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中破坏林草所造 成的,5%是由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 (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面积的污染 (2)面对土地的沙漠化,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 A.在风沙危害严重的“三北”地区兴修防护林 B.在草原地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草场轮牧制度 C.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改变发展模式,由发展种植业改为发展畜 牧业 D.在沙漠化地区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路线: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 油气田,向东到达上海。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路线: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 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 天然气管道。管线起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止于广州。
第八章干燥四、干燥的能量衡算

干燥过程的能量衡算
热量衡算:
预热器提供的热量QP
干燥器输入的热量QD 整个干燥系统的总传热量Q 干燥器的热效率和干燥效率 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
主讲教师:沈吉林
1
化工原理
热量衡算:
连续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示意图 主讲教师:沈吉林
2
化工原理
热量衡算:
主讲教师:沈吉林
3
化工原理
热量衡算:
上式称为连续干燥系统热量衡算基本方程式
主讲教师:沈吉林
8
化工原理
热量衡算: 分析
加热干燥系统的总热量Q主要用于
加热空气 加热并汽化水分
L 1.01 1.88H 0 (t2 t0 )
W (2490 1.88t2 4.1871 )
加热湿物料
热损失 主讲教师:沈吉林
GCm (2 1 )
主讲教师:沈吉林
6
化工原理
热量衡算: 湿物料的焓的表示:
以0℃液态湿分及固体的焓为0,则以1kg 绝干物料为基准的焓:
I ' (Cs XCw ) ; C s : 绝干物料的比热 ;
C w : 水分的比热 ; Cm : 湿物料的比热 ;
' LI1 G I1' QD LI 2 G I 2 QL
干燥器
t0=20℃ W2=0.2%,θ2=60℃ Cs=3.5kJ/kg.℃
QD
解:(1)新鲜空气用量,kg/h;
X1 w1 0.03 0.03093 1 w1 1 0.03 X2 w2 0.002 0.002 1 w2 1 0.002
G G1 (1 w1 ) 1200 (1 0.03) 1164 kg / h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习题答案问题一:质量守恒及干燥问题问题描述:一种含有30%水分的湿煤经过加热后,其水分含量降低到15%。
问:为了使1000kg湿煤的水分含量降到15%,需要排除多少千克水分?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原则,该问题可以通过计算质量的变化来求解。
设湿煤的初始质量为m1,水分含量为w1,加热后的质量为m2,水分含量为w2。
根据题意可得到以下关系:m1 = m2 + m水分 w1 = (m水分 / m1) × 100% w2 = (m水分 / m2) × 100%根据题意可得到以下关系: w2 = 15% = 0.15 w1 = 30% = 0.30将以上关系代入计算,可得到: 0.15 = (m水分 / m2) × 100% 0.30 = (m水分 / m1) × 100%解得:m水分 = 0.15 × m2 = 0.30 × m1代入具体数值进行计算: m水分 = 0.15 × 1000kg = 150kg因此,需要排除150千克水分。
问题二:能量守恒问题问题描述:一个装有100升水的水箱,水温为20°C。
向该水箱中加热10000千卡的热量,水温升高到40°C。
问:热容量为1千卡/升·°C的水箱的温度升高了多少度?解答: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可以通过计算热量的变化来求解。
热量的变化可表示为:Q = mcΔT其中,Q为热量的变化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温度的变化。
根据题意可得到以下关系: Q = 10000千卡 = 10000 × 1000卡 m = 100升 = 100升 × 1千克/升 = 100 × 1千克 c = 1千卡/升·°C 代入公式计算温度的变化ΔT:10000 × 1000 = (100 × 1) × (ΔT) ΔT = (10000 × 1000) / (100 × 1) = 1000000 / 100 = 10000°C 因此,热容量为1千卡/升·°C的水箱的温度升高了10000度。
化工原理 第八章 固体干燥.

第八章固体干燥第一节概述§8.1.1、固体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在化学工业,制药工业,轻工,食品工业等有关工业中,常常需要从湿固体物料中除去湿分(水或其他液体),这种操作称为”去湿”.例如:药物,食品中去湿,以防失效变质,中药冲剂,片剂,糖,咖啡等去湿(干燥) 塑料颗粒若含水超过规定,则在以后的注塑加工中会产生气泡,影响产品的品质. 其他如木材的干燥,纸的干燥.一、物料的去湿方法1、机械去湿:压榨,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法去除湿分,能耗底,但湿分的除去不完全。
2、吸附去湿:用某种平衡水汽分压很低的干燥剂(如CaCl2,硅胶,沸石吸附剂等)与湿物料并存,使物料中水分相续经气相转入到干燥剂内。
如实验室中干燥剂中保有干物料;能耗几乎为零,且能达到较为完全的去湿程度,但干燥剂的成本高,干燥速率慢。
3、供热干燥:向物料供热以汽化其中的水分,并将产生的蒸汽排走。
干燥过程的实质是被除去的湿分从固相转移到气相中,固相为被干燥的物料,气相为干燥介质。
工业干燥操作多半是用热空气或其他高温气体作干燥介质(如过热蒸汽,烟道气)能量消耗大,所以工业生产中湿物料若含水较多则可先采用机械去湿,然后在进行供热干燥来制得合格的干品。
二、干燥操作的分类1、按操作压强来分:1)、常压干燥:多数物料的干燥采用常压干燥2)、真空干燥:适用于处理热敏性,易氯化或要求产品含湿量很低的物料2、按操作方式来分:1)、连续式:湿物料从干燥设备中连续投入,干品连续排出特点: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均匀,热效率高和劳动条件好。
2)、间歇式:湿物料分批加入干燥设备中,干燥完毕后卸下干品再加料如烘房,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或要求干燥时间较长的物料的干燥。
3、按供热方式来分:1)、对流干燥:使干燥介质直接与湿物料接触,介质在掠过物料表面时向物料供热,传热方式属于对流,产生的蒸汽由干燥介质带走。
如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喷雾干燥器。
2)、传导干燥:热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加热物料,产生的蒸汽被干燥介质带走,或是用真空泵排走(真空干燥),如烘房,滚筒干燥器。
第八章 结晶与干燥解读

晶坯
晶核
晶体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初级非均相成核是指由于灰尘的污染,发酵液中的菌体, 溶液中其它不溶性固体颗粒的诱导而生成晶核的现象 , 称为 初级非均相成核。 由于实际的操作中难以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使晶核的 生成速率恰好适应结晶过程的需要。因此,在工业中,一般 不以初级成核做为成核的标准。 (2)二次成核 向介稳区(不能发生初级成核)过饱和 度较小的溶液中加入晶种,就会有新的晶核产生。我们把这 种成核现象称为二次成核。工业上的结晶操作均在有晶种的 存在下进行。因此,工业结晶的成核现象通常为二次成核。 在二次成核中有两种起决定作用的机理:液体剪切力成核和 接触成核。其中又以接触成核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4)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成核 的速度升高。一般当温度 升高时,过饱和度降低。 因此,温度对成核速度的 影响要以 T 与 S 相互消长速 度决定。依实验,一般的 成核速度随温度上升达到 最大值后,温度再升高, 成核的速度反而下降。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5)碰撞能量E的影响 大产生的晶粒数越多。 (6)螺旋浆的影响 螺旋浆对接触成核的影响最大,主 在二次成核中,碰撞的能量E越
第一节 结晶基本原理
在上述三个区域中,稳定区内,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没有结晶;不稳区内,晶核形成的速度较大,因此产生的结 晶量大,晶粒小,质量难以控制;介稳区内,晶核的形成速 率较慢,生产中常采用加入晶种的方法,并把溶液浓度控制 在介稳区内的养晶区,即AB线与C′D′线区域内,让晶体逐渐 长大。 过饱和曲线与溶解度曲线不同,溶解度曲线是恒定的, 而过饱和曲线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对于一定的系统,它的位 置至少与三个因素有关:①产生过饱和度的速度(冷却和蒸 发速度);②加晶种的情况;③机械搅拌的强度。冷却或蒸 发的速度越慢,晶种越小,机械搅拌越激烈,则过饱和曲线 越向溶解度曲线靠近。在生产中应尽量控制各种条件,使曲 线AB和C′D′之间有一个比较宽的区域,便于结晶操作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
[例1]:若常压下某湿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4673㎏/㎏绝干气,试求:⑴湿空气的相对湿度;⑵湿空气的比容;⑶湿空气的比热;⑷湿空气的焓。
若将上述空气加热到50℃,再分别求上述各项。
解:20℃时的性质:
⑴相对湿度从附录查出2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p0=2.3346kPa。
或
解得
该空气为水气饱和,不能作干燥介质用。
⑵比容v H
⑶比热c H
或
⑷焓I
或
50℃时的性质:
⑴相对湿度从附录查出5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
当空气从20℃加热到50℃时,湿度没有变化,仍为0.014673kg/kg绝干气,故:
解得
由计算结果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
所以在干燥操作中。
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中,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⑵比容v H
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受热后体积膨胀,所以比容加大。
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混合气体,故50℃时的比容也可用下法求得:
⑶比热c H湿空气的比热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20℃与50℃时的湿空气比热相同,均为1.038kJ/kg绝干气。
⑷焓I
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温度增高,故焓值加大。
[例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403㎏/㎏绝干气,试计算湿空气的各种性质,即:⑴分压p;⑵露点t d;⑶绝热饱和温度t as;⑷湿球温度t w。
解:⑴分压p
或
解得
⑵露点t d
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相应的蒸汽压为水的饱和蒸气压,由附录查出对应的温度为27.5,此温度即为露点。
⑶绝热饱和温度t as
由于H as是t as的函数,故用上式计算t as时要用试差法。
其计算步骤为:
①设t as=28.4℃
②由附录查出28.4℃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870Pa,故:
③求c H,即
或
④核算t as。
0℃时水的汽化热,故:
故假设t as=28.4℃可以接受。
⑷湿球温度t w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湿球温度t w等于绝热饱和温度t as,但为了熟练计算,仍用公式计算湿球温度t w。
与计算t as一样,用试差法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①假设t w=28.4℃。
②对水蒸气~空气系统,。
③由附录查出28.4℃时水的汽化热r tw为2427.3kgJ/kg。
④前面已算出28.4℃时湿空气的饱和湿度为0.02471kg/kg绝干气。
⑤
与假设的28.4℃很接近,故假设正确。
计算结果证明对水蒸气~空气系统,。
[例3]:常压下以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的新鲜空气为介质,干燥某种湿物料。
空气在预热器中被加热到90℃后送入干燥器,离开时的温度为45℃、湿度为0.022kg/kg绝干气。
每小时有1100kg、温度为20℃、湿基含水量为3%的湿物料送入干燥器,物料离开干燥器时温度升到60℃、湿基含水量降到0.2%。
湿物料的平均比热为3.28kJ/(kg绝干料·℃)。
忽略预热器向周围的热损失,干燥器的热损失为1.2kW。
试求:(1)水分蒸发量W;(2)新鲜空气消耗量L0;(3)若风机装在预热器的新鲜空气入口处,求风机的风量;(4)预热器消耗的热量Q P;(5)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Q;(6)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Q D;(7)干燥系统的热效率。
解:根据题意画的流程图
(1)蒸发量W
其中
(2) 新鲜空气消耗量L 0
由图查出,当t 0=20℃、φ0=60%时,H 0=0.009kg/kg 绝干气,故:
新鲜空气消耗量为:
(3) 风机的风量V
H Lv V ''
∴
(4) 预热器中消耗的热量Q P
当t 0=20℃、φ0=60%时,查出I 0=43kJ/kg 绝干气。
空气离开预热器时t 1=90℃、H 1=H 0=0.009kg/kg 绝干气时,查出I 1=115kJ/kg 绝干气,故:
(5)干燥系统消耗的总热量Q
(6)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Q D;
(7)干燥系统的热效率η
或
[例4]:采用常压气流干燥器干燥某种湿物料。
在干燥器内,湿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吹送物料的同时并对物料进行干燥。
已知的操作条件均标于本例附图中。
试求:(1)新鲜空气消耗量;(2)单位时间内预热器消耗的热量,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3)干燥器的热效率。
解:(1)新鲜空气消耗量
①求W
②求H2因Q L≠0,故干燥操作为非等焓过程,空气离开干燥器的状态参数不能用等焓线去求,下面用解析法求解。
当t0=15℃、H0=0.0073kg/kg绝干气时,查出I0=34kJ/kg绝干气。
当t1=90℃、H1=H0=0.0073kg/kg绝干气时,查出I1=110kJ/kg绝干气。
同理
围绕本例附图的干燥器作焓衡算,得:
或
将已知值代入上式,得:
或
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焓的计算式为:
或
联立求解得:
(2)预热器消耗的热量速率
(3)干燥系统的热效率η若忽略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系统中得焓,则:
因Q D=0,故Q=Q P,因此:
[例5]:已知某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从初始含水量0.4kg水/kg干料降至0.08kg 水/kg干料,共需6小时,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0=0.15kg水/kg干料,平衡含水量X*=0.04kg水/kg干料,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曲线可作为直线处理。
试求:①恒速干燥阶段所需时间τ1及降速阶段所需时间τ2分别为多少?②若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将物料干燥至0.05 kg水/kg干料,还需多少时间?
解:①X由0.4 kg水/kg干料降至0.08 kg水/kg干料经历两个阶段:
又因
解得:,
③继续干燥时间
设从临界含水量X0=0.15kg水/kg干料降至X3=0.05kg水/kg干料所需时间为τ3,
则
继续干燥所需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