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儿童文学介绍)
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品

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品摘要:一、安徒生简介1.介绍安徒生2.作品影响二、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品概述1.作品分类2.作品特点三、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1.《卖火柴的小女孩》2.《丑小鸭》3.《海的女儿》四、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品的启示1.对儿童的启示2.对成人的启示正文: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对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徒生出生于1805 年,他的创作生涯长达60 多年,共创作了160 多篇童话故事。
他的作品涵盖了童话、寓言、传说等多种形式,以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
安徒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教育意义,他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他的作品常常以小人物为主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
在安徒生的众多作品中,有幾部经典之作,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海的女儿》。
这些作品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传递了善良、勇敢、坚韧等美好品质,深受读者喜爱。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寒冷的除夕之夜,一个因为没有卖掉火柴而无法回家的小女孩,在街头冻饿而死的故事。
作品通过对小女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对儿童的启示是要学会关爱他人,对成人的启示是要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弱势群体。
《丑小鸭》讲述了一个生来与众不同的小鸟,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终于发现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作品启示我们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海的女儿》讲述了一个海公主为了追求爱情而放弃海底王国,最终化为泡沫的故事。
作品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牺牲精神,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为了追求虚幻的东西而放弃现实的生活。
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简介(一):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
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
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最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
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
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
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
学的代表作。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
安徒生简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人物生平: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
父亲是一名鞋匠,而且体弱多病。
母亲大父亲几岁,是一名洗衣妇。
一家人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子里。
在父母自由的教育环境下,尤其是母亲的鼓励,使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想象才能。
他在家中塔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可能借到的戏剧剧本,这些剧本包括路维·郝尔拜(Ludvig Holberg 1684- 1754)和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的作品。
后来他甚至记下了莎士比亚的所有剧本。
1816年安徒生的父亲逝世,他给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制鞋工具。
安徒生(儿童文学介绍)综述

“他每天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新衣服。 一般人们提到皇帝时总是说:‘皇上在会议 室里。’但是人们一提到他时,总是说: ‘皇上在更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 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 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 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 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 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 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 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 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 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海的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1846)“祖母!”小 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 这火柴一灭掉,你就会不见了,你就会像那 个温暖的火炉、那只美丽的烤鸭、那棵幸福 的圣诞树一样地不见了!”于是她急忙把整 束火柴中剩下的都擦亮了,因为非常想把祖 母留住……
安徒生中期童话(1845~1852): 新的童话──转向严峻的现实主义
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 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 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 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 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忒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 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 安徒生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 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 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1954年国 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 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 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 丹麦着名童话作家,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丹麦中部富恩岛上的小镇奥登塞。
安徒生的家庭贫困不堪。
父亲是个鞋匠,生意清淡,母亲靠为人洗衣服挣点钱贴补家用。
一家人常常为了生计问题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贫困和孤寂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父亲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独生儿子身上。
他对儿子说:“我的命苦,没有捞到念书的机会,你一定要有志气,要争取学些文化,使自己成为有知识的人。
”父亲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忘掉对儿子的启蒙教育。
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只有一张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张用棺材架改装的床和安徒生晚间用来睡觉的一条凳子。
但父亲却为儿子布置了一个艺术的环境: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装饰品,框子上摆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还有一个矮书桌,上面放有书籍和歌谱,门上贴着一幅风景画。
父亲常在劳动之余抽时间陪安徒生玩。
为了排解儿子的寂寞,常常给他讲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传说。
有时,为了调节一下气氛,父亲还特地给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麦着名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朗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章节。
这些剧本里的故事启发了安徒生,他经常把大人们讲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设想演绎成新的故事。
他幻想自己是个戏剧导演,他把橱窗上父亲雕刻的木偶人打扮成剧中人物,做各种戏剧表演。
他还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编木偶戏。
为了扩大他的精神世界,父亲带他外出观察各种人物神态及行为举止。
他看到在这个世界里活动着生意人、手艺人、店员、乞丐、贵族、地主、市长和牧师。
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之间生活水平相差那么大。
1815年冬天,安徒生的父亲因病去世。
母亲每天外出替人家洗衣服,孤单的安徒生白天独自呆在家里玩木偶戏,有时也到一个同情他的邻居家玩一会儿。
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诗人”这个名词。
主人知道他喜欢演戏,偶尔也给他谈起一些他未听说过的剧作家和剧本的名字,这更激起了他对戏剧的想象。
14岁那年,哥本哈根皇家歌剧院有个剧团到奥登塞来演出。
安徒生跟一个散发节目单的人交上朋友,由此他得到了躲在后台的一个角落偷偷看戏的机会。
安徒生简介

安徒生简介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着名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城一个贫穷的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
经过8年,终于在《阿尔芙》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升入。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和歌舞,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他最着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安徒生简介人物生平: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
父亲是一名鞋匠,而且体弱多病。
母亲大父亲几岁,是一名洗衣妇。
一家人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子里。
在父母自由的教育环境下,尤其是母亲的鼓励,使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想象才能。
他在家中塔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可能借到的戏剧剧本,这些剧本包括路维·郝尔拜(Ludvig Holberg 1684- 1754)和(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的作品。
后来他甚至记下了的所有剧本。
安徒生的父亲逝世,他给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制鞋工具。
安徒生也因此辍学在家。
在这一期间他在织工和裁缝那里当过学徒,还在一家香烟工厂做过工,并且有逸闻称那里的同事们戏称他是女孩子,还脱裤子检查过。
据证实,在的,安徒生在位于丹麦菲英岛北部港市的圣克努特大教堂开始考虑他的未来。
安徒生的简介资料

安徒生的简介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 安徒生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安徒生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
1875年8月4日病逝。
基本信息个人概况姓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外文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别名:安徒生国籍:丹麦出生地: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出生日期:1805年4月2日逝世日期:1875年8月4日个人背景作家、诗人其他信息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3人物简介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语: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作家、,因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拇指姑娘》、《》、《》和《》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
人物名字大多数的英语(或者是德语、法语)资料使用“Hans Christian Andersen”这个叫法,但是在丹麦和,安徒生的名字为“. Andersen”。
在丹麦,一个人的姓名只用首字大写字母表示是个被接受的惯例,正如美国人姓名的中间单词用单词的首字大写字母代替。
这是没有什么一般准则的,但是要知道各自的正确用法。
安徒生童话作者简介20字

安徒生童话作者简介20字(一)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童话》由丹麦著名诗人、童话作家安徒生历时近40年创作而成。
它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
其中,《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名篇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
《安徒生童话》问世一百多年来,至今已被译成世界上140种文字。
(二)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 要为下一代创作了。”同年,安徒生的 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 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 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四篇 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 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 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 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安徒生晚期童话(1852~1873): 新的故事──内涵已压缩到单纯“故事”的 范围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 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 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 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 《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树精》(1868)“我们旅行去。去看巴黎 的展览会……这儿有埃及的皇宫,这儿有沙 漠的旅行商队。这儿有来自太阳的国度、骑 着骆驼走过的贝杜因人,这儿有养着草原上 美丽烈马的俄国马厩。……我必须走进活生 生的人群中去。在人群中跳跃,像鸟儿一样 飞,观察,体验,做一个不折不扣的人。”
海的女儿追求的是不灭的灵魂,爱情只是她 的一个必备条件。最终,她放弃了通过获得人 类的爱情而达到不灭的灵魂的曲折途径,而转 向通过善举,因为她得知通过自己的善举,三百 年后同样可以获得不灭的灵魂。因此可以说 她走了一条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的路程.。
我国的文献中也不乏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山海 经· 海内东经》中:“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西晋张华《博物志》中所记载的“鲛鱼”也就是人 鱼。宋代的《祖异记》一书中还对美人鱼的形态作 了详细描述:宋太宗时,有一个叫查道的人出使高丽 (今朝鲜),看见海面上有一“妇人”出现,“红裳双袒, 髻发纷乱,腮后微露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 乃人鱼也。”
《丑小鸭》——安徒生哲学最真 实的表现
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种种渴望——渴望得到更 多人的理解,渴望社会承认和社会接纳,渴 望被欣赏,渴望事业成功和人生辉煌。而在 通往成功的途经中不可避免要历经挫折,经 受这种挫折需要具备一种素质,即意志的坚 韧与百折不挠的性格。
“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太丑了, 他到处挨啄,被排挤,被讥笑,不仅在 鸭群中是这样,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你会生蛋吗?”她问道。“不 会!”“好啦,那就闭上你的嘴吧!” 猫问:“你会不会把背拱起来?会呜呜 咕噜叫吗?”“不会!”“好啦,那么 在和明白事理的人谈话的时候,你就不 要发表什么意见!”
安徒生笔下的皇帝和那些大臣不仅是愚 蠢的、可笑的,还是可悲可怜的。身为 读者的我们在哈哈一笑之余是否警惕自 己离这等可悲可怜的角色并不遥远。 这 一解读,让麻木的现代人从另一面镜子中 看到自己的影子,让人在另一个环境中 反省自身的愚昧和可笑。现代人不曾察 觉的自身的弱点被安徒生以如此诙谐的 方式一点而破。
《拇指姑娘》(1836)“再会吧,美丽的小 鸟儿!”她说。“再会吧!在夏天,当所有 的树都变绿的时候,当阳光温暖地照着我们 的时候,你唱出美丽的歌声,我要为这感谢 你!”于是她把头贴在这鸟儿的胸膛上。她 竟马上惊恐起来,因为他身体里面好象有什 么东西在跳动……
《国王的新衣》(1837)“可是他什么衣服 也没有穿呀!”……。皇帝有点儿发抖,因 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 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 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 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拖着一 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他每天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新衣服。 一般人们提到皇帝时总是说:‘皇上在会议 室里。’但是人们一提到他时,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皇帝的新 装》)
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 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 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 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 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 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 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 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 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 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海的女儿》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 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 于幽默感的游记。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 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 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 1833年去意大利, 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 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 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 有国际声誉。
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一、浓郁的诗意。 安徒生童话中的诗意主要来自作品中艺术形象所表 达的细腻的、丰富的感情。这种细腻而丰富的感情 具体体现为作品具有诗一般浓郁的抒情色彩。 诗意的另一个来源是散见于童话各处的美丽的幻想。 此外,构成安徒生童话中悠远深沉、耐人寻味的醇 美诗意的,"常常是用比较、陪衬等手法,把某些 事物作为描写人物的媒介。
《海的女儿》——安徒生自己的 情爱体验和生命体验
一个关于少女精神追求的凄婉故事。对于诗 人安徒生而言,有最强的代表性。 小人鱼身上有着金子般的品格:同情心,仁 慈善良,纯真无私,忘我利他,对灵魂的执 着追求。她用自己的毁灭让人性放出了夺目 的光彩。
“不成,决不能让他死去!所以她在那些漂着的船 梁和木板之间游过去,一点也没有想到它们可能把 她砸死。她深深地沉入水里,接着又在浪涛中高高 地浮出来,最后她终于到达了那王子的身边,在这 狂暴的海里,他决没有力量再浮起来。他的手臂和 腿开始支持不住了。他美丽的眼睛已经闭起来了。 要不是小人鱼及时赶来,他一定是会淹死的。她把 他的头托出水面,让浪涛载着她跟他一起随便漂流 到什么地方去。”
安徒生中期童话(1845来自1852): 新的童话──转向严峻的现实主义
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 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 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 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 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安徒生童话的思想特色:温暖的 人道主义精神。
表现:对人的价值,人的情感的热情礼赞。 对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对他们遭受的 痛苦的同情和愤怒。 1、来自于民间文学。民间童话中洋溢着幽默和欢 快,附丽着善最终战胜恶的浪漫 主义情怀。 2、基督教的宗教影响——仁慈的上帝总会给满目 悲怆的人间带来慰藉和希望。
“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呢?”小 人鱼悲哀地问。“只要我能够变成人、可以 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 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的生 命。”
结局时,作者并没有绝望的情绪,而是带着一丝 宗教的意味,努力将我们从“美”引导到“善” 的审美世界。他在最后写道:“天空的女儿也 没有永恒的灵魂,不过她们可以通过善良的行 为而创造出一个灵魂。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尽 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以后,我们就 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 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 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 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 会有这么多的幸 福!” ——《丑小鸭》
卡尔维诺:“经典在于重读”
列夫· 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 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 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 独!”
潘延在其《对安徒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一文中这样解读《皇帝的新装》:“人 们由于怯懦,由于害怕自己的行动跟所 有的人不一样而遭到排斥,往往不敢说 出真相,这种害怕被集体抛弃的‘从众 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为新装唱赞 美词辞的不单是那些不愿失去权位的王 公大臣,还有芸芸众生的平民百姓。只 有不曾入世即不需承担社会角色心理重 负的孩子才能说出真相。”
我们不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小人鱼为了争取到人间世界 来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终不 可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 的人,又当怎样珍惜人这只 的一次的生命呢?
《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有关人性弱点的永 恒主题。安徒生在这部作品中没有直接流露 出对于当下现实不满的激烈情绪,他对于皇 帝的态度是远距离的、居高临下的。他所揭 示的,是关于人性的普遍弱点的永恒主题。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忒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 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 安徒生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 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 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1954年国 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 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 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她知道这是她看到他的最后一晚———为了 他,她离开了她的族人和家庭,她交出了她 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 然而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是她能和他在 一起呼吸同样空气的最后一晚,这是她能看 到深沉的海和布满了星星的天空的最后一 晚。”(《海的女儿》)
《海的女儿》(1837)“现在太阳从海里升 起来了。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 沫上,小人鱼并没有感到灭亡。她看到光明 的太阳,同时在她上面飞舞着无数透明的、 美丽的生物。透过它们,它可以看到船上的 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们的声音是和谐的音 乐……”
《没有画的画册》便是一个典型,其中的“第 二十二夜”,写一个小女孩,她美丽的玩偶被 顽皮的男孩们“高高的放在花园的树上,然后 跑开了。”“小姑娘的手达不到玩偶,没法把 她抱下来”,玩偶的手只好“在绿枝间伸着, 好象很不幸的样子”,“夜马上就要到来,难 道就这样让她单独的在树枝间坐一通宵吗?” 小姑娘悲戚地想,她感到小鬼和幽灵已经快出 动了,它们“对着玩偶大笑”,小姑娘虽然很 害怕,但并没有逃走,她壮了壮胆,说:“我 陪着你吧!”可她还太小,并没有这样的勇敢, 于是,她只有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