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修辞学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__修辞学
理论上看: 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人类语言之谜,阐明人类的认
识活动,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从实用上看: 这有两个方面: (1)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于
说和写。 (2)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即运用
于听和读。
三、言语环境
言语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简称语境 (一)构成言语环境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①时间: ②地点、场合 ③民族习惯: ④对象:
(二)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
1、语境的主要作用有两点,解释功能和过滤功 能。
①解释功能: a 帮助听者推断出存在句子意义之外的信息,
(言外之意) b帮助听者从系统的意义推出具体的信息。 c 语境可以排除歧义,帮助听者获得准确信息。 d 语境可以补足省略 e 帮助听者从“不正常”逐步推断出正常的信息。
文艺
2、美国语言学家马丁·裘斯分为
语体
亲昵(intimate ) 随便 (casual) 商讨(consultative) 正式(formal) 冷淡(frozen)
3、英国伦敦学派
从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目 的、方式及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功能 等角度,把影响语体分类的情境分为三 种。
专业性:如科技、广告、新闻等
四、修辞手段和修辞方式
①词语选择 ②句式选择
五、语体 (一)修辞学与语体学的关系 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语体学是修辞学的一门从
属学科。一是主张语体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属于语言学下,与修辞学并列。 (二)语体的特点
(三)语体类型
1、苏联学者对功能语体的分类
口语体
科学体 语体 事务公文
书卷语体
政治
② 过滤功能
a 若一个句子只能表达语境已经提供的信息,一 般不宜说出。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

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

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修辞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

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研究对象的异同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一些异同。

在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英语及其他西方语言的修辞现象,如英语中的比喻、暗喻、排比等。

而在中国,修辞学则主要研究汉语修辞现象,如夸张、对比、拟人等。

因此,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二、研究方法的异同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些异同。

在西方,修辞学往往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和实验研究来揭示修辞现象的规律。

而在中国,修辞学更注重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修辞理论的研究来探讨修辞现象的本质。

因此,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修辞应用的异同中西方修辞学在修辞应用上也有一些异同。

在西方,修辞学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广告宣传等领域,如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广告中运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而在中国,修辞学则更多地应用于修辞教学和文学评论领域,如在修辞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在文学评论中分析作品中的修辞现象来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

因此,中西方修辞学在修辞应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综上所述,中西方修辞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通过比较中西方修辞学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修辞研究特点,促进修辞学的跨文化交流与发展。

(完整版)修辞学[1]

(完整版)修辞学[1]

一语法实体及其分类语法实体,是一种语言中构成语法系统的实际要素。

分为语素、词、短语、复句、句群、句子语气。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主要作用是构词。

(花儿为两个语素)词: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

分为单纯词、合成词。

词的独立运用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能单独回答问题,即单说。

(实词)2.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3.将能单说的部分踢开,将能单独与充当句子成分的踢开,剩下的总分也是词。

(虚词)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组合起来的,没有特定语调的语法单位。

小句:即句子。

指最小的,能独立表达一个意思的,有一定的证据语调的语法单位。

(一般语素不加语气构成句子,而以词+语气构成句子。

)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在意义上密切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

句群:指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的语法单位。

句子语气:指句子所带有的某种语气,属超音质成分。

语法实体——是一种语言中构成语法系统的实际要素。

专家语法系统——与教学语法系统相比,专家语法系统往往鲜明地反映专家的个人特点。

语法实体分类:单位语法实体—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非单位语法实体—句子语气基础语法实体—语素、词、短语、句子语气—静太实体。

—其中:词、短语—构件语法单位;句子语气—致句语法单位表述语法实体—小句、复句、句群—动态实体可切分语法实体—短语、小句、复句、句群不可切分语法实体—语素、词、句子语气二汉语语法及其系统语法,指语言中语素、词、短语的结构规则。

汉语语法,指汉语各类各级语法褓的构成规则和组合规则的总和。

构成—从大往小;组合—从小到大汉语语法系统的两个定义:1.汉语语法本身的系统,即客户存在的语法系统。

2.汉语语法学系统,即对客观语法系统的主观研究和描写。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的科学。

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历程如下:套用期马建忠(马相伯)—《马氏文通》—文言文研究—1898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白话文研究—1924年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年引发期吕叔湘—〈〈中国方法要略〉〉—1942~1944年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5年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年探求期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年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年三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教学语法系统,指从语法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中学评议教学的需要,强调规范性,注重实践性,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观点和问题,以传统语法和现代应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语法系统。

修辞概述

修辞概述
第一节 修辞学的发展概述
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一、古老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 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 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先秦时期 辞达而已矣。 “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 “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 辞达” 言文” 开创性。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孟子 “詖(bi)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 bi)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 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 千变万化的修辞活动中包含着种种规律规则,它是共 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同的、稳定的,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不同的事件都是适用的,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这 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 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
墨子 庄周
“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 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 很重视“寓言” 很重视“寓言”,“重言”等修辞方式。 重言”等修辞方式。
《易·乾卦·文言》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 乾卦·文言》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
“修”和“辞”的连用 的最早出处
2.两汉时期 2.两汉时期 西汉的学者曾经热烈地讨论过《诗经》 西汉的学者曾经热烈地讨论过《诗经》最基本的修辞 手法比、 手法比、兴、赋。 所谓比,就是比喻和比拟;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 所谓比,就是比喻和比拟;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 有时兼有比喻,有时起象征作用, 以引起所咏之词。”有时兼有比喻,有时起象征作用,有 时只是为了押韵;所谓赋,则是平实地铺叙事实。 时只是为了押韵;所谓赋,则是平实地铺叙事实。 小结 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它 萌芽时期, 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开创、引导的作用。 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开创、引导的作用。

修辞学笔记[整理版]

修辞学笔记[整理版]

修辞学笔记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烟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

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

但这跟五十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事理,逻辑。

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和不合情理,和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

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情味,色彩。

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汉语言文学修辞学重点

汉语言文学修辞学重点

1、什么叫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运用的科学,它研究如何依据语境,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和技巧。

或者说,修辞学是研究适应特定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律的科学。

2、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一是由修辞中“辞”的含义所决定,二是由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所决定。

即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声音的配合、词语的运用、句子的运用、准语言和有声语言的运用、风格选择运用、语体的确定和运用、平语和修辞格的选择运用、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法的运用。

3、文章和语境的关系: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指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

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

语境可以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语言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

它包括词语之间的关系、各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之间的关系。

外部语境指存在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交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切含义。

有的修辞现象,只有在语境的参与下,只有在具体语境提供补充信息的前提下,才能显示出它特有的修辞效果,它才能具有确切的含义。

2)、语境可以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具体的语境会使话语产生义变,所以,也只有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3)、语境可以补出省略的内容。

语境可以补出被省略的内容,使话语语义由含而不露转为露而不尽。

4)、语境可以赋予特定的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

有的话语在具体的语境里,它就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5)、语境可以排除歧义。

有的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就会产生歧义。

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就可以消除歧义。

6)、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仿词、拈连、量词移用、成语活用、移用等修辞方式就是在具体的语境里,对语言的变通使用。

7)、语境可以丰富词语的意义。

人们在言语交际时可以借助语境,表达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在表达上甚至可以借助语境,突破一些语法的束缚和限制。

8)、借助语境可以揭示话语的言外之意,使话语多了含蓄之美。

修辞学的定义

修辞学的定义

修辞学的定义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表达中的妙趣和艺术性,探索如何通过言辞运用来传达更加生动、感人、令人信服的意义。

修辞学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方式,包括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修辞手法可以通过改变语言的用词、句法、结构、音韵等来达到修辞效果,从而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修辞学广泛应用于文学、演讲、广告、政治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通过修辞学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春雪》中的比喻
摘要:山岛由纪夫,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面旗帜,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另类美。

而在他的作品《春雪》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复杂而又矛盾,迷茫而又困惑。

通过分析《春雪》中所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来揭示作者悲剧冲突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春雪比喻山岛由纪夫悲剧不安的优雅
《春雪》中山岛由纪夫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弥漫全书哀婉凄美环境氛围的营造,对风土人情与人物浑然一体的描绘,以及对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结局的叙说,都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某种程度上很好地体现了山岛由纪夫创作时别具一格的风格,同时,我们从他笔下充满活力的比喻手法的运用中窥见其悲剧性的内心世界和其中不安的优雅。

一、强烈的情感落差
《春雪》中比喻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作者自身来讲,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机制,这是由山岛由纪夫笔下比喻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即能够造成巨大的情感落差。

这种情感落差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一)词语选用的精细
山岛由纪夫在《春雪》的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而比喻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的吸引力,呈现出的新颖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拓延性更是不可小觑。

陈望道先生曾指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来比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

现在一般称为比喻。


①而山岛由纪夫比喻句的书写往往给人更多的是出乎意料。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词语选用是造成比喻新奇的一种重要因素。

作品中写到松枝清显的一次梦境:他梦到自己的白木棺材……其中有句“然而,他的存在就像是早晨的蚊子,只是在空中暂时收起了翅膀,绝对窥视不到已经被钉上棺材的内部。

”②很明显,这是一处比喻。

一般的比喻句给人的感觉都是更为积极更为顺畅的,而此处却总让人在兴奋地同时,不免产生失落。

写松枝清显像“蚊子”也就罢了,还非要写成“早晨的蚊子”,“蚊子”一般总是给人嫌
恶的感觉,“早晨”却总能给人带来光明、清新的感觉,两个不同性质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落差,而在情感跌宕起伏之后,收获地则是一种极为贴切的舒适之感。

同样地,山岛由纪夫在描绘人物内心时,也选用了一些色彩感强烈的词语来组织比喻句,如作品中当绫仓聪子问松枝清显如果她不在了,他将会怎样时,而松枝清显有些迷惑,绫仓聪子却没有将原因告诉他,“就这样,聪子给清显那颗宛如玻璃杯中的清水的心,滴了一滴墨汁。

”③一“清”一“墨”,形象的色彩差陡然将松枝清显波澜不惊的内心骤然荡起涟漪的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也可以归结为词语的选用。

当然,造成情感落差的比喻除了选词原因还有修辞的综合运用。

(二)修辞的混合运用
作品中比喻的独特处还在于作者将多种修辞手法恰当地糅合在一起运用。

比较明显的有移就、通感和比喻的综合运用。

《春雪》中一开始就提到“清显就是一根优雅的刺。

”④我们都知道“优雅”一般是用来修饰人的,可是此处作者却用来修饰“刺”,将人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刺”。

“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一般说来,在表达上因非人的事物具有了人之生命情态,因而文本的语言文字便别添了几多的生动性、形象性的特质,文本更具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在接受上,由于修辞文本的建构将物我贯通融为一体,文本的生动性、形象性的特质易于使接受者在文本结构欣赏中受到情绪感染,……由此达到与表达者思想情感的共鸣,并经由文本的解构欣赏而获取一种美的享受。

”⑤这是就移就而言的,从比喻来讲,“优雅的刺”给人一种极不协调的感觉,“刺”是那种使人不舒服的东西,而“优雅”则一般为较为赏心悦目的愉悦,又是造成情感落差的两个词所造成的。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在描写绫仓聪子在王子们的面前时的状态“亭亭玉立,有如一枝插花,姿态华丽而又威严。

”另外还有通感与比喻的混用,写到松枝清显倨傲时“好像霉菌一样从内心底里悄悄地培育起来。

那是一种银白色的霉菌花,一接触它,它仿佛就会响起铃声来。

”⑥这里由视觉最终转向了听觉,都是情感落差不断缩小的过程。

(三)作者内心的矛盾
作品中,山岛由纪夫着重刻画了松枝清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的不以生命之殇实现唯美至上、爱情至上的观念,然而却又不露声色:松枝清显在与绫仓聪子
的交往中一开始的冷漠、犹疑和彷徨,到后来的不顾生命全心全意投入这一复杂的心路历程,实际上是为美和理想而不惜触犯伦理禁忌,将绫仓聪子幻化成春日宫妃所象征的女性之美。

因而作者在具体描绘松枝清显所及范围内的事物时尤其是运用相关的比喻,一种极不协调而又贴切的状态即作者自身和松枝清显内心的矛盾的集中体现。

写松枝清显童年时代“他感到如今这种优雅的情操,在人世间变得很娇弱,同时也变成一根凶残的绢带在绞杀着他自己的纯洁。

”⑦一边说“优雅的情操”,一边又说“凶残的绢带”,两组对立的短语描绘和针对的都是松枝清显在绫仓伯爵家所受的教养。

一面是感恩之心,另一面又是撕开虚伪后而显出的本质,可见作者在写到这里时于松枝清显于己内心都是极为复杂而矛盾的。

前面所举到的色彩差异鲜明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儿。

二、悲剧氛围的营造
“通过曲折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语言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是日本人民在语言交际中谋求集体团结,非‘枪打出头鸟’等以和为贵中心文化思想而特别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⑧而比喻首当其冲。

《春雪》中大量比喻的运用,是为表达作者山岛由纪夫内心的思想波动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体现在文本中则是主人公松枝清显身上。

“就这样,在一切都顺从的典雅的帷幔后面,却隐藏着无限的寂寞的心绪,犹如最近阴沉沉的天空。

”“远方的簇簇樱花,在夕阳残照下,像竖起的羊毛,密密麻麻,带着近乎银灰的粉白色,下面的深层隐藏着淡淡的不吉利的红色,恰如给死人整容的胭脂红。

”松枝清显和绫仓聪子的初吻过后,他“终于写成了一封自信像冰一样的情书杰作。

”⑨无论是对环境的描写,还是人物内心的刻画,无不给人一种冰冷、凄美而又悲凉的感觉,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这种比喻的大量运用在生动形象的同时带给人的更多的是一种凄怆的忧伤。

三、不安的优雅
《春雪》中展示出来的是一种不安的优雅。

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过程又是如此的曲折繁复,有青春的悸动、爱的犹疑乃至到最后的狂风暴雨般的追求都充满了不安。

这些在作者笔下的比喻句中都有所体现。

从一开始,那种对于不可能的热望始于松枝清显的童年,那时他为春日宫妃提裙裾,瞥见了皇妃的后颈项“在清显看来,那面扇形扩展开来的馥郁洁白的颜色,随着音乐的旋律,恰似春日的山巅残雪被飘忽不定的云翳掩映着,忽隐忽现一般,此刻,他发现自己有生
以来头一次从中感受到女性美那种令人炫目的优雅的核心。

”⑩从此,那种不安的优雅开始了。

在松枝清显看来,“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

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

”⑾这也是山岛由纪夫本人所信奉的“优雅”,他曾亲笔写道:“唯一的真实,就是每逢想到无意义和无穷尽的死就得到苏生,看到行将衰落就炽烈地燃烧起来,光是为着既无感情又无归结的‘感情’而生存下去。

”他选择了毁灭之美,以优雅与死亡来对抗最终的虚无。

松枝清显悲剧性的命运结局,何尝不是山岛由纪夫自身命运的真实写照呢?松枝清显在二十岁的年华上溘然早逝,怀着对深渊热望的感情,终以美而暴烈的方式去接近不朽——这是山岛由纪夫所推崇备至的“优雅”,也是他选择的道路。

无论是作品中比喻的运用还是人物的刻画,都是为主体人物松枝清显及现实中的山岛由纪夫服务的,比喻中所体现的情感的巨大落差恰是作者内心不安的“优雅”和悲剧性所在。

参考文献:
①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②③④⑥⑦⑨⑩山岛由纪夫著.唐月梅译. 春雪[M]. 作家出版社,1995.
⑤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⑧陈亚敏. 浅析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J]. 文件资料,2012(6).
汉语修辞学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