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

合集下载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 2 ) 避免 基础 过 大 的起 伏 , 底 板 高低 起 伏 和截 面 突 变处 , 做 成渐 变 形式 ,
转 角和孔 洞 处增设 构 造加 强筋 。 ( 3 ) 当基 础设 裂 缝 的 出现 , 无 论 是表 面 裂缝 、 深 层 裂缝 还 是贯 穿 性 裂缝 都 可 以使 侵 蚀 避 免结 构 突变 而产 生应力 集 中 , 置于岩石地基或砼垫层上时 , 宜设置滑动层 , 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 性介质非常容易进入混凝士 内部, 使钢筋锈蚀 , 砼碳化 , 使砼 的强度降低 , 进 ( 4 ) 合理 安排 施工 工序 , 避免 过大 的高 差和 侧 面长期 暴露 。 而 影 响砼 的耐 久性 。 ( 2 ) 影 响建筑 物 的使用 功 能 大体 积砼 结 构多 为 坝体 、 地 下连 续 墙 、 筏板 、 箱 型基 础 等 , 所 以一旦 出现 裂缝 , 主要 问题 之一 就是 结构 的渗 漏 问题 。 而 这个 问题 往 往又 不容 易处 理 , 比 如结 构 的修补 堵漏 , 不但 处理 困难 、 花费 巨大 , 而且 延 长 了工程 的交付 使 用时 间, 降 低 了结构 的使 用功 能 。有 时甚 至会 因为 在结 构 物 的使用 过 程 中多 次堵 漏, 出现堵 漏成 本 高于 土建 成本 的现 象 。
( 5 ) 规 定合 理 的拆模 时 间 , 气温 骤降 时进 行表 面保 温 , 以免 砼表 面 发 生急 剧 的温度 梯 度 。
3 、 改善 约束 条件 ( 1 ) 合 理 的分 缝分块 , 结构 长度 超过 3 0 ~4 0 m时应 设置 后 浇带 。
( 1 ) 影响砼 的 强度 、 耐久性 、 抗渗 性 能
1 、 大体 积砼 产生 温差 裂缝 的原 因机理 .

浅谈大体积砼裂缝控制

浅谈大体积砼裂缝控制

() 1降低混凝 土 内部 的最 高温度, 以采用冷 却水管 和垂 直 可 散热管 。在混凝土结构 内部预埋冷却水管, 通过循 环冷水 进行 冷 却, 可控制 、 降低砼 内部温度 , 同时通过调整冷却水 的流量 、 速 流 来 控 制 砼 内部 温 升及 内外 温差 。
() 2放慢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会有效降低其 内部温度 的 上升, 可采用短问歇连续施工方法将砼各层浇筑间歇期控制在 4 d 7d内 , 可间隔温度峰值 , 避免水化热积 聚。 间歇期应在 7d内, 以 避免上下层砼 收缩徐变 的不协调 , 从而产生较大收缩徐变 内力导 致砼开裂。
() 3 充分考虑砼 的浇筑环境 。 气温高的季节 , 浇筑安排在温 砼 度最低 时 , 尽量降低砼 的人模 温度 , 同时加强砼 的振捣 , 在砼振捣
过 程 中 因地 制 宜 采 用 全 面 分 层 、 段 分 层 、 面 分 层 方 法 , 高 砼 分 斜 提 的密实度, 使早期 出现 的微裂纹愈合 , 从而提高抗裂能力。 () 4 混凝土是水硬性材料 , 在大体积混凝土强度增长期 , 必须 加 强对砼进行保温和养护 , 使砼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 所需 的适 当温度和温润条件。蓄热养护 中, 内外温差应控制在 砼
2 温差测 量方 法
根据 G 5 24-9 B 0 0 - 2要求 中 , 内外温差不 应大于 2 ℃。因 砼 5 为 内外温差有两个 ,一个是混凝土 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 面温度 之差 , 再一 个就是混凝土表 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 , 因此掌握 正 确 的测温方法是避免深层裂缝 , 控制内外温差 的准确性的保障。 测温仪数量应不 少于 3个 ,在砼浇筑前 沿浇筑高度应 布置 在砼底部、 中部和表面 , 面测 温点距板底表 面 1 m, 表 0e 距边角应 大于 5 r。布点在砼浇筑前夕进行 , 0rn l f 将温度传感器采用胶布 固 定于钢筋上 的各不 同位置处 ,然后小心将每根钢 筋与底板钢筋 网绑 扎 牢 。测 温 时间 从测 点 混凝 土 浇 筑完 1 ( 凝 ) 开 始 ,2 0 初 h 后 7 h 内每 2h测温 1 ,2h后 每 4h测 温 1 , 4d每 6h测 次 7 次 7d~1 温1 ( 次 力求在接近混凝 土出现最高和最低 温度 时测量 ) 至温 测 度稳 定 为 I。 E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及改进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及改进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及改进措施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厚、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还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为了工程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温度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一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2、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自收缩、干燥收缩和碳化收缩等。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较大,收缩受到约束,容易产生裂缝。

3、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受到基础、模板、钢筋等的约束。

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4、原材料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水泥的品种和用量、骨料的级配和含泥量、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等,如果选择不当,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不合理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振捣方式、养护措施等,如果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1、优化配合比设计(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

(2)减少水泥用量,可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来替代部分水泥。

(3)优化骨料级配,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骨料,以减少混凝土的水泥浆用量。

(4)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控制混凝土温度(1)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如对骨料进行喷水冷却、使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采取隔热措施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讲: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第三讲: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水泥水化热; ➢ 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升:与混凝土单位体积内的水泥用量和 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按指数关系增长,一般10d左 右达到最终绝热温升。 ➢ 但由于结构自然散热,实际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 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5d。
第三讲: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三类原因: 1、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 裂缝。 2、由结构的次应力(计算未考虑到的结构内部应力)引起的 裂缝。 3、由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 •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多由上述第三种 原因引起。
目的:
防止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和酥松脱落,从而影响结 构的耐久性、防水性。
➢ 对于基础、地下或半地下结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渗性能。 当裂缝宽度只有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经 过一段时间后一般裂缝可以自愈。
➢ 当裂缝宽度超过0.2~0.3mm时,其渗水量与裂缝宽度呈 三次方增加,必须进第行三化讲:学大体注积砼浆裂处缝控理制技。术
[Lmax ] 2
1
chβL/2
S (t )
结构计算温差 T,可按下式计算: T = T m + Ty(t)
其中: T m —— 各龄期砼的水泥水化热降温温差(℃); Ty(t)—— 各第龄三期讲:砼大体的积砼收裂缩缝控当制Fra bibliotek量术温差(℃)。
第一节 混凝土裂缝 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设计
2. 最大浇筑长度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出现的裂缝按深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图3-2)
深层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 贯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范文(2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范文(2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范文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有效防治裂缝,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分析裂缝的产生原因,介绍常见的裂缝防治措施,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以期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一、裂缝产生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体积变化系数较大,在温度变化大的情况下会产生温度裂缝。

2. 干缩:混凝土养护期间由于水分的蒸发和收缩而引起干缩裂缝。

3. 内应力: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会产生内应力裂缝。

4. 设计和施工缺陷: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不合格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常见的裂缝防治措施1. 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温度变化,避免快速升温或降温。

可以采取覆盖物体、喷水等措施来控制混凝土温度。

2. 加强养护:混凝土在初凝期和养护期需要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减少干缩引起的裂缝。

可以采用覆盖保温、喷水养护等方法。

3. 合理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和应力分布,避免产生过大的内应力。

合理控制浇筑量、浇筑层次和结构形式等因素。

4.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工艺、养护等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应定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及时进行整改。

三、改进方法1. 使用控制裂缝剂:控制裂缝剂是一种特殊的添加剂,可以有效抑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它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率,提高其抗裂性能。

2. 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可以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从而有效减少裂缝的发生。

同时,预应力技术还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收缩率和较高的抗裂性能,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其强度和耐久性也更高,能够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4. 引入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可以有效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能,减少裂缝的产生。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
建设和使用过程 中出现不 同程度 、 同形式 的裂 不 3 . 2大体积混凝 土施 工采 取分层浇 筑混凝 土时 ,水平施工缝 的 缝, 这是一个相当普遍 的现象 。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厚度大于 l 出 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m) ①清除浇筑表 面的浮浆 、 软弱混凝 土层及松 现裂缝更普遍。 工程实践中结构物 的裂缝原因 , 属于由变形变化( 温 动的石子 , 均匀露 出粗骨料 ; 并 ②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 , 应用压力水 度、 湿度 、 地基 变形 ) 引起 的约 占 8 %以上 , 0 属于荷 载引 起 的约 占 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 , 充分湿润 , 但不得有水 ; ③对非泵送及低流 2 %左 右。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 , 0 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 动度混凝土 , 在浇筑上层混凝 土时 , 应采取接浆措施 。 土浇筑 内部温度 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 , 从而导致混凝 土发生裂缝。 3 . 3混凝土的拌制 、运输 必须满 足连续 浇筑施工 以及尽量 降低 1设 计 措 施 混 凝土 出罐温度等方 面的要求 , 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 当炎热季节 ① 1 . 1大体积混凝 土的强 度等级宜 在 C 0 3 2 ~C 5范围内选用 。竖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 , 混凝土搅拌 场宜对砂 、 石骨料采取遮阳 、 降温 向受力结构可以用高强混凝土减小截面 , 而对于大体积混凝 土底板 措施 ;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 时 , ② 混凝土 的运输宜 采用混凝 土搅 应在满足抗弯及抗 冲切计算要求下 , 采用 C 0~ 3 2 C 5的混凝土 。考 拌运输车 ,混凝 土搅拌运 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 连续浇筑 的要 虑到建设 周期等特点 , 在保证基础有足够强度 、 满足使用要求 的前 求 。 提下 , 以利用混凝 土 6 d或 9d的后期 强度 , 可 0 0 这样 可以减少混凝 3 . 4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中, 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 的泌水。泵 土中的水泥用量 , 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升高 。 送混凝土的水灰 比一般较大 , 泌水 现象也较严重 , 不及时清除 , 将会 1 - 2大体积混凝土基础 除应满足承载力和构造要 求外 ,还应增 降低结构混凝土 的质量。 配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 的 温度应力及控制裂缝开展 的钢筋 , 以 3 . 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 的要求进 行保 构造钢筋来控制裂缝 , 配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 、 间距 。 小 采用直径 温养护 ,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①保温养护措施 , 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 8 1m 4 m的钢筋和 10~10 m间距是 比较合理 的。 0 5m 混凝土结 构截 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 的要求 ; 保温养护的持续时 ② 面的配筋率不小于 0 0 应在 0 0 ~ . %之间。 . %, 3 . % 05 3 0 间, 应根据温度应力 ( 包括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 ) 以控制 、 加 确定 , 1 . 3当基础设置于岩石地基上时 ,宜往混凝土垫层上设 置滑动 但不得 少于 1d 保温覆 盖层的拆除应分 层逐步进行 ; 在保 温养 5, ③ 层, 滑动层构造应采用一毡二油 , 在夏季施工时也 可采用一毡一油。 护过程中 , 应保持混凝土表面 的湿润。 4温 控 施 工现 场 监 测 工 作 1 . 4避免结构突变( 或断面突变 ) 产生应力集中。转角和孔 }处 同 增设构造加强筋。 41 .大体积混凝土 的温控施工 中,除应进行水泥水化热 的测定 1 . 5大块式基础及其他筏式 、 箱式基础不应设置永久变形缝 ( 外 , 沉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还应进 行混凝土温度 的监 测 , 在养 护过程 降缝 、 温度伸缩缝 ) 及横 向施工缝。 应采用“ 浇缝 ” 跳仓 打” 后 和“ 来控 中应进行混 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 、 内外温差 、 降温速度及坏境 温度 制施工期 间的较大温差及收缩应力 。 后浇缝宽不宜小于 8 e 在施 等监测 。 0 m, 这些监测结果能及 时反馈现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 内温度 工缝处钢筋应贯通 , 前后仓浇筑相 隔 2 —4周 , 比设计强度等级高 变化 的实际情况 , 用 以及所 采用 的施工技术措施 的效果 。 级 的细石混凝土将 施工缝填灌密实 , 并加强养护 。 42 .混凝 土的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 ,位于混凝 土上表面 1 .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 ,应对施工 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 以下 5 0~10 m深处 的温度 。混凝 土浇筑 温度 的测试 每工 作班 0r a 8) 次 体的温度 、 温度应力及收缩力进行裂缝控制计算 , 确定施工 阶段大 (h 应 不 少 于 2 。 体积混凝 土浇筑块体 的升温峰值 、 内外温差规 定不超过 3 ℃( 0 实际 4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 内外温差 、降温速度及环境 温度的 操作 时对重要结构控制在 2 ℃, 5 一般结构控制在 3 ℃ ) 0 及降温速度 测试 , 每昼夜应不少 2次。 ( 超过 1 0Cd 的控 制指标 , 不 .  ̄ /) 5 制订温控施工 的技 术措施 , 来预 防 4 .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温度监测点 的布置 ,以能 真实反映 温度 收缩裂缝 , 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 出混凝土块 体的内外温差 、 降温速度及环境 温度为原则。 2材料措施 45 温元件 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温元件 的测 温应不大 .测 21 _ .为 『 减少水泥用量 , 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 的温度升高。 经设 于 03 ℃ ; 温元件在 安装前 , . 0 测 必须 在浸水 2 h , 4 后 按上述 进行 筛 计单位同意 ,可利用混凝 土 6 d后期强度作为混 凝土强度评定 、 选 。 0 工 程交工验 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的依据。 46监测仪 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记 录的误 差应不大 . 2 . 2采用 降低水 泥用 量的方法来 降低混凝土 的绝对 温升值 , 可 于 ±1 ; 测温仪表的性能和质量应 保证施工阶段测试的要求 。 以使混凝 土浇筑后的内外 温差 和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 降低 , 也可降 47测温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测温元件安装 . 低保温养护 的费用 , 这是大体积混凝 土配合 比选择 的特殊性 。强度 位 置应准确 , 固定牢固 , 并与结构钢筋及 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 ②测温 等级在 C 0~C 5的范围内选用 , 2 3 水泥用量最好不超过 3 0 g 。 8 k/ 。 m 元件的引出线应集中布置 , 并加 以保护 ; ③混凝 土浇筑 过程 中 , 下料 2 . 3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配制大体积} 凝土 。所用 时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其引 出线 , 昆 振捣时 , 振捣器不得触 及测 的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测定 , 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 国家标 准《 水泥 温元件及其引出线 。 水化热试验方法( 直接法 )测定 。 》 参 考 文献 3施工措施 f】 1江建军. 水利 工程建设 标准 强制性条 文 1 . 北京 : 明 日报 出版 光 20 . 31 . 混凝 土的浇筑方法 可用 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 式连续浇筑 , 社 。0 4 2Y 状飞 , - 江正荣, 朱维益. 建筑施 工手册( 2版 ) . 【 北京 : M】 中国建筑 不得 留施工缝 ,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①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 据所 【1- 18 . 用振捣器 的作用深度及混凝 土的和易性确 定 ,当采用泵送混凝 土 工 业 出版 社 .9 8 时, 混凝土 的摊铺厚 度不大 于 60 m; 0 m 当采用非泵 送混凝 土时 , 混 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大于 4 0 0mm。②分层连续 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 筑, 其层问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 , 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 将 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技术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技术

至塑夔苤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裂缝控制技术王征兵王玉龙(周口市阳光房产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周15466000)睛要】随着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建筑中经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犬,而由于混凝土体积大,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浇筑初期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则易于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分析,米保证施工的质量。

狰蝴】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用;裂缝控制1裂缝控制的设计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宣在C20~C35范围内选用,利用后期强度R600隧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出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日趋增高,设计强度过高,水泥用量过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混凝土块体内部温度高,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3a℃以上,温度应力容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开裂。

竖向受力结构可以用高强混凝±减小截面,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应在满足抗弯及抗冲切计算要求下,采用C20~C35的混凝土,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概念。

考虑到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在保证基础有足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升高。

2)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应满足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外,还应增配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裂缝开展的钢筋,以构造钢筋来控制裂缝,配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采用直径8—14m m的钢筋和100~150m m间距足比较合理的。

配筋率应在O.3%~O.5%之间。

3)当基础设置于岩石地基上时,宜住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一毡一油。

4)避免结构突变(或断裂突变)产生应力集中。

浅谈大体积砼裂缝控制及施工缝设置

浅谈大体积砼裂缝控制及施工缝设置

浅谈大体积砼裂缝控制及施工缝设置摘要:本文阐述了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施工结果显示其效果良好,总结了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浇筑的施工经验。

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加强砼养护及砼裂缝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大体积砼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控制1、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1 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

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

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

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1.2 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砼裂缝产生起着很大的影响。

砼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

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砼的浇注温度也就会愈高。

1.3 砼的收缩砼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砼收缩。

砼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将在砼中产生拉应力,使得砼开裂。

引起砼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三种。

合理的设置施工缝,配合适当的养护措施,能有效的抑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沉缩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与避免出现施工高峰,该公司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对主体部分进行施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浇筑后产生干缩现象影响结构。

2、施工缝的设置施工缝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施工缝一般应垂直于结构的纵轴线;施工缝应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简便易行。

2.1 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
摘要:大体积砼具有形体庞大、混凝土数量较多、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高、混凝土绝热温升高和收缩等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出现的问题不是力学上的结构强度,而是混凝土的裂缝。

如何防止大体积砼的开裂,如何在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心。

关键词:大体积砼,施工技术,裂缝控制
Abstract: mass concrete with large quantity, concrete for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mplex conditions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adiabatic rise of temperature high and shrinkage of concrete, etc. Mass concrete often appear problem is not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strength, but the cracks of the concrete. How to prevent mass concrete crack,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how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cessary measures is the center of gravity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crack control
前言
近几年,随着建行业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物,高耸结构及大型设备基础大量的出现大体积砼已经被广泛应用,大体积砼与普通钢筋砼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砼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

1.基础大体积砼的特点与裂缝产生的原因
1.1砼强度级别高,水泥用量较大,收缩变形大,产生裂缝
混凝土体积越大,水泥总用量相对大,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越不易散发,温升越高,引起的体积变化也越大。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内部温度远较外部高,形成较高的温差,造成内涨外缩,使构件表面产生很大拉应力以至开裂。

对于大体积砼施工阶段来说,由于温度变形而引起的裂缝,可称为“初始裂缝”或“早期裂缝”。

1.2受约束,产生拉应力,产生裂缝
体积变化受约束会产生内应力。

约束条件有两种,即外约束和内约束。

外约束是指结构物的边界条件,一般指基础或其他外界因素对结构物的约束,水泥水化后期,散发热量大于放热量,构件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受边界条件约束,产
生拉应力。

如现在比较常见的地下室桶式结构、剪力墙结构受基础约束明显。

内约束是由于内部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表面则易于散发,内部体积膨胀,表面则体积收缩(特别是遇气温骤降或过水),受内部约束,产生拉应力。

这时产生的一般是表面裂缝。

1.3抗拉能力低,产生裂缝
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抗压能力较高,抗拉能力较低。

抗拉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1/10左右;极限拉伸也很小,通常不足1×10-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形受约束时产生的拉应变(或拉应力)很容易超过极限拉伸(或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通常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要把这种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拉应力限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是非常困难的。

2.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2.1材料选择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2.1.1水泥
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号,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抗渗能力。

2.1.2粗骨料
采用碎石,粒径5~25毫米,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2.1.3细骨料
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毫米,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2.1.4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

2.1.5外加剂
每立方米混凝土2公斤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2混凝土配合比
2.2.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2.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

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2.2.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

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提高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
3.1加强对温度的控制
首先,为了控制由温差导致的裂缝,大体积砼的浇灌工作应选在一天中气温比较低的时间进行,优先选择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在确保大体积砼的强度等级前提下,使用一定的缓凝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同时使水灰比降低,能够有效减少水化热;加入外掺料如粉煤灰不仅能代替部分水泥的功能、减少用水,还能够改善砼的可泵性。

其次,要注意控制砼入模的温度,如通过向骨料洒水来减少太阳对砂石料的直接照射;通过加冰块来冷却材料。

在浇筑时,应采取分层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浇筑的厚度及进度,有利于散热,同时浇筑的温度也要格外关注,例如在浇筑大体积素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毛石,能够吸收大量的热能,并且节约大体积砼的原材料,但是要注意在浇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毛石块的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25%。

3.2提高对原材料的控制
由于在大体积砼结构中涉及的配筋较密且多,因此为了确保砼的紧密填充,应加强石子中最大粒径及其粗细集料级配,如果石子的粒径过大,石子就可能卡在钢筋中,而砂浆的收缩度大于砼的收缩度,拆模后就很可能在钢筋下方造成裂缝。

另外,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若超过规定,会降低大体积砼的抗拉力并增加砼的收缩力,这种情况下就极易产生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4浇筑时采取的措施
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4.1全面分层
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

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

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4.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
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

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4.3斜面分层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

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5养护阶段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要注意温度控制。

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5.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5.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

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5.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5.4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5.5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掌握住它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会使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

6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大体积砼很容易产生裂缝,但是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及成功的工程实例都表明,只要我们在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完全可以避免危害结构的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国柱。

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砼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8,(04).
[2]唐晓雪,余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止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