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分解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5力的分解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如图所示, F1 的两个解分别对应于三角形的边长 OC 和 OD 的长度,由三角形的特点和对称性得 CB=BD= F2 2 F2- =
2
3 3 3 F,所以 F1= F± F,A、C 正确. 6 2 6
答案:AC
拓展二
力的效果分解法
1.王昊同学假期里去旅游,他正拖着行李箱去检票, 如图所示. 王昊对箱子有一个斜向上的拉力, 这个力对箱 子产生了什么效果?
解析:用图示法分析,以 F 末端为圆心,F1 大小为 半径作圆.
(a)
(b)
(c)
(d)
(1)若 F1<Fsin α , 圆与 F2 不相交, 则无解, 如图(a); (2)若 F1=Fsin α ,圆与 F2 相切,即只有一解,如 图(b); (3)若 Fsin α <F1<F,圆与 F2 有两个交点,有两个 解,如图(d); (4)若 F1>F,圆与 F2 只有一个交点,有一个解,如 图(d). 答案:BCD
2.(多选)已知力 F 的一个分力 F1 跟 F 成 30°角, 3 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 F2 的大小为 F,方向未知,则 3 F1 的大小可能是( 3 A. F 3 ) 3 B. F 2 2 3 C. F 3 D. 3F
3 解析:因 F2= F>Fsin 30°,故对应的 F1 的大小有 3 两种可能.
知识点二 提炼知识
矢量相加的法则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 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 则相加的物理量.
3.三角形定则:如图所示,三个矢量 F1、F2 和 F 构 成一个三角形,其中首尾连接的矢量 F1、F2 为两个分矢 量,从一个矢量的箭尾指向另一个矢量的箭头的矢量 F 为合矢量,矢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方向分别表示三 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分解-ppt精品课件

G
G
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5节 力的分 解(共1 5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课堂练习: 你画对了 吗?
ba F
F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5节 力的分 解(共1 5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G
G
F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5节 力的分 解(共1 5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F
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 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例题:按效果分解图中各力。
G1
G2
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5节 力的分 解(共1 5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课堂练习: 按效果分 解图中各 力。
ba F
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5节 力的分 解(共1 5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5节 力的分解
第5节 力的分解
• 学习目标
• 关键术语
• 1、知道力的分解是 • 1、力的分解
•
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知道合力与分力 的等效替代关系
• •
2、等效替代 3、平行四边形定
• 3、熟练应用平行四 则
边形定则和三角形 • 4、三角形定则
定则。
一个力有多少种分解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5节 力的分 解(共1 5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5节 力的分 解(共1 5张PPT )【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4. 第1课时 力的合成和分解

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100 N,故A正确。
方法技巧
计算法求合力常用的几何知识
(1)应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解,用于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垂直或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的情况。
(2)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求解。
(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用于力的矢量三角形与实际三角形相似的
情况。
【例3】 (2023四川泸州高一期中)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3 N、8
4.多个力的合成
(1)逐次合成法:多个力的合成的基本方法仍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具体做法
是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
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2)合成技巧:
①优先将共线的分力合成。
②优先将相互垂直的分力合成。
③两分力大小相等且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等于分力大小,方向沿它们
的有向线段是否能构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若可以构成平行四边形
(或三角形),说明合力可以分解成给定的分力,即有解。如果不能构成平行
四边形(或三角形),说明该合力不能按给定的力分解,即无解。具体情况有
以下几种:
(1)已知合力、两个分力的方向,有一组解,如图甲所示。
甲
(2)已知合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同一平面内),无解或有两组解,如图乙所示。
大车却一动也不动。现实中天鹅、大虾和梭鱼的力气很小,当然是拉不动
大车的,假如它们的力气足够大,请用物理知识分析它们拉不动大车的原因。
提示 天鹅、大虾和梭鱼用力方向不一致,大车受到它们的合力小于受到的
摩擦力,所以拉不动大车。
教材拓展
思考下列问题:大扫除时,一个男生可以提起一桶水,两名瘦弱的女生合作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5节力的分解(共17张PPT)

G1
G
G1 cosq
G2
G1 G
G1 G cosq
G2 G sin q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高 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 用第5 节力的 分解(共 17张PP T)
联系实际: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高 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 用第5 节力的 分解(共 17张PP 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高 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 用第5 节力的 分解(共 17张PP T)
F1 F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高 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 用第5 节力的 分解(共 17张PP T)
F2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高 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 用第5 节力的 分解(共 17张PP T)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高 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 用第5 节力的 分解(共 17张PP T)
典型例题
例1、某人用力F 斜向上拉物体,请分析力F 产生的作用效果.
F
q
F产生两个
作用效果
水平向前拉物体 竖直向上提物体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高 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 用第5 节力的 分解(共 17张PP T)
F2
F
q
F1
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当堂测试
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 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5 力的分解 课件(1)

精品PPT
2.力的正交分解 在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或分力时,若平 行四边形为_矩__形_,可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简单 计算,有时为了计算简便的需要把一个力沿着两个 _垂__直_的方向分解,这种分解方法叫正交分解.
精品PPT
精品PPT
力的分解
1.对力的分解的理解 (1)遵循法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等效替代:一个力可以用多个分力来等效替 代.当分力确定时,合力是唯一的,但合力确定, 由于分解方式多种多样,故分力是不唯一的. 2.分解原则及解题思路 (1)分解原则: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精品PPT
把一个力F分解成两分力F1、F2,已知一个分 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则它的解的情 况有几种?试对可能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解析:本题采用图示法和三角形定则进行分析, 从力F的端点O作出分力F1的方向,以F的另一端为 圆心,用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半径作圆.
精品PPT
若F2<Fsinθ,圆与F1不相交,则无解,如图(a) 所示;若F2=Fsinθ,圆与F1相切,即只有一解,如 图(b)所示;若F>F2>Fsinθ,圆与F1相割,可得两 个三角形,应有两个解,如图(c)所示;若F2>F, 圆与F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可得一个三角形,还是一 解,如图(d)所示.
精品PPT
解析:如右图所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把分力F2平行移到对边位置,则分力F1、F2与合力F 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因 F> 33F>F2,由图可知,F1 的大小有两个可 能值.
精品PPT
在直角△OAF 中,OA=Fcos30°= 23F 在直角△F1AF 中,
F1A= F22-F2 2= 63F
当在刀背施加压力F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
2.力的正交分解 在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或分力时,若平 行四边形为_矩__形_,可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简单 计算,有时为了计算简便的需要把一个力沿着两个 _垂__直_的方向分解,这种分解方法叫正交分解.
精品PPT
精品PPT
力的分解
1.对力的分解的理解 (1)遵循法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等效替代:一个力可以用多个分力来等效替 代.当分力确定时,合力是唯一的,但合力确定, 由于分解方式多种多样,故分力是不唯一的. 2.分解原则及解题思路 (1)分解原则: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精品PPT
把一个力F分解成两分力F1、F2,已知一个分 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则它的解的情 况有几种?试对可能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解析:本题采用图示法和三角形定则进行分析, 从力F的端点O作出分力F1的方向,以F的另一端为 圆心,用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为半径作圆.
精品PPT
若F2<Fsinθ,圆与F1不相交,则无解,如图(a) 所示;若F2=Fsinθ,圆与F1相切,即只有一解,如 图(b)所示;若F>F2>Fsinθ,圆与F1相割,可得两 个三角形,应有两个解,如图(c)所示;若F2>F, 圆与F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可得一个三角形,还是一 解,如图(d)所示.
精品PPT
解析:如右图所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把分力F2平行移到对边位置,则分力F1、F2与合力F 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因 F> 33F>F2,由图可知,F1 的大小有两个可 能值.
精品PPT
在直角△OAF 中,OA=Fcos30°= 23F 在直角△F1AF 中,
F1A= F22-F2 2= 63F
当在刀背施加压力F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分解-ppt精品课件1

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共24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习
已知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斜
面倾角为θ,不计摩擦。
F1= G sinθ
F1= G tanθ
F1
F1
θ F2
θ
G
θ
θ
F2 G
F2= G cosθ
F2= G/cosθ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共24张PPT)【PPT优秀课件 】-精 美版
y
F2 F1
600 F3 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共24张PPT)【PPT优秀课件 】-精 美版
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共24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量 相 加 的 法 则
把两个力首尾相 接从而求出合力 的方法叫做三角 形定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共24张PPT)【PPT优秀课件 】-精 美版
y
F2 F1
600 600 F3 x F4
一、力的正交分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共24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定义:把一个已知力沿着两个互相
F2
F2y
F1
②沿xoy轴将各力分解
F2X O
③求xy轴上的合力Fx,Fy
F3y
④最后求Fx和Fy的合力F
F3xF1x
x
F3
大小: F Fx2 Fy2
方向: tan Fx
Fy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共24张PPT)【PPT优秀课件 】-精 美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5节力的分解(共17页)

•
2.自从古代朝 廷 采 用 科 举考 试 选 拔 人 才以 来 , “ 金榜 题 名 ”与 “ 名 落 孙山 ” 始 终 结伴 而 行 。 于 是, 针 对 考 生 开发 的 “ 补 习班 ” 便 应 运而 生 。
•
3.书院除了要 求 学 生 熟 读“ 四 书 五 经” , 还 锻炼 学 生 们 写 八股 文 的 能 力 ,熟 悉 八 股 文 的格 律 、 步 骤 等。 唐 朝 和 宋 朝 的科 举 考 试 , 策问 一 科 是 学 生们 的 重 点 复 习对 象 。
•
6.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 农 业从 传 统 走 向 现代 , 从 单 一 走向 多 元 , 生 产技 术 装 备 不 断升 级 , 农 产 品产 量 快 速 增 长 都得 益 于 科 技 对农 业 的 支 撑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7.小说结尾 聚焦 于 父 亲 与 林掌 柜 的 三 举 杯, 这 一 情 景 极具 仪 式 感 , 既是 雪 夜 酒 叙 情节 的 收 束 , 也是 全 文 的 升 华 ,带 给 读 者 无 限遐 想 。
则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
F合 Fx f 20 N 10 N 10 N
•
1.中国古代海 洋 小 说 的 产生 和 发 展 , 从时 间 的 向 度 来看 , 有 着 悠 久的 历 史 ; 从 内容 和 品 质 的 维度 来 看 , 却 并不 是 呈 现 为 鲜明 的 向 前 发 展的 进 步 性 , 而是 出 现 经 常 性回 复 或 几 种 形态 并 存 的 倾 向 。
10.这篇散文 语 言 优 美 、细 腻 , 文 采 飘逸 、 富 有 想 象力 , 字 里 行 间流 露 出 浓 浓 的文 学 韵 味 , 让人 回 味 无 穷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分解课件PPT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典例精析
一、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例1:如图所示,轻杆与柱子之间用铰链连接,杆的 末端吊着一个重为30 N的物体,轻绳与水平轻杆之 间的夹角为θ=30°,求轻绳和杆各受多大的力?
解析 重物对O点的拉力F=G,产生两个作用效果:
一个是沿绳方向拉轻绳,
自我检测区
3.(正交分解法)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
体A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
接另一物体B,并静止,这时
A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为FN, 摩擦力为Ff,若把A 向右移动 一些后,A 仍静止,则( AB )
A.FN 将增大 B.Ff 将增大
合力为0
C.轻绳拉力将减小
D.物体A 所受合力将增大
等于B 的重力:不变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知识储备区
一、力的分解 1. 它的分力 2. 逆运算 平行四边形 3. 实际作用效果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 1. 首尾相接 2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算术法则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一. 力的分解
Fy
Fx
4.矢量相加的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1.(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在图中,AB、AC 两光滑 斜面互相垂直,AC与水平 面成30°.如把球O的重力 G 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 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A.12G,
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典例精析
一、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例1:如图所示,轻杆与柱子之间用铰链连接,杆的 末端吊着一个重为30 N的物体,轻绳与水平轻杆之 间的夹角为θ=30°,求轻绳和杆各受多大的力?
解析 重物对O点的拉力F=G,产生两个作用效果:
一个是沿绳方向拉轻绳,
自我检测区
3.(正交分解法)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
体A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
接另一物体B,并静止,这时
A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为FN, 摩擦力为Ff,若把A 向右移动 一些后,A 仍静止,则( AB )
A.FN 将增大 B.Ff 将增大
合力为0
C.轻绳拉力将减小
D.物体A 所受合力将增大
等于B 的重力:不变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知识储备区
一、力的分解 1. 它的分力 2. 逆运算 平行四边形 3. 实际作用效果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 1. 首尾相接 2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算术法则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一. 力的分解
Fy
Fx
4.矢量相加的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1.(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在图中,AB、AC 两光滑 斜面互相垂直,AC与水平 面成30°.如把球O的重力 G 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 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A.12G,
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y
Fx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不一定必须 水平竖直
两个方向必须 相互垂直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正交分解步骤:
y
①建立xOy直角坐标系
Fy
②将物体受到的每个力分别
q
向坐标轴做垂线,分解每个
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10 N.求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多
少?
y
Fy
F
q
f
G Fx
F在水平方向分力的大小为:
x Fx Fcosθ 20 N
则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F合 Fx f 20 N 10 N 10 N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请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把各力分解.
b
合力的分解
F1
F1
F1
F2
F
F2
F2
有无数个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那么沿哪两个 方向分解呢?
力的实际作 用效果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合力的分解
F1 F1
F1
F2
F
F2
F2
有无数个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碰
到这种情况:当载重卡车陷于
泥坑中时,汽车驾驶员按图所
示的方法,用钢索把载重卡车
和大树栓紧,在钢索的中央用
较小的垂直于钢索的侧向力就
F
可以将载重卡车拉出泥坑,你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对这一方法
作出解释。
F1
·O
F2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a
F2
F1
F
F1 F2
F2 F2
F1 F
F1
G
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当堂测试
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 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他
共同悬挂一个重物,如图所示,
其中细绳OB是水平的,细绳的A 端、B端均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
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的
F1
F2
合成
分力F1、F2
合力F
力的
分解
F
平行四边形 定则
逆运算
一、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F1
F
F2
力的分解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它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合力的合成
F2
F
o
F1
有唯一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例2、两个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重力都为G,产生的作
用效果相同吗?
G2
G
G2 G tan q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G1
G1
G
cosq
G2
G1 G
G1 G cosq
G2 G sin q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联系实际: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为什么刀刃的夹角越小越锋利?
斧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O
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力的正交分解 定义:把一个已知力沿着 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 分解
O
力。
③分别求出x轴、y轴上的合力Fx、Fy
④最后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力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F Fx2 Fy2
F
Fx
x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例3、三个共点力F1=20 N、F2=30 N、F3=40 N,它们相互间
15 N
Fy 15 3 N - 20 3 N
5 3 N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F合 Fx2 Fy 2 10 3 N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例4.某人用力F=40 N 斜向上60°的力拉物体向右运动,已知物
子是 ( A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PPT )
qA
O
TOC C
B 由二力平衡 可知:
TOC=G
G
TOB
q
TOA
TOC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的夹角为120o,求它们的合力.
y F2y
120o F1=20 N 120o
F2=30 N
F2x
120o
F3x x
F3y
F3=40 N
F2 x F2sin30 15 N F2 y F2cos30 15 3 N F3x F3sin30 20 N F3 y F3cos30 20 3 N Fx 20 N 15 N 20 N
典型例题
例1、某人用力F 斜向上拉物体,请分析力F 产生的作用效果.
F
q
F产生两个
作用效果
水平向前拉物体 竖直向上提物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F2
F
q
F1
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F1 F cosq F2 F sin q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典型例题
Fx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不一定必须 水平竖直
两个方向必须 相互垂直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正交分解步骤:
y
①建立xOy直角坐标系
Fy
②将物体受到的每个力分别
q
向坐标轴做垂线,分解每个
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10 N.求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多
少?
y
Fy
F
q
f
G Fx
F在水平方向分力的大小为:
x Fx Fcosθ 20 N
则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F合 Fx f 20 N 10 N 10 N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请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把各力分解.
b
合力的分解
F1
F1
F1
F2
F
F2
F2
有无数个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那么沿哪两个 方向分解呢?
力的实际作 用效果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合力的分解
F1 F1
F1
F2
F
F2
F2
有无数个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碰
到这种情况:当载重卡车陷于
泥坑中时,汽车驾驶员按图所
示的方法,用钢索把载重卡车
和大树栓紧,在钢索的中央用
较小的垂直于钢索的侧向力就
F
可以将载重卡车拉出泥坑,你
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对这一方法
作出解释。
F1
·O
F2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a
F2
F1
F
F1 F2
F2 F2
F1 F
F1
G
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当堂测试
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 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他
共同悬挂一个重物,如图所示,
其中细绳OB是水平的,细绳的A 端、B端均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
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的
F1
F2
合成
分力F1、F2
合力F
力的
分解
F
平行四边形 定则
逆运算
一、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F1
F
F2
力的分解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它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合力的合成
F2
F
o
F1
有唯一解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例2、两个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重力都为G,产生的作
用效果相同吗?
G2
G
G2 G tan q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G1
G1
G
cosq
G2
G1 G
G1 G cosq
G2 G sin q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联系实际: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为什么刀刃的夹角越小越锋利?
斧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O
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力的正交分解 定义:把一个已知力沿着 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进行 分解
O
力。
③分别求出x轴、y轴上的合力Fx、Fy
④最后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力F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F Fx2 Fy2
F
Fx
x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例3、三个共点力F1=20 N、F2=30 N、F3=40 N,它们相互间
15 N
Fy 15 3 N - 20 3 N
5 3 N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F合 Fx2 Fy 2 10 3 N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例4.某人用力F=40 N 斜向上60°的力拉物体向右运动,已知物
子是 ( A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PPT )
qA
O
TOC C
B 由二力平衡 可知:
TOC=G
G
TOB
q
TOA
TOC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第 力的5节分力解的分 解(共1 7张PPT )
的夹角为120o,求它们的合力.
y F2y
120o F1=20 N 120o
F2=30 N
F2x
120o
F3x x
F3y
F3=40 N
F2 x F2sin30 15 N F2 y F2cos30 15 3 N F3x F3sin30 20 N F3 y F3cos30 20 3 N Fx 20 N 15 N 20 N
典型例题
例1、某人用力F 斜向上拉物体,请分析力F 产生的作用效果.
F
q
F产生两个
作用效果
水平向前拉物体 竖直向上提物体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F2
F
q
F1
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F1 F cosq F2 F sin q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 用力的 分解
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