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力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物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_____【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单选择(每个3分共3×10=30分)1.(2019-2020学年·扬州期末)下列图片中的人或物体没有利用摩擦力的是()【答案】B.【解析】:传送带将货物送到高处,依靠传送带给货物的静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乘客在竖直上升电梯中,不满足摩擦力产生条件,即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乘客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符合题意;运动员跑步,脚底相对地面有后运动的趋势,因此地面给人向前的静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手拿住杯子,满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杯子相对手有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手给杯子有向上的静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2.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C.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答案】A【解析】:.静摩擦力F f的范围是0<F f≤F fm,A正确;由胡克定律F=kx知,弹簧的弹力大小由劲度系数k 和弹簧的形变量x共同决定,B错误;动摩擦因数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无关,C错误;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为其圆心,就不在圆环上,故D错误.3.(2019-2020学年·望花校级学业考试)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B.【解析】: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大小不相等,而且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4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力F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B上,A、B保持静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A.3B.4C.5D.6【答案】B【解析】:.利用隔离法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受到重力G A、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B对A的压力F N B→A、B对A的摩擦力F f B→A,则A、C、D错误,B正确.5.(2019-2020学年·郑州高一月考)甲图中小明用60 N的水平力推木箱,没推动,此时木箱受的摩擦力为F1;乙图中小明用100 N的水平力恰好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受的摩擦力为F2;丙图中小明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受的摩擦力为F3.已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300 N,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3,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A.60 N,100 N,90 N B.0,100 N,300 NC.60 N,100 N,300 N D.0,100 N,90 N【答案】A.【解析】:甲图小明用的推力F=60 N,木箱不动,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木箱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1=F=60 N;乙图小明用的推力F′=100 N,木箱恰好能被推动,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2=F′=100 N;丙图小明把木箱推动了,木箱受到了滑动摩擦力的作用,F3=μF N=0.3×300 N=90 N,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6.(2019-2020学年·北京学业考试)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梁上.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所示.待物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1,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待测物体的重力大小为()A.kx0B.kx1C .k (x 1-x 0)D .k (x 1+x 0)【答案】C.【解析】: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力F =k (x 1-x 0);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的弹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C 正确,A 、B 、D 错误.7.(2019-2020学年·丰台月考)《荀子·议兵》中写道:“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其中“以卵击石”意思为拿鸡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鸡蛋与石头相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B .石头对鸡蛋的力小于鸡蛋对石头的力C .石头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石头的力大小相等D .石头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石头的力方向相同 【答案】C.【解析】: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不是因为鸡蛋受到的力大,而是因为鸡蛋的硬度小,它们受到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B 、D 错误,C 正确.8.在图中,AB 、AC 两光滑斜面互相垂直,AC 与水平面成30°角.若把球O 的重力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A.12G ,32GB.33G ,3G C.23G ,22G D.22G ,32G 【答案】 A【解析】 对球所受重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1=G sin 60°=32G,F2=G sin 30°=12G,A正确.9.一长直木板的上表面放有一小木块,当木板以远离木块的一端O为轴,如图所示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α角变大)时,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f随转过的角度α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α角增大时,木块先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 f=mg sin α,当木块相对木板滑动时变为滑动摩擦力,F f=μmg cos α,又知α角在增大,故C正确.10.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C.F1和F2都减小D.F1和F2都增大【答案】C.【解析】:球所受拉力F′1、支持力F′2和重力G可以构成如图甲所示的矢量三角形,绳子长度增加,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F′1、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故F′1、F′2均减小,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都减小,C正确.甲乙二、不定项选择题(每个4分共4×5=20分)11.力的合成和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是为了减小汽车重力沿桥面向下的分力,达到行车方B.幼儿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使小孩下滑得更快C.运动员做引体向上(缓慢上升)动作时,双臂张开很大的角度时要比双臂竖直平行时觉得手臂用力大,是因为张开手臂时产生的合力更大D.帆船能逆风行驶,说明风力一定能分解出沿船前进方向的分力【答案】AD.【解析】:汽车上桥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mg sin θ,当引桥长时θ角小,重力向下的分力小时车行驶方便、安全,A正确;B中滑梯陡与小孩重力互不相干,B错误;C中双臂产生的合力大小均等于人的重力,C错误;风吹船帆使之向前航行一定是风力可以分解为沿船前进方向的分力,D正确.12.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块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答案】BD.【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A不受摩擦力,否则它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则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一定不为零,故选项B、D正确.1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m B的A、B两个楔形物体叠放在一起,B靠在竖直墙壁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A、B静止不动,则()A.A物体受力的个数可能为3B.B受到墙壁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C.力F增大(A、B仍静止),A对B的压力也增大D.力F增大(A、B仍静止),墙壁对B的摩擦力也增大【答案】AC【解析】隔离A物体,若A、B间没有静摩擦力,则A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水平力F三个力作用选项A正确;将A、B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所以墙对B的摩擦力方向只能向上,选项B错误;若F增大,则F在垂直B斜面方向的分力增大,所以A对B的压力增大,选项C正确;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竖直方向上有f=G A+G B,因此当水平力F增大时,墙壁对B 的摩擦力不变,选项D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C 由两部分构成,AOB 为斜面体,BOC 为14光滑圆柱体,截面图如图所示。
跨过B 点处定滑轮的光滑轻绳两端分别连接a 、b 两个小滑块,用平行于AB 的外力F 缓慢拉动a ,a 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
在b 沿BC 间曲面缓慢上升的过程中(初始时b 已离开地面),轻绳始终平行于接触面,物体ABC 始终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绳的拉力大小不变B .拉力F 逐渐增大C .物体ABC 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D .物体ABC 对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2.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
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51.010N ⨯,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45.010N ⨯B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52.010N ⨯C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D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3.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0.2kg 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为( )A .大小为2 N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B .大小为1 N ,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C .大小为2 N ,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D .大小为2 N ,方向竖直向上4.如图所示,A 、B 两球用劲度系数为1k 的轻弹簧相连,B 球用长为L 的细线悬于O 点,A 球固定在O 点正下方,且O 、A 间的距离恰为L ,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1F ,现把A 、B 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2k 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2F ,则1F 与2F 的大小关系为( )A .12F F <B .12F F >C .12F F =D .因1k 、2k 大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 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 的水平压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设所有接触面均粗糙,则第三块砖对第二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B .mgC .μFD .2mg6.作用于O 点的三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的大小F 1,沿y 轴正方向,力F 2大小未知,与x 轴负方向夹角θ(θ<90°),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单元测验 含答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小测验一、单选题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B.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相互施力C. 静止的物体不会受到力的作用D. 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2.有四位同学吧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分别画成如图的四种情况,其中画正确的是()。
A. B.C. D.3.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B.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灯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C. 物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D.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4.重为400N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85N,动摩擦因数为0.2,如果用90N的水平力推木箱,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 85NB. 80NC. 50ND. 0N5.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 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C.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有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之间必定有弹力的作用6.下列关于合力与分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把物体受到的几个分力去掉,换上它们的合力,其作用效果不变B. 一个合力与它的两个分力的受力物体可以不同C.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D. 合力是阻力时,它的每一个分力一定是阻力7.如图所示,物体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共点力F1和F2的作用,其大小分别为30N和40N,它们合力的大小为()A. 10NB. 50NC. 70ND. 1200N8.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A. 3 N,4 N,8 NB. 1 N,3 N,5 NC. 4 N,7 N,8 ND. 2 N,6 N,9 N9.如图所示,是一名登山运动员的攀登陡峭雪壁的情形,如果认为峭壁的平面是竖直的平面,冰面是光滑的,腿与峭壁面是垂直的,轻绳与壁面的夹角为30°,运动员重为80kg。
人教版物理高一上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木块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叠放在B上。
A的左侧靠在光滑的竖起墙面上。
关于A、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对A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B.B对A的作用力一定大于A的重力C.地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B的总重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对A受力分析可知:若A与B的接触面光滑,则A受重力、支持力及墙壁对A的支持力作用,A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由于A、B之间的接触面倾斜,则B对A的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斜向上,且大于A的重力。
若接触面粗糙,A受到重力、B对A的支持力,还可能受到B对A的摩擦力,有可能A还受到墙壁的支持力;当墙壁对A没有支持力时,B 对A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以上分析可知,故A错误,B错误;C.若A与B的接触面光滑,木块B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若接触面粗糙,木块B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A对B的静摩擦力,其中A对B斜向下的压力以及A对B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与A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所以B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故C错误;D.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故地面对B的支持力一定等于两物体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2.在一半径为R、质量为m的乒乓球内注入质量为M的水,但未将乒乓球注满,用水平“U”形槽将其支撑住,保持静止状态,其截面如图所示。
已知“U”形槽的间距d=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乒乓球与槽间的摩擦力,则“U”形槽侧壁顶端A点对乒乓球的支持力大小为()A .()M m g +B .()33M m g +C .3()M m g +D .2()M m g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以乒乓球和水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有()2sin 2sin60F F M m g θ=︒=+A 点对乒乓球的支持力大小为()3F M m g =+ 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典型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 1、m 2、m 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23()2m m gL kμ++ B .123()2m m m gL kμ+++C .23(2)2m m gL kμ++D .32m gL kμ+2.如图所示,物体通过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M 点,在细线上的O 点施加作用力F ,使细线OM 段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β,若保持O 点静止不动,使作用力F 从图示方向缓慢转至水平方向,则作用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A .先减小后增大B .先增大后减小C .一直增大D .一直减小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止放置着一把茶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茶壶共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B .桌面对茶壶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C .茶壶对桌面的压力与茶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桌面对茶壶的支持力与茶壶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如图所示,图中的物体A 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B.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C.图丙中A不会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D.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5.如图是同一型号灯笼的四种悬挂方式,其中绳子O A所受拉力最大的是()A.B.C.D.6.如图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A.1N和4N B.2N和3N C.1N和5N D.2N和4N7.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D.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8.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外D.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9.作用于O 点的三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的大小F 1,沿y 轴正方向,力F 2大小未知,与x 轴负方向夹角θ(θ<90°),如图所示。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单元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单元形成性评价(三)(第3章)(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不一定是成对出现的B.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有力的作用C.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解析】选C。
依据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必然成对,即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必然受力,故A不正确;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不一定接触,如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的重力属非接触力,故选项B是不正确的,C是正确的;物体相互接触但不挤压时,不会有力的相互作用,故D选项也不正确。
2.(2021·江州区高一检测)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中国结悬挂于O点且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线一定竖直B.中国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C.中国结的重心可能不在通过OA的直线上D.中国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 g【解析】选A。
由二力平衡可知,用一根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故OA线一定是竖直的,故A正确,C错误;由于中国结的形状不是完全对称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故中国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故B错误;中国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G=mg,故D错误。
3.(2021·威海高一检测)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练习立定跳远,起跳时的姿态如图所示,则此时该同学的受力分析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B。
人首先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次,人在地面上要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脚给地面一个力的作用,同时地面给人一个力的作用,人之所以向前运动,是受到地面对人的向前的摩擦力。
可知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水平向前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物理高一上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水平传感器可以测量器械摆放所处的水平角度,属于角度传感器的一种,其作用就是测量载体的水平度,又叫倾角传感器。
如图为一个简易模型,截面为内壁光滑的竖直放置的正三角形,内部有一个小球,其半径略小于内接圆半径,三角形各边有压力传感器,分别感受小球对三边压力的大小,根据压力的大小,信息处理单元能将各边与水平面间的夹角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如果图中此时BC 边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将其以C 为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转动,直到AC 边水平,则在转动过程中( )A .当BC 边与AC 边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时,AB 处于水平状态B .球对A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C .球对BC 边的压力一直减小D .BC 边所受压力不可能大于球的重力【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对正三角形内部的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随着角度θ从0°到120°增大过程中,角α与角θ之和保持不变,且α + θ = 120°,所以角β也保持不变,β = 60°,由平衡条件和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120AC BC N N G βθθ==︒- 所以球对AC 边的压力23sin sin sin sin sin 60ACAC G G N N θθθβ'====︒ 球对BC 边的压力()()()23sin 120sin 120sin 120sin sin 603BC BC G G N N G θθθβ'==︒-=︒-=︒-︒ A .当BC 边与AC 边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时,即ACBC N N ''=,则θ = 60°,此时AB 处于水平状态,故A 正确;BC .角度θ从0°到120°增大过程中,sin θ和()sin 120θ︒-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球对AC 边的压力和球对BC 边的压力都是先增大后减小,BC 错误;D .当0 < θ < 60°时,BCN G '>,即BC 边所受压力有可能大于球的重力,故D 错误。
(压轴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检测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木箱,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力F 拉木箱,使其向右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关于摩擦力f 的表达式一定正确的是( )A .cos f F θ=B .f =μmgC . ()sin f mg F μθ=-D . sin f F μθ=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 .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则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D .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则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3.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存在( )A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很大,但加速度很小B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其速度逐渐增大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消失4.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柱体M ,挡板PQ 固定在半圆柱体M 上,PQ 的延长线过半圆柱截面圆心O ,且与水平面成30°角。
在M 和PQ 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 的光滑均匀球体N ,其半径也为R 。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对PQ 的压力大小为mgB .N 对PQ 的压力大小为12mgC.N对M的压力大小为mg D.N对M的压力大小为33mg5.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
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
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和环对小球的弹力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减小,N不变B.F不变,N减小C.F不变,N增大D.F增大,N减小6.作用于O点的三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的大小F1,沿y轴正方向,力F2大小未知,与x轴负方向夹角θ(θ<90°),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F3只能在第四象限B.F3的最小值为F1cosθC.力F3与F2夹角越小,则F3与F2的合力越大D.力F3可能在第一象限的任意区域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均处于静止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宝鸡石油中学孙晓彩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考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
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其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涉及的知识点有:牛顿第三定律,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有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简单的计算,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对物体受力分析。
本套试题共18个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56分)
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
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00N/m ,
200N/m 。
原长分别为 6cm,4cm 。
在下端挂一重物G,物体受到的重
力为10N,平衡时
A.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4N,b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10N,b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弹簧a的长度变为7cm,b的长度变为4.5cm
D.弹簧a的长度变为6.4cm,b的长度变为4.3cm
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时还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已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 。
在木块停止运动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10N
D.木块受到的合力为1N
4.重力大小为G的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匀速攀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 ,匀速滑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F1=10N,F2=2N,方向如图所示。
现撤去力F1,则
A木块受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B木块受摩擦力为6N,方向向左
C 木块受摩擦力为2N ,方向向右
D 木块所受合力为2N ,方向向右
6.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 受到的力是
A .重力,
B 对A 的支持力
B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下滑力
C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
D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7 .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
止,它的质量M=3m 。
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 、μmg
B 、2μmg
C 、3μmg
D 、4μmg
8 .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 =1N 的两个水平力作A 于
A 、
B 两个物体上,A 、B 、
C 都静止,则地面对A 物体、
A 物体对
B 物体、B 物体对
C 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 .1N 、2N 、1N
B .1N 、0、1N
C .0、1N 、0
D .1N 、1N 、0N
9 .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B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必然对别的物体产生力作用。
C .由胡克定律可得:k=F/x ,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重为G 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
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
A .μF
B .μ(F+G)
C .μ(F -G)
D .G
11.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A .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2.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我们可以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B .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可能成为一对平衡力
13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 这是由于
A 、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B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F
F F
14.如图2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共同以
加速度a向右移动,则在A、B两物体间的作用力
A.1对B.2对
C.3对D.4对
二填空做图题(15题9分,16题每图4分,本题共17分)
15 .如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20m时,弹力的大小
16 .(1)光滑圆柱体固定于水平地面. AB为一重为G
的均匀直棒,A端放在地上,C点压在柱面上,AB棒处
于静止,请画出直棒AB所受各个作用力。
(2).如图,放在地上的斜面和斜面上的木块都静止,O
为斜面的重心,请画出斜面所受的各个作用力。
三计算题(17题12分,18题15分)
17.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32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8.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稳态速度。
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
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求半径r=0.10m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稳态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C
3 BC
4 BC
5 C
6 A
7 A
8 C 9 ABC 10 AD 11 C 12 D 13 C 14 B
二 填空做图题
15 (1)10cm (2) 200N/m (3) 20N
16
三 计算题
17. 解:以A 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则物体B 对其压力 F N 2=G B =20N ,
地面对A 的支持力 F N 1=G A + G B =60N ,
因此A 受B 的滑动摩擦力 F f 2=μF N 2=20μ,
A 受地面的摩擦力 F f 1=μF N 1 =60μ,
又由题意得:F= F f 1+ F f 2=60μ+20μ=80μ,F= 32N ,代入即可得到μ=0.4。
18. 解:雨滴下落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方向向下;空气阻力,方向向上。
当雨滴达到稳态速度后,加速度为0,二力平衡,用m 表示雨滴质量,有
mg -krv = 0,3/43ρπr m = 求得
k g r v 3/42ρπ=,v = 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