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解约门”背后的重重风险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引言概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风电项目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项目,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风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因此,进行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对于确保风电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至关重要。
一、技术风险1.1 设备可靠性:风电项目的核心是风力发电机组,其可靠性直接影响项目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
因此,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参数、质量和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估至关重要。
1.2 基础设施建设:风电项目需要建设风电场、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和运营效益。
因此,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工期管理等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是必要的。
1.3 可维护性和维修保养:风电项目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因此,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计划和团队,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对于减少设备故障和提高设备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市场风险2.1 电力市场:风电项目的电力销售收入受到电力市场价格的影响。
因此,对电力市场的需求、价格波动和竞争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预测,制定合理的电力销售策略和风险应对措施是必要的。
2.2 电力购买协议:风电项目通常与电力用户签订长期购买协议,但协议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合同解除、价格调整等风险。
因此,对购买协议的合理性、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合同风险和保障项目收益至关重要。
2.3 政策支持:风电项目的发展和运营通常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补贴。
因此,对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对于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收益至关重要。
三、政策风险3.1 政策变化: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对风电项目的发展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政策的变化趋势、影响程度和应对措施进行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政策风险和保障项目运营至关重要。
3.2 环境监管: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监管标准。
华锐风电财务舞弊剖析

华锐风电财务舞弊剖析作者:李心资料来源:全球市场,第21, 2022期摘要:采用财务舞弊粉饰业绩的行为,不仅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妨碍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风电行业的传奇企业华锐风电,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指出内部制度不完善、保荐和审计等中介机构功能缺位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内控和防止企业舞弊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华锐风电;财务造假1.案例背景介绍华锐风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上、海上和潮间带风力涡轮机的专业高科技企业。
2022年1月13日,中投风以90元的发行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市值达到946亿元人民币(流通市值94亿5600万元)。
上市后两年,2022年3月7日,中欧风电公司根据自身检查发现,2022年度项目收入中的部分项目设备未被吊挂在项目现场,导致销售收入和成本在2022处发扬光大。
2022年5月29日,中国风电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立案调查。
2.财务舞弊动机2.1一股独大、内部控制不完善韩俊良是华锐风电的创始人之一,2021年开始直到2021年一直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韩俊良通过重工起重和天华中泰占有公司33%的股份(图1),这种一股独大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韩俊良能够掌控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也一手操控了公司的管理层。
同时,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使得董事会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公司,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锐风电的决策程序,为财务造假埋下隐患。
2.2遮掩业绩下滑,获得额外收益由于风电机组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国家开始收紧风电政策,但韩俊良仍坚持快速扩张战略,实施“两海战略”。
2022年12月,中欧风电财务部根据市场部提供的销售通知,制定了销售计划。
它认为表演太差了。
这不仅是2022年12月的损失,也是第四季度的损失。
希望全年总收入降幅不超过50%,收入超过100亿元,呈现人为调控绩效。
华锐风电逆势巨亏:频繁换帅 困难重重

华锐风电逆势巨亏:频繁换帅困难重重
于公司应收账款中可能出现的坏账。
截至三季度末,华锐风电应收账款约55.2 亿元,主要都是预期一年以上的,这些应收账款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华锐风电扭亏的最大绊脚石。
频繁换帅
公司内部经营问题一直是华锐风电的主要问题,而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华锐风电需要的是一位能稳定军心的掌门人,但是从2013 年的华锐风电创始人韩俊良,到上交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以及之后大连重工的王原,华锐风电的掌门一直在频繁更换,甚至一度出现董事长位置长期空缺,由副董事长陶刚代理的情况。
华锐风电终于在2015 年2 月12 日迎来了新的一套领导班子,由公司新进大股东富海新能推荐的肖群担任公司董事长,而肖群的主要背景资料显示,他此前主要工作经验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上,非风电行业业内人士,目前还在上市公司艾比森中担任董事一职。
而富海新能推荐的另一位董事李明山也颇具来头,他自2001 年加入海通证券后,一直担任总经理的职位直到2014 年退休,目前在华锐风电担任非独立董事一职。
总裁徐东福兼任大连汇能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新上任的两位副总裁也都主要以投资背景为主,华锐风电目前的领导班子可以说都是资本市场上混迹的老手。
截至目前,在今年2 月成立的新一届董事会通过的和华锐风电主营业务相关的议案为在6 月19 日通过了成立四家子公司的议案,分别为蒙能巴音风电、华锐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华锐设计研究院和华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问题探讨--以华锐风电为例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问题探讨--以华锐风电为例华锐风电是中国领先的风电开发和运营企业,2018年,它的会计师事务所 Ernst & Young (EY)未能发现公司存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借贷问题,这在会计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华锐风电借款断层问题的追溯2018年4月,华锐风电突然宣布董事长李彦宏将辞职,公司股票一度暴跌三成。
此外,有媒体报道华锐风电存在借款断层问题。
7月末,华锐风电发布公告披露了有关借款断层的问题,称其未披露的借款余额在56亿元人民币左右。
随后,经过由华锐风电所聘请的著名律师事务所刘乾律师事务所的调查,发现公司未披露的借款总额达到约107亿元人民币。
而在三季报发布当天,外界终于发现,华锐风电会计师事务所 EY 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一问题。
审计失败的原因1.缺乏审计人员经验和技能对于华锐风电的审计失败,一种解释是审计人员的经验和技能不足以发现不当行为。
虽然EY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是在审计中国公司时,他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审计法规的理解不足等问题。
此外,由于中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和报告制度可能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审计人员可能需要更多的培训和经验积累才能更好地执行任务。
2. 审计人员过于依赖企业内部信息审计人员通常会观察和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以确定公司是否在符合适当的内部控制下运作。
然而,被审计的公司可能会出现欺诈行为,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失误。
审计人员若完全依赖公司提供的信息,这种依赖性会让他们失去质疑的意识。
3.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有一些声音指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审计人员可能会面临内外部的利益冲突,并存在收受贿赂的风险。
此外,有些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对被审计公司进行全面审计,或一些数据被被“遗漏”,借机为所欲为,甚至与公司勾结一起欺诈实现,或不愿意公开丑闻导致公司的破产,进而可能受到个人或公司的恶意攻击。
总结无论是因缺少经验和技能,过于依赖企业内部信息,还是职业道德问题,审计问题都应该引起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注意。
华锐风电案例分析

4年时间,从行业第一跌到第十,股价从90元跌落至如今的不到5元。
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一定要在2015年成为全球老大。
”2011年,华锐风电(3.09 -0.64%,咨询)的前董事长韩俊良曾如此对外放出豪言。
然而世事难料,现如今,全球第一的交椅没坐成,国内前十的位置也已难保。
回望华锐风电的跌宕起伏,可以发现,华锐风电曾经将中国式政商营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
然而,产业狂飙时期的战略失误,加之高层内斗等疾痼,终使得华锐风电深陷泥潭,至今难以自拔。
如今,中国乃至全球的风电版图已今非昔比,国内新的产业规划又呼之欲出。
曾经的风电寡头还能否实现逆袭?风电江湖又将演绎怎样的传奇?华锐变脸:上市两年即成“没落新贵”2004年,身为大连重工(7.34 -1.61%,咨询)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韩俊良,看到了风电制造业的机会,富有先见性地他买下德国富兰德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这便是华锐风电传奇故事的开始。
很快,大连重工建成了1.5兆瓦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迅速占领了行业制高点。
在当时,国内主流风机机型还只是750千瓦,行业老大金风科技(16.32 -0.61%,咨询)也才开始进行兆瓦级风机的研发,韩俊良的眼光不可谓不独到。
随后的故事,业内人士几乎耳熟能详,华锐风电以令人咂舌的速度攻城略地,一路狂奔。
2008年,超越金风科技成为中国风电制造业老大,2010年跃居全球行业第二,占据11.1%的全球市场。
2011年1月,华锐风电以创主板市场最高纪录的每股90元发行价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市值近千亿的风电设备生产商,写下中国风电行业最大最神奇的传奇。
而这,也成为了华锐的最顶峰!华夏能源网记者发现,华锐的“成功”,在于它每次都能“幸运”地摸准政策脉搏。
在风电行业最鼎盛的时期,众多风机厂商和华锐一起享受了众多政策红利。
不过,华锐的特殊之处在于,当国家政策鼓励1.5MW以上大风机时,华锐有。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一、引言风电项目是一种利用风能发电的项目,其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势,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风电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本文将对风电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等因素导致风电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电价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
在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中,需要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问题导致风电项目无法正常运行或者达到预期效果的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风机故障、设备损坏等因素。
在风险分析中,需要对技术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降低风险。
3. 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筹措难点导致风电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的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回报周期长等因素。
在风险分析中,需要对资金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策略。
4. 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导致风电项目无法正常运行或者产生环境污染的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包括风电场选址不当、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
在风险分析中,需要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5. 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风电项目无法正常运行或者达到预期效果的风险。
运营风险主要包括设备维护不及时、人员管理不当等因素。
在风险分析中,需要对运营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风险管理1. 风险评估通过对风电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各类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风险指标等工具进行评估。
2.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概率和高影响的风险,需要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设备维护等。
对于低概率和低影响的风险,可以采取一些常规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
华锐风电虚增利润被正式处罚

华锐风电(601558)虚增利润被“顶格”正式处罚律师征集股民索赔维权(许峰律师团队)2015年11月11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的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决定对华锐风电按照证券法规定顶格处罚。
2015年1月8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历时十个月,事先告知程序终于走完,另外,华锐风电还有一个立案正在进行当中,尚未结案。
索赔条件许峰律师认为,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假陈述的司法解释,在2012年4月11日至2013年3月6日期间买入华锐风电(601558),并且在2013年3月6日之后卖出股票或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参与此次索赔。
特别说明:不需要一定卖出股票才可以索赔,在2013年3月6日之后继续持有的投资者也完全可以起诉。
华锐风电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立案调查还没有进展,连处罚事先告知也没有。
还得继续等待。
事件起因经证监会查明,华锐风电2011年年报通过制作虚假吊装单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2011年度利润277,851,672.33 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7.58%。
(一)2011年年报提前确认,2012年完成吊装华锐风电将实际未吊装完成的项目在2011年确认收入的有关情况(实际系在2012年完成吊装):涉及营业收入1,507,712,813.36元,营业成本1,351,487,509.22元,预提运费22,438,170.46 元,计提坏账66,653,638.29 元,虚增2011年度利润总额67,133,495.39元,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9.08%。
(二)2011年年报提前确认,至2012年仍未完成吊装华锐风电将实际未吊装完成的项目在2011年确认收入,涉及营业收入929,026,312.30元,营业成本657,113,039.51元,预提运费8,945,810.37元,计提坏账52,249,285.48 元,虚增2011年度利润总额210,718,176.94 元,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28.50%。
华锐风电盛极而衰“病理解剖”

华锐风电盛极而衰“病理解剖”作者:肖作平尹林辉来源:《董事会》2014年第03期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的决策程序。
使得韩俊良的错误决策没能及时得到纠正,一直到2013年曝出会计造假丑闻,韩俊良才被迫辞去董事长职务,这种激进的规模扩张模式才得到纠正华锐风电曾经是中国风电行业的“龙头老大”,在2010年世界排名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11.1%。
公司2011年1月31日上证所上市时,创造了每股90元的最高发行价,市值一度达到900亿元。
但这样一个明星企业成功上市后,境况却是“一泻千里”。
去年岁末,华锐风电最终以4.11元收盘,总市值缩水至165.22亿元,股价除权后的实际跌幅已逾70%。
今年1月30日,公司又接连发布了年报预亏公告和公司债券、股票可能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华锐风电如此“一泻千里”?外部冲击2006年2月,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风电的大力发展。
华锐风电敏锐地捕捉到了产业政策所带来的机遇,通过引进德国技术,发展大功率风电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到2008年已超越金风科技成为风电机的“龙头老大”。
但到了2011年,风电行业“弃风窝电”、“并网难”现象开始显现,整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发展趋缓、效益下降等问题。
华锐风电的效益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走下坡路的。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也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的海外营业收入。
2011年9月美国超导公司宣布要对华锐风电提起诉讼,此后该公司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的法院提起了诉讼。
美国超导公司认为,华锐风电两名职员勾结其内部的一名员工窃取了公司的电流控制软件,给公司造成了8亿美元的损失。
2012年华锐风电的海外大客户巴西电力集团,也在巴西一家法院起诉华锐风电,确认华锐风电从美国超导公司窃取了软件代码。
知识产权纠纷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产品在海外的声誉,使得其海外市场几乎全面停滞,海外营业收入锐减。
战略错位激进的发展模式是导致目前华锐风电陷入经营困难的最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锐风电:“解约门”背后的重重风险
2012年06月02日07:30 华夏时报微博
恐龙智库高级风险分析师雷鸣
【恐龙预警】风险指数:★★★★★
恐龙智库舆情监测中心监测显示,2012年5月8日下午,多名毕业生在微博上透露,
去年四季度和国内风电行业巨头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风电”,股票代码:601558)签订的“三方协议”,近日却遭到公司大规模解聘。
据悉,多名大学毕业生于5月3日接到华锐风电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被告知可能被解雇。
5月7日,华锐风电方面再次以邮件形式发出解约通知,称“由于公司内部战略方向有所调整,对相应招聘部门工作以及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数量进行了重新规划,招聘计划有所减少,公司人力资源部与相关部门沟通后,向员工提出解约,根据三方协议规定,公司一次性支付解约金人民币贰仟元”。
按照华锐风电的解约通知上的要求,学生须于5月9日
12点前在解约协议书签字后回复给公司。
5月16日,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华锐风电人力资源部与4位毕业生代表见面。
华锐
风电方面表示,将按照三方协议来办,请毕业生们尽快办理解约手续,抓紧时间找工作,公司也会帮忙向相关企业推荐,但是公司方面并未答应提高违约赔偿等要求。
目前大部分学生仍未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华锐风电也尚未对此事进行公开表态。
监测显示,华锐风电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大型风电机组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已成为中国风电设备的第一品牌。
2011年1月5日,华锐以90元/股
的发行价登陆上交所,这一价格突破了主板市场20年来发行价的最高纪录。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为公司控股股东。
据悉,自2011年开始,国内风电产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华锐风电等风电领域上市公司的业绩随之普遍出现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华锐风电在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市场上的份额也出现下滑态势。
2011年全年
新增市场份额首次滑到第二位。
【风险警报】
今年5月初,有关华锐风电大批解约应届生的消息,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由于业绩下滑、行业不景气,公司提出裁员、解约、减薪等应对措施,本无可厚非,但是,华锐风电在整个光电行业的低迷以及大幅下滑的业绩背景下的此番举动,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伴随着社会各界众多的批评与质疑之声,该公司的风险之幕已悄然拉开。
风险之一:违约风险
据报道,5月10日,随着华锐风电“解约门”事件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山东、甘肃、黑龙江等地已经聚集了100多名被解约的大学生。
对于华锐风电方面提出的解约方案,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不接受、不签字。
他们声称,如果华锐风电不能够给予满意的答复,他们将进一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恐龙智库风险分析师认为,三方协议显然不利于毕业生维权,但华锐风电在此次解约事件中存在明显的过错和欠妥之处。
第一,造成解约纠纷的这一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公司决策、管理层欠缺周详考虑,从而作出误判,制订发展战略失误造成的。
第二,华锐风电拖到5月份才解约,使毕业生重找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大部分签约学生仍未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并且向华锐风电提出提高违约赔偿等条件,显然2000元的赔偿额难以安抚大部分签约学生。
一旦拒绝解约的毕业生们联合起来进行维权,极有可能将华锐风电推进一场轰动全国的诉讼之中,从而成为媒体争相报道,公众广泛热议的事件。
就诉讼后果而言,不能排除华锐风电面临着败诉的风险,而一旦败诉,华锐风电不仅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更加严重的后果是,经过网络媒体对此事件的传播,极有可能使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信誉尽毁。
风险之二:危机处理风险
并没有表达出应有的歉意,解约事件发生至今已近一个月,面对外界的批评和质疑,华锐风电始终没有站出来进行公开的回应,也未对此进行充分说明与解释。
对于已经激化的与解约毕业生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以挽回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恐龙智库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华锐风电在危机处理中严重欠缺风险意识,缺乏相应的防范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和加深了上述事件的负面影响。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遭遇危机可能是一种常态,无可避免,但是如果能够加强风险意识,重视危机,建立牢固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可能会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因此,华锐风电必须加强危机处理风险管理,如果任其发展,只会给公司带来更严重的危险。
风险之三:行业风险
资料显示,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我国风电产业在2007-2010年实现了“高速”发展,其装机规模已居世界首位。
但是,自2011年开始,国内风电产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华锐风电等风电领域上市公司的业绩随之普遍出现大幅下滑。
首先,国家为进一步规范风电行业的发展,收紧了风电项目的审批权,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风电并网标准,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风电产业的技术门槛,也增加了风机制造企业的成本。
其次,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资金压力削弱了风机制造企业的盈利
能力。
再次,行业爆发式增长让风机产能开始过剩,厂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导致风机价格不断下跌,企业毛利率也随之下跌。
恐龙智库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国内风电行业在经历了之前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后,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银根紧缩等因素的影响,开始进入调整期。
在整个行业陷入发展瓶颈之际,华锐风电也被席卷其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华锐风电不仅要承受企业自身的风险,还必须正视外部行业风险的应对。
在行业发展遭遇低谷之际,不排除行业调整与洗牌的可能,因此,该风险也是华锐风电不可不重视的风险之一。
风险之四:战略规划风险
资料显示,华锐风电从2006年2月9日成立到2009年装机容量达 3510MW,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25.3%,位居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 9.2%,排名第三,仅次于Vestas 和GE,一时间“大胆”、“激进”、“幸运儿”、“速成冠军”就成了业界冠之华锐风电的鲜明标签。
据年报显示,2011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机组装机容量 294.5万 KW,相比 2010年度下降 32.85%,公司净利润7.76亿元,同比下降72.84%。
2012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5675.87万元,同比下降87.06%。
恐龙智库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虽然,受制于多重因素是华锐风电业绩下滑的主因,但不能忽视的是,在业绩及市场地位双双受挫的背后,反映出华锐风电在行业发展趋向评估以及制订经营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风电行业增速放慢、业绩下滑的势头2011年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此情况下,仍然大规模招聘员工实属不智之举。
此次“解约门”事件就是其发展规划失误,片面追求扩张规模导致的恶果之一。
不断出现的消极事件令华锐风电似乎有些应接不暇,其实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并非华锐风电时运不济,而是风险的关联特征使之不断产生连锁反应,以至于各种事件不断。
而相信华锐风电除了上述风险之外,还会存在其他风险,当下之际,华锐风电有必要对其风险全面识别与分析,并对重点风险予以适当的应对措施,唯有如此,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以上内容由恐龙智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