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胶体溶液共24页

合集下载

第4章 胶体溶液(新)

第4章 胶体溶液(新)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地分散到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 成均匀的溶液。 属均相、稳定的体系。 与溶胶有相似性:扩散速度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 透膜,具有布朗运动和丁铎尔效应等。 原因: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分子,但其分散相粒 子的大小已达到胶体范围(1 nm~100 nm) 与溶胶有区别 : 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单个的高分 子,其组成和结构与溶胶的胶粒不同。
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
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迁移。
胶粒越小,温度越高,溶胶粘度越小,越容易扩散。 胶粒的扩散,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链接】 血液透析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3) 沉降 分散系中的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逐渐下沉的现象。 沉降平衡 :当扩散和沉降这两种相反作用的 速度相等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平衡时,胶粒的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形成 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 为了加速沉降平衡的建立,使用超速离心机,在 比地球引力大1万~100万倍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使溶 胶或蛋白质溶液的胶粒迅速沉降。目前超速离心机广 泛用于医学研究中,以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 量及病毒的分离提纯。
分散相和溶剂间有亲和力(自行溶解)
单相,稳定体系,丁铎尔现象弱 对电解质不太敏感,加大量电解质可盐析分子 的柔顺性对溶液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粘度和渗透压较大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一定量的溶胶中加入适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可显 著提高溶胶的稳定性,当受到外界因素作用时(如加入电 解质),不易发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溶液对溶胶 的保护作用。 原因: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和胶粒都有较大的表面积,很 容易相互吸附,当高分子化合物被吸附在胶粒表面时,能 将整个胶粒包裹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层;再加上高分子化合 物又是高度溶剂化的,有一层致密的水化膜,这样层层保 护,就阻止了溶胶粒子的聚集,从而增强了溶胶的稳定性。 【链接】 人类健康与高分子 【链接】 钡餐

第5章胶体溶液

第5章胶体溶液

国科学家Веймарн(韦曼)研究了200多种物质,
电 话
证明任何能结晶的物质在一定介质中用适当的
28 69
方法都能成为胶体。后来胶体的概念改变为物
12 质的一种分散状态,“胶体”的涵意就是高度
89 分散的意思,准确地讲,粒子大小范围在
1100nm的物质称为胶体。
Email:lztb@
基础化学
(Basic Chemistry)

(Basical chemistry)



泸州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唐斌
胶体前言
1861年英国科学家Graham T使用胶体(
colloid)这个名词来描述扩散速度小,不能透
基 础
过如羊皮纸一类的半透膜,溶剂蒸发后不结晶
化 学
而形成无定形胶状物的物质。四十多年后,俄
一些胶体的例子
基 分散介质


气体

气体

液体
话 28
液体
69
液体
12
89
固体
固体
固体
分散相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名称 气溶胶 气溶胶 泡沫胶 乳状液 溶胶 泡沫 凝胶 固体溶胶
实例 雾 烟
生奶油 牛奶 油漆,细胞液 浮石 果冻 红宝石玻璃
Email:lztb@
12 89
点。乳状液也属于胶体化学讨论的内
容。
Email:lztb@
泸州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基础化学学科组 唐斌制
胶体分散系
一、分散系的分类
一种或数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
基 础
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dispersed system)。例

中职化学(医药卫生类)《溶液及稀释定律》课件

中职化学(医药卫生类)《溶液及稀释定律》课件
专题一 溶液、胶体和渗透压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 描述月光透过树林枝叶的缝隙照在鲜花上的诗句,其实这一景象 是胶体的丁铎尔现象。
物质按照不同的组成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 合物,溶液、胶体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它们是三类重要的分散系。丁铎尔现象是胶体 分散系特有的光学现象。在医药方面,三类分 散系同样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分散系的 一些基本知识。
1 μmol/L=1×10-6 mol/L 计算时仅需将词头和数字进行换算即可。
第一节 溶液及稀释定律
一、溶液的浓度
(一)质量浓度
物质B的质量浓度是指溶质B的质量mB与溶液体积V之比,
定义式为:
ρB
mB V
质量浓度的单位是kg/m3 ,常用单位是g/L或mg/L。
例如: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ρB = 50 g/L; 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ρB = 9 g/L。
解:
φB
VB V
475 mL 500 mL
0.95
答:药用酒精的体积分数为0.95。
第一节 溶液及稀释定律
一、溶液的浓度
(二)体积分数 例6 配制体积分数为0.30的甘油溶液150 mL,需要甘油多 少毫升? 已知:V = 150 mL,φB = 0.30 求: VB= ? 解 : VB φBV 150 mL 0.3 45 mL 答:需要甘油45 mL。
=0.71×10-3 mol/L×100×10-3 L = 7.1×10-5 mol
答:甘油三酯的物质的量是7.1×10-5 mol。
第一节 溶液及稀释定律
一、溶液的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的国际单位制(SI制)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是 mol/L和 mmol/L,在遇到极稀溶液时,也可用 μmol/L等表示。例 如人体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常用μmol/L表示: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医学化学
(一)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二)液体表面上的吸附 (三)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分子中同 时有疏水基团(烷烃基)和亲水基团(羧基、 氨基)。例如:肥皂(高级脂肪酸钠)
疏水基团 亲水基团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医学化学
三、乳状液
亲水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 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




水包油型乳状液
油包水型乳状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第三节 溶胶
医学化学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100nm(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Tyndall)现象
1869年,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Tyndall) 当一束光通过暗室的溶胶时,在与光路垂直的方向上 可看到一条发亮的光锥,这种现象叫丁铎尔现象。
聚沉:胶粒聚集成大颗粒从分散剂中沉淀析出的过程
聚沉不可逆,再加入分散介质,亦不能再形成溶胶 加入少量电解质
溶胶聚沉方法 加入带相反电荷医学化学
分子直径100nm-1nm 大分子溶液具有溶胶的某些特性
扩散速度慢 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1、大分子化合物与水的亲和力强
[(AgI)m· 胶核
nI- ·(n-x)K+·]x- ·xK+ 吸附层
医学化学
胶粒
扩散层
胶团
在电场的作用下,胶核和吸附层作为一个整体移动,而 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五、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医学化学
溶剂化作用:溶剂化膜越厚越稳定
溶胶稳定的原因 胶粒带电:带电越多越稳定
布朗运动
具有亲水基团 形成的水化膜较厚

第三章-第五节__胶体溶液

第三章-第五节__胶体溶液

- - -
团结构示意图及胶团结构
的简式:
K+
K+
K+ K+ K+
{(AgI)m · nI- · (n-x)K+}x- · xK+
K
+
- I- I I I -I -
K
+
K+
K+
NO3-
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AgNO3过量时,
NO3-
NO3-
N
NO3-
{(AgI)m · nAg+ · (n-x)NO3-}x+ · xNO3-
第五节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 一种分散体系。 溶胶 高分子溶液
一、溶胶
分散相粒子:一定量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特点:多相系统,高度分散,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根据分散介质分类: 液溶胶: Fe(OH)3溶胶 气溶胶: 云、烟、雾等
固溶胶: 有色玻 璃
溶胶的制备
分为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离浆:新制的弹性凝胶放置一段时间后,部 分液体会自动从凝胶分离出来,使凝胶本身的 体积缩小的现象。 高分子化合物之间进一步的交联作用将溶 液从网状结构中排出。 触变作用
目标测试答案
1、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共同点为:①分散相颗粒的 直径都在1~10nm之间;②不能透过半透膜; 它们的不同点为:①高分子溶液中的分散相为单个 的高分子,而溶胶颗粒为分子聚集体;②高分子溶 液为均相体系,而溶胶为非均相体系;③高分子溶 液为稳定体系,而溶胶的稳定性较差。 2、不同型号的墨水,由于生产流程、原料、操作 不同而带上了不同的电荷,混合使用时,互相中 和而聚沉,会使钢笔堵塞而写不出来。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41页PPT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41页PPT

END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溶液和胶体》PPT课件

《溶液和胶体》PPT课件

3.同物质,不同根本单元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例:硫酸的质量为147g,计算n (1/2H2SO4) , n (H2SO4) , n (2H2SO4) 。
解g:n·(mmB=)o=1l-M 417m (gB) M(1/2H2SO4)= 49
M(H2SO4)= 98 g · mol-1 M(2H2SO4)= 196 g · mol-1
要使等物质的量规那么成立,就要选择适宜 的根本单元。
〔2〕确定根本单元的方法 根本单元的选择,一般是以化学反响的
计量关系为依据的。 ① 在酸碱滴定中,以得失1mol H+为
标准,确定酸碱的根本单元。
例: H2SO4+2NaOH=Na2SO4+2H2O ∵ 2mol 的NaOH得到2mol H+,即1mol NaOH得到 1mol H+ ∴ 碱的根本单元应为〔NaOH〕 ∵ 1mol H2SO4失去2mol H+, ∴ 酸的根本单元为(1/2H2SO4) 等物质的量规那么 : n (1/2H2SO4) = n (NaOH)
《溶液和胶体》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1.1 物质聚集状态
一、气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道尔顿分压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
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pV =
nRT
n m M
pVmR T M m R T
计算气体摩尔质量:
M
pV
m
V
计算气体密度: M RT

《医用化学》全册课件

《医用化学》全册课件

分散系的分类 :*
1.按分散相粒子的组成分 均相(单相)分散系
非均相(多相)分散系
判断均相与非均相的方法:
分散相是否以单个分子(或离子)分散 在分散介质中。
是:均相(单相)分散系 否:非均相(多相)分散系
什么是相?
Äà ÍÁ
指在一个体系中,物理和化学性质
完²Ë 全ÓÍ 相同的一部分。
1/3ÊÔ ¹Ü Ë®
• 特征:*
• 1.通透性: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
渗析(透析)
2.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丁铎尔效应:聚光光束通过放在暗处的 溶胶时,从侧面可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柱,
这是光散射的结果。*
聚光光束
低分子 溶液
........ .. .. 溶胶
3.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4.电学性质:电泳。
第一节 溶液与分散系的概念
•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 地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中所得的稳定混合物, 例如 糖水、盐水。
• 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是溶剂(水),被溶 解的物质是溶质(蔗糖、NaCl)。
• 溶液 = 溶质 + 溶剂
Äà ÍÁ
²Ë ÓÍ
1/3ÊÔ ¹Ü Ë®
Õñ µ´ »ì ÔÈ
判断相的依据Õñ:µ´ »ì ÔÈ
¾² ÖÃ
Õá ÌÇ
分散相是否以单个分子(离子)
分散在分散介质中。
ʳ ÑÎ
2.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 粗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 分子(离子)分散系
一、粗分散系
• 分散相粒子直径>100 nm,多相,不稳定。 • 例:悬浊液、乳浊液
二、胶体分散系
• 分散相粒子直径1~100 nm,多相,较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