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2009年高考复习方法

合集下载

2009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2009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系列提纲】2009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秩序为诸侯—卿大夫—士,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

太尉掌军事。

地方实行郡县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的长官不得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5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格局7。

西汉汉武帝时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

汉初郡国并行。

8。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9。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10。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1.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明成祖时,设“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2009年高考复习语文作文排比句讲解及精彩语

2009年高考复习语文作文排比句讲解及精彩语

2009年高考复习:语文作文排比句讲解及精彩语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起来用,叫排比。

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

它可以句与句间构成排比,也可段与段间构成排比。

它既可以用来议论,又可以用来抒情、描写。

在各种修辞中,它是使用最多的一种。

排比句如运用得恰当,可极有力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请先看以下五例:例1、大度读人,才能读出“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大度读人,才能读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怀;大度读人。

才能读出“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的睿智……大度读人,是有情地解剖别人,是无情地解剖自己。

大度读人,读来读去其实是读自己,读自己怎样做人。

(《大度读人》)例2、今天,你将看到我们的阅兵队伍,每一步都是75厘米,脚离地面25厘米,军姿绝对标准,步幅绝对准确,步速绝对均匀,走向绝对笔直。

这气势有如春天大河上下开裂猛烈撞击的巨冰,有如倾闸而出的熔炉钢水,有如夺路而下的黄河壶口瀑布,有如纵横驰骋大漠荒原的骏马,有如滚滚而来的钱塘江大潮……(《壮哉,大阅兵》)例3、幸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一间陋室,一卷书册,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二幸福不仅在于物质的丰裕,幸福更在于精神的追求与心灵的充实。

幸福是一种感受,一种意识,是柔风拂面的惬意,是玫瑰盛开的芳香,是远处掠过湖面传来的小夜曲。

体验幸福要有一颗纯正的心灵,要有懂得欣赏自然、甘于淡泊的智慧,要有宠辱不惊、纵横天地的气度。

例4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泽,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例5、自我们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日起,我们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贯串整条生命轨迹的问题,一个全人类都将面对的问题——人生之路怎样跋涉,人生之河怎样渡过,人生之山怎样攀越,人生之花怎样结果。

2009年江苏高考试卷分析及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启示(淮安市北京路中学戴乐)

2009年江苏高考试卷分析及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启示(淮安市北京路中学戴乐)

非选择题15~21题 非选择题15~21题 15
各题题型、内容和分值与08年江苏卷基本相同 题目呈现主题式综合探究的趋势 题型结构更趋成熟合理 题号 题型与考查内容 化工流程实验分析与计算题, 化工流程实验分析与计算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与有关定量实验计算 15 化工流程推断, 化工流程推断,侧重于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反应原理 16 侧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综合题(08年10分 降为8 侧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综合题(08年10分,降为8分) 17 侧重考查化学信息处理和定性定量实验探究能力的综合题 18 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增加了合成路线设计,08年12分 增为14 14分 有机合成与推断题(增加了合成路线设计,08年12分,增为14分) 19 20 涉及化学平衡的化学计算题 选做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21A 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 选做题, 实验化学》 21B 选做题,《实验化学》综合题
高铁酸钾( 具有极高的氧化性, 例:高铁酸钾(K2FeO4)具有极高的氧化性,对环境无不良影 被人们称为“绿色化学”试剂。 响 , 被人们称为 “ 绿色化学 ” 试剂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高铁酸 钾进行了如下探究。 钾进行了如下探究。 高铁酸钾制备: I、高铁酸钾制备: 在一定温度下,将氯气通入KOH溶液中制得次氯酸钾溶液; KOH溶液中制得次氯酸钾溶液 ①在一定温度下,将氯气通入KOH溶液中制得次氯酸钾溶液;②在 剧烈搅拌条件下, 分批加入次氯酸钾溶液中, 剧烈搅拌条件下,将Fe(NO3)3 分批加入次氯酸钾溶液中,控制反 应温度,以免次氯酸钾分解; KOH至饱和 至饱和, 应温度 , 以免次氯酸钾分解;③加 KOH至饱和, 使K2FeO4 充分析 再经纯化得产品。 出,再经纯化得产品。 温度过高会导致次氯酸钾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 (1)温度过高会导致次氯酸钾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产物之一是 氯酸钾( 氯酸钾(KClO3),此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制备过程的主反应为( 为化学计量系数) (2)制备过程的主反应为(a、b、c、d、e、f为化学计量系数): aFe (OH) 3 + b ClO- + cOH- = d FeO42-+ e Cl- + f H2O,则 。 a:f = ▲

江西省2008年高考数学卷命题特点分析及2009年高考备考复习的建议 (江西师大附中 张逸之

江西省2008年高考数学卷命题特点分析及2009年高考备考复习的建议 (江西师大附中 张逸之
大学接轨; 2、有利于中学教学实际,更好地指导中学 有利于中学教学实际,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有利于新课标的改革, 3、有利于新课标的改革,更好地向新课标 过渡; 过渡; 4、有利于提高各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和学习能力; 和学习能力;

从表中数据看易、 从表中数据看易、中、难的分数分布和比例 还是相对合理的。但为什么各题难度值和社会反 还是相对合理的。 映又显示今年数学试卷是这四年自主命题中最难 的呢? 的呢?

(一)题型特点
1.选择题:定性为主, 1.选择题: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选择题 2.填空题: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2.填空题:定量为主, 填空题 3.解答题:重视三基,突出能力, 3.解答题:重视三基,突出能力, 解答题 能思善变, 能思善变,彰显个性

不等式证明的六个感觉说明: 不等式证明的六个感觉说明:
前三年江西高考数学平均分和难度情况 前三年江西高考数学平均分和难度情况 平均分
年份 05 理科 文科 06 理科 文科 07 理科 文科省三年平均 理科省三年平均 89.24 65.77 78.29 0.59 0.44 0.52 73.58 69.22 0.49 0.46 65.6 76.42 0.44 0.51 科目 文科 58.13 省平均 0.39 难度系数
0.44
0.42
0.46
0.26
0.03
0.11
0.3 9
0.47
0.29
0.33
0.17
0.23
0.01

容易题、 容易题、中档题和难题的分数比
理 类别 分数 百分 比 ( %) 比例 易 45 30 1.3 科 中 70 47 2.1 卷 难 35 23 1 文 易 46 31 2.4 科 中 71 47 2.1 卷 难 33 22 1

从2009年福建高考试卷(理)看高三数学复习

从2009年福建高考试卷(理)看高三数学复习

查, 设计 了适量的、 没有现成 的解题模式
的 创新 性 问 题 , 以基 础 知识 为 基 本 素 材 ,
着 重 考 查 考 生 创 造 性 地 应 用 知 识 分 析 问 题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如理 1 0以 、 基本技 能 和基本方法的复 习和落实。落实基础的一 个重要途径就是回归课本 : 不但要关注对 数学的概念 、 定义 、 定理 、 法则等显性知识
《 考试大纲》 考试说 明》在保持试卷结 和《 ,
构 相对 稳 定 的基 础 上 , 一步 加大 改 革 力 进 度 , 入 新课 程 的理 念 。 数 学知 识 、 融 从 思想 方 法 、 学 理 性 思 维 能 力 出发 , 学 生 进 数 对 行 多层 次 、 试 点 的 考 查 , 利 地 实 现 了 多 顺 新 l课 程 的 衔 接 与过 渡 。本 文 在 对 2 0 E l 09
学 习、 活 实 际 , 仅 考 查 了考 生 对 相 关 生 不 数学 知 识 的理 解 水 平 , 且 以 这些 知 识 为 而
考 查, 注意发挥开放性 、 索性试题 的评 探 价功能。试卷具有如下特点 :
1立 足基 础 , 出主 干 . 突
来指导 自己的解题实践。
3点面 结合 , 出主干 知识 . 突 高 考 是 对 高 中 阶 段 学 习 结 果 的 一 次
数的图像特征为载体 , 考查给定方程 的解
集特征。 4合理 开放 , . 倡导 探究
年高考数学试卷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 谈谈 对 21 0 0年高 三数学 复习教学 的一 些思
考。

命题合理地设置 了具有一定思维 量

的复习, 更要关注隐含在这些知识背后的

2009年高考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排列与组合

2009年高考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排列与组合

2009年高考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排列与组合考纲指要: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考点扫描:1.两个基本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2.排列:(1)排列定义,排列数;(2)排列数公式。

3.组合:(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2)组合数公式;(3)组合数的性质。

4.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展开公式;(2)通项公式。

考题先知:例1.平面上给定10个点,任意三点不共线,由这10个点确定的直线中,无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除原10点外),无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求:(1)这些直线所交成的点的个数(除原10点外)。

(2)这些直线交成多少个三角形。

解法一:(1)由题设这10点所确定的直线是C102=45条。

这45条直线除原10点外无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由任意两条直线交一个点,共有C452个交点。

而在原来10点上有9条直线共点于此。

所以,在原来点上有10C92点被重复计数;所以这些直线交成新的点是:C452-10C92=630。

(2)这些直线所交成的三角形个数可如下求:因为每个三角形对应着三个顶点,这三个点来自上述630个点或原来的10个点。

所以三角形的个数相当于从这640个点中任取三个点的组合,即C6403=43486080(个)。

解法二:(1)如图对给定的10点中任取4个点,四点连成6条直线,这6条直线交3个新的点。

故原题对应于在10个点中任取4点的不同取法的3倍,即这些直线新交成的点的个数是:3C104=630。

(2)同解法一。

点评:用排列、组合解决有关几何计算问题,除了应用排列、组合的各种方法与对策之外,还要考虑实际几何意义。

例2.证明下列不等式:(1)已知a 、b 为正数,n ∈N ,则 2nn b a +≥(2b a +)n ;(2)已知a 、b 为正数,且a 1+b1=1,则对于n ∈N 有(a+b )n -a n -b n ≥22n -2n+1。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动词和动词词组(最新)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动词和动词词组(最新)

2009年高考英语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动词和动词词组概述动词和动词词组的考查是单项填空的重中之重,就2005年高考而言,各省、市试卷涉及动词与动词词组的考题大都占到6—9题之多。

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常见动词及动词近义词辨析;及物动词常被误为不及物动词;特定语境中常见动词的基本用法和辨析,如:develop发展——冲洗;meet见面——满足;cover 覆盖——涉及等;拼写形式不同而容易混淆的动词有:hang(hanged绞死,hung悬挂);lay(laid, laid)放置;lie(lied, lied)说慌;lie(lay, lain)平卧等。

其中,常见动词及动词近义词辨析是高考动词类的热点问题。

热点1 几个常见的谓语动词常见动词及其搭配是动词类的热点,非常值得注意。

以下归纳几个常见动词,其目的就是要让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不断积累和总结。

1.关于make(1)make当“做、制造”解时,可跟双宾语,间接宾语用for 引导。

如:He’ll make me a kite.=He’ll make a kite for me.他将给我制作一个风筝。

(2)make通常与一些表示动作的名词连用。

如:①make a study/trip/promise/movement/statement/dive/request/change/fire/demand/speech/report/face/plan/success/living/difference②make an explanation/experiment/excuse/effect/apology…to sb③make preparations/progress/room…for sb④make one’s way/bread tea coffee/up one’s mind/no answer(3)make作使役动词时,表示“使……做某事、使……成为“,可跟复合结构,其中的宾补可以是:①形容词:They are trying to make our country beautiful.他们在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变得美丽。

200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新人教版)

200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新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身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命题规律】纵观历届高考试题,均着眼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发展及影响,并注意与世界史中的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当今中国的经济改革相联系、相结合。

【突破方法】1、学习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是要注意理解国家垄断在不在的基本概念,应当运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既要重视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又要重视它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也应作如是观。

三是要注意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状况,密切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2、罗斯福新的措施要注意分清主次,期中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知识梳理】一、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

(2)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劫难逃。

(3)这场经济大危机不仅范围广泛,持续时间也特别长。

(4)这场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

(5)在经济大危机初期,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

结果,在胡佛任内,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2)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复习方法指导(理综生物学部分)人大附中王勇回顾近年来的生物学科高考试题,在科学知识、科学过程、方法与技能,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方面都进行了考查。

这样的试题对引导中学重视对考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是有益的,因为生物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我几十年从事高中教育和高考辅导工作的体会,以及对历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

我认为高考的试题更不是像有人想象的那样,总是以考生为敌,为难考生,而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意,使考生能够在情绪稳定而又自信的状态下进行考试,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出来,为的是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在备考阶段主要是用好“大纲(高考的考试大纲或说明)、教材和试题(历年的高考试题)”,以提高复习效率。

慎用“高考复习资料”等教辅书籍,少走弯路,有人想利用复习资料的“题海”来押题,那是不可能的,高考命题都是命题人的原创,多“高明”的资料也押不上题,在我几十年的教学和辅导高考的经历中,我还没有发现哪家的复习资料押上了高考试题。

人家命题人是不会从复习资料中去找题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体现了高校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

它规定了考试目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可见,《考试大纲》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考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考”和怎么去备考。

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用好《考试大纲》。

因为每年大纲颁布的都比较晚,一般在新的大纲还没有拿到之前,利用头一年的大纲指导我们的复习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考试大纲》是相对稳定的,上下年之间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高考《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是通过高考试题来体现的,所以了解和研究历年,特别是熟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才能更好的理解《考试大纲》,把握复习的大方向。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地区独立命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他们的命题必然要参考历年的高考试题,必定是以教育部的全国卷作为重要依据来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高考试题的走势特点,从中得到很多重要信息,用以指导复习工作。

怎样了解和熟悉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每做完一道试题之后,不要只关注它的答案,要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体会《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要求。

在分析具体试题时,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哪些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是利用什么样的素材,又是怎么考查的?②此一类型试题的一般解题和命题思路是什么?如果换一个问法还可以怎么考查?(也就是经常说的举一反三,如本题的素材还可以怎样使用,或者是还可以用什么其他素材考查与本题相同的原理和技能。

)③此题的难度(此项应由教师说明,如果使用的是高考试题,要用考试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要明白什么样的试题是高考试题中的难题、什么样的试题是中等和容易的题目。

供不同层次考生参考,决定取舍。

④最后才是试题的答案。

下面以2008年全国理综Ⅱ卷的第5题为例进行示范分析: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原理和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当体内的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增殖加快,当然是细胞周期缩短)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较多的抗体,使血清中抗体浓度增加,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但是,如果换一个问法,也就是如何做完这道题之后进行举一反三。

是否可以把这道题改编成以下的样子: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B.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长,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C.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增加答案:A试题这样一变化,考查的知识点增加了,既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周期,又增加了细胞免疫的内容,难度也加大了一些。

这就是举一反三,改变了设问的角度、广度和切入点,同一个素材用不同的方式来使用。

这样分析一道试题之后,不仅了解了此题的内含,又延伸了它的外延,不是会了一道题,而是掌握了一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其实下面这道高考题也是与08年这道题有密切关系,它们来自相同的思路和近似的素材。

(04年广东生物卷)3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答案:D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又是以细胞周期和免疫的有关知识作为背景,结合细胞学知识,考查对淋巴细胞的特性、细胞周期和细胞器功能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机体发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般要经过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在反应阶段中,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B淋巴细胞,在此过程中,由于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和分化,其细胞分裂速度加快,必然使细胞周期变短。

同时,效应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淋巴因子和抗体均属于蛋白质,因此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增强以合成更多的蛋白质类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其实08年那道题就是这道题的举一反三,学会举一反三的优势,你明白了吧。

一般第一阶段的系统复习之后,就到了寒假,此时《考试大纲》已经发下来了,还要根据大纲中的学科范围进行知识检索,哪些理解了,哪些仍属于模糊状态,以进行及时的弥补;学习基础好的考生可以适度选做少量难度较大的题目,一般考生在此阶段只能是放弃或者兼顾少量难度较大的题目,要以自身学习状况来决定取舍,不可盲从。

难题在高考的试卷中所占比例很小,对一般考生的成绩影响也不大。

但是你若要刻意追求难题,就会耗掉你大量精力和时间,从投入与回报相比较,是很不合算的。

高考的分数主要分布于80%(甚至超过80%)的中等和中等以下难度试题,要在这个水平上多投入,把握住这些不该丢的分数不要丢,你才能在高考的复习中收获最大的回报。

下面先谈谈近年来生物学科试卷(以理综卷的生物部分为主,兼顾生物单科试卷)的走势特点:近年来生物学科的高考试题注重基础,着重考查学科主干内容从各类型试卷可以看出,试题对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非常明显。

重点的主干知识,是支持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

如细胞、代谢、遗传与环境等。

高考的试题一般都是“来自基础,经过提高,再回归基础”。

目前高考试题广泛涉及学科的主干内容,可是《理综》试卷中的生物部分由于篇幅所限,一般不要求对教材的覆盖面,所以不可能所有主干内容每年都出现在试卷中。

但是把连续几年的试题综合起来看,还是有覆盖面的,这一点必须给以注意。

绝对不能盲目地去搞所谓的“押题”,自称“押题大王”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骗子。

但是,在高考的复习中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寻,“看看它(高考试题)的过去,也有利于了解它的未来”。

从以往的高考试题中,你会得到很多重要信息。

在复习时,绝对不能只顾重点,高考与会考不同,因为高考试卷不回避教材中的非主干知识,只是出现的频率一般较少。

如生物现代进化理论,在《理综》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就不高,但不等于不考,在05年天津卷中的第30题和08年山东理综试卷的第5题,就都涉及了这个内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也可以说并不是主干知识,可是它能够很好地联系实际,在05、06、07年和08年的试题中都多有出现。

当然,以上所谈只是提示应当注意的倾向,若盲目地认为今年哪些内容没有考,明年就一定会考,或者今年哪些考了明年就一定不会考,那可就是大错而特错了,等于又踏入了押题的迷途。

下面列举几道高考试题,你们看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03年高考生物科(新课程卷)第10题,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糖的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上升。

刺激胰岛B细胞增强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

而高血糖水平不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再加上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此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05年全国卷Ⅲ理综第3题,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血糖的调节,以及不同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的协调作用。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你能够从这两道试题的对比中发现点什么吗?03年和05年的这两道高考试题,他们从素材、命题思路到形式都是如出一辙。

例(2008年北京理综试题)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曼克斯猫.doc。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行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答案:D解析:需要能够从题干“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1/3的有尾猫。

”中获取信息,按分离定律本来应该是1/4的有尾猫,而现在总是1/3,推知每代自交的都肯定是杂合子,而纯合子个体没有(或不能)产生,才能每一代中总会出现1/3的有尾猫,但同样肯定是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所以D项“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成立。

但有平常练习中做过类似“显性纯合致死”、“b配子致死”等相关考题,如果还记得,应当能够选出答案来。

请分析下面试题与本题的关系:例(04年全国理综Ⅱ)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