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泵

合集下载

油井检泵作业原因与注意事项分析

油井检泵作业原因与注意事项分析

油井检泵作业原因与注意事项分析(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陕西省西安市)摘要:油田在节能减排和持续稳产的新形势下,降低原油生产成本,已成为工作的重点。

油井检泵作业成本是油田开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井下作业管理水平、降低检泵率、延长检泵周期是控制井下作业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油田开发几十年来,在油井作业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并下作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本文分析油井检泵作业原因,并对检泵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关键词:油井;检泵作业;注意事项前言在油井生产过程中,随抽油泵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磨损漏失量不断增大,致使泵效降低,产液量下降。

同时,油井结蜡或砂粒的阻塞也会造成活塞卡和阀卡,使得抽油泵不能正常工作或堵死油管,甚至造成油管脱扣、泵筒脱扣、衬套乱、抽油杆和大泵脱接器的断脱等。

所以,检泵,这一井下作业工艺,已经成为了油井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用来排除抽油泵故障、恢复油井正常生产的工艺之一。

核实检泵原因是提高检泵质量的前提。

1油井常见检泵原因分析油田常见的检泵原因主要有卡泵、结蜡、油杆断脱、油管断脱、漏失及液面下降、地层吐砂、气锁等原因。

(1)卡泵。

泵筒内因异物侵入导致柱塞无法在泵筒内上下往复运行称为卡泵。

(2)结蜡。

当温度降至析蜡点以下时,蜡以晶体形式从原油中析出,随温度、压力的继续降低和气体析出,结晶析出的蜡聚集长大形成蜡晶体,然后蜡晶体沉积于油管和设备等表面。

(3)漏失。

主要包括泵漏和管漏。

泵漏分为凡尔漏失和密封漏失;管漏主要是指油管丝扣或者油管破裂漏失。

(4)油管杆短脱。

主要包括油管杆断或脱扣,其中油杆断脱较为普遍。

主要为交变载荷引起材质结构变化或者过度磨损引起。

(5)其它。

其它主要为液面下降、地层吐砂、气锁等地层物性等原因。

液面下降、地层吐砂与地层物性紧密相关;气锁主要由伴生气含量较大造成,可通过调节井下附件和地面措施解决。

2井下作业存在的管理问题2.1生产模式的脱节作业体系运行与实际脱节,运行质量和执行力差多年来,石油井下作业行业体系的的理论性已经较为完善、全面。

检泵作业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

检泵作业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

检泵作业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一、工序概述检泵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对泵站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日常操作的一项工作。

检泵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着泵站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正常使用,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检泵作业的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施工前:(1)检查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停机状态;(2)检查工作环境,清理施工现场,保证施工安全;(3)准备相关工具、设备和耗材,保证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4)排查隐患,确定施工范围和施工任务。

2. 施工中:(1)进行设备巡检,检查设备各部位的运行情况;(2)对设备进行润滑、清洁和紧固处理;(3)对设备进行电气检查,确保电气设备运行正常;(4)逐一检查各管路连接是否紧固,有无渗漏现象;(5)检查泵站设备相关仪表的准确性,是否存在故障或损坏;(6)进行泵站设备的试运行,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3. 施工后:(1)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彻底清除施工垃圾和杂物;(2)整理工具和设备,做好设备保养和维护工作;(3)制作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检泵作业的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4)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检泵作业情况。

三、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2. 工具设备清理:施工后应对工具和设备进行清理、整理和保养,保证下次施工的顺利进行;3. 设备运行情况:施工中应重点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坏;4. 施工记录制作:应详细记录检泵作业的过程和设备运行情况,为下一次检泵作业提供参考。

四、总结通过以上对检泵作业的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使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才能有效预防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

施工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泵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检泵工序及操作规程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检泵工序及操作规程

检泵工序及操作规程检泵作业施工工序主要有施工准备(拨驴头)、洗井、压井、起抽油杆柱、起管柱(起泵管)、刮蜡、通井、探砂面与冲砂、组配下泵管柱、下泵管柱、下抽油杆以及试抽交井等。

1拨驴头拨驴头的操作步骤及技术要求如下:1.1将抽油机停在接近下死点0.3-0.5m处,刹紧抽油机刹车(抽油机刹车一定要刹牢)。

1.2把方卡子卡在采油树防喷盒以上0.1-0.2m处光杆上。

1.3松开抽油机刹车,启动抽油机,将光杆的方卡子坐在防喷盒上,卸掉抽油机负荷,刹住抽油机刹车。

1.4卸掉悬绳器。

1.5慢慢松开抽油机刹车,启动抽油机,将悬绳器提出光杆端头,注意不要伤害光杆。

然后使抽油机游梁处于水平状态,刹死刹车。

1.6操作人员上抽油机必须系好安全带,在抽油机驴头上拴上引绳,操作人员站在支架梯子上砸掉驴头一侧的固定销子。

1.7待操作人员下到地面后,地面引绳人员朝支架梯子相反方向拉动驴头。

1.8驴头拉到位后,把驴头挂牢在抽油机的游梁上。

1.9抽油机曲柄旋转范围内不允许站人。

2洗井检泵洗井应把柱塞提出泵筒。

下入柱塞进工作筒时应缓慢下入,控制好下放速度,严禁下冲固定阀。

2.1根据油井结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洗井,洗井时要选择合适的洗井液,防止洗井液对地层的污染。

2.2在光杆上卡好方卡子,将柱塞提出泵筒。

2.3一般新井下泵施工要求正洗井,检泵施工要求反洗井。

2.4一般来说洗井液用量不低于井筒容积的2倍,如用清水,要求水质清洁,水温不低于60℃。

2.5若用清水洗压井,则应大排量洗井,洗井、压井两周以上,将井筒内的原油及脏物清洗干净,出口进排污系统。

2.6对于漏失严重的井,可采用液氮或二氧化碳混汽水洗井。

3压井检泵井的油层压力都不太大,除少数井油层压力高于静水柱压力外,一般情况下油层压力都低于或等于静水柱压力。

3.1在检泵作业时,必须要注意保护油层,防止油层污染。

3.2在检泵井压井时,对采用的压井液,必须根据油层压力系数和油层深度计算、选择一定密度的压井液,压井液用量为井筒容积的1.5-2倍。

抽油机井检泵周期

抽油机井检泵周期

三、杆、管偏磨治理措施
(一)、扶正措施 1、全井扶正与优化扶正
从近两年聚驱抽油机井采取全井扶正防磨措施效果分 析中发现,扶正措施只是一定程度延缓了抽油杆的偏磨。
统计2019年我厂聚驱306井次检泵井,管、杆偏磨116 井次,其中99口井已在上次施工时采取了全井扶正措施, 但平均周期只达到354天,有64口井周期没有达到1年,平 均只有229天,有35口井周期过了1年,平均达到588天。
一、检泵周期计算及我厂检泵周期现状
2、目前我厂检泵周期水平
检泵周期
2000年-2019年我厂检泵周期变化曲线
900
800
700
585
600
567
500
400
300 253
200
100
0 时间 2000年
583 552
218
2001年
578 545 249
2002年
693 643
275 水驱 2003年
2000~2019年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情况变化曲线
偏磨率(%) 偏磨井次(井次)
45
41.2
40.5
39.9 800
40
33.8
727 700
35 30
625
619
568
600
500
25
17.8
400
20
15
291
偏磨率(%)
偏磨井次(井次)
300
7.1 10
200
5
105
100
0
0
2000年
2001年
二、目前影响我厂检泵周期的主要因素
(一)、“十五” 期间检泵原因构成分析

修井工程6-检泵

修井工程6-检泵

第六章检泵1、检泵概述2、检下泵压井作业3、检下泵不压井作业4、电泵井压井作业5、电泵不压井作业6、检泵原因的分析与防治深井泵的类型管式泵杆式泵检泵的分类抽油井检泵的原因常规管式泵检泵步骤(5)若对首次新下泵井,没有起抽油杆工序,应采用正压井后加深油管探砂面,并上提离开井底2~3米进行冲砂,冲出井底脏物。

若井内已下泵,一般情况下不要求加深至井底探砂面冲砂。

(6)起出井内全部管柱,用蒸汽利洗干净,详细检查深井泵泵筒、活塞、凡尔等。

准确丈量油管、抽油杆长度,作好单根记录,按设计要求计算好下泵深度。

下泵深度=油补距十油管挂短节十泵以上油管总长度十泵长(7)对出砂结蜡比较严重和油气比高的井,应在泵的下部装上砂锚、磁防蜡器和气锚。

泵下部应接2~3根油管作尾管沉砂。

最后下泵至设计深度,装好采油树。

常规管式泵检泵步骤(8)下活塞与抽油杆。

根据泵筒的下入深度,把选择好的抽油杆排放整齐,刺洗干净,丝扣有损坏的和弯曲严重的抽油杆不能下井。

丈量计算准确活塞下入深度,准备好活塞与抽油杆连接的接头。

当活塞下到泵筒附近肘,要慢慢下放,正转抽油杆,使活塞平稳缓慢地进入泵筒内,严防下入速度过快,猛烈顿击固定凡尔罩。

(9)活塞下人泵筒后,提起抽油杆缓慢活动2~3次,深度无疑后,再用游动滑车上提下放试抽十多次.观察深井泵工作良好时,方可上紧防喷盒,对好防冲距(一般100米深度防冲距是10厘米),以不碰泵为准,卡好方卡子。

(10)转回驴头放至下死点,上紧悬蝇器上的光杆紧固器。

即可交采油队,对电路、流程进行全面检查后,启动抽油。

常规管式泵检泵步骤常规抽油管柱大泵抽油管柱脱接器大泵抽油管柱(1)热洗。

因下入井内泵径大,要求检泵时热洗彻底,老井要刮蜡彻底。

(2)把活塞提出工作筒。

压井前上提抽油杆提出活塞时应特别注意,上提高度不可超过使脱接器脱开的距离。

(3)反压井。

压完后卸掉防喷盒,上提抽油杆,脱开脱接器。

(4)起出抽油杆和油管,并刺洗、丈量。

油井检泵原因的判断与分析

油井检泵原因的判断与分析

流 的 变化 来 判 断 抽 油 杆对 扣 是 否 成 功 ,或试 抽 有 泵 效 , 后 在 相应 的悬 重 下 对全 井 杆 柱 进 行 紧 扣 , 证 然 保 不再 次脱 扣 。下 人杆柱 完 井 。
仍 下不 到底则 可 以确 诊为管 柱 断脱 : ( ) 断 管 断 脱 井 时 , 先 要 通 过修 井 机 上的 负 2判 首 荷 表观察 全 井杆 柱 的 负荷 , 录读 数然 后把 杆柱 和 管 记
拉伸 或 者旋 转 载荷 而断 裂损 坏 。断 的位 置有 杆体 、 台
肩 、 棱 、 扣 根 部 、 扣 中部 ; 方 公 母 另外 对 于非 疲 劳 的偏
出 检泵原 因 , 以后 的工序 提供 依 据 。有 些井 通过 地 为
面 处 理 ,甚 至 不 修井 就 可 以达 到 油 井 恢 复 生产 的 目
() 1 具体 判 断 。 工 人员 提放 杆柱 进行 判 断 , 施 当上 提 管柱 时 修井 机上 负 荷表 显示 负荷 不 再 变化 , 察 修 观 井 机上 负荷 表 记 录负 荷(N , 过 换算 ( 据抽 油 杆 的 k )通 根
单 根 重 量 ,m 长 1 r 杆 单 根 重 量 0 k 8 9m a . N左 右1 2 判 断 目前 提 出的杆 柱 的 长度 , 与全 井 杆柱 长度 比较就 知 道 了脱 扣 杆 的部位 : ( ) 油杆 对扣 操作 。 2抽 下放 杆柱 能探 到泵底 , 时 此 进 行 对 扣 操 作 : 发 现 管 钳 转 动 上 扣 8圈 后 有 反 弹 若 力 , 上扣 越 吃力 。( 时应 在保 证操 作人 员安 全 的条 越 此 件 下 ) 上 提杆 柱 至 正常悬 重 直 , , 然后 缓 慢下 放杆 柱 至

影响油井检泵周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影响油井检泵周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影响油井检泵周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油田开采进入高含水后期,机械强采力度进一步加大,维护性措施工作也在增加,不仅给油田正常生产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而且造成原油产量下降,成本增加,给油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延长检泵周期,这也是保证油井稳产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油井,检泵周期,影响因素,对策随着油田开发进人中后期,泵挂不断加深,由于受砂、蜡、水、气、油稠等因素和管杆老化、偏磨加剧等影响,抽油杆频繁断脱,油管、泵漏失严重,躺井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油井的作业周期。

这样也会使采油井难以达到稳产。

这就要求不断分析造成其成因,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延长采油井的免修期,从而达到稳产的目的。

1泵卡漏失原因分析1.1抽油泵卡原因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油井吐细沙情况较为明显,出砂井逐渐增多,导致抽油泵固定凡尔不密封而漏失,影响产量,严重时在柱塞和抽油泵内壁之间堆积地层砂,造成柱塞与泵筒卡死而返工作业。

1.2泵漏失地层水矿化度高,致使抽油泵固定凡尔球腐蚀或固定凡尔座刺坏。

地层水含有腐蚀元素。

极易发生化学反应而结垢。

常见的垢有三种颜色褐色、淡黄色(为碳类结晶)、黑色(硫化亚铁)。

1.3泵卡、漏失治理措施近几年治理细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抽油泵级别考虑,把一级泵降为二级抽油泵,增加抽油泵与抽油泵内壁间隙,防止细砂卡泵。

二是应用了柱塞防砂泵。

三是应用了防砂筛管和绕丝式防砂筛管。

四是上提泵挂深度加长尾管。

上提泵挂深度增加地层回压减少出砂量。

采取以上措施治理砂卡井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出砂量较大的井,上述防砂泵仍不起作用,导致砂卡。

二是防砂筛管只能防止粒径较大的砂,对随油流运行的地层细砂作用不明显,仍解决不了地层细砂卡泵问题。

2油管断、丝扣损坏2.1交变载荷的影响油管在没有锚定的情况下,上冲程时液柱压力作用在活塞上平面,下冲程时作用在油管上,这样在上下冲程油管承受载荷不同,而且交替变化,频率拉伸收缩,易产生疲劳,导致上部油管公扣根部断裂。

采油厂检泵分析

采油厂检泵分析

泵损坏与管式泵基材、结构、地层产出液流体性质(化合物成分、矿化度、粘
度、含砂气)、工作环境(井斜、泵深、工作参数)、泵使用时间等因素有关。
(二)2009.5.26-2010.2.25日油井检泵原因分析
1、泵固定凡尓漏
282口,占泵原因的55.7%。胜岛产的管式泵,其固定凡尔材质为不锈钢, 具体阀球材料为9Cr18Mo,硬度58HRC~65HRC,阀座材料为6cr18Mo,硬度 52HRC~56HRC,阀球的硬度要大于阀座,性能上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抗磨损 性,在材质上,该材料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于抽油泵阀球及阀座;在有效使用 时间方面,平均在一年左右。2010年1-2月份躺井统计中,固定凡尔最短失 效井为KXK71-123井,仅生产16天后泵漏,起出发现固定凡尔阀球上出现许 多麻点;从现场看,由于受产出液流体性质及恶劣的井下工作环境影响,在 液气流(含砂)的交变压力及腐蚀造成的,特别是高含水、含聚合物、高矿 建议:改进的关键还是从固定凡尓的材质上入手,采用抗腐蚀、抗磨损性 化度的情况下,损坏加剧。 能更高的材质替代当前固定凡尔材质。在结构上,前期曾应用过双固定凡
1、油井修前生产周期分析
主要躺井原因在时间段上的分布图
50
泵问题 46
40
口数(口)
抽油杆断脱 出砂 油管脱漏 油稠 31 24
30 20
10
14 11 4 4 7 6 5 1 5 9 4
13
12
13 10 7 7 8
13
11 7
10
1 1
8
6
4
0
<30天 3 0 ≤T <9 0 天 9 0 ≤T <1 8 0 天 1 8 0 ≤T <3 6 5 天 3 6 6 ≤T <7 3 0 天 7 3 0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泵抽油泵在井下工作过程中,受到磨损及砂、蜡、气、水等的腐蚀侵害,使泵的部件受到损害,甚至漏失或蜡卡、抽油杆断脱等使油井减产甚至停泵。

因此,必须及时检泵,更换封隔器、换泵处理故障,以维护抽油井的正常生产。

油井检泵按照检泵原因和目的的不同又分为计划检泵和躺井检泵两种。

所谓计划检泵,指按预定周期或生产到一定限度进行检泵和加深泵、换泵;而躺井检泵,是在抽油机正常生产过程中或者未到计划检泵日期,由于井下泵的部件突然发生故障或油井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变化造成停产,而被迫进行检泵。

一、检泵的原因从上述可知,促使抽油井检泵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抽油井的生产规律条件摸索出的检泵周期;另一个是突然发生的抽油井故障所迫使而进行检泵。

两次检泵中间这段时间即所称的检泵周期。

影响检泵周期的原因很多,如产量、油层压力、温度、出气、出水情况、原油性质、腐蚀程度、出砂结蜡、结盐、结垢情况、油井管理制度,以及前次检泵质量,都直接影响下次检泵的长短。

不同的油田,不同的油井检泵周期不同。

造成油井检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油管结蜡检泵。

按照抽油井结蜡规律,生产一段时间后就进行检泵,以防止发生蜡卡,一般情况下油井结蜡规律的变化不大,所以油井结蜡检泵周期是比较稳定的。

(二) 由于泵漏,使油井产量下降或达不到正常产量要求时,为了提高泵效,防止漏失而进行检泵。

(三) 当油井动液面、产量发生突然变化时,为了查明原因,采取恰当措施,需要进行探冲砂与冲砂等工作而进行检泵。

(四) 当抽油泵工作失灵,游动凡尔或固定凡尔被砂、蜡或其它赃物卡住,使泵正常工作,就必须进行检泵。

(五) 当井下抽油杆发生拉断或脱扣,要进行检泵处理。

(六) 为了提高泵的产液量或改变泵的直径,需要进行换泵。

(七) 为了改变油井工作制度,需要加深或上提泵挂深度等均进行检泵。

(八) 当发生了井下落物事故或套管出现了故障等,需要上大修作业时,要停止检泵。

总之,促使检泵的原因很多,有时是由于某项原因造成检泵,有时是几种原因同时发生而迫使检泵。

一、检泵作业检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起下抽油杆及管柱,更换封隔器、泄油器、泵及其它配套工具。

一般采用不压井装置,进行不压井作业,既不损害油层,又有利于提高施工的经济效果。

对于有落物事故或压力稍高间喷井,也可以采用盐水或清水压井后进行起下作业,应避免用泥浆压井,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泥浆费用,更重要的是保护油层不受污染。

据现场资料统计,一般在抽油井上用泥浆压井后,大部分井都不同程度的对地层有侵害,有些井施工后减产或不出油,需要进行综合处理,这一点必须重视。

至于起下抽油杆或油管,一般都按正常起下作业进行。

值得重视的是:要准确计算下泵深度;合理的组配抽油杆和油管;选择合格的抽油杆、油管和深井泵等,这是提高泵效的重要因素。

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组配管柱按照要求组装连接好下井管柱,从各部尺寸可以计算出抽油井管柱各部分的下井深度。

①泵挂深度=油补距+油管挂短接+泵以上油管总长+泄油器长+泵长。

②尾管深度=油补距+油补距+油管挂短接+泵以上油管总长+泄油器长+泵长+其它工具长+尾管长。

③抽油杆和油管组装。

驴头处于下死点时,光杆伸入油管头法兰以上+抽油杆总长+其它连接工具长+活塞长+防冲距=油管挂短接长+油管总长+泄油器长+泵长。

(二)对管柱的要求作业施工时将抽油杆和油管排放整齐,支点应得当,以免压弯,内外清洁,丝扣完好无损。

运送泵体时防止砸撞及剧烈震动,以防泵体损坏及泵的衬套(指管式泵)震乱等。

管柱下井时,应详细检查各部件完好状况及其规范尺寸,对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质量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下井。

三、管柱调配的原则光油管井(自喷、抽油)管柱底部必须装喇叭口。

卡封井封隔器必须避开套管接箍卡在夹层的中部,上部如需装筛管,配产器时必须接在一起以防封隔器上沉砂。

封隔器、油管、尾管、丝堵等联接时,必须在公扣上涂密封脂用管钳上紧,认真检查,保证密封良好。

夹层小于2m的井必须在井口累计油管丝扣的扣余量φ73X5.5mm油管(平式)的一扣长度为2.54mm,φ73X5.5mm外加厚油管的一扣长度为3.01mm。

座封前后必须用电测验封,保证卡封准确。

(一)油管抗拉强度调配加厚或大直径油管,高强度油管原则上集中配检管柱的上部,不得混掺下井;油管短接,大小头螺纹一致,不得用非AP工标准螺纹的接头强行与其配合。

(二)管柱协调匹配管柱规范必须匹配,下入A型接箍的25mm抽油杆与3寸油管长度要匹配。

管柱与管内下井工具必须匹配,下井油管及工具必须保证管内工具的损里通过。

(三)管柱杆柱结构的组合必须满足直径下小上大,严禁混下。

四、施工步骤要求(一)准备工作包括立井架、上动力设备、拆除抽油井口换上施工井口、转开驴头,以防止起下作业时碰撞。

(二)起泵先起出抽油杆、活塞,然后起出油管及泵等。

起出后,按要求整齐排放好,并用蒸汽吹洗干净,再用通径规通径检查。

对起出的活塞、固定凡尔、泵筒等进行描述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便回收。

(三)下泵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质量合格的泵,下井前安操作规程连接好,然后平稳操作下井。

最后下活塞、抽油杆,确保畅通无阻。

下井管柱必须清洁,公扣涂上密封脂,并用专用工具上紧。

当采用复合抽油杆(多级抽油杆)时,必须按上粗下细的顺序进行组合。

(四)完井抽油杆下完后,装好抽油井口,扶正驴头,挂好毛辫子,试抽正常,即可完井投产。

五、修井检泵的质量要求①抽油杆、油管、泵径及泵深等数据要符合设计要求。

②产量要达到规定要求,检泵后不能低于检泵前的产量。

③检泵后在一定周期内不发生断脱抽油杆事故。

④测示功图检查泵的工作正常。

六、施工质量要求1)、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

2)、油管、抽油杆及下井工具认真进行丈量,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油管、抽油杆及下井工具严格执行“三不落地”标准。

4)、认真检查下井工具、油管、抽油杆,确保质量合格。

5)、提下油管使用小滑车、涂好密封脂。

6)、施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针对措施。

七、安全注意事项:1)、井场配备防喷闸门、防喷悬挂器,要求灵活好用,放置在井口附近。

2)放喷管出口朝空旷处,钻地矛前落实井场电缆、管线走向。

3)、正反驴头时锚辫子及悬绳器必须固定于驴头上4)安装SF18-21封井器试压时,井口附近不准站人封井器一经安装,在下完井抽油杆前没特殊施工不得随意拆卸,如需拆卸必须在下一道工序前试压合格。

5)、井场施工人员一律穿戴劳保用品。

6)、施工中要保持压井液液面在井口(保证液柱回压与油层压力平衡),因提管等原因造成液面下降是要及时向井筒内补充压井液。

7)、施工中途停工时必须装好井口,关闭所有闸门。

8)、井场严禁烟火,施工动火必须经过安全部门审批,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后方可动火。

9)、开工前认真检查各种施工工具、用具,确保安全可靠。

10)、井场配备各种消防器材,质量合格并定期检查,各种消防用具不得挪作他用。

11)、所有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上岗。

12)、提下管柱控制速度、操作平稳,防止碰坏井口装置和碰伤施工人员。

八、油层保护:1)、压井液密度合理,并确保对地层无伤害。

2)、下井工具、管、杆严格执行“三不落地”标准,确保清洁。

3)、工艺施工用料保证对地层无伤害。

4)、盛放入井液的池子必须保持清洁,无杂物、污物。

5)、合理设计工艺施工管柱,确保施工时对地层无不良影响。

九、环保:1)、施工现场配备垃圾桶,不得随处扔生活垃圾。

2)、施工返出液体及时回收,避免污染环境。

3)、提下管柱装好自封,避免管柱带出井液污染环境。

4)、施工现场的污染及时进行治理,避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污染面积扩大。

十、提高检泵成功率的技术要求为了充分利用设备的能力,缩短作业时间,及时恢复原油井生产,延长油泵寿命提高检泵成功率很重要,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下泵位置要求管式泵深度如前所述。

杆式泵的要求是:泵挂深度=油补距+油管挂短接长度+外工作筒支撑环以上油管总长+泵长度;尾管深度=油补距+油管挂短接长度+外工作筒支撑环以上油管总长+外工作筒长度+滤砂器长度+尾管长度。

抽油杆、油管的组装:驴头处于下死点,光杆伸入油管头法兰的长度+抽油杆总长度+加活塞拉杆长度+活塞长度+防冲距=油管挂短接长度+外工作筒支撑环以上油管总长+内工作筒长度(停止环到固定凡尔的长度)。

(二)对油管的要求油管应无裂缝,无穿孔、无弯曲、丝扣完好。

下泵前油管应用蒸气吹洗,使之内外清洁,其内径要用内径规通过。

下油管时,丝扣应涂密封脂并上紧。

(三)对抽油杆的要求从井里提出的抽油杆,应整齐的排放在具有四个以上支撑点的支架上,并清洗净上面的结蜡和积砂。

严重弯曲、磨损及丝扣损坏的抽油杆不能下井。

起抽油杆时,抽油杆被卡不能硬拔,否则会使抽油杆产生塑性变型,使抽油杆报废。

(四)对深井泵要求运送深井泵时应防止震动,以免组装好的泵衬套震乱下井后造成返工。

深井泵下井前应详细检查各部件、零件性能达到良好,技术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连接泵时,使用管钳不能咬住泵的工作筒,不能转动压紧接箍,以免衬套错乱。

下泵时使用的工具应擦洗干净,以免污物带入井内,影响泵的工作。

杆式泵的支撑环配合要达到严密不漏,严防将泵装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