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第2讲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
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
用法律形式赋予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
,促进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这是对 传统臣民观念的否定。 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治
体制,强调依法行政,这是对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的否定。 限制袁世凯的大总统权力,防止专制 独裁。
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
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起义爆发 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北上进军,迅速壮大 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北伐西征,步入全盛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1、背景和原因:
(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矛盾。 (3)直接原因:广西灾荒,人民起义不断。
(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哪些基本原则? (2)《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其目的是什么?
政体形式:责任内阁制。 基本原则: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
限定: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有权 审判总统;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 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不 同 革命性质 点 辛: 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斗争结果 太: 打击了封建王朝,但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辛: 消灭了君主专制制度
辛: 资产阶级 太: 旧式农民战争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 平天国运动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 互相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学法指导]
2014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2014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整合【易记】一览表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新人教版必修1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相
同
点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内容: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3)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
同
点
民
族
主要反对清政府统治,没有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反帝纲领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
权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
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
生
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影
响
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5 第3讲 辛亥革命

——央视《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书影: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 革命“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表现。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谁制定、颁布的?为 什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参考答案】(1)政治上: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经 济பைடு நூலகம்: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 上: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人民思 想的解放和觉悟的提高。
【2—2】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 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 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 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这一 观点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701年《王位继承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爆发: (1)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 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 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 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鉴于湖北 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 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4.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1)失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 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历史教训: ①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 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②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3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军长可以公开陪)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天天陪酒)(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饿鹰热得没法熬夜)和《辛丑条约》(钱进宾馆)★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6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考试3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考点33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
★考点34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人教版,必修一)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巴黎公社经济方面同最后失败革命历史的新纪元性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分别是普法战争和一战都邓小平理论的过程1982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体系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概述1871了较为立创造“光荣革建立了君美国在独立战争创了世界,分析人限性而失败分权制衡、公民自由为基本特点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概述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为半殖民地联军侵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农民阶级翻了中国两千多五四运动后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第四单元框架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爆发(1)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2)标志: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阶段(1)时间:1914年8月~1916年(2)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军的“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3)1916年是关键性一年,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第二阶段(1)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2) 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3)1918年11月,同盟国接受协约国的苛刻条件,一战结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工人阶级队伍不断但工人的处境仍十分艰难(有保障,月成立主各国工人阶级斗争联合起来,()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用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方式基础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结合都使人民获得了解放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对象性质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法国大革命革命爆发。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上台。
②颁布《人权宣言》2吉伦特派统治八月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了君年月初,,各宾派上台。
2014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1.3.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考点清单] 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②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历程: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永安建制(建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 式建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1853年到1856年经过北 伐、西征、天京突围,达到军事全盛—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后期防御—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治国方案)—1864年天京陷落 (失败)。
特别强调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不是中外民族矛盾。
列强侵略加速了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鸦片战争后的民族矛盾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首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天京变乱:不能认为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就不可能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2)天京事变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于1859年提出《资政新篇》,这是先进 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1)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 略者。
(2)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 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1. 从金田起 义到定都 天京2.纲领 3.作用及 教训特别强调(1)《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 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2)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二次
革命
(1)袁 世凯加紧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杀害 宋教 仁,对外“善后大借款”
(2)武力镇压革命
1913年,革命党人举行起义
遭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失败
护国
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各阶级反对;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蔡锷组织护国军入川作战,袁世凯取消帝制
护国 运动成功
反对张勋复辟斗争
护法
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兵北伐
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 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 斗争
背景
经过
结 果
辛亥
革命
(1)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清政府为挽救专制统治实行 “预备立宪”
(3)革命党人积极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4)成立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民主革命蓬勃发展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很快取得胜利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