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15张PPT)

3.局限性: (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教训: 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 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The
End
3.结果—失败 (1)失败的表现:
①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③中国半殖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变 (2)失败的原因: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
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主观: 和妥协性 具体原因:反帝反封建不彻底;脱离人 民群众;革命内部不团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 下,在辛亥革命爆 发前夕,中国是处 在一个怎么样的社约》
赔款:9.8亿白银 设立“使馆界” 更加便利列 强侵略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 危机加重
社会性质完全改变
不同阶层的人纷纷寻找救亡图存的 路径
• 铲除专制 • 实现共和
• 推翻清王 朝统治
你知道每年的3月12 日是什么节日吗?
植树节
你知道植树节在中国是为了纪 念谁吗?
• 孙中山在中国最早 提出植树造林。他 又逝世于1925年的3 月12日。因此,人 们就将每年的3月12 日作为纪念孙中山 的节日。
我们到了今天还在 纪念孙中山,难道 仅仅是因为他在中 国最早提出植树造 林吗?
还是说孙中 山对中华民 族做了什么 巨大贡献?
发动这场革命需要具 备哪些条件? • 请看课本62—63页 •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首次提出“振兴中华”
军 事 基 础
革 命 党 人 发 动 的 一 系 列 武 装 起 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最主要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人民以民主
和自由。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由国家
来重新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 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天 下田应为天下人同耕”。
剪掉了辫子 多尔衮: “留发不留头, 留头不留发” 清朝男子标准发型: 金钱鼠尾辫 1912年南京街头 剪辫图
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统治
赶跑了皇上 大清皇帝:宣统帝 民国总统:孙中山
普通公民:溥仪
政治上: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制度
迎来了春天
经济上: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 六百多家,新增资产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张謇的南通 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百多 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 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中学历史教学必修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部分条目: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三权分立,体现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权利的制衡,防 止专制独裁
第四十五条 国务委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 命令时,须副署之。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 程
狭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
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革命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虛。
2、革命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革命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历史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革命结局: 1912年3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表现:(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1)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5、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①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和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物质准备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准备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分散的革命团体广泛建立,以及在
组织准备 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准备
物质准备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准备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分散的革命团体广泛建立,以及在
➢探寻革命之源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探寻革命之源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 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16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 财政收入的16倍。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A.时间:
1905年
B.地点:
日本东京
C.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 《民报》
G.性质: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
政治: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
政治民主化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 文化:
1.辛亥革命的功绩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政治: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21张PPT)

同盟会 1905年
檀香山
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 备
背景篇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
浙皖 黄花岗起义 起义
背景篇
成都血案场景复原图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 虚
辛亥革命的背景
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 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传播 军事准备:组织并发动“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②《建临立时了约资法产》阶级 共和国 ,颁布
经济: ③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工业化
政推 治动 民近 主代 化化
( 近 代
思想:民主推动共和
发展
化
思想理性化
里
习俗:
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习俗文明化
程 碑
)
移风易俗、革除封建陋习
记者招待会
情境: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
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
假如我是……,我的感受是……
角色:A资产阶级 B革命党人
C帝
国主义 D旧官僚(前清官员)E农民
以1911年10月—— 1912年3月任一重大历史 事件为报导对象,以 “民国的壮举”为题, 以自身感受为内容,写 一篇新闻评论。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23张PPT)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未去,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兴中会:1894年在 檀香山建立,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和革命政 党的相继建立
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 立,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是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 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 民主革命有比较完备的革命纲 领,并由统一政党领导。
清政府腐败无力挽救危机
阅读下面材料: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 工矿企业全国有 549 家 。 1894—1913 年,民族 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你从材料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与资产 阶级民族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2、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的初 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912年) (1)袁世凯窃取得辛亥革命成果 孙中山辞职 孙、袁达成协议
清帝退位 (1912.2)
袁就职并迁都北京 (2)袁世凯为什么能轻易取得辛亥 革命的成果?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袁世凯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实力强大;
五、青史凭谁判是非——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 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 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2、经济和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相继建立 5、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 6、革命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二、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篇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高一历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规定了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规定国民平等自由等各项民主权利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1、武昌起义后形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1895 地点
广州
领导
兴中会
结果
计划泄露遭破坏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898 皖赣湘鄂等 自立军
1900Biblioteka 1904惠州长沙兴中会
华兴会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计划泄露遭破坏
1911
广州
同盟会
寡不敌众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4、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 迅速壮大; 5、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的广泛传播; 6、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7、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8、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破产;
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 历史功绩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 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 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2.爆发: (1)时间: (2)主力: (3)结果: (4)影响: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2.爆发: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 (3)。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探寻革命之源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探寻革命之源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 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16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 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归纳结论: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思考2: 推翻已有的政权需不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 革命必要性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思考2: 推翻已有的政权需不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 革命必要性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思考2: 推翻已有的政权需不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 革命可能性 思考3: 那又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辛亥年? 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革命偶然性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 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 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⑴标志:(时间.定都.国旗.纪年) ⑵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性质: 作用: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1)主权归属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第一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第二章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 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 “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 律”; 三权分立 第五章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 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责任内阁 副署之。”; 第六章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 5.组织基础: 6.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是因英、美、德、法四个帝国主义国家 勾结清政府夺取已准归商办的粤汉、川汉两路路权而 激发起来的。借用外债修筑两路的谈判从1908年起已 开始进行,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到1910年5 月它们才达成借款协定。1911年4月清政府代表、邮传 部尚书盛宣怀与四国公使议定了借款合同细节,等待 各该国政府批准后就要正式签字了。 要批准这个出卖 路权的合同,必须将商办铁路收归官办。于是,清政 府在5月9日下达了“干路均归国有”的“上谕”,5月 20日正式签字借款合同。 “干路国有”的消息传到四 川,群情汹汹,要求抵制。 导火线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为了 …… 缓和同民族资产 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不能 邹容 陈天华 章炳麟 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 …… 1901 年,清 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奖励 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 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一、背景 《辛丑条约》“新政”和“预备立宪”, 1.社会基础: 更加暴露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壮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1912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 —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 1915 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彻底的反帝主张;没有发动群众 ;没有自己的军队 多家,投资近 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 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三、认识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 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 片 战 争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甲 午 战 争 义 和 团 运 动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辛 亥 革 命 五 四 运 动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国 民 大 革 命
国 共 的 十 年 对 峙
抗 日 战 争
解 放 战 争
辛亥革命
二、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⑴标志:(时间.定都.国旗.纪年) ⑵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作用: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政体确立,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是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3.结果:
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 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 政收入的16倍。 “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结与国之欢心 量中华之物力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 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 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 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上册)整理 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⑵思想: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⑶经济: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 社会风气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⑷社会生活: 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通令剪辫,禁止缠足等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里程碑 。并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 3.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达 1.3 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 50 年的投资总 1917 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性质: 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 1913年为43 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 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 2.历史功绩: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收场。 ⑴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 “……袁世凯尽管不好 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 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 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 不好……” ——孙中山
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宣统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宣统帝溥仪退位
二、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⑴标志:(时间.定都.国旗.纪年) ⑵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作用: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政体确立,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是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3.结果: 帝制终结、袁世凯掌权建立北洋政府
保路运动实质是反对清政府出卖修筑铁路的主权。
武昌起义后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 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 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资产阶 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 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 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 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 中国当时政局 临时大总统。
清政府 被迫重用
袁世凯
军 事 进 攻
政 治 讹 诈
支持
政 治 不 承 认
帝国主义列强
军 事 威 胁 外 交 孤 立
经 济 封 锁
逼宫
南京临时政府
革命党人
施压
立宪派旧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