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作者:————————————————————————————————日期: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论文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邹晓东在科学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大胆观察、探究,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强化其学习的动机与责任,促进其主动参与。
一、摹其形,求其神:学习科学家的“精气神”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首要的就是学习科学家所具备的气质、态度与精神,从“形似”逐步到“神似”。
1.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与探究欲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家不同于一般人的重要特质。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探究欲是指对某事或某一问题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渴求通过“刨根问底”式的探索行动一探究竟的想法和内在的需求。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生科学学习的起点,呵护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品质,维持、促进他们科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是科学教学的责任所在。
2.帮助孩子们形成细致、务实、求真的作风科学探索致力于揭开真相、追求科学真理,科学研究讲求严谨细致、实事求是。
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务实求真,即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的科学性,假设背后理由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实验探究设计的严密性与可行性,实验探究方法与过程的规范性与恰当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等。
3.培养孩子们树立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贵在创新,创新精神是科学家最宝贵的特质之一。
在科学课中,教师要充分解放孩子,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天性得到释放与弘扬。
在教学时,要基于儿童立场,凸显以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为重点的科学探究特性,以更加宽容的心态与包容的胸怀鼓励他们去发现,坚定地行进在对于他们来讲依然是未知的探索之路上。
二、习其法,得其能:学习科学家的“术有专攻”术业有专攻,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最主要的是他们掌握着一整套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技能。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说课稿5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像科学家那样……》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专项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简单的科学现象和探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和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和发现。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学生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探究方法。
向科学家一样探究

你知道人的身高与脚长的关系吗?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人的身高与脚长有什么关系? 人的身高与脚长成倍数关系。
设计实验与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找若干被测量值,分别测量其身高、脚 长;
被测试者 身高/cm 脚长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 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时
——提出问题;
• 是不是感冒了? ——猜想; • 去医院找医生检查治疗 ——制定计划; • 医生通过测量体温、检查血液等手段进行诊断 ——收集数据;
• 医生根据病情,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分析论证;
家庭作业:
你知道人的身高与脚长的关系吗?请设计 实验进行探究。请将探究过程写到作业本上。
身高与脚长的比通常为
:
。
采集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身高、脚长,进一步研究。
采集其他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理论实践,探究结合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理论实践,探究结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去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
而科学家们正是凭借着他们独特的探究方式,不断推动着人类知识的边界。
那么,什么是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呢?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拥有好奇心,更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严谨、系统的方法去追求真理。
科学家的探究始于一个疑问。
比如,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疑问,从而引发了对重力的深入思考;爱因斯坦对光速不变的现象感到困惑,最终提出了相对论。
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是探究的起点。
然而,仅有疑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理论知识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探究之门。
通过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例如,在学习物理学时,我们了解了牛顿定律、热力学定律等基本原理;在生物学中,我们掌握了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等重要概念。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框架和工具,使我们能够对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
但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就只是纸上谈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动力源泉。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和理论。
例如,化学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和重复实验,来验证某个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结果;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体的运动,来验证宇宙模型的准确性。
在实践过程中,科学家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实验结果可能与预期不符,数据可能存在误差,甚至实验设备可能出现故障。
但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从而提高探究的质量和效率。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还需要具备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在提出假设时,要基于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观察结果,不能凭空臆想。
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分析数据时,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得出准确的结论。
同时,科学家们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协作。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精品课件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课后探究活动
隔着放大镜看, 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小结
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谢谢大家
再谢谢见
谢谢大家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
物理探究过程的七个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 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
你一定能学好物理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第三节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Leabharlann 程科学探究过程的七大环节是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
评估 、 交流与合作 .
二、学好物理的方法
学好物理的方法主要有 勤于观察 , 勤于动手
; 勤于思考 ,
重在理解 ; 联系实际 , 联系社会 .
物理现象的探究
是 受到空气阻力
.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 的摆长调 短 (选填“长”或“短”).
13.夏天大家常用扇子或电风扇来降温;冬天,寒风吹来觉得特别冷.这些事 实使小明猜想:风能导致气温的降低.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个猜想是否 正确.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把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写出来.
“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1 和 6 的实验数据;分析
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实验序号为 2 和 4 的实验数据;分析
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
有关
(选填“有关”或
“无关”).
(4)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让质量相等的铁
小帆猜想其中原因可能是: A.小石子使水产生的振动不够强,水波太小,水对乒乓球的水平推力太小 B.乒乓球浸入水中深度过浅,水对它的水平推力太小 C.向外逐渐扩展的水波,是被石子击中的那部分水,将竖直方向的振动向外依 次传播而形成,而水并未水平移动,故对乒乓球没有产生水平推力 为了验证猜想,她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安全起见,选择一个水深较浅(膝盖以下)的水池,将质量不同的小木块、小 纸船、乒乓球置于平静水面以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它们浸入水的深度不同), 如图2所示; ②用手替代石子,以一定的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 ③拿走纸船和木块,改变拍打水面的方向,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评估
分析与论证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中学物理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出问题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什么因 素有关?
中学物理组
猜想与假设 1.摆线的长度 2.摆锤的质量 3.摆动的幅度
中学物理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
方法:控制变量法
定义: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 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 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 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 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中学物理组
3.单摆的周期与摆锤的摆幅无关.
中学物理组
你一定能学好物理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隔着放大镜看, 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小结
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哪些 想法?
中学物理组
回到宿舍后,伽利略用铁块制成一 个单摆!!! 用单摆的摆动 来代替(模仿) 吊灯的摆动
用物理模型代 替复杂的实物
把研究的事物理想化,就可以更加突 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化繁为简,易于 认识其规律。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提出问题 交流与合作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如何测量单摆的周期?
2.请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1.探究摆的周期与摆线的长度的关系 2.探究摆的周期与摆锤的质量的关系 3.探究摆的周期与摆锤的摆幅的关系
中学物理组
分析与论证
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

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作者:***来源:《发明与创新·高中生》2023年第12期在第37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现场,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学生王静怡的作品《白语的传承及发展方向研究》前聚集了不少观摩者。
“用白语怎么说‘你好’?”“那‘吃饭’呢?”……面对大家的提问,第一次参赛的王静怡丝毫没有怯场,身着白族特色服装的她落落大方,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一边耐心地回答各种提问。
作为从大理白族自治州走出来的孩子,王静怡虽然在临沧市上学,但她一直关注白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数次往返家乡与学校时,在与同辈交流、拜见长辈时,她发现白语的传承并不顺畅。
于是,她对此展开了探究。
做了,就要做完美王静怡的外婆是白语非遗传承人,能用白语唱很多白族歌曲,可王静怡并不能用白语与外婆交流。
她还发现,鲜有同辈能流利地用白语与家人、朋友畅谈。
为什么大家不习惯说白语?白语传承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怎样的特点?……怀着诸多疑问,王静怡开始着手准备。
她很清楚,推广白语是困难的,但她仍想尽自己所能,倡导大家学习白语,了解白语,传承民族文化。
“执行力很强。
”指导老师郑德杨对王静怡的印象很深刻,“她不仅有想法,还能很快付诸行动,没有拖延症。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白语的历史与发展,王静怡翻阅了大量与白语、白族文化有关的书籍。
因为调研的地点主要在大理鹤庆县,为此她还看了一些介绍鹤庆县民俗文化的书籍和期刊,以及白语协会出版的内刊。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王静怡只能通过线上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先用微信小程序制作问卷,再让父母及亲朋好友帮忙转发到朋友圈或社交群,最后统计数据。
她将调查结果整理之后拿给郑老师看,郑老师指出不足:结论证据不够充分。
于是,她再次利用节假日进行了实地考察。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我的白语水平不高,在与当地村民交流时会出现理解上的误差。
高中的学习任务也比较重,每次实地调研的时间有点赶。
”王静怡深知自己的不足,“要动脑,精力有点不足,确实很辛苦,但是,我从没想过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作者:陈莉张懿
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11期
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探究过程,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2)绘制并表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是有一定的基本流程的。
(2)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教学重点】
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教学难点】
“科学家的探究”和“生活中的探究”都有基本一致的流程。
【教具准备】
设置各类故障的老式手电筒(每小组1个);小灯泡若干;导线若干;干电池若干;“科学探究”学案(每小组1张)。
【教学过程】
⒈引出探究课题
370多年前,荷兰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对“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植物是…吃‟土长大的”这一观点颇受推崇。
而海尔蒙特则深受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影响,相信万物皆源于水,认为“植物不是…吃‟土长大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件大的陶瓷缸里装入90千克的干土,用水湿润后种上一颗2.5千克重的柳树。
为了避免掉入杂物,他用有孔的铁盖盖在缸口,每天只用雨水浇灌,另外,他还把落叶收集起来计算质量。
5年后,海尔蒙特将柳树移出、称重,柳树和落叶的总质量增加了75千克,而干土仅损失了0.06千克。
为此,他认为柳树增加的质量绝不是由土中获得,而是由水转化而来的,为此,他得出了“柳树不是…吃‟土长大的”的结论。
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报告面世后,引起了同时期学者的强烈反响,推动了植物科学的发展。
海尔蒙特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流程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科学家也是这样做研究的。
这套方法和流程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科学探究”(板书)。
⒉得出“科学探究”基本流程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回顾刚才这个故事的情节,将下图补充完整(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和指导)。
海尔蒙特的探究思路
⒊强化理解探究流程
我们对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流程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科学家探究的方式和流程对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有指导意义呢?下面我们看看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两个手电筒,推动开关后,学生发现一个手电筒亮了,但另一个未亮,引出问题:为什么这个手电筒不亮?
(2)(学生)建立假设。
学生猜测:灯泡坏了、灯泡接触不良、电池安反了、电池没电了……
(3)(学生)制订计划。
针对各种假设,学生制订实验探究的计划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学生可能制订的探究计划:①检验“灯泡是否坏了”可以用导线把小灯泡连接在干电池两极,若小灯泡发光则说明小灯泡完好;②检验“灯泡是否接触不良”可以将小灯泡取下重新安装,若重新安装后小灯泡发光则说明之前可能是接触不良;③检验“电池是否安装反了”可以拆开电筒检查;④检验“电池是否没电了”可以用手电筒中的电池尝试去点亮一个新的小灯泡,若不能点亮,说明可能没电了。
(4)(学生)进行实验,检验假设。
教师为各小组分发器材并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手电筒不亮的原因,检验各种假设是否成立。
(5)(学生)得出结论,交流表达。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
⒋进行学习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中“科学家的探究”和“生活中的探究”的基本流程,指出:无论是“科学家的探究”还是“生活中的探究”,它们都有相似的基本流程,那就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订计划→获取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
【课后延伸】
请学生们在科学探究基本流程的指导下,完成教材中“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的探究,再次体会科学探究基本流程对具体的科学探究案例的指导意义。
【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订计划→获取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
二、分析
“科学探究”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5课的内容,前四课的内容分别是“科学并不神秘”“走进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和“科学测量”。
教材主编朱清时先生在前言里写道:“学习《科学》不能只是记住书本中的结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浙教版《科学》在开篇就讲科学研究方法:从科学观察到科学测量直到科学探究。
其中“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是科学的核心,同时它也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本节在浙教版《科学》中的地位是统领全局的,教材对这一节的设计亦是十分精心的。
教材对“科学探究”的设计思路遵循了总分总的原则,以归纳的方式完成了对“科学探究”流程的探究。
首先,教材对“科学探究”的概念做了一个总的铺垫: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在这个叙述中,出现了“发现问题”“寻求证据”“解决问题”和“评价与交流”等表示科学探究流程的关键术语。
然后,教材利用一个“生活中的探究”——电灯不亮了,这个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从中分析出生活中进行探究的基本流程:发现问题—假设—验证—解决措施。
由于生活中的探究不够严谨和完整,为了更进一步地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教材又采用了一个“科学家的探究”——天花和牛痘的故事,通过琴纳发现牛痘的探究,引导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制订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证据,对猜想或假设进行检验—表达与交流。
最后,教材总结出:科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时需要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也要进行科学探究。
从而鼓励学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纵观本节的教学目标,其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生活中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两个实例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生活中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两个实例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本课设计在教学思路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科学家的探究”放在“生活中的探究”的前面,突出“科学家探究”对“生活中探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对于教材的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科学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设计中,回避了教材提供的“天花和牛痘的故事”,改用“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来教学,能够在上课伊始、学生思维最需要集中的时候,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渴望探究的热情。
2. 利用“科学家的探究”,深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海尔蒙特的“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是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探究实验,这个实验不仅完整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环节,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学习要求,将海尔蒙特的实验作为重点来探究“科学探究”这个问题,显然比以“生活中的探究”在深化“科学探究”本质方面更具优势。
3.突出重点,消除误解
现实的教学与教材的编写总存在一定差距。
教材是给教师做备课参考的,教师在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上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通看全篇,因此能够领悟到两个探究实例的真正目的。
但是,教学则不同,它更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把“生活中的探究”放在前面,让学生在一节课最黄金的时间段上探究“电灯(筒)不亮了”,常常会让学生误认为本节
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电灯(筒)不亮了”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
而将“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案例放在前面,由于这是一个在小学科学中出现过的问题,因此很容易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不是对具体的物理问题的探究,而是以此为线索和方向,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总之,先认识“科学家的探究”,然后进行“生活中的探究”,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的理念。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