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管理和正确使用

合集下载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模版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模版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确保医疗用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级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环节。

第三条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需要立即丢弃的医用耗材。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购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购买不合格、过期或者以次充好的产品。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台账,记录采购、出库、使用和报废情况,并保存相关的购买、验收、质量检测等证明文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采购程序,包括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环节。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个供应商库,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等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采购程序,选择具备合法资质、产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并签订采购合同。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做好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验收工作,对收到的产品进行外观、标识、包装、规格等方面的检查。

第十二条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验收合格标准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并严格执行。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进货台账,记录采购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等信息,并保存相关的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证明文件。

第三章使用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领用登记制度,领用人员应当凭借有效的凭证领用相应的物品。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使用记录制度,记录使用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时间等信息。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库存充足、定期盘点、消耗合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范本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范本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医疗机构内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使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同时,本制度也旨在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支出,达到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库存、分发和使用的管理。

三、定义1. 一次性医疗用品: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一次后即废弃的物品,如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敷料等。

2. 采购:指医疗机构根据需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购买一次性医疗用品。

3. 储存:指医疗机构对采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储存和保管的过程。

4. 分发:指医疗机构把储存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根据需要分发给各科室和医务人员的过程。

5. 使用: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过程。

四、采购管理1. 采购需求的确定a. 需求部门应根据患者人数、病种和运行情况等因素提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需求。

b. 需求部门确定需求后,将采购计划提交给医疗行政部门。

2. 供应商的选择a. 医疗行政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采购管理制度,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b. 选择供应商时,应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信誉、质量管理体系、售后服务和价格等因素。

3. 采购程序的执行a. 采购程序包括需求确认、询价或招标、评估和比较、合同签订等步骤。

b. 采购程序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采购管理制度。

4. 采购合同的管理a. 医疗机构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b. 采购合同应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和交付日期等内容。

c. 采购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执行。

五、储存管理1. 储存场所的要求a. 储存场所应干燥、通风、清洁,防止阳光直射和潮湿。

b. 储存场所应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

2. 入库管理a.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并与采购合同中的规格和数量进行比对。

b. 入库记录应详细记录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和供应商等信息。

浅论静脉输液的质量管理

浅论静脉输液的质量管理

浅论静脉输液的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 of Intr avenous Transfusion王丽作者单位:110032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图分类法】 R4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1358(2007)03-224-02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输液项目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要求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输液、年龄及合作情况选择不同的输液工具,给病人提供一种最佳的治疗护理法案。

我院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尤其注重了护理工作薄弱环节的管理。

针对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病人反映较大。

我们采用了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这种方法是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五十年代初提出的[1],它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通过应用此法对静脉输液的管理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制订静脉输液管理计划(P计划)1.1 分析静脉输液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调查研究是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实现护理管理目标的基础工作。

通过找病人座谈,以问卷形式进行民意测验以及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归纳以下质量问题:输液反应时有发生。

输液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贯彻的不好。

输液中巡视不够。

!输液速度掌握的不好。

这些现象虽不是普遍的,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1.2 分析产生上述质量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1.2.1 影响输液污染的临床因素:静脉输液工具本身污染。

有人报道13个厂家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有热源存在的占13.3%[2]。

另有人报道,抽样调查一次性输液器合格率只占77%[3]。

微粒的污染。

配药中割锯安瓿会带来玻璃微粒。

微粒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带入微循环,堵塞毛细血管,使血流不畅,可出现血栓或形成肉芽肿。

液体外渗及血管损伤,静脉穿刺过程中,选择血管不当,造成穿刺不成功会发生液体外渗,尤其是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药物外渗对血管及皮下组织的损伤比较严重。

一次性输液器对输液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一次性输液器对输液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3.3下收下送人员不需要专门培训
下收下送人员不需要掌
握每个包的组成及名称,避免临时护士频繁换岗、文化程度低不 能适应而带来的麻烦。供应室护士可通过专业培训、加强专业 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责任心意识来提高工作效率,充 分发挥护士的主导作用,严把每个环节质量,变被动1=作为主动 工作,积极参与管理工作,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劳动强
pm、3 flm、5
pm等多种
精密过滤输液器可供选择。应大力推广使用,逐渐减少并淘汰
万方数据
护理研究2010年2月第24卷第2期中旬版(总第313期) 普通过滤网输液器的生产和使用。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危蕈病 人、长期输液者和输入中药制刺、脂肪乳、紫杉醇等微粒较多的 药物时必须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国外发达国家标准高于国内 很多,如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规定:输入非脂肪乳液体应 使用直径为0.2“m过滤孔径的过滤器,输入脂类和全营养液 时使用直径为1.2肚m过滤孔径的过滤器。 4一次性输液器遮光效果与光敏盛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光敏感药物,如硝 普钠、呋塞米、缩宫素、对氨基水杨酸钠、硝酸甘油、维生索B2和 羟苄西林等。这些药物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造成药液分解、变色、氧化、沉淀,使药效下降、毒性增加。因此, 应避光保存和输入。传统的做法只在药瓶(袋)上罩一层避光纸 或黑布.现在已有避光输液器和避光罩,专门用于这些药物的输 入,但临床使用率较低,许多需要避光的药物没有选择避光输液 器。这与护十的认知水平和药剂人员的指导不到位有关,还与 药品说明书不规范有关。有些药品说明书中对输液器有明确要 求,如尼莫地平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要求使用避光且非 PVC材料的输液器,有些药物说明书中却没有标注。 5一次性输液器中残留环氧乙烷对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EO是一种高效化学灭菌剂,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被广泛用 于一次性输液器具的灭菌。Eo也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刺激 物和原浆毒物,对人体具有刺激性、毒性,可引起神经病变、白内 障、皮炎等多种病变。长期大量接触可致白血病、消化道肿瘤、 泌尿生殖道肿瘤、胰腺癌、脑癌和其他癌症。是一种明确的致癌 剂【9】。E0遇水可形成有毒的乙二醇和乙二醇乙烷,同样对病 人有害。在对医院从事消毒T作的545名怀孕妇女的自然流产 调查显示,怀孕期间接触E0的妇女自然流产率是未接触孕妇 的3倍mj。 一次性输液器中EO残留量多少与输液器材质、灭菌参数、 包装材料、解析方法和存放时间有关。环氧乙烷气体极易吸附 于塑料、橡胶及其他合成材料的分子之间,如果使用全部塑料包 装。EO在短时间内很难散除,按规定,输液器巾残留环氧乙烷

急诊科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急诊科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急诊科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急诊科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管理规定》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一次性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和处理等环节。

三、管理职责1.急诊科主任为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科室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并对本科室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负责。

2.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本科室一次性医用耗材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和处理等。

3.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并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

四、采购与验收1.急诊科根据临床需要,制定一次性医用耗材采购计划,报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审批。

2.采购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和检验报告。

3.急诊科护士长负责对采购的一次性医用耗材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五、储存与发放1.急诊科设立专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库房,库房应当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并定期进行消毒。

2.库房内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应当按照品种、规格、批号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并建立相应的库存台账。

3.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发放一次性医用耗材,并做好发放记录。

六、使用与管理1.急诊科医护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前,应当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熟悉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急诊科医护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时,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医疗安全。

3.急诊科医护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护士长。

4.急诊科护士长负责对本科室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回收与处理1.急诊科设立专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回收容器,容器应当有明显标识,并定期进行消毒。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推广使用,实现了医疗用品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生产模式,使医疗用品在质量上得到保障,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医源性感染,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产品性能不符合要求。

注射器漏气,输液器漏气,输血器漏血等现象偶有发生。

1.2 回收不严给社会造成危害。

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即弃,如无严格回收制度,大量废弃物品将流入社会,不但造成社会污染,更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再次充斥市场,严重危害社会、威胁群众生命安全。

2 对策2.1 健全管理机制。

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感染科经常组织学习有关一次性用品管理法规、文件、标准,尤其是04年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确保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及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

2.2 器械科严格进货管理。

由设备科照计划采购,采购时要求厂家出示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合法有效的卫生许可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防止假冒产品进入医院。

购入的数量应根据供应室的计划和存放条件而定,防止产品积压。

2.3 供应室把好三关。

2.3.1 第一关质量验收。

一次性无菌输液器、注射器购入后直接用于患者,医院内不做任何处理,所以必须把好质量验收这一关。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供应室设有专职人员负责验收。

对每批购入的一次性无菌输液器、注射器按国家标准验收。

2.3.2 第二关物品储存。

一次性无菌物品是经企业灭菌合格后购入医院,再进入供应室,因而不同于一般产品,不宜随便放置。

供应室设置专门房间独立存放,室内保持洁净,空气含菌量≤500cfu/m2,温度保持在(20±2 ℃),湿度保持在60±1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躁,通风良好,并将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按照不同种类、不同型号分别放置在离地面20cm的架子上,距墙5cm,离顶50cm。

室内设有空气净化装置。

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范文

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范文

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范文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能够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1. 一般要求1.1 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

1.2 所有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且具有合格证明。

1.3 对于消毒器械,医疗机构必须定期进行检验、鉴定和维修,并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消毒效果。

1.4 对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疗机构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无损坏、无污染。

2. 消毒器械管理2.1 购置消毒器械必须经过审批并由专业人员选型,保证其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

2.2 消毒器械的仓库和使用场所必须符合防火、防潮、通风、干净整洁的要求。

2.3 消毒器械必须根据产品规定进行正确使用,并定期进行消毒效果验证。

2.4 消毒器械必须进行定期检验和维修,在修理期间必须有备用器械。

2.5 消毒器械的维修、检验和验证记录必须详细完整,包括日期、人员、检验结果等,并保存至少一年。

3.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3.1 医疗机构必须定期进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库存清点,并采取措施避免过期使用。

3.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保持原包装完整,不得私自拆封或改变其使用标识。

3.3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尘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化学物品。

3.4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视觉检查,确保其无破损、无变质、无过期。

3.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报废和处置必须符合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做好相应记录。

4. 监督与责任4.1 医疗机构必须成立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管理制度。

4.2 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购买、使用、维修、处置等环节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做好相应记录。

4.3 监督部门必须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的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模版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模版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模版无菌医疗用品是医疗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重要医疗用品,具有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针对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的制度模版,以供参考。

一、总则1.为规范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相关科室和人员。

二、无菌医疗用品的分类和标识1.根据用途和特点,无菌医疗用品分为手术器械、注射器具、敷料、输液器具等几类,每类用品应有专门的标识。

2.无菌医疗用品的包装上应有清晰完整的标识,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以便于查找和辨识。

三、无菌医疗用品的购进和验收1.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要和科学合理的用量计划进行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

2.无菌医疗用品应从正规合法的渠道采购,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3.无菌医疗用品的验收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确认产品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四、无菌医疗用品的存储和管理1.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在专门的无菌库房或专用柜子中,确保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度。

2.无菌医疗用品应按照规定的分类进行整理和摆放,保持清洁干燥。

3.无菌医疗用品的储存应遵守“先入先用”和“严禁超期使用”的原则,确保用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无菌医疗用品的发放和使用1.无菌医疗用品的发放应按照科室和人员的需求进行,确保用品的充足和及时。

2.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好手套、口罩和帽子等防护用品。

六、无菌医疗用品的清洁和消毒1.无菌医疗用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被污染,应及时清洁和消毒,确保其无菌状态。

2.清洁和消毒应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和程序进行,使用规定的清洗剂和消毒剂。

七、无菌医疗用品的报废和处理1.无菌医疗用品在超过有效期或受到污染或破损后应及时报废,严禁继续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