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作业1 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1.1走进化学科学习题鲁科版必修1

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1.1走进化学科学习题鲁科版必修1

第 1 节走进化学科学1.以下表达中 , 不吻合化学史实的是 (B)A.我国古代的四大创立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B.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原子学说C.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使近代化学获取了革命性的进展D.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C)A.1828 年 , 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制得了尿素, 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 在有机化学睁开的进度中,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基团理论〞对有机化学的睁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焰色反响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解析D.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 人们学会了合成、分别和提纯有机物 , 目先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经高出 3 000 万种3. 以下不吻合此刻化学研究方向的是(D)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资料C.研究化学反响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响中原子守恒关系4.以下说法中 , 不正确的选项是 (C)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耗资路子主若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 必然发生了化学反响C.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 为近代化学的睁开确定了基础D. 我国化学家在1965 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拥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睁开作出了奉献5. 以下关于化学反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A.必然有新的原子生成B.必然有新的元素生成C.必然有新的物质生成D.必然有颜色、积淀、气体等现象发生16.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

以下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氢气、硫黄在氧气中燃烧B.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表现美丽的绿色,将其加热变成黑色C.日本广岛原子弹的爆炸D.将生石灰放入水中,固体溶解7. 为防范污染环境,以下燃料最理想的是(B)A. 煤B.氢气C. 石油D. 植物秸秆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C)A.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素属于大气污染物C. 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延长保质期, 可以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食品增加剂D.从自然界中提取单质都必定经过化学反响才能实现9.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知识点鲁科版必修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知识点鲁科版必修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

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

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

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2.四种基本方法(1)观察法①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②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2)实验法①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②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实验安全。

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③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1。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1)首先,人们从矿物、岩石以及生物体中发现了有用物质;再认识它们的性质和结构;然后就可以把它们从矿物、岩石以及生物体中提取出来;还能够从已有物质出发制造出来。

(2)化学家能够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分子,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所以,化学科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2。

化学科学的实用性是指它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若没有合成氨的化工技术,人类就没有氮肥,将面临饥饿的威胁;若没有新药物的成功研制,人类就无法医治疾病,面临疾病带来的威胁;若没有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没有芯片和光导纤维,人类的生活就不会丰富多彩。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近代化学的形成初期: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取火和用火。

之后人们又学会烧制陶瓷、冶金、酿酒等,并希望制出长生不老药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

2.化学科学的发展:(1)近代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年代、人物、重大发现或发明创造、作用)(主要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2)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①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建立了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崛起了合成化学;创立了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也得到了开创性的研究;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课件: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返回首页Fra bibliotek下一页[探究问题] (1)如上述构想成立,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太阳能 太阳能 【提示】 CO2+2H2O ――→ CH4+2O2; 2CO2+4H2O ――→ 2CH3OH+3O2; 太阳能 2N2+6H2O ――→ 4NH3+3O2
(2)实现上述构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知 识 点 一
知 识 点 三
第1节
知 识 点 二
走进化学科学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科学。 重 点 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 20 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 21 世纪 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科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 C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当前我 国农业地区大量的植物秸秆如何处理的问题备受关注。下列提出的几种植物秸 秆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出售给工厂做工业原料 B.就地焚烧成草木灰做植物的钾肥 C.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甲烷作燃料 D.应用化学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制成优质的牲畜饲料 (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钾和氧的化合价分别为+1 和-2,故碘的化合价为+5;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能吸收色素使红糖脱色;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能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CaCO3 反应;天然气的主要成 分是甲烷。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H2O 是由 1 个 H2 分子和 1 个 O 原子构成的。 (2)核辐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 (4)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和制造分子。 (5)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生成新的原子。 (6)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1、走进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变幻多姿。面对生机勃勃、变化 无穷的大自然,人们从远古时代就开始探寻:是什么物质构成 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怎样变 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
在长期认识和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人们对物质的认 识越来越深刻,并逐渐建立起不同的各门自然科学。化学 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 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 各种各样的物质(大至浩瀚无边的宇宙,小到肉眼看不见的 微粒)。
原子核结构模型的建立,光谱实验, 辐射现象,光电效应,建立现代物质 结构理论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 立,元素周期律的发 现等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
溶洞是如何形成的?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
聚丙烯
高分子尼龙粉末
聚乙烯
有机玻璃
聚四氟乙烯 高分子人造血管
塑料泡沫 PVC管材
硅芯片
液晶材料
光导纤维光光导纤维 光学纤维胃镜
低温下的超导技术
生物陶瓷
耐高温材料
图中猫 站在耐热 的材料上, 而耐热的 材料下面 用火加热 猫却一点 也不感觉 到烫!
神舟飞船
期律
原子核结构模型的建立,光谱实验,现代物质结构理论 辐射现象,光电效应,建立现代物 质结构理论
知其理造其物
代表性的地 域
中国时代
欧洲时代
美国时代
4.我国现代化学贡献
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
1980’ :核糖核酸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材料
环境
化学
能源
生命
1.微观层面上:操纵__分子___和__原__子_,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第一单元 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一单元 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一单元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来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预习导学:1.化学是在_____ 、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____、性质、变化、___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其中性质指是____性质、____性质;变化包括____变化和____变化。

2.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____和制造_______。

3.化学的探索空间(1)化学家可以在微观曾面上操纵_____,组装____、_____和分子机器。

(2)在能源和资源方面:人类能够____、____能源和资源,既能得到充足的____,又能处理好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关系(3)在材料科学方面:化学将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______的生产成为可能。

(4)在环境科学方面:化学为解决_____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人类能够使用无害的____和______,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在医学上:在______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止措施,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4.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_________,标志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_______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________,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__________,把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5.我国古代在实用技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造等;世界闻名的中国医学家______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化学鉴定的实验方法;20世纪50年代,我国化学科学在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50年代初对抗生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结束了我国不能自己生产_____、______类抗生素的历史。

6.1959年,我国报道了_____和____的研制工作,后来有关单位成功的开发出氢氧燃料汽车;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化学结构相同、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1鲁科版

高中化学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1鲁科版
联系
举例
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无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不变,微粒 间隔可能改变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变化,变成了其 他物质的微粒
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但是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物理变化的 过程
理论
特点
现代 化学
微观粒子的研究; 现代物质结
物质的合成;化学 构理论
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现代物质结 构理论
知其理造其物
同步练习
1.思考辨析: (1)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备出大量的人工合成元素。 ( ) 分析:×。化学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 利用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按照人们的要求制备自然界里没有的物质,更好地提高生活 的质量。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一、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思考探究: 信息1: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信息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分析以上两个信息,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两个变化过程各有什么特点? (2)两个变化过程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变化 定义
本质 特征
外观 特征 区别
【归纳总结】
时代
主要成就
实践
理论
特点
古代实用 冶金、制药、 铜、铁合金冶炼; 没有科学理论做 造其物不
造纸、烧制
技术
酿酒等
指导
知其理
陶瓷
近代 化学
原子—分子 学说
化石燃料的开采 利用;药物化学的 兴起;冶金化学的 探索等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纲要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科学。

2、知道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及发展过程和趋势。

3、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4、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重点】: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本,加强理解与识记。

【导读纲要】:一、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课本:1、化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2、学习化学科学的价值。

3、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4、化学科学探索的空间。

二、阅读课本之后完成下列题目:1、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2、化学家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种,化学的特征就是和。

它是一门具有的科学。

3、近代化学科学发展的里程碑:①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②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革命性进展。

③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4、20世纪中叶,化学科学和科学共同揭示了生命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规律。

1965年,我国化学家人工合成的是世界第一次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5、在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和,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等。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习目标】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2、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体会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3、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4、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基础温故]1.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B.华罗庚C.侯德榜D.钱学森解析:选C。

侯德榜是化学家,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古诗词是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解析:选C。

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中的“野火烧不尽”、B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涉及物质的燃烧,都有新物质生成;D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火药的爆炸,当然也有新物质生成;只有C中的“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B.化学既能破坏环境又能治理环境污染C.人们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分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解析:选C。

化学变化可以制造出新分子而不能制造出新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下列科技成果主要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干细胞B.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C.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D.量子通讯距离创下新纪录解析:选C。

A项,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干细胞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错误;B项,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是物理天文学研究的内容,错误;C项,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实际上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用途,正确;D项,量子通讯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错误。

5.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中,与化学科学的实用性无关的是( ) A.20世纪以来,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粮食的大面积增产,使人类摆脱了饥饿的威胁B.新型药品的成功研制使人类的生命期限被延长了许多C.台风登陆,给陆地带来了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D.消毒剂的使用对杀灭禽流感病毒起到很大作用答案:C6.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几年还兴起了营养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等学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在相互渗透B.化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化学在不断发展C.由于化学科学的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化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D.化学不再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科学解析: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科之间正在相互渗透,形成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化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科学”,化学在不断发展。

7.宣传科学知识,介绍和推广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和学生的义务。

下列说法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饮用工业酒精会使人双目失明B.舞台上的“云舞”是用干冰制造出来的C.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出汗”是因为Ca(OH)2与CO2反应生成H2OD.某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答案:D8.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有健康、环境、能源、粮食、材料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已知有以下几种,请将有助于解决下述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耗能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做为燃料④寻找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1)②⑤(2)④⑥⑧(3)③(4)①(5)④⑦9.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属于化学物质。

请回答:(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表面变得粗糙而失去光泽。

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_______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反应。

(4)东部城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将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

解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故碘的化合价为+5;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食醋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答案:(1)+5 (2)吸附性(3)CH3COOH (4)CH4[能力提升]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是科学家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创造分子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解析:选C。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化肥、药物、化纤、塑料等的制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故A项错误;化学研究不只是认识分子,还能制造出分子,B项错误;C项正确;化学科学的发展确实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利用化学方法也能研制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用品和生活用品,通过对环境友好的途径来提高生活质量。

依靠化学知识,还可以为治理环境找到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并提出防治措施,D项错误。

1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解析:选D。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大量使用时会污染土壤;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零排放;化石燃料在自然界是有限的,在利用化石燃料的同时,还应开发其他清洁新能源。

12.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C.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D.一定条件下,水在20 ℃时能凝固成固体解析:选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会再变化,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产生的,可控制在一定条件下使金属钠中的自由电子不发生移动;物质的熔点与物质的结构和外部条件有关,水在20 ℃和一定压强下可凝固成固体。

13.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⑥C .①②④⑥D .③④⑤⑥解析:选C 。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有效控制“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回收资源,减轻环境污染;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会浪费大量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控制排入大气的有害气体,减轻“酸雨”等危害;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可以有效地减缓“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14.(1)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填写下列空白:①在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中曾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试写出该句描述的现象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主要成分为Cu 2(OH)2CO 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

试写出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缓解能源危机,能源专家构想出了利用太阳能促使燃料循环的构想图:当前,科学家还未实现这一构想。

但大自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日光作用下,利用太阳能把CO 2和H 2O 转变成了能源物质葡萄糖(可燃烧):6CO 2+6H 2O ――――――→太阳能、叶绿体C 6H 12O 6+6O 2。

①分别写出CH 3OH 、NH 3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 3OH 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3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______能。

③实现上述构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解析:(2)①由物质转化关系可以看出CH 3OH 最终燃烧变成CO 2和H 2O ,NH 3燃烧变成N 2和H 2O ,据此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