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高一3.10巩乃斯的马教案1语文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精品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精品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材,《巩乃斯的马》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巩乃斯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巩乃斯马的生存环境和特点,掌握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理解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巩乃斯马的生存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巩乃斯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马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巩乃斯的马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表达技巧,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讨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巩乃斯的马》2. 主要内容:生存环境:高原、草原、沙漠等;生活习性:耐力强、适应力强、群居生活等;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对比等;作者观察与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自然与人类的关系2. 答案要点:巩乃斯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巩乃斯的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巩乃斯的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巩乃斯的马》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巩乃斯的马》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角色和其所扮演的角色。

3.理解小说中的比喻手法。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乃斯的马》情节和人物角色。

难点:比喻的理解以及在写作中的应用。

3.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解文言文“交月黄花”与“秋水盈盈”的意思,引发学生对比喻的思考。

2.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分享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二)讲解1.给学生简要介绍小说《巩乃斯的马》的情节和主题,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分析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角色:巩乃斯、乌贼、戴佛森等人扮演的角色,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讲解小说中出现的比喻手法。

(三)练习1.分别让学生阅读小说中出现的两个比喻:巩乃斯的马“像一只老鼠一样”,戴佛森的眼睛“像火一样炯炯有神”,并解释其意义。

2.让学生在小组中一起探讨怎么样用比喻手法来描述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3.让学生自己写一段比喻描述巩乃斯和他的黑骏马。

4.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对小说的评论。

(四)总结1.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比喻和评论。

2.评价学生的文章,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

3.概括课程要点,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说《巩乃斯的马》展开,通过讲解情节、人物角色等,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比喻手法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意义,并能在写作中使用比喻手法。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1.导入部分设计不够生动。

虽然导入中的两个环节都是通过和学生互动来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但是整个设计感觉略显枯燥,不够生动、吸引人。

下次在设计导入部分时,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小游戏或挑战,让学生更加投入。

2.比喻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比喻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讲解和练习。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具体章节为《巩乃斯的马》。

文章通过对巩乃斯马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马的英勇气概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文章的结构分析、语言特色、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感受文章所展现的自然美和生命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文章的结构分析,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关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注生词和优美句子。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b. 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分析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c. 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总—分—总2.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细腻传神3. 主题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马的印象。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分析其语言特色。

2. 答案:a. 答案开放,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b. 答案要点: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马的英勇气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关于马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手法。

b. 推荐阅读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具体章节为《巩乃斯的马》。

课文通过对巩乃斯马群的形态、习性和精神风貌的描绘,展现了马的雄健美丽和自由奔放的生命力,同时寓意了生命的顽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对巩乃斯马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领悟课文中马的生命力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中马的形象、生命力和精神风貌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b. 讲解课文中马的形象、生命力和精神风貌。

4. 例题讲解:a. 分析课文中的一个描写马的句子,解释其表达手法。

b. 讲解如何从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a. 学生仿写一个描绘马的句子。

b.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6.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马的精神风貌对人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巩乃斯的马2. 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3. 马的形象、生命力和精神风貌4. 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巩乃斯的马。

b. 举例说明课文中运用了哪些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2. 答案:a. 巩乃斯的马雄健美丽,四肢强健,鬃毛飘逸,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b. 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描绘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马的精神风貌。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关于马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具体章节为《巩乃斯的马》。

详细内容包括欣赏作者文笔之美,了解巩乃斯的马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长难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进而引入本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注意生僻词汇和长难句的理解。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生僻词汇和长难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 课文主要描述了巩乃斯的马的哪些特点?b.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哪些情感?c. 你从文章中收获了哪些启示?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巩乃斯的马》2. 主要内容:a. 巩乃斯的马的特点b. 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c. 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巩乃斯的马”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大自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0《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0《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个体视野的狭小中走出来,体悟文章展现的阔大的精神世界,思考个人、民族的生命内涵。

2、引导学生欣赏马的激情,思考人与马的关,人与自然的关系。

3、增强学生对美的文辞的审美感受力并雕琢学生的文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感受课文。

2、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庄子有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你们有什么自己是非喜爱的事物,动物。

(请学生发言。

)周涛喜欢“巩乃斯的马”——他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介绍背景:作者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和许多知识青年一样在农村生活、劳动,接受所谓的“再教育”,精神上受到压抑,为挣脱束缚,寻找自由,从马身上感悟到了“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崇高的化身”,感受到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本文是周涛的代表作,也堪称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

这并不是因为作者见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马,而是因为他很好地写出了心中的马。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秀散文,文题中的“马”即是作者所托之物,巩乃斯则是“马”所活动的环境。

二、(1)第一次读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师生交流:激情、豪迈、生命力、壮阔、悲怆……)(2)思路:开篇写自己“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写自己喜爱马,用牛、毛驴、骆驼的丑陋、奴性衬托出马的魅力,然后集中赞美和描写马,突出地描写了“奔马”的壮阔场面,再从马联想到兵马俑、铜马车等历史,由对马的崇拜引出对英雄的崇拜,最后用“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1-3)---比较引出第二部分: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4-16)---描写抒情第三部分: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17-21)---联想议论。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

必修二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具体章节为《巩乃斯的马》。

本文通过对巩乃斯马的描绘,展现了马作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同时传达了作者对马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文章结构、主旨思想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对马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和美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主旨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如雄浑、壮美等。

b. 讲解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典型例句,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句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思想,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巩乃斯的马》2. 主要内容:a. 语言风格:雄浑、壮美b.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c. 文章结构:总分总d. 主旨思想:对马的热爱与敬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马的文字。

b.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马的感受。

2. 答案:a. 示例:那匹马犹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在草原上疾驰而过,四蹄翻飞,鬃毛飘扬,展现出无尽的活力与力量。

b. 示例:文章中对马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马作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

马是勇敢、忠诚、坚韧的象征,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巩乃斯的马》教案3 语文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巩乃斯的马》教案3 语文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巩乃斯的马》教案3 语文版必修2教学目的要求:1、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2、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重点: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难点:“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徐迟写作的《黄山记》,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了新的认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在小学,在初中,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见到过描写马的诗文吗?谁能说说?明确:有韩愈的《马说》、臧克家的《老马》,还有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秦琼的黄骠马,有天马行空、马踏飞燕、龙马精神等等。

二、研读课文:1、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课文先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再写马之所以可爱,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照应开头。

作者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不理解不爱马的人,从反面表明自己爱马;第二段用牛、骆驼、毛驴和马对比,再一次表明马才是可爱的;第三段说自己见了巩乃斯的马后更加爱马,至此点题。

接着作者用大力气描写了两个典型的场面:冬日雪夜骑马狂奔和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在描写骏马奔腾的场景的前后,作者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对马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这两幅画面之间还写了一幅马的家族图,同样,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担忧和思索。

18、19两段则写的是有关马的联想与思考。

(学生找出“雪夜骑马狂奔”和“夏日群马奔腾”两个场面描写,思考其前后抒情议论的语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下面做出标志)2、怎样写的?(明结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一、①③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点明题意。

④⑧冬日雪夜纵马狂奔对自由的向往追求。

⑨⑿马的家族图对生存竞争的肯定、赞许二、全部魅力⒀⒄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三⒅⒇由马引出的联想和思考四、(21)照应开头3、为什么要这样写?(学技巧)文章第一自然段即亮出自己的态度而决不隐晦:一是认为不爱马的人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迟钝,二是认为他们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0《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能力目标:根据特定情景,把握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马的形象中所倾注的强烈的情感底蕴和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在小学,在初中,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见到过描写马的诗文吗?谁能说说?(有韩愈的《马说》、臧克家的《老马》,还有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秦琼的黄骠马,有天马行空、马踏飞燕、龙马精神等等。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有什么不同与其它马之处.
二、作者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

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

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

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三、词语:
◎生词:
丑陋畸(jī)形龇(zī)牙大鸣滑稽驮(tuó)着唿(hū)哨颠簸歉疚(jiù)鬃毛牝(pìn)马马驹(jū)儿穹(qióng)庐毡(zhān)房倏(shū)忽悲怆(chuàng)后裔(yì)兵马俑(yǒng)
◎词解:
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

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当之无愧:能承受各种荣誉或称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惭愧。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奔马。

◎关于马的名句:
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四、课文解读: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两个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1、课文是怎样揭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的?
明确:(1)比较;(2)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两幅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3)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

(4)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

2、理清作者思路,按此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出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第二部分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第三部分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3、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些动物与马对比,这些动物各自的和共同的缺点是什么?既然写马,为什么要借其它动物和马对比?
明确:牛安贫知命,骆驼畸形丑陋,毛驴难当大用。

它们都反映了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

而马则以其不受羁绊呈现了全部的生命魅力。

马不同于这些动物,它除了实用功能,更有精神上的意义。

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激发人们去追求生命的自由境界。

4、把第二部分划成三个层次,并写出大意。

明确:第一层:写雪夜骑马狂奔的场景。

第二层:对马的观察、思考及其带来的艺术享受。

第三层: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

5、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朗读。

①马能给人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

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明确: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当时阴暗低沉的社会生活气候。

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马奔使作者重温到人生自由的快乐。

了解了这层含义,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把观察马作为一种艺术享受了。

②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还会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

明确:作者从马的形象中找到了人的精神,在普通压抑的年代里隐秘而不屈地保持了个人的真诚感受,始终与精神麻木相对抗。

五、讨论: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的感受体会。

六、小结学生讨论及本次学习
本文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作者从马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追求。

七、课后作业布置:
广泛欣赏以马等充满力与美的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包括诗文、绘画、雕塑、摄影,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

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第二部分(4-18):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第三部分(19-23):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