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习俗】--------腊八粥

合集下载

腊八粥:腊八粥-简介,腊八粥-起源_腊八粥

腊八粥:腊八粥-简介,腊八粥-起源_腊八粥
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 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 20 分 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 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 改小火慢煮 40 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粥熟后加蜜桂花、红 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腊八粥_腊八粥 -简单介绍
腊八粥
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 是“腊八饭”)的风俗。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 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 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
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豆类放入锅中,煮 20 分钟左右,再倒入浸泡好的米类,熬煮 45 分钟 左右。6.待粥微微浓稠时放入蜜枣,继续熬煮片刻就可以离火。放入 冰糖,就可以实用。
腊八粥_腊八粥 -营养
老百姓在华岩寺喝腊八粥时的热闹情景
一般的热量在 380 克 440 卡路里,国人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 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 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 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 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 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 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
也。”另,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说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清朝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 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吃腊八粥更是宫廷盛事,皇帝、 皇后赐文武大臣腊八粥,也发放米果给各大寺院。旧时,腊月初八吃 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 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 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岁 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 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 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节的传统祭灶与吃腊八粥习俗

腊八节的传统祭灶与吃腊八粥习俗

腊八节的传统祭灶与吃腊八粥习俗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相传始于唐朝,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灶和享用腊八粥的习俗。

祭灶和吃腊八粥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也是人们表达敬意和祈福的方式。

下面将介绍腊八节的传统祭灶与吃腊八粥习俗。

腊八节传统祭灶是中国民间的一项重要习俗。

祭灶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灶王爷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据传灶王爷是掌管家庭的神灵,每年都在腊八节前夕离开家庭,到天庭述职,然后在腊八节当天返回。

因此,家人们要在腊八节前夜为灶王爷预备好丰盛的祭品,以示诚意和尊敬。

祭品通常包括水果、糕点、米酒等,摆放在供桌上。

在祭祀的过程中,人们会点燃香烛,手持双手合十,向着供桌向灶王爷祈祷。

祭拜完毕后,家人们会一同品尝祭品,以示团圆和祈福之意。

除了祭灶,腊八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道由多种杂粮、果仁和豆类制成的浓稠粥食。

吃腊八粥的习俗传统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腊八粥的原料包括糯米、红豆、花生、栗子、枸杞等,各地的腊八粥配方可能略有差异。

制作腊八粥需要提前将杂粮浸泡,然后煮熟,再加入糖和其他调料,慢慢熬煮成稠密的粥食。

腊八粥食物的制作和享用过程体现了人们对于丰收的庆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吃腊八粥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寓意。

首先,腊八粥意味着家庭的团聚。

无论是在家中亲手制作还是外出购买,人们都会邀请家人、亲友一同品尝腊八粥。

这象征着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家庭的温暖氛围。

其次,腊八粥象征着对于丰收和富饶的祈愿。

在农耕社会,人们希望来年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和繁忙的生活。

腊八粥中的杂粮象征着多样化的粮食产出,而且杂粮富含营养,有益健康。

因此,人们吃腊八粥也是一种祈求来年生活富足和健康的意愿。

腊八节的传统祭灶和吃腊八粥习俗虽然古老却一直流传至今。

每年的腊八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能看到人们参与这些习俗的身影。

通过祭灶和吃腊八粥,人们表达了对灶王爷和祖先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知识积累)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

(知识积累)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

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腊八粥的来历习俗腊八粥的故事传说各地腊八节习俗介绍腊八粥的来历习俗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这一天在中国,家家户户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又叫八宝粥。

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

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

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

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

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

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

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

从那时起,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

粥要从腊月初七开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

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

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大约在九百年前,宋朝时代,腊八粥开始传人中国。

根据文字记载,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忠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

大约五百年前,明朝年间,腊八粥已成为一种圣餐,以至于节日期间皇帝们把它赠给他们的官员。

由于腊八粥受到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青睐,也就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到现在一直作为传统食品受到尊崇。

现在,我们习惯上称腊八粥为八宝粥,指的是做这种粥需用许多种有营养的配料。

这里介绍一下制作八宝粥的特殊方法。

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干枣、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干果一起煮,然后再加红糖。

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也可以加上红豆,菜豆,松子仁,莲子,或者另外一些有营养或美味可口的东西。

这样,你会发现粥的配料已远远超过八种。

实际上,八宝粥用的配料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民俗传说腊八节的吃腊八粥与挂蒜头

民俗传说腊八节的吃腊八粥与挂蒜头

民俗传说腊八节的吃腊八粥与挂蒜头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腊八节这一天,有两项习俗备受关注,那就是吃腊八粥和挂蒜头。

这两项习俗在中国民间一直广泛流传,并且与传说中的故事紧密相连。

腊八粥,作为腊八节的重要食物,早在古代就开始食用。

据传说,吃腊八粥的习俗起源于佛教传说中的一段故事。

据传,释迦摩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佛陀诞生前,就梦到一位半身象、半身人的圣者替佛陀洗澡,并说佛陀将来将成为“树王”(即佛陀出家修行后坐在菩提树下获得大悟)。

为了庆祝佛陀出生,摩耶夫人决定在腊八这一天给众人挥洒法喜。

于是,在腊八的早晨,摩耶夫人亲手熬制腊八粥,并用腊八节的日出作为吉时,将腊八粥分赠给众人。

在佛教民众的传颂中,佛陀出生之日就是人们应该相互施与爱心的日子,而腊八粥则成为了表达这份爱心的象征。

腊八粥的制作过程通常非常讲究,在选材上多以五谷杂粮为主,比如大米、红豆、薏米、黑米、花生等。

将这些杂粮洗净之后,加水煮熟,再加入红枣、枸杞、莲子、百合等各种配料,煮成稠糊状即可。

腊八粥的味道香甜可口,滋补养生,因此吃腊八粥已成为了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

与吃腊八粥相伴的另一项传统习俗就是挂蒜头。

在腊八节这一天,许多人会在门口、窗户或者居家的各个角落挂上鲜蒜头,寓意着驱邪旺福、辟邪避灾。

这一习俗也是源自于一则民间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的某个农村,有一条凶猛的恶龙常常出没,给村民们带来无尽的灾厄。

为了驱逐这条恶龙,村民们向一位智者求助。

智者告诉村民们,用大蒜作为护身符可以辟邪驱灾。

于是,村民们纷纷将蒜头系在房屋的门窗上,结果竟然成功地驱走了恶龙。

自此以后,挂蒜头成为了人们辟邪的象征,特别是在腊八节这一天,更是习俗传承得最为广泛。

腊八节的吃腊八粥和挂蒜头不仅仅是人们寄托祝福的方式,更是民间故事与传说在人们生活中的延续。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更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吃腊八粥,人们期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健康、富有收成;而挂蒜头,则是为了避邪辟邪、驱凶趋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喝腊八粥和祭祖习俗

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喝腊八粥和祭祖习俗

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喝腊八粥和祭祖习俗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庆祝。

腊八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习俗是喝腊八粥和祭祖。

这些习俗代表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祖先的敬意。

腊八节的习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这个节日当天,人们会亲自动手制作腊八粥,这是一种由多种杂粮和豆类煮成的粥。

腊八粥的制作过程需要提前一天晚上开始,先将各类豆类和杂粮浸泡,第二天清晨再将它们一起煮熟。

这样制作出来的腊八粥香味扑鼻,口感丰富,营养丰富。

喝腊八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人们认为喝腊八粥可以保佑身体健康、人民安康。

一家人在腊八节早上会围坐在一起,品尝这碗温暖的粥。

他们会一边品尝着腊八粥,一边用香蕉叶或者红纸包裹着糕点和水果,作为一种祭品,供奉给祖先。

这象征着人们对祖先的感激之情和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除了喝腊八粥,腊八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祭祖。

根据中国传统,在腊八节这一天,家庭会在家中的祠堂或者祖坟前举行祭祀仪式。

这个仪式的目的是向祖先表达敬意,并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家人会整理祠堂或者祖坟,烧香、烧纸和上供物,祈祷着祖先的灵魂得到安宁和和谐。

祭祖仪式通常由家庭的长辈主持,整个家族会参与其中。

人们会穿上整洁的服装,准备好各种祭祀用品。

在仪式开始之前,家人会共同念诵祈福的经文,然后逐个轮流上香、献花和上供物。

最后,人们还会合家团圆,举杯祝酒,互相祝福。

这样的祭祀仪式不仅能够让人们缅怀祖先,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也意味着新年的开始。

腊八节的喝腊八粥和祭祖习俗是中国文化中独特且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习俗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喝腊八粥让人们身心得到滋养,寓意着团圆和祝福;祭祖习俗让人们感激祖先的付出,并祈求他们的祝福和庇佑。

正因为这些习俗,腊八节成为了一个家庭团聚和感恩的日子。

腊八节的喝腊八粥和祭祖习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不仅让人们记住了家族的历史,也让人们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情感纽带。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庆祝。

以下是腊八节常见的习俗:
1.吃腊八粥:腊八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
种由多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粥,如大米、红豆、花生、栗子等。

吃腊
八粥有平安健康、防灾避祸的寓意。

2.祭祀祖先:在腊八节,人们会祭拜祖先,向他们致以敬意和
感谢。

人们在庙堂或家中的神龛前焚香,献上鲜花和食物,祈求祖
先的保佑和福气。

3.禁针乞丐:一些地区有禁针乞丐的习俗,人们相信给乞丐一
个针会带来厄运。

因此,人们在腊八节时会回避给乞丐针,以避免
给他们带来不幸。

4.祭灶:腊八节也是祭灶的日子。

人们会在灶台前献上供品,
祈求灶神保佑家庭和农田的丰收。

5.___:一些地区的腊八节会有捞宝的活动。

人们将一些有寓意的物品放入水池或长桌上,然后用盆或筷子进行捞取。

捞到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含义,比如代表财富、健康、幸福等。

6.走庙会:腊八节期间,人们还会走庙会,观看民间表演和游乐活动。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游戏摊位和传统手工艺品,人们可以享受欢乐和购物的乐趣。

腊八节的习俗丰富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习俗都代表着人们对于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腊八粥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粥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粥的由来和风俗腊八粥的由来和风俗腊八粥腊八粥的由来:典故一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典故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典故三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

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

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

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腊八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腊八节习俗1、吃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2、祭祀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

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

部分地区很隆重。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

而且,腊八节还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节日。

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3、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

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泡制腊八蒜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

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

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

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习俗】--------腊八粥
小城自古民风淳厚,民俗悠远。

那小城百姓相对安稳的小日子,使得小城人把小节大年的过的有滋有味,远比好多大都市的节日要红火许多。

要说那腊月初一的“咬豆豆”多少有点游戏色彩的话,那小城人的“腊八节”可是认了真的,这不,那些讲究还是蛮多的了。

腊月初七这一天的晚上,家里的主妇就要把熬腊八粥用的糯米,薏米,粳米,花生,大豆,小红豆,红枣,核桃仁,松子全部准备好,所有米要洗净用冷水泡上,红枣要用文火蒸熟备好,花生,核桃,要剥皮用冷水浸泡,小红豆和大豆还要早一天就泡好备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超市供应的物资也丰富多了,有的人家熬粥还会加些枸杞和葡萄干,腰果,桃果什么的,同样这些干果也要提前洗净泡好备用。

同样这一天的晚上,还有的人家会剥蒜准备种栽蒜苗,那蒜苗栽的时候也有讲究,那栽蒜苗用的土必须是熟土,也就是曾经种过花草或庄稼的土,那样栽出的蒜苗才会生长的茂盛。

还有栽蒜苗的蒜也是经过一瓣瓣筛选的,不能有一点点伤痕,否则的话所栽的蒜苗就会烂掉的,腊八节这天自家栽种的蒜苗会特别的清香,过年时节炒豆腐,包饺子味道美极了,真的很清香怡人。

那些挑拣剩下的有瑕疵的蒜瓣瓣,聪明的小城人就用小城所特有的老陈醋腌制成腊八蒜,那腊八蒜酸甜可口,香脆怡人,用它炒肉片,炒香菇都是上等的佳肴。

腊八节这天清晨五六点钟,天还黑蒙蒙的,主妇就要起床开始洗米熬粥了,先放水,把大豆,小红豆和干果先文火煮上十几分钟,再换水下米熬粥,这粥要文火熬,等熬到七成熟时,再把先前煮好的干果,大豆,红枣什么的加入粥再熬,等到看不见水的时后就要边搅拌边熬了,要一直搅拌不能停下,这主要是怕把粥熬糊了,这是一份很艰苦的工作,你想想人在瞌睡中干活那是甚的滋味?因为是熬眼熬得粥,所以在小城也叫“红眼粥”的。

那香喷喷的腊八粥盛上来,想必谁也爱吃,可其中的营养价值你知道几分?
一,小米粒大作用:粳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薏米则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

二,花生+核桃:补肾益气:花生和核桃是熬制腊八粥不可缺少的原料。

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

核桃仁则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壮筋骨的作用,还可以增加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 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三,喝粥油黑妹变白女:核桃仁中含有美容不可缺少的维生素E,堪称美容食品之冠,松子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好。

不少美眉都喜欢喝腊八粥来美容,那粥油也是米油,才是美白皮肤的最佳内服调节剂。

四,准妈妈要多喝香软的腊八粥,能补钙和铁。

老年人喝的粥要多加大豆,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能预防骨质疏松。

其实,老辈人给我们遗传下来的小节大年,到了什么节气吃什么就能补什么,表面看来只是换换口味而已,实际上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冬天气温低,人体寒冷,喝点热粥补血益气,促进血液循环,人体自然就暖和了。

至于小城的主妇们熬眼熬粥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家人吃了粥,浑身上下暖暖和和地去上班,肚里饱满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的。

马上就要到腊八节了,你可要记得帮妈妈熬腊八粥呀,记得上班上学前多喝碗妈妈熬的腊八粥啊,在此也祝愿那些半夜起来为孩子们熬“红眼粥”的妈妈们开心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