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课件.ppt
合集下载
《腊八粥》(ppt)课件

反抗——抵抗 可靠——牢靠 嘟囔——嘀咕 ,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本文讲述了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的故事,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描绘出八儿一家 其乐融融且温馨、和睦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进一步突出了腊 八粥的美味。
本文中有许多对话描写,这些对话描写能够很好地展示 人物的性格特点。细读文中关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内容,简 要说一说他们各自的性格是怎样的。
八儿: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惹人喜爱。 妈妈:温柔慈爱、疼爱孩子。
八儿盼粥
原文语句
八儿心理
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人物心理
惊异 奇怪
修辞手法
拟人
八儿喝粥
原文语句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 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 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 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 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 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 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 不来了。
人物特点
吃得多 吃得尽兴 心满意足
描写方法
沸腾——鼎沸 搅和——搅拌 浓稠——黏稠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
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孥孥】本义是儿女,本课是对儿子的爱称。 【肿胀】文中是“膨胀”的意思。 【不消说】不必说,不用说,就是事情明摆着的意思。 【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奈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办法。
本文讲述了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的故事,展现了八儿的天真和童趣,描绘出八儿一家 其乐融融且温馨、和睦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进一步突出了腊 八粥的美味。
本文中有许多对话描写,这些对话描写能够很好地展示 人物的性格特点。细读文中关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内容,简 要说一说他们各自的性格是怎样的。
八儿: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惹人喜爱。 妈妈:温柔慈爱、疼爱孩子。
八儿盼粥
原文语句
八儿心理
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人物心理
惊异 奇怪
修辞手法
拟人
八儿喝粥
原文语句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 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 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 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 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 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 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 不来了。
人物特点
吃得多 吃得尽兴 心满意足
描写方法
沸腾——鼎沸 搅和——搅拌 浓稠——黏稠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
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孥孥】本义是儿女,本课是对儿子的爱称。 【肿胀】文中是“膨胀”的意思。 【不消说】不必说,不用说,就是事情明摆着的意思。 【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奈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办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件(共34张PPT)

统编 六语下
(第一课时)
走近作者
沈 从 文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等,湖南 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者 、京派小说代表人 物。沈从文创作丰富,一生创作过多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初读感知 01 读 准 字 音 , 理 解 词 语 , 读 通 课 文 。 02 文 中 描 写 的 腊 八 粥 给 你 留 下 怎 样 的 印 象 ?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细致描写了八儿急切等待着 吃腊八粥的情形。(详)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简单描写八儿一家美美地 吃上了腊八粥。(略)
结构脉络
整体介绍腊八粥 (1)
等粥
喝粥
(2~17) (18~19)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2~8) (9~12) (13) (14~17)
“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段并思考:
① 描写八儿的句子用“ 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画出,并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
② 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2
兴奋
急切
4 5
语言、 6
神态 描写
7 8
语言描写
文中的三个“叹气”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2
写出了腊八粥
逐渐粘稠,咕
嘟咕嘟冒泡的
5
样子。
谢 谢
13
栗子:稀烂到认不清楚。
美
饭豆:煮得浑身肿胀。
妙
花生仁:已是面面的了。
想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象
这段猜想说明了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 儿的猜想?
妙极了
心理活动描写出了八 儿对腊八粥的爱好和期盼, 一个“妙极了”概括了腊 八粥带给八儿的美好体验。
(第一课时)
走近作者
沈 从 文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等,湖南 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者 、京派小说代表人 物。沈从文创作丰富,一生创作过多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 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初读感知 01 读 准 字 音 , 理 解 词 语 , 读 通 课 文 。 02 文 中 描 写 的 腊 八 粥 给 你 留 下 怎 样 的 印 象 ?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细致描写了八儿急切等待着 吃腊八粥的情形。(详)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简单描写八儿一家美美地 吃上了腊八粥。(略)
结构脉络
整体介绍腊八粥 (1)
等粥
喝粥
(2~17) (18~19)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2~8) (9~12) (13) (14~17)
“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段并思考:
① 描写八儿的句子用“ 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画出,并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
② 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2
兴奋
急切
4 5
语言、 6
神态 描写
7 8
语言描写
文中的三个“叹气”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2
写出了腊八粥
逐渐粘稠,咕
嘟咕嘟冒泡的
5
样子。
谢 谢
13
栗子:稀烂到认不清楚。
美
饭豆:煮得浑身肿胀。
妙
花生仁:已是面面的了。
想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象
这段猜想说明了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 儿的猜想?
妙极了
心理活动描写出了八 儿对腊八粥的爱好和期盼, 一个“妙极了”概括了腊 八粥带给八儿的美好体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件(共85张PPT)

们展现了一幅浑厚、和
睦、温馨的画面。
课 文 第 13 自 然 段 中 , 八 儿对锅中的腊八粥进行了什 么样的猜想呢?在文中用红 线画出来。
12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
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
讲
往上一冲而已 !
课
文
13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
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
会写字
zhōu
米粥 腊八粥
腊八粥
会写字
nì
细腻 油腻
书写注意
“腻”字的右边部分是 “贰” 咽气 狼吞虎咽
多音字 yān:咽喉。 yè:呜咽、呜咽。
形近字 烟(yān):烟火、烟雾。 胭(yān):胭脂。 姻(yīn):婚姻、姻缘。
会写字
chí
汤匙
多音字 shi:钥匙。
第2~8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讲
9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
课
文
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
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八儿小小年纪竟然 要与母亲各吃三碗,而 “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 碗”,说明八儿吃粥的 想法极其强烈。
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
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
课
文
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
“看羊还不够资格”
“看羊还不够资格”说明了什么? 说明八儿年龄太小,既 呼应了前面八儿为了吃
粥撒谎说饿了的童真,
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又说明年幼的八儿对母
亲的命令无力反抗。反
问句起到了增强语气的
讲
作用。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
六下2《腊八粥》课件(26张PPT)

大匙 益发 上灯 松劲 孥孥 面面
iX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 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 话,眼睛可急红iX 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 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 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 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 我也吃三碗,大iX 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 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nú)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栗子已稀烂到不清楚了吧,饭豆 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 吃来总 该是面面的iX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 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 巴……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 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让它在锅中iX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 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 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 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iX
沈从文(1902-1988),湖 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他创作 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大 都与iX 湘西有关。主要作品《边城 》、《湘行散记》等。其作品具 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体现了 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和神采。
我心中对记忆里的河水、 夕i阳X 、乡音,皆那么爱着,十 分温暖的爱着。 ——沈从文
栗子已稀烂到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 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 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
iX
锅巴…… “呃……”他惊异地喊起来了,锅中的
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只是今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件(共18张PPT)

生字学习
腊粥 腻咽 匙 搅嘟
这篇课文环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 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爱恋。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 ,第1自
然段,照样子说一说你最爱好的食物。
一、 老老少少共同的感觉(爱粥) 二、 熬制过程(食材、做法) 三、 a看、闻、吃……(色香味)
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 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人们爱好。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那我饿了!”一个“那”字,可以看出八儿并不是真的饿, 只是太馋,是为了吃粥找的借口,表现出八儿的狡黠。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的是在 尾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 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 , 天要吃腊八 粥,把下巴粘牢。传说是腊八粥的由来。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 1988),原名沈 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者。1924 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 《边城》等小说。 主要作品: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其乐融融
结尾对八儿的动作和当时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 描写,虽然没有从正面写到八儿一家如何吃粥,但这 一切却又与吃粥息息相关,从侧面充分表现出一家人 在享用腊八粥之后的满足与幸福。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等粥”的过程,而略写“喝粥” 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作者通过对八儿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描写了 八儿“等粥”时急切的心情,更能体现出人们对腊八粥的爱好。 而对“喝粥”的过程,虽然采用了略写的情势,但是吃粥时的幸 福和等粥时的着急交相辉映,彼此映衬,放大了腊八粥带给人们 的幸福感。
《腊八粥》课件(共43张PPT)

文中对腊八粥有多处形象的描绘,找出 相应的语句,试着从词语选择、修辞运 用等方面进行品味?
腊八粥熬煮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 各种食材相互融合,粥会越来越粘稠,越来 越香甜可口。作者在讲述腊八粥变化时,多 次描写锅内的“叹气声”,使得腊八粥有了 生命力,这样的拟人化写法也恰到好处地写 出了腊八粥熬制过程中逐渐粘稠、咕嘟冒泡 的样子,极具画面感。如:
我的咽(yān)喉发炎了,不能咽(yàn) 下这些食物。
他放下汤匙(chí)拿起钥匙(shi)就走出 家门。
我会读
腊八粥 搅和 要不然 粉碎 浪漫
感觉 资格 猜想 总之 奈何
沸腾 可靠 肿胀 染缸
何况 罢了 惊异 解释
轻声字
唾沫 搅和 嘟huo] [dū nanɡ] [nú nu]
八儿迫不及待
动作描写
②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 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 摆到灶边好久了……
侧面描写
八儿娇憨可掬 迫不及待
③“妈妈,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说一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语言描写 “要到什么时候才 能 喝 粥 ? ”
妈,妈,要到什么 时候才……
要到夜里!
④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八儿为什么会感到 惊异?
妈妈煮的粥 到底是什么 样子的呢?
栗子已变得粉碎√ 饭豆煮得肿胀√
花生仁儿脱了 他的红外套√
锅巴,正是围了 锅边成一圈儿√
粥的颜色是深褐
没想到!!
脏
吃粥
靠着 斜立着
动作描写
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比喻
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 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侧面描写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腊八粥》课件(共54张PPT)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 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 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 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 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 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 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 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 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 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等粥(详)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等粥(详)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 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 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 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粥”, 主要写了什么事?
第2—17自然段 等粥 第18—19自然段 喝粥
(详) (略)
浏览课文,回忆:围绕“腊八粥”, 主要写了什么事?
第2—17自然段 等粥 第18—19自然段 喝粥
(详) (略)
等粥(详)
盼粥(第2—8自然段)
等粥(详)
等粥(详)
盼粥(第2—8自然段) 分粥(第9—12自然段)
同学们,再见!
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气味
样子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请你 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完美版PPT课件

和谐与团圆
腊八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熬制和分享腊八粥体现 了家庭和谐、团结互助的 精神。
祈福与祝愿
人们在腊八节喝腊八粥, 寓意着祈福消灾、迎接祥 瑞,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祝愿。
02
腊八粥的食材与制作
主要食材介绍
糯米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 脾胃,补益中气。
红豆
富含蛋白质、铁质,有利尿、消肿、补血之功 效。
西南地区
以四川、云南为代表的西南地区,腊 八粥独具特色,常加入辣椒、花椒等 调料,口味麻辣鲜香。
南方地区
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南方地区,腊八粥 口味偏咸,常用材料有粳米、糯米、 花生、黄豆等,还会加入一些肉类或 海鲜。
节日象征意义
01
02
03
丰收与感恩
腊八粥作为岁末年初的重 要食品,象征着丰收和感 恩,人们以此来感谢大自 然的馈赠和祖先的庇佑。
美滋味。
甜润为主
南方腊八粥以甜口为主,多放糖 或蜂蜜调味,口感清甜滋润。
不同民族间的差异
汉族
藏族
汉族的腊八粥以五谷杂粮为主,搭配各种 豆类、坚果和干果,寓意丰收和吉祥。
藏族的腊八粥称为“古突”,是用牦牛肉 、羊肉、青稞等食材熬制而成,具有浓郁 的民族特色。
回族
苗族
回族的腊八粥以豆类为主,不放猪肉等禁 忌食材,同时加入红枣、葡萄干等甜味食 材。
口感浓厚
经过长时间的熬煮,豆类 煮烂,粥体浓稠,口感香 滑。
甜咸皆可
北方腊八粥既有甜口也有 咸口,甜口多放红枣、桂 圆等甜味食材,咸口则加 入肉类或蔬菜。
南方腊八粥的风格
精致细腻
南方腊八粥注重食材的精细搭配 和口感的细腻,多使用糯米、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一说,应该怎样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亲情变得更加温 暖?
作业:口头熟读课文。 书面:写有关我国其它传统节 日的文章。
谢谢观看!
第十三课 腊八粥
学习提示
腊八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历12月8日这一 天,家家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传说喝了腊八粥, 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每当过腊八时,人们都要怀 念逝去的亲人;腊八节让我们懂得亲情、理解亲情、 珍惜亲情。
学习本课,感悟中国传统文化——腊八粥。
课前准备
1.自主阅读。通过查阅词典、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 字词,理解课文。
2.了解腊八粥的习俗。
课文层次
第1~3自然段: 母亲为了纪念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儿女们吃。
第4自然段: 为了纪念母亲,我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粥吃。
第5~7自然段: 我的外孙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八粥。
内容总结
1. 文章结构。 “我”的母亲为了纪念冰心的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
儿女吃。——“我”为了纪念母亲,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 粥吃——“我”的第三代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 八粥。
如: (1)妈妈做的抓饭,闻起来非常香。 (2)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
句型学习(可……啦)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可……啦”,“可”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用于感叹 句。
如 (1)姐姐写的汉字可漂亮啦。
(2)王老师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啦。
自由讨论
1.谈一谈你对亲情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亲情。
“从……起,……”,“从”是介词。指时间。常跟“起”、 “到”、“往”、“向”等搭配使用。 如: (1)从我懂事起,我就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
(2)从放假那天起,我每天帮助妹妹辅导功课。
句型学习(动+起来)
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动+起来”,表示动作开始,并有继续进行的意思。
2.小结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以腊八粥为线索——自己的母亲煮粥是为了
纪念她的母亲,而后来自己煮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 文章的最后点名了煮腊八粥的新含义——纪念周总理。
课堂抢答
1、怎样做腊八粥? 2、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 3、母亲为什么年年做腊八粥?
句型学习(从……起,……)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 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作业:口头熟读课文。 书面:写有关我国其它传统节 日的文章。
谢谢观看!
第十三课 腊八粥
学习提示
腊八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历12月8日这一 天,家家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传说喝了腊八粥, 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每当过腊八时,人们都要怀 念逝去的亲人;腊八节让我们懂得亲情、理解亲情、 珍惜亲情。
学习本课,感悟中国传统文化——腊八粥。
课前准备
1.自主阅读。通过查阅词典、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 字词,理解课文。
2.了解腊八粥的习俗。
课文层次
第1~3自然段: 母亲为了纪念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儿女们吃。
第4自然段: 为了纪念母亲,我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粥吃。
第5~7自然段: 我的外孙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八粥。
内容总结
1. 文章结构。 “我”的母亲为了纪念冰心的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
儿女吃。——“我”为了纪念母亲,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 粥吃——“我”的第三代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 八粥。
如: (1)妈妈做的抓饭,闻起来非常香。 (2)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
句型学习(可……啦)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可……啦”,“可”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用于感叹 句。
如 (1)姐姐写的汉字可漂亮啦。
(2)王老师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啦。
自由讨论
1.谈一谈你对亲情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亲情。
“从……起,……”,“从”是介词。指时间。常跟“起”、 “到”、“往”、“向”等搭配使用。 如: (1)从我懂事起,我就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
(2)从放假那天起,我每天帮助妹妹辅导功课。
句型学习(动+起来)
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动+起来”,表示动作开始,并有继续进行的意思。
2.小结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以腊八粥为线索——自己的母亲煮粥是为了
纪念她的母亲,而后来自己煮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 文章的最后点名了煮腊八粥的新含义——纪念周总理。
课堂抢答
1、怎样做腊八粥? 2、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 3、母亲为什么年年做腊八粥?
句型学习(从……起,……)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 亲给我们煮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