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课《腊八粥》第一课时(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爱粥 写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等粥 详写 写八儿等待腊八粥煮好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喝粥 略写 写八儿如愿喝到了腊八粥。
研读课文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 何写出腊八粥深受人们喜爱的?勾画相关 语句,进行批注。
排比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中,统治 者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 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 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现在,每逢腊八节,家家 户户一般会团聚在一起食用腊八粥。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
生平介绍: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 人,现代著名作家。
材料 做法 味道 外观
抓住美食的 特点,表达出 对这一美食的 喜爱之情。
写作小贴士
可以写制作食物的材料, 可以写食物的颜色、味道, 也可以写食物受人们的欢迎,来体现它的美味。
馄饨
提起馄饨,有谁不立马咽口水呢?瞧,那些可爱 的小馄饨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我们透过薄薄的 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可以闻到 浓浓的肉香……光是这样看着就令人赏心悦目,光 是这样闻着已经感受到它的美味,何况是大口大口 地吃到嘴里呢?
下节课再见!
沸腾: 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 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造句:我们千万不能触碰沸腾的水。
搅和: 搅拌调和。
造句:他将球搅和了一下,然后 抽出了一个素色球。
学习任务三
朗读课文,学习“爱粥”
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腊八那天 八儿“等粥”、“喝粥”这两件事情。
吃粥时的动作
《腊八粥》完美版PPT课件

心理描写
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特征,如母亲熬粥时的熟练动作、父亲品尝粥 时的满意表情等。
环境烘托
通过对家庭环境的描绘,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 围,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04
腊八粥文化内涵解读
腊八粥起源和历史发展
起源
腊八粥起源于中国的农历腊月初八, 是佛教节日“腊八节”的重要食品, 后来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05
跨学科拓展:民俗学、社会学等视 角
民俗学视角下《腊八粥》解读
腊八粥的起源与传承
01
探讨腊八粥的历史渊源,以及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的传承与变
异。
腊八粥与节令文化
02
分析腊八粥在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与其他节令食品的关联。
腊八粥的民俗象征意义
03
阐述腊八粥在民俗信仰、祭祀仪式等方面的象征意义,如祈求
《腊八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和价值观?
2 问题2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性格是什么?
3 问题3
腊八粥在文章中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什么?
4 问题4
文章中的哪些情节或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1 2 3
心得1
通过阅读《腊八粥》,我更加了解了传统文化的 内涵和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 识。
《腊八粥》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腊八粥文化内涵解读 • 跨学科拓展:民俗学、社会学等视角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沈从文生平与成就
《腊八粥》优课件

2腊八粥
第一课时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腊八粥
读一读,写一写
腊là(腊月) 粥zhōu(喝粥) 腻nì(细腻) 咽yàn(咽下) 匙chí(汤匙) 搅jiǎo(搅和) 稠chóu(浓稠) 肿zhǒng(肿胀)熬áo(熬粥) 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 脏zāng(脏乱)
语文2腊六八年粥级 下册
2 腊八粥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腊八粥
作家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 -1988), 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 文物研究者。他主张“美在生命”,中篇小 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 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谢谢观看
2腊八粥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2腊八粥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子不 是一
菊样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2腊八粥
第一课时
搅和:混合;掺杂。 糊涂: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 事物混乱不清。
2腊八粥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 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 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 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件(共14张PPT)

2 腊八粥
大家是如何概括出这件事的呢?
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 进行概括。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紧扣文中的 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 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2 腊八粥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自 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 粥的句子。
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 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看粥 2 腊八粥
读第14自然段,思考:当妈妈把八儿 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 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 现八儿此时的心理? 惊异
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 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 腊八粥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腊八粥
拓展阅读
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 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 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名家阅读: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2 腊八粥
2 腊八粥
2 腊八粥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环绕腊 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腊八粥
预习概括
这篇课文环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 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 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 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爱恋。
部编版语文《腊八粥》课件(共14张PPT)

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 分的。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 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 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 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 腊八粥的习俗。先秦起,腊 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 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 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熬腊八粥; 第二部分(第 2~18 自然段):等腊八粥;
第三部分(第 19 自然段):吃腊八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 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 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 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 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 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又称“佛成道节”。
认识作者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 的前一部分。
沈从文(1902--1988) “乡土文学之父”
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他的文学 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 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散文集《湘行 散记》。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 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 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 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 一家的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 分的。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 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 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 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 腊八粥的习俗。先秦起,腊 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 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 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熬腊八粥; 第二部分(第 2~18 自然段):等腊八粥;
第三部分(第 19 自然段):吃腊八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 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 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 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 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 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又称“佛成道节”。
认识作者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 的前一部分。
沈从文(1902--1988) “乡土文学之父”
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他的文学 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 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散文集《湘行 散记》。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 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 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 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 一家的
腊八粥课件.ppt

2.说一说,应该怎样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亲情变得更加温 暖?
作业:口头熟读课文。 书面:写有关我国其它传统节 日的文章。
谢谢观看!
第十三课 腊八粥
学习提示
腊八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历12月8日这一 天,家家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传说喝了腊八粥, 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每当过腊八时,人们都要怀 念逝去的亲人;腊八节让我们懂得亲情、理解亲情、 珍惜亲情。
学习本课,感悟中国传统文化——腊八粥。
课前准备
1.自主阅读。通过查阅词典、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 字词,理解课文。
2.了解腊八粥的习俗。
课文层次
第1~3自然段: 母亲为了纪念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儿女们吃。
第4自然段: 为了纪念母亲,我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粥吃。
第5~7自然段: 我的外孙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八粥。
内容总结
1. 文章结构。 “我”的母亲为了纪念冰心的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
儿女吃。——“我”为了纪念母亲,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 粥吃——“我”的第三代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 八粥。
如: (1)妈妈做的抓饭,闻起来非常香。 (2)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
句型学习(可……啦)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可……啦”,“可”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用于感叹 句。
如 (1)姐姐写的汉字可漂亮啦。
(2)王老师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啦。
自由讨论
1.谈一谈你对亲情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亲情。
“从……起,……”,“从”是介词。指时间。常跟“起”、 “到”、“往”、“向”等搭配使用。 如: (1)从我懂事起,我就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
(2)从放假那天起,我每天帮助妹妹辅导功课。
作业:口头熟读课文。 书面:写有关我国其它传统节 日的文章。
谢谢观看!
第十三课 腊八粥
学习提示
腊八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历12月8日这一 天,家家要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传说喝了腊八粥, 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每当过腊八时,人们都要怀 念逝去的亲人;腊八节让我们懂得亲情、理解亲情、 珍惜亲情。
学习本课,感悟中国传统文化——腊八粥。
课前准备
1.自主阅读。通过查阅词典、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 字词,理解课文。
2.了解腊八粥的习俗。
课文层次
第1~3自然段: 母亲为了纪念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儿女们吃。
第4自然段: 为了纪念母亲,我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粥吃。
第5~7自然段: 我的外孙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八粥。
内容总结
1. 文章结构。 “我”的母亲为了纪念冰心的外婆,年年煮腊八粥给
儿女吃。——“我”为了纪念母亲,年年给孩子们煮腊八 粥吃——“我”的第三代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也在煮腊 八粥。
如: (1)妈妈做的抓饭,闻起来非常香。 (2)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
句型学习(可……啦)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可……啦”,“可”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用于感叹 句。
如 (1)姐姐写的汉字可漂亮啦。
(2)王老师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啦。
自由讨论
1.谈一谈你对亲情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亲情。
“从……起,……”,“从”是介词。指时间。常跟“起”、 “到”、“往”、“向”等搭配使用。 如: (1)从我懂事起,我就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
(2)从放假那天起,我每天帮助妹妹辅导功课。
腊八粥ppt课件七彩课堂

02
结合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亲手制 作腊八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 验和认知。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培养
通过七彩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腊 八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 文化自信心。
通过了解腊八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 涵,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 创新问题。
05
互动环节:制作腊八粥体验活 动
Chapter
现场制作演示及指导
展示腊八粥的传统制作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腊八粥 的起源和历史文化背景。
现场演示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浸泡、熬煮等 步骤,让学生直观感受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技巧。
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 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任务。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腊八粥
。
佛教文化影响
随着佛教的传入,腊八粥逐渐与佛 教文化相结合,成为腊八节的重要 食品,寓意着祈福、消灾和感恩。
历史传承与发展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腊八粥 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美食,不 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承载着 深厚的文化内涵。
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
01
02
03
北方地区
以大米、小米、红枣、莲 子等为主要原料,口感香 甜,寓意着五谷丰登、家 庭和睦。
01 02 03 04
拓展活动范围
将腊八节活动推广至更多学校和 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这一 传统节日。
提升活动品质
注重活动的细节和品质提升,为 参与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活动体验 。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4-6人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 作过程中。
学生按照指导步骤,依次完成 选材、浸泡、熬煮等制作环节 ,亲手制作出美味的腊八粥。
结合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亲手制 作腊八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 验和认知。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培养
通过七彩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腊 八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 文化自信心。
通过了解腊八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 涵,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 创新问题。
05
互动环节:制作腊八粥体验活 动
Chapter
现场制作演示及指导
展示腊八粥的传统制作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腊八粥 的起源和历史文化背景。
现场演示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浸泡、熬煮等 步骤,让学生直观感受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和技巧。
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 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任务。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腊八粥
。
佛教文化影响
随着佛教的传入,腊八粥逐渐与佛 教文化相结合,成为腊八节的重要 食品,寓意着祈福、消灾和感恩。
历史传承与发展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腊八粥 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美食,不 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承载着 深厚的文化内涵。
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
01
02
03
北方地区
以大米、小米、红枣、莲 子等为主要原料,口感香 甜,寓意着五谷丰登、家 庭和睦。
01 02 03 04
拓展活动范围
将腊八节活动推广至更多学校和 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这一 传统节日。
提升活动品质
注重活动的细节和品质提升,为 参与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活动体验 。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4-6人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 作过程中。
学生按照指导步骤,依次完成 选材、浸泡、熬煮等制作环节 ,亲手制作出美味的腊八粥。
美术教学PPT 《腊八粥》教材课件

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
过了腊八就是年
八腊
CONTENTS
腊
适合年龄:6—7
八
教具准备:镜面纸,水粉颜料,
粥
PVC彩色片,水彩笔
八腊
CONTENTS
(1)知识点
腊
A、重点:了解腊八节的文化,观察腊八粥的特点。
B、难点:小朋友们学会水粉的表现方式,并且学习
八
圆形构图,背景的线条装饰。
(2)技法
粥
A、圆形构图。
改善胃肠道功能,排毒解毒。
花生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油脂不易在体内储存,可以改善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莲子,具有益肾涩清, 养心安神的作用,莲子心具有祛火的功效,尤其适合工作压力大的人食用。
大枣
具有补充气血的作用,同时在做腊八粥时大枣中含的糖可以为腊八粥改善口感,喝起来甜甜糯糯的。桂圆也是 一样的道理,可以改善八宝粥的口感,另外桂圆还含有维生素K,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B、背景使用单色线条装饰花纹。
壹
思维互动
腊 腊八节传说
朱元璋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 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 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 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 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 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信 迷 信 , 害 怕 鬼 神
专 门 出 来 惊 吓 孩 子
的 颛 顼 氏 , 三 个 儿
风 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
过了腊八就是年
八腊
CONTENTS
腊
适合年龄:6—7
八
教具准备:镜面纸,水粉颜料,
粥
PVC彩色片,水彩笔
八腊
CONTENTS
(1)知识点
腊
A、重点:了解腊八节的文化,观察腊八粥的特点。
B、难点:小朋友们学会水粉的表现方式,并且学习
八
圆形构图,背景的线条装饰。
(2)技法
粥
A、圆形构图。
改善胃肠道功能,排毒解毒。
花生
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油脂不易在体内储存,可以改善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莲子,具有益肾涩清, 养心安神的作用,莲子心具有祛火的功效,尤其适合工作压力大的人食用。
大枣
具有补充气血的作用,同时在做腊八粥时大枣中含的糖可以为腊八粥改善口感,喝起来甜甜糯糯的。桂圆也是 一样的道理,可以改善八宝粥的口感,另外桂圆还含有维生素K,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B、背景使用单色线条装饰花纹。
壹
思维互动
腊 腊八节传说
朱元璋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 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 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 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 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 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信 迷 信 , 害 怕 鬼 神
专 门 出 来 惊 吓 孩 子
的 颛 顼 氏 , 三 个 儿
风 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腊八粥
沈从文
1
.
你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 “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 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 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 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nuó 】(古代驱鬼避 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 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 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 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 又称“佛成道节”。
1.课文主要刻画了哪两个场景?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出来
“煮腊八粥”“吃腊八粥” 2.这两个部分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4
.
问题探究
“煮腊八粥”这个部分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八儿的 语言,请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从 中你能体会到八儿怎样的心理?
除了语言描写,还有哪些可以看出八儿的急切 心情?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这锅粥人的情 感,“碗盏都已经预备的整齐”,看来这锅粥难 逃被吃的厄运了,所以“叹气”,显得别有一番 情趣。
8
3。夜饭桌边,靠着他妈斜立着的八. 儿,肚子已 经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 喂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了吧。(21段) “麻烦”这个词很有趣,究竟八儿会麻烦妈妈什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一个“跌”字表现了 仿佛是栗子自己不小心摔到锅里,正因为是 “跌”进锅里的,所以“不久”就粉碎了,看来跌 的不轻,这样写充满了趣味,其中不难体会到 作者未泯的童心。
7
.
2。一个人出出进进于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 “叹气”的粥,碗盏都已经预备的整齐摆到灶边好 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2段)
2
.
沈从文(1902-1988)原名 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 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 湖西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 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 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 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 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 “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 父”的美誉。
3
.
整体感知
么呢?此时,八儿已经吃足,达到了吃撑的程 度,连站着都费劲,只能靠着妈妈还是斜立着, “如在热天”,喝了这么多热粥,一定大汗淋漓 了,妈妈就要为八儿扇扇子了吧,这也许就是 “麻烦”;也许撑得肚子疼,妈妈要为孩子揉揉 肚子?不管怎样,这种“麻烦”体现的一定是妈 妈对八儿的爱。
9
5
.
思考与讨论一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能够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细 读课文中的八儿与妈妈的对话描写,说说他们 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八儿:聪明机灵,惹人喜爱,天真活泼,受到,淳朴的人。
6
.
细节品读 沈从文文笔细腻,用词十分生动,赏析加红词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 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17段)
腊八粥
沈从文
1
.
你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 “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 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 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 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nuó 】(古代驱鬼避 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 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 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 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 又称“佛成道节”。
1.课文主要刻画了哪两个场景?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出来
“煮腊八粥”“吃腊八粥” 2.这两个部分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4
.
问题探究
“煮腊八粥”这个部分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八儿的 语言,请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从 中你能体会到八儿怎样的心理?
除了语言描写,还有哪些可以看出八儿的急切 心情?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这锅粥人的情 感,“碗盏都已经预备的整齐”,看来这锅粥难 逃被吃的厄运了,所以“叹气”,显得别有一番 情趣。
8
3。夜饭桌边,靠着他妈斜立着的八. 儿,肚子已 经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 喂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了吧。(21段) “麻烦”这个词很有趣,究竟八儿会麻烦妈妈什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一个“跌”字表现了 仿佛是栗子自己不小心摔到锅里,正因为是 “跌”进锅里的,所以“不久”就粉碎了,看来跌 的不轻,这样写充满了趣味,其中不难体会到 作者未泯的童心。
7
.
2。一个人出出进进于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 “叹气”的粥,碗盏都已经预备的整齐摆到灶边好 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2段)
2
.
沈从文(1902-1988)原名 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 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 湖西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 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 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 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 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 “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 父”的美誉。
3
.
整体感知
么呢?此时,八儿已经吃足,达到了吃撑的程 度,连站着都费劲,只能靠着妈妈还是斜立着, “如在热天”,喝了这么多热粥,一定大汗淋漓 了,妈妈就要为八儿扇扇子了吧,这也许就是 “麻烦”;也许撑得肚子疼,妈妈要为孩子揉揉 肚子?不管怎样,这种“麻烦”体现的一定是妈 妈对八儿的爱。
9
5
.
思考与讨论一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能够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细 读课文中的八儿与妈妈的对话描写,说说他们 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八儿:聪明机灵,惹人喜爱,天真活泼,受到,淳朴的人。
6
.
细节品读 沈从文文笔细腻,用词十分生动,赏析加红词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 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17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