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09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巢湖市统计局2010年3月22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于稳、着力于保、力争于快”的总体要求,上下同心、克难奋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经济企稳回升、结构调整优化、效益改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29.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6.47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43.04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79.86亿元,增长9.9%。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上半年增长11.3%,前三季度增长12.2%。

三次产业结构为20.1∶45.9∶34.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80元(折合1886美元),比上年增加1246元。

2009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上半年下降1.9%,前三季度下降2.2%,全年下降1.6%。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7.8%。

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8.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5.0%。

2009年各类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89.65万人,比上年减少1.67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二、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5.0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69万公顷,增长1.4%;早稻种植面积4.8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3%。

油料种植面积10.82万公顷,增长7.6%;棉花种植面积5.83万公顷,下降7.3%;蔬菜种植面积5.85万公顷,增长3.4%。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35.94万吨,增长1.8%。

夏粮总产量达32.08万吨,增长12.0%。

油料产量28.11万吨,增长10.5%。

2009年乌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

2009年乌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

2009年乌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14.25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93.85亿元,增长15.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64147元(折合9394美元),比上年增长21.5%。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比上年降低了0.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5.3%,比上年提高24.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4.5%,比上年降低了24.4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6.2:32.6 调整为1:68.8:30.2。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财政支出总计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47.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96%;医疗卫生支出2.56亿元,比上年增长90.86%;教育支出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低于上年5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1%,低于上年11.4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6%,低于上年2.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0%,低于上年4.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3%,低于上年1.5个百分点。

除此以外,衣着类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03%,低于上年21.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06%,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9%。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93%,低于上年22.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5.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3.45万人。

2009年全国各省市旅游收入统计表

2009年全国各省市旅游收入统计表

715.28 688.7 666.34 657 655.5 606.2 573.22 564.1 191.9 176.75
入排名
旅游总收入(亿元)
按6.83汇率折算数据 合并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4
2241.3668
1004.463
767.9393
675.307
192.7879
3724.066 3068.3724 2644 2452.2 2442.1 2241.3668 2225.1 1984.64 1472.5 1132.62 1099.47 1029 1004.463 908.9 892.5 810.7 805.23 767.9393 709.7 703.23 701 675.307 649.9 611.35 580.96 211.7 192.7879 186.08 60.15 55.99 53.4
2009年全国各省市旅游收入排名 2009年各省市旅游收入统计
国际旅游 江苏 广东 浙江 山东 北京 上海 辽宁 河南 四川 福建 湖南 天津 湖北 安徽 山西 云南 贵州 陕西 河北 重庆 广西 江西 黑龙江 内蒙 吉林 海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西藏 宁夏 来源: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特别批注的除外) 制表人:zb 556.8 10232.09 570.6 310 412.5 628.92 293.2 126 85 312.04 130.87 141.02 133.46 156.2 106.8 39.95 145.08 84.2 104.8 209.85 96.4 142.5 128.96 68.05 6.07 35.49 3.6 17.49 40.2 100.28 32.2 17.7 43.6 47.96 18.6 2.9 25.99 6.73 11.83 5.1 6.6 3.8 1.1 7.71 3.1 5.37 6.43 2.9 6.4 5.58 2.43 0.13 1.37 0.15 0.79 国内旅游 29726.6 35143 24400 16000 12360.74 24194.8 23312 21900 9706.41 15934.16

红河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红河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红河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全州生产总值(GDP)出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面对严峻的形势,州委、州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促进经济回升,全州经济呈现出止跌回升、步步向好的态势,顺利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560.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2008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4.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86.63亿元,增长10.8%(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47.47亿元,增长10.5%;建筑业增加值39.15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9.65亿元,增长15.2%。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8.7:51.1:30.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金融危机对我州工业的影响仍在持续,工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出口下降对全州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各级财政收支矛盾较突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压力仍较大,"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09年,全州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09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76亿元,比上年增长7.4%。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粮食产量达140.12万吨,比上年增长 4.8%。

畜牧业和渔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09年,全州肉类总产量为51.11万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猪肉增长21.5%,牛肉增长10.5%,羊肉增长10.1%;禽蛋产量3.99万吨,增长20%;期末大牲畜存栏数为104.63万头,增长3.6%;肉猪出栏515.75万头,增长21.2%;牛出栏20.74万头,增长11.2%;水产品总产量5.12万吨,增长13.5%。

2009年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展观 ,积极 克 服 国 内外复 杂 经 济环 境 ,特 别 是 国 际 金融 危机 、严重 自然 灾害 等带来 的诸 多 困难 和冲 击 , 以加强 现 代农 业建 设 为 主 线 ,充分 发挥 示 范 带动 作 用 ,积 极推 进 经济 结 构调 整 和 发展 方 式转 变 ,集 智
聚 力谋 发 展 、促 发展 ,实 现 了 经济 较快 增 长 、各 项 社 会事 业 全面 发展 、职 工生 活 明显 改 善 、社 会和 谐 稳定 的 良好 局面 。
加 值 15 .1 元 ,增 长 1.%;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004 亿 66
7 58 3. 5亿 元 ,增 长 1 .%。第 一 、第 二 、 第 三 产 业 2 5
增加值 占农 垦生产 总值 的 比重分 别为 3 . 48 %、3 .% 8 3
和 2 .%。 人 均 指 标 均 保 持 较 快 增 长 :人 均 农 垦 69 生 产 总 值 2 0 7元 , 同 比 增 长 1 .% ; 人 均 纯 收 13 24 入 79 0 6元 ,扣 除 物 价 上 涨 因 素 , 比上 年 实 际增 长


综 合
经 济 总 量 稳 步 攀 升 ,增 速 继 续 保 持 两 位 数 增
长 。全 年 实 现 农 垦 生 产 总 值 2 3 .5亿元 , 比上 年 78 7 增 长 1.%,增 速 连 续 七 年 超 过 1%。 其 中,第 一 29 2 产 业 增 加值 9 2 9亿 元 ,增 长 9 %;第 二 产 业 增 5. 4 . 4
99% .
全 年 农 作 物 总 播 种 面 积 为 67 . 0 33 公 顷 , 比 2千
上 年 增 加 2 1 0千 公 顷 。 其 中 : 粮 食 播 种 面 积 4. 5 4 8.1 公 顷 ,增 加 4 5 9千 公 顷 ,增 长 1.%, 343 千 3. 4 1 0 占农 作 物总 播 种 面 积 的 7 .%;棉 花 面积 6 61 2 2 5.6千

2009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2009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2009年中国各省GDP排名排名省份GDP(单位:亿元人民币)增速1 广东39082 9.5%2 江苏34061 12.4%3 山东33805 11.9%4 浙江22832 8.9%5 河南19367 10.7%6 河北17027 10%7 辽宁15065 13.1%8 上海14901 8.2%9 四川14151 14.1%10 湖南12930 13.6%11 湖北12832 13.2%12 福建11950 12%13 北京11866 10.1%14 安徽10053 12.9%15 内蒙9700 17%16 黑龙江8288 11.1%17 陕西8187 13.6%18 广西7700 13.9%19 江西7589 13.1%20 天津7501 16.5%21 吉林7203 12.3%22 山西7100 6%23 重庆6527 14.9%24 云南6168 12.1%25 新疆4270 8%26 贵州3887 11%27 甘肃3380 10%28 海南1647 11.7%29 宁夏1335 11.6%30 青海1081 10.1%31 西藏437 12.1%2009最新各省富裕程度排名【前六名】: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辽宁◆◆2009年江苏各市GDP排名城市名 06年GDP总额(亿) 人均GDP(元/人)79406.92苏州 4820.0056949.15无锡 3360.0042967.54南京 2780.00南通 1780.0022997.4244699.14常州 1560.0015812.43徐州 1450.0014711.78盐城 1174.0024251.10扬州 1101.0021669.98泰州 1090.00镇江 1060.0039552.24淮安 751.00 14332.06连云港 623.00 13369.108155.34宿迁 420.001、上海市13698亿元增9.7% (沪)2、北京市10488亿元增长9% (京)3、广州市8215亿元增12.3% (广东1)4、深圳市7806亿元增12.1% (广东2)5、苏州市6701亿元增长13% (江苏1)6、天津市6354亿元增16.5% (津)7、重庆市5096亿元增14.3% (渝)8、杭州市4781亿元增11% (浙江1)9、青岛市4409亿元13.5%(山东1)10、无锡市4400亿元13%(江苏2)11、佛山市4300亿元15.4% (广东3)12、宁波市3964亿元10.1% (浙江2)13、武汉市3960亿元15.1% (湖北1)14、成都市3901亿元12.1% (四川1)15、大连市3858.2亿元增16.5%(辽宁1)16、沈阳市3855亿元(辽宁2)17、南京市3775亿元增12.1% (江苏3)18、东莞市3710亿元(广东4)19、唐山市3560亿元增13% (河北1)20、烟台市3460亿元(山东2)21、济南市3017亿元同比增13%(山东3)22、郑州市3002亿同比增12.5% (河南1)23、长沙市3000亿元同比增15%(湖南1)24、哈尔滨市2800亿元增长13.2%(黑龙江1)25、石家庄市2770亿元同比增11%(河北2)26、泉州市2700 同比增14% (福建1)27、长春市2588亿元(吉林1)28、南通市2550亿元(江苏4)29、潍坊市2500亿元(山东4)30、温州市2430亿元8% (浙江3)31、淄博市2300亿元(山东5)32、福州市2296亿元同比增13.1% (福建2)33、绍兴市2223亿元(浙江4)34、大庆市2220亿元(黑龙江2)35、常州市2200亿元13%(江苏5)36、西安市2190亿元同比增15.6% (陕西1)37、东营市2065亿元(山东6)38、徐州市2000亿元14%(江苏6)39、济宁市2000亿元(山东7)40、邯郸市2000亿元11.5% (河北3)41、台州市1965.2亿元10% (浙江5)42、临沂市1958亿元(山东8)43、洛阳市1919亿元14.4% (河南2)44、嘉兴市1815.3亿元10.7% (浙江6)45、威海市1795亿元(山东9)46、包头市1700亿元(内蒙古1)47、金华市1681.8亿元10% (浙江7)48、沧州市1678亿元13% (河北4)49、合肥市1664.84亿元增17.2% (安徽1)50、南昌市1650亿元14.5% (江西1)51、南阳市1620亿元12.5% (河南3)52、鞍山市1608亿元(辽宁3)53、盐城市1600亿元13.6%(江苏7)54、昆明市1600亿元12% (云南1)55、扬州市1580亿元14%(江苏8)56、厦门市1560亿元(福建3)57、鄂尔多斯1560亿元22.5% (内蒙古2)58、保定市1534亿元11.7% (河北5)60、镇江市1421亿元13.6% (江苏9)61、中山市1409亿元(广东5)62、德州市1400亿元(山东10)63、泰安市1398亿元(山东11)64、泰州市1394亿元14%(江苏10)65、南宁市1300亿元同比增14.5% (广西1)66、吉林市1300亿元(吉林2)67、呼和浩特1294亿元17.5% (内蒙古3)68、惠州市1280亿元11.5% (广东6)69、江门市1277亿元11% (广东7)70、滨州市1230亿元(山东12)71、茂名市1200亿元10.1% (广东8)72、聊城市1200亿元(山东13)73、岳阳市1140.3亿元(湖南2)74、枣庄市1100亿元(山东14)75、湛江市1050亿元(广东9)76、许昌市1050亿元(河南4)77、常德市1050亿元13% (湖南3)78、廊坊市1050 12% (河北6)79、平顶山1050亿元(河南5)80、安阳市1036亿元13.1% (河南6)81、湖州市1034.9亿元(浙江8)82、焦作市1031亿元15% (河南7)83、宜昌市1026.56亿元(湖北2)84、衡阳市1020.4亿元(湖南4)85、乌鲁木齐1020亿元增长15% (新疆1)86、襄樊市1020亿元(湖北3)87、漳州市1010.01亿元(福建4)88、榆林市1010亿元24% (陕西2)89、珠海市992.1亿元(广东10)90、邢台市989亿元10% (河北7)91、汕头市977亿元(广东11)92、周口市916亿元12% (河南8)93、淮安市910亿元13.5%(江苏11)94、株州市910亿元13.5% (湖南5)95、桂林市902.6亿元12.6% (广西2)96、柳州市900.6亿元13.2% (广西3)97、商丘市900亿元12% (河南9)98、新乡市886亿元13.9% (河南10)99、信阳市860亿元(河南11)100、赣州市831亿元13% (江西2)102、菏泽市820亿元(山东15)103、松原市815亿元(吉林3)104、贵阳市813亿元13% (贵州1)105、驻马店812亿元(河南12)106、通辽市802亿元23% (内蒙古4)107、秦皇岛800亿元12% (河北8)108、曲靖市787亿元12% (云南2)109、日照市780亿元15.5%(山东16)110、咸阳市764.6亿元16% (陕西4)111、清远市757亿元18.2% (广东12)112、连云港750亿元13.3% (江苏12)113、临汾市750亿元4% (山西3)114、芜湖市749亿元(安徽2)115、绵阳市743亿元4.5%(受大地震影响严重)(四川2)116、赤峰市740亿元(内蒙古5)117、郴州市734亿元(湖南6)118、揭阳市725.03亿元16% (广东14)119、张家口720亿元13.5% (河北9)120、肇庆市720亿元(广东13)121、宝鸡市714亿元15.8% (陕西3)122、营口市703亿元20.3% (辽宁4)123、九江市703亿元13.5% (江西3)124、安庆市702.7亿元(安徽3)125、延安市700亿元15% (陕西4)126、德阳市695.04亿元1%(受大地震影响严重)(四川3)127、开封市695亿元13% (河南14)128、锦州市: 691亿元16% (辽宁5)129、运城市: 680亿元8.5% (山西2)130、宿迁市:675.2亿元14.6%(江苏13)131、锦州市: 675亿元16% (辽宁5)132、龙岩市: 672.8亿元14.5% (福建5)中国社会科学院14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全球第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有8个城市属于中国,依次是包头、呼和浩特、烟台、东莞、中山、惠州、潍坊、芜湖。

阿克苏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阿克苏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阿克苏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在地委和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地区三干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克服“7〃5”事件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断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20521元。

地方生产总值237.5亿元,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12%。

地方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86:30.36:39.7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7%,其中,食品价格指数102.6%,居住类价格指数101.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88%。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85.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98%。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2.4%。

二、农业农林牧渔总产值1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农业产值106.88亿元,增长18.45%;林业产值6.44亿元,增长24.32%;畜牧业产值21.25亿元,增长10.39%;渔业产值0.77亿元,增长16.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13亿元,增长1.66%。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6.39万亩,增长15.8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16万公顷(332.36万亩),增长37.26%;棉花播种面积29.16万公顷(437.48万亩),下降0.57%;油料播种面积1.22万公顷(18.26万亩),增长130.2%;甜菜播种面积 0.39万公顷(5.89万亩),增长89.39%。

全年粮食产量161.14万吨,增产37.3%,棉花产量46.45万吨,增长7%;油料产量2.05万吨,增长89.6%;甜菜产量26.41万吨,增长92.2%,水果产量90.70万吨,增长21.39%。

2009年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鹤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0-05-06 来源:鹤峰县统计局阅读次数:108 【字体:大中小】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紧扣“保障民生解…八难‟,加快脱贫奔小康”这一主题,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15380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64004万元,80991万元、7038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9%、21.0%、13.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0:34.9:34.1调整为29.7:37.6:32.7。

人均GDP达到10966元,比去年增加1699元,增长18.3%。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955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占县域生产总值的60.2%,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二、农村和农业经济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154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农业产值71022万元,同比增长7.5%;林业产值7303万元,同比上升64.2%;牧业产值22242万元,同比增长1.9%,渔业产值119万元,同比增长0.9%。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0万元,同比下降0.7%。

年末耕地总资源20.52千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5.87千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3.3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68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4.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7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5.4%。

农村基础设施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自来水受益村40个,占村总数的19.5%,比上年增加10个,增长33.3%;181个村通汽车,占村总数的88.3%。

主要农产品产量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2333万元,同比增长22.0%。

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50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计划和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方针政策,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全省经济迅速触底回升、保持了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 合 整体经济企稳回升。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8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4.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920.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3213.3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为13.9:47.3:38.8。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62.9%和3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65元,增长11.1%。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上涨1.2%。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四升四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4%、食品上涨1.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0.7%)、居住上涨1.0%、烟酒及用品上涨1.0%;衣着价格下降3.2%、交通和通信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5.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2.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4.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7%。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4353.0万吨,比上年增长3.0%;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三增一减”:水稻产量1574.5万吨,增长3.7%;玉米1920.2万吨,增长5.4%;小麦116.3万吨,增长30.0%;大豆591.9万吨,下降4.6%。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减少,蔬菜产量701.2万吨,下降33.7%;水果218.3万吨,下降29.2%;甜菜110.0万吨,下降57.7%;油料28.2万吨,下降1.1%;烤烟7.3万吨,下降6.2%;亚麻4.4万吨,下降70.5%。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全年猪牛羊肉为156.6万吨,比上年增长12.1%;禽肉28.9万吨,增长5.4%;牛奶528.7万吨,增长4.0%;蛋101.9万吨,增长8.8%。水产品产量38.1万吨,增长7.0%。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600个,比上年增加100个,增长6.7%;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760万亩,增长11.4%。劳务产业逆势推进。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6.7%。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0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7%。拥有农用拖拉机129.4万台,增长8.3%;农用运输车18.6万辆,下降0.5%。全年农村用电量48.4亿千瓦小时,增长9.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0.6万公顷,增长9.1%;节水灌溉面积225.8万公顷,增长13.1%。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1300公里;解决了4000个村屯、20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22万户、1826万平方米泥草房;新开工建设农村大中型清洁能源工程86处;完成9000个村屯绿化任务。新建和改造城镇卫生院185个,村卫生所76个、敬老院75家、五保家园50个;新建城镇文化站156个、“农家店”5000家。全省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29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218.0亿元,增长11.3%;集体企业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12.5%;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585.6亿元,增长14.8%。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15.8%;重工业增加值2491.3亿元,增长11.5%。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496.5亿元,增长11.6%;小型企业增加值409.0亿元,增长15.3%。地方工业经济增效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税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利润211.8亿元,增长22.8%;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1.9,提高13.6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61.3亿元,下降27.8%,其中利润860.1亿元,下降40.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8.4,减少62.6点。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回升。全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1%。其中,装备工业增长7.6%;石化工业增长14.5%;能源工业增长8.7%;食品工业增长31.5%。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种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66种,占58.2%,其中有90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12502.4 3.0原煤 万吨 8748.7 5.2原油 万吨 4000.7 -0.5天然气 亿立方米 30.0 10.8大米 万吨 563.5 23.4成品糖 万吨 26.1 -8.5乳制品 万吨 176.8 4.7液体乳 万吨 111.5 -0.1啤酒 万千升 175.4 3.9卷烟 亿支 426.0 0.0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54.9 -0.1原油加工量 万吨 1552.9 5.5焦炭 万吨 967.8 26.0合成氨 万吨 86.1 6.9化肥 万吨 62.4 10.2乙烯 万吨 58.3 0.3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0.5 -29.7中成药 万吨 17.9 10.6化学纤维 万吨 13.3 9.8水泥 万吨 2598.0 26.7生铁 万吨 494.6 34.4钢材 万吨 505.0 18.6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0.6 -22.8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10318.2 -8.4金属切削机床 台 4371 -39.7汽车 万辆 28.4 33.7轮胎外胎 万条 345.1 -8.7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18.9 -0.5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2.9 0.9建筑业增速加快。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0%。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17.6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的7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城镇投资4696.1亿元,增长40.0%;农村投资333.0亿元,增长18.0%。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1991.9亿元,增长54.4%;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594.5亿元,增长3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09.7亿元,增长29.1%。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1515.0亿元,增长26.9%,占城镇工业投资的78.4%。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共891个,比上年增加223个,完成投资2151.3亿元,增长39.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提升。全年城镇建成投产项目8575个,比上年增加301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2.0%,提高9.9个百分点。各类房屋竣工面积5598.6万平方米;竣工率52.0%,提高4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3453.9亿元,增长52.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3.5%,提高6.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商品房销售面积2015.5万平方米,增长35.6%;销售额652.5亿元,增长55.0%。 五、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3026.1亿元,增长19.1%;农村(县以下)零售额375.7亿元,增长19.3%。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27.0亿元,增长19.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29.4亿元,增长21.2%;其他行业零售额45.4亿元,增长7.1%。热销商品持续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21类产品零售额中,增长的有18类,其中,汽车类增长1.3倍,化妆品类增长25.1%,家具类增长23.1%,金银珠宝类增长2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0%,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下降。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62.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9%。其中,出口100.8亿美元,下降40.0%;进口61.4亿美元,下降2.8%。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02.4亿美元,下降31.7%;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34.8亿美元,下降37.6%;加工贸易进出口8.4亿美元,增长3.9%。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出口43.4亿美元,增长1.4%;私营企业进出口109.3亿美元,下降37.0%;三资企业进出口7.8亿美元,下降43.6%。从国(地区)别看,对俄罗斯进出口55.8亿美元,下降49.7%;对欧盟进出口16.0亿美元,下降33.7%(其中,对德国进出口5.4亿美元,下降26.7%);对美国进出口13.6亿美元,下降5.8%;对日本进出口6.0亿美元,下降2.7%;对韩国进出口5.2亿美元,下降45.5%;对巴西进出口5.2亿美元,增长40.2%;对安哥拉进出口4.4亿美元,增长26.3倍。从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29.4亿美元,下降2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亿美元,下降19.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6亿美元,下降7.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22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489人,增长4.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客运上升、货运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655.8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9%。其中,铁路956.6亿吨公里,下降5.0%;公路657.1亿吨公里,增长0.6%;水运6.8亿吨公里,下降21.8%;航空1.3亿吨公里,增长6.4%;管道34.0亿吨公里,下降2.6%。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577.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铁路232.3亿人公里,增长5.3%;公路226.9亿人公里,增长6.2%;水运0.3亿人公里,增长1.9%;航空117.6亿人公里,增长31.5%。民用车拥有量增势迅猛。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74.5万辆,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私人汽车121.8万辆,增长31.7%。民用轿车保有量66.9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