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外科的血流阻断技术
入肝血流阻断法、全肝血流阻断法、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等切肝手术肝门阻断技术要点

入肝血流阻断法、全肝血流阻断法、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等切肝手术肝门阻断技术要点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1e法即常温下暂时性阻断全肝入肝血流,通过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从而阻断入肝血流以减少术中肝脏出血,Pring1e法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的肝血流阻断技术,操作简单,阻断效果切实可靠。
应用时为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肠管淤血,应尽量控制单次阻断时间,目前普遍认为Pring1e法安全时限是15至20min,开放5min,必要时如此反复进行。
间断Pring1e法所致的肠管淤血多较为轻微,很少引起肠道屏障功能减退、肠道菌群移位等并发症。
临床上一般使用Fogarty阻断钳或专用血管阻断带实施阻断,尼龙尿管也是经济实用的材料。
半肝血流阻断a.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即于第一肝门处解剖病侧的门静脉干和肝动脉,分别予以选择性阻断,左右半肝界面上可出现明显的分界线。
非阻断区域的肝脏没有缺血之忧,可维持正常功能,肠管淤血也得以减轻,因此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显著高于Pring1e法,甚至有学者报道单次阻断时间超过90min也是安全的。
b.半肝Pring1e法半肝Pring1e法即将肝动脉、肝静脉、胆管及包绕的G1ission鞘视为一整体,在G1ission鞘外分离肝蒂分叉部,阻断病侧半肝血流。
方法由于操作过程中不解剖第一肝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小了术中血管或胆管损伤概率。
半肝血流阻断仍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在断肝时,未阻断的半肝断面会持续出血,加之可能存在的左右肝交通支,有时肝断面出血可能非常严重,其阻断效果不如Pring1e法;再者,当肝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未阻断时,血流逆流灌注肝脏,肝血管床内会存有一定的血流量。
为减少这部分出血,可加深麻醉,降低潮气量,使中心静脉压降至5cmH20以下,或采取间断阻断同侧肝静脉。
肝段血流阻断解剖性肝段切除术适用于合并慢性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既满足了根治的目的,又规避了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
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与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行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与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行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和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行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临床研究设计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半肝血流阻断法在手术过程中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较少,病人术后恢复较快。
在讨论部分探讨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半肝血流阻断法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得出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行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未来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方法有望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半肝血流阻断法、半肝切除术、原发性肝癌、应用效果比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临床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目前,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半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在半肝切除术中,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和提高手术成功率,血流阻断技术被广泛应用。
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和半肝血流阻断法是两种常见的血流阻断技术,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减少手术中失血量,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目前对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和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探讨这两种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与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行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探讨两种方法在手术治疗中的优劣势和适用情况。
通过对比研究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治疗选择,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3 ・ O
J r lo qh rM e ia le e 2 0 Vo. 0, .1 ouna fQiia dc l Co lg , 0 9, 13 No
肝 血 流 阻断 技 术 在 肝 切 除术 中 的应 用 观察
唐 小玲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半 肝 入 肝 血 流 阻断 、 出入 半 肝 血 流 阻 断 和 改 良式 B lht肝 血 流 阻 断无 血 半 e i g i
别 是 改 良式 B lht 绕 肝 提 拉 法无 血 半 肝 切 除 术 的 应 用 进 行 eg i i 观 察 , 道如 下 。 报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收集我院于 20 0 6年 1 O月  ̄ 2 0 0 7年 5月实
影 ; 示 畸 胎 瘤 的 囊 实 成 分 , 其 瘤 灶 与 周 围 结 构 的关 系 , 显 及 浸 润 性 生 长 提示 恶性 ; 强 扫描 呈 不 均匀 强 化 , 灶一 过纵 隔 内还 有 一 常 见 病 变 , 淋 巴 结 肿 大 , ) 即
肝 切 除 术在 肝 切 除 中的 应 用 。 方 法 收 集我 院 于 2 0 0 6年 5月~ 2 0 0 7年 1 O月实 施各 类肝 切 除 术 9 6例 , 需行 半 肝 切 除 的 患者 随 机 分 为 半 肝入 肝 血 流 阻 断组 ( 组 , 一 2 ) A 4 、出入 半肝 肝 血 流 阻 断组 ( B组 , 一 2 )、 良式 B lht 肝 血 流 阻断 组 ( 6 改 eg i i C组 , = 2 ) 第 一 肝 门阻 断 组 ( 6 和 D组 , r ge 一 2 ) 比较 各 组 P i l, n 0。
它 可 发 生 在前 、 、 纵 隔 各 区 , 见 原 因 有 : 隔 淋 巴 瘤 、 中 后 常 纵 转 移 性 淋 巴 结肿 大 、 节 病 、 隔 淋 巴 结 结 核 、 隔 巨 淋 巴 结 增 结 纵 纵 生 症 。 淋 巴瘤 表现 为 多 发 淋 巴结 增 大 , 大 淋 巴结 可 在 中纵 增 隔 一 个 或 几个 间 隙 , 椭 圆 形 或 不 规 则 形 态 , 融 合 成 巨 块 , 呈 可
两种肝血流阻断方法防止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效果比较分析

进 行常规 治疗组 比较 , 在临 床各指标 缓解 时间及 肺功能 改变 等方面均 具有 优势 , <O0 则表示 诧异具 有 显著性 ,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 .5 具
I 方法 两 组患者均 进行 常规治疗 , 内容有 扩张 支气管 、 感染 、 氧 . 2 其 抗 吸
以及祛痰。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 ( 哈尔滨任皇药
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情严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 主要症状为胸闷气喘, 咳嗽咳痰等。 随着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 慢性阻塞
性肺疾 病合 并肺部 感染 患者 的急性 发作 期 治疗 十分 重要i。
肺功能F V1 E 轻度5 中度l例, 例, O 重度5 对照组2 例, 例t 0 其中男1 例, 1 O 女 O 例, 年龄4 -8 岁, 3 1 平均年 龄5 ±1 -岁 , 功 ̄F V1 度4 , 3 08 肺 E 轻 例 中度9 , 例 重
【] 刘芳 盐 酸氨 溴索 治疗慢 性支 气 管炎 临床 观 察【 中国 医学创新 . 4 J 】
【1 王 晓 良 慢性 阻塞性肺疾 病合 并肺部 感染6 例 的临床分 析【 2 0 J 医问 1求 药( 学术版 )2 1,()2 5 0 98:0 . I 【] 徐 莉莉 3 慢性 阻塞性肺 疾病肺 部真 菌感染 的 临床分 析【 J ]中国现 代医
pringle手 法

pringle手法Pringle手法Pringle手法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手术中的血流阻断技术,由名叫J. H. Pringle的外科医生首次提出,并被命名为Pringle手法。
该技术通过阻断肝脏或肝内血管的血流,实现在一些肝腹部手术中的出血控制。
Pringle手法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对Pringle手法的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Pringle手法的原理Pringle手法的原理基于肝脏的血供特点。
肝脏是一个高度血液供应丰富的器官,大部分血液通过肝的门静脉系统提供。
Pringle手法通过将肝门部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进行部分或完全阻断,进而降低肝脏的血流,从而减少在手术中的出血风险。
二、Pringle手法的应用Pringle手法广泛应用于多种肝腹部手术中,如肝切除术、肝移植手术以及肝动脉栓塞等。
在这些手术中,出血是一大风险,Pringle手法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此外,Pringle手法还可以用于治疗肝病,如门脉高压症等。
三、Pringle手法的优势使用Pringle手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血流阻断技术。
相比其他复杂的血流阻断技术,Pringle手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并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此外,在阻断期间,Pringle手法可使其他内脏器官保持正常血供,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风险。
四、Pringle手法的注意事项尽管Pringle手法在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术前应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Pringle手法。
其次,术中应严格掌握阻断的时间,过长的阻断时间可能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此外,术后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结论Pringle手法作为一种血流阻断技术,可以在肝腹部手术中起到出血控制的作用。
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
使用Pringle手法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运用

【 摘要】 目的 探讨 区域性肝血 流阻断在解剖 性肝切除术 中的运用和意义。方法
病例 , 区域 性 肝 血 流 阻 断 下行 肝 切 除 术 。结 果 在 以减 少 出血 和提 高解 剖 性 肝切 除 的安 全 性 。
对 12 4 例解剖性肝切 除
肝 外段 。右 肝 静 脉阻 断 : 据肝 静 脉 是 否 能 被 分 离 , 根 绕 阻 断带 阻断 , 采 用 血 管 夹 或 心耳 钳 夹 闭 阻 断 。肝 中 或 静 脉 的肝 外 段 共 干 可 行 常 规 解 剖 , 预 置 阻 断 带 。 一 并 次性 阻 断 时 间 为 l 2 i, 次 间 隔 时 间 为 5mn 5— 0r n 每 a i。
至 20 0 9年 1 在 区域 性 肝 血 流 阻 断 下 行 解 剖 性 肝 切 2月
除术 12 , 4 例 获得 良好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I 资 料 与 方 法
解剖性肝切除术是指预先阻断患侧肝脏 的人肝血
流 , 解 剖 上 的 肝 段 、 叶 、 肝 或 肝 三 叶 的 范 围 切 除 按 肝 半
血流 阻断技 术的发展 , 对肝脏 手术出血控制带来革 命 性的改观 。实践证 明 , 理 的肝血 流阻断技 术结合 良 合 好 的 断肝 技 术 , 较 好 地 完 成 各 种 复 杂 的 肝 切 除 术 。 能 入肝 血流的阻断结 合肝外主要肝静 脉的控制 , 称为 区
域性肝 血流阻断 , 又称保 留下腔静脉 的全 肝血流阻断
【 关键词】 解剖性肝切除术 ;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回顾性分析
区域 性 肝血 流 阻 断 下行 解 剖 性 肝 脏 切 除 术 相 比于
《肝门区域血流阻断在肝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肝门区域血流阻断在肝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一、引言肝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肿瘤手术切除已成为治疗肝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肝肿瘤手术切除过程中常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肝门区域的血流控制。
肝门区域血流阻断技术在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肝门区域血流阻断在肝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二、肝门区域血流阻断的原理与意义肝门区域是肝脏血液供应的主要通道,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的汇合处。
在肝肿瘤手术切除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出血和缩小手术范围,医生常需对肝门区域的血流进行阻断。
血流阻断的原理是通过暂时阻断肝动脉或门静脉的血流,使肝脏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无血或低血状态,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肝门区域血流阻断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阻断血流,可以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此外,通过对肝门区域血流的阻断,还可以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为术后恢复提供参考。
三、肝门区域血流阻断在肝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1. 术前评估与准备:在进行肝肿瘤手术切除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
同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和药物,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手术过程中的血流阻断: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流阻断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Pringle法、Caval法等。
Pringle法是通过暂时夹闭肝门区域的血管来阻断血流,而Caval法则是通过暂时阻断下腔静脉或上腔静脉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阻断血流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视野的变化,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手术操作与注意事项:在进行肝肿瘤手术切除时,医生需要在阻断血流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轻柔、准确的手法,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最新: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切肝术(黑底)-文档资料

全 肝 血 流 阻 断
胃肠道、肾脏淤血, 血液动力学易被干扰
全肝血流阻断
优点
控制出血效果显著, 切肝时基本无出血
不足
除有全肝入肝血流阻 断的不足外,对全身 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易引起心、肺、肾功 能障碍,增加严重并 发症的发生
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半 肝 入 肝 血 流 阻 断
总胆红素 (μmol/L)
术后第1天
A组
B组
36.93±18.79
27.45±12.84
直接胆红素 (μmol/L)
15.69±7.34
12.34±5.88
前白蛋白* (μmol/L)
16.41±3.94
13.35±3.36
谷丙转氨酶 (μmol/L)
928.34±326.12 729.51±514.73
A组 10/4 46 均为A级 均为肝细胞癌 6.74±4.02
5 2
B组 12/2 49 均为A级 均为肝细胞癌 7.65±3.71
6 3
以上各项指标P值均>0.05
两组手术方式情况
右半肝切除 右半肝上段切除 右半肝下段切除 肝右后叶切除 左半肝切除 肝左外叶切除
A组(例) 6 2 1 4 1 0
B组(例) 8 0 1 1 2 2
两组肝切除体积比较
1000
A组418cm3~
1792cm3,平均
800
924.95 ±431.70 cm3
B组430cm3~
600
1478cm3,平均
400
792.73±395.22cm3
P>0.05
200
0
924.9 5
A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外科是外科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
尤其我国又是肝炎、肝硬化的“重灾区”,我国有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再加上为数众多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所以肝脏外科的发展在我国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众所周知,肝脏是一个富血器官,切肝技术的关键就是控制术中出血。
近代以来不断完善的血流阻断技术正是推动肝脏外科迅猛发展的主要推力之一。
根据对肝脏入肝血流和出肝血流的不同阻断组合,我们目前可以把血流阻断技术分为四类:1.入肝血流阻断;2.全肝血流阻断;3.单纯腔静脉阻断;4.腹主动脉阻断。
并且不同的血流阻断方法适合不同情况下的肝脏切除。
下面分述之。
一、入肝血流阻断
1.完全入肝血流阻断
完全入肝血流阻断即经典的Pringle法,完全阻断第一肝门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
这种方法应用最广泛。
常见的做法是:用13号导尿管或细的胶带绕过肝十二指肠韧带,用血管钳来收紧导尿管或胶带。
最常见的错误是:常常误以为血管钳已经收紧胶带或阻断时血管钳滑脱,而手术医生却不知,导致阻断效果不明显,切肝途中出血较多。
1.1.持续入肝血流阻断
持续阻断过程中,不松解肝门进行再灌注。
常温下正常肝组织可耐受的缺血时间为60分钟。
优点是:控制出血效果较好,并且常规的肝切除在一次肝门阻断大都可以完成。
缺点是:内脏淤血,缺血再灌注损伤,不能控制肝静脉反流性出血。
1.2.间隙入肝血流阻断
间隙入肝血流阻断一般是指肝门每阻断15分钟再开放5分钟。
其中阻断和开放的时间可以根据肝切除时间、肝段位置和外科医生的习惯而进行一些调整。
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延长了肝脏的热缺血时间,减轻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了内脏淤血时间。
当然,它同样也不能控制肝静脉反流性出血。
2.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是指阻断病肝的入肝血流而保持保留肝的入肝血流。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是减少了术中的出血,二是保护了保留肝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害,加快了术后的肝功能恢复。
2.1.肝门解剖式入肝血流阻断
打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解剖第一肝门,分离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分离、结扎患侧的管道。
这种解剖肝门虽然有时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可以发现一些变异的血管,以便相宜处理。
2.2.蒂横断式入肝血流阻断
蒂横断式入肝血流阻断不同于肝门解剖式肝血流阻断,在阻断血流时,不再解剖分离出肝的动脉分支和门静脉分支,而是分离出Glisson鞘,绕过一个大的血管钳,再钳夹和切断。
这种方法有着很明显的优点:1.时间快,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2.不解剖胆管系统,所以胆管损伤的概率很低。
但是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1.以前做过肝门部分离或肝门部病变的患者不适合。
2.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高年资的外科医生才能胜任。
2.2.1肝内途径
肝内途径是指在肝内进行Glisson鞘的分离和结扎。
一般是用大的血管钳刺入肝脏,绕过Glisson鞘,出肝脏,然后带粗丝线,结扎肝蒂。
还可以先分离Glisson鞘前方和后方肝组织,然后再绕过大血管钳。
2.2.2肝外途径
肝外途径是指操作方法类似肝内途径,但是分离Glisson鞘是在肝外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肝脏交界处。
二、全肝血流阻断
全肝血流是指对肝脏的入肝和出肝血流进行阻断,主要是处理一些紧贴主要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的大肝癌和复杂肝癌时,需要将肝脏从全身血液循环中进行隔离。
全肝血流阻断的优点是:1.最大程度的限制了肝切过程中的出血。
2.将肝静脉和腔静脉撕裂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的危险降到了最低。
3.大大降低了术中CVP。
当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1.对全身的血液循环影响比较大,有些患者不能耐受。
2.增加了术后多个脏器的并发症。
1.经典的全肝血流阻断
经典全肝血流阻断需要完全游离肝周韧带和粘连。
阻断顺序是:①肝十二指肠韧带,②肝下腔静脉,
③肝上腔静脉。
按照阻断相反的顺序接除阻断。
2.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全肝血流阻断
但是经典的全肝血流阻断要在肝外分离和阻断腔静脉,尤其是肝上腔静脉,风险较大,一旦撕裂,就意味着大出血和空气栓塞。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外科医生们对肝内解剖愈加熟悉,这使得安全显露和控制三根主要肝静脉成为可能。
当然前提是肿瘤没有侵犯肝静脉和腔静脉的汇合部。
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全肝血流阻断就是在阻断第一肝门后,再去阻断3根肝静脉。
三、单纯下腔静脉阻断
又分为肝下腔静脉阻断和单纯完全腔静脉阻断两种。
3.1肝下腔静脉阻断
进行肝下腔静脉阻断的主要目的是降低CVP,从而大大减少肝切过程中来自肝静脉的逆向出血。
有研究表明,可以降低CVP约4cmH2O。
3.2单纯完全腔静脉阻断
在肿瘤侵犯肝段腔静脉时,可以采用单纯完全腔静脉阻断。
可以在第二肝门进行解剖性分离,目前是保持残肝肝脏血流。
四、腹主动脉阻断
在现在的常规肝切除术中,很少有人去用到腹主动脉阻断血流这种方法。
因为上述的血流阻断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了。
同时腹主动脉的阻断对全身血液循环影响较大,影响脏器也很多。
但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车祸伤导致的复杂肝破裂,还有手术中没有预料到的肝脏周围大出血,都是视野一片红,无法进行细致解剖和结扎止血。
这时,完全应该考虑腹主动脉阻断(有时这也是唯一的方法)。
腹主动脉阻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迅速打开肝胃韧带,将手扪及腹主动脉,用食指和中指将腹主动脉压在腰椎上;另外一种是在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也是从小网膜腔入路,在腹腔干上面的腹主动脉绕上阻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