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word教案1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明清时期文学和艺术的突出成就,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是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多,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名著,有关书画的图片,表格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新课教学:(一)古典小说的高峰学生阅读127-128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
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4、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5、学生完成130页“练一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过渡讲解:这时的艺术大师还有戏剧界的汤显祖,书画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_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大概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了解明清时期的戏剧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欣赏戏剧,观赏书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名著2.教学难点:其二是明清文化的时代特色三、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文化的理解还是比较抽象和困难,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
2.学法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去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从而喜欢学习优秀的文化,而不是太多枯燥乏味的理论分析。
3.教学方法:在讲授本课时,我采用讲授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师:同学们猜猜这几个谜语。
生:思考,并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可以提示一下)1.张飞穿针眼(歇后语)大眼瞪小眼2.木材遭水劫(打《水浒传》人名)林冲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歇后语)心腹之患4.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玩物爆竹(一).古典小说的高峰师:下面我就开始讲明清时期文化的重点小说,首先讲的是《三国演义》,我以“孔明三气周瑜”为例,讲讲三国的精彩故事,同学们体会一下。
生:听并体会。
1.《三国演义》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大概:《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人教版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 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 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 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 达到很高的艺术 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 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 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 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课题 第22课明清文化(二)教时使学生知教学 重点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 学 方 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为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打下基础。
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在课下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要点制表, 并训练用表格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三、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1)<<三国演义>>(2)<<水浒传>>(3)<<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 导入新课: 以智力测试的形式进入。
三个题目: 白帝城 草鞋 叔父 红 华佗 (1) 招风耳 (2) 胡须 (3) 屠夫 酒 长矛 黑 这几位人物是哪一部文学作品中创作的形象?(二) 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猜人物) (猜人物)(猜人物) 1、 你最喜欢那一部小说哪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你能讲出 一些有关的片段么? 2、 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的是在明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明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它属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加强,外来侵略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导入过程围绕知识点,采用再现史实的方法,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明清时期艺术发展过程及艺术成就,体现师生互动的特点。
简单基础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难度较大的知识,应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
本课一共分三目:第一目:古典小说的高峰,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以反抗封建统治压迫为主题的小说。
第二目:戏剧的繁荣,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社会商业的繁荣,经济进一步发展背景下,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表现――戏剧的繁荣。
第三目:书画的成就,主要讲述了明清在书画艺术方面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经济明清之前的文化艺术等知识,并且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途径对明清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涉及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封建社会末期反封建因素,因而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授独具明清时代特色的文化知识,且本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七年级历史下册 3.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及思想艺术特色。
2.能列举明清时代书法、绘画成就。
3.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归类的方法。
4.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由于明清小说初中学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让学生自己介绍(可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着重介绍一部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2.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3.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唱京剧、访问身边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当时形成的京剧,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2、难点:(1)明清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2)《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3)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三、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1.图片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京剧人物的图片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借阅老师推荐书目。
(2)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形式不限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师: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生:思考回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师: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明朝科技成就既虽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只是总结传统的古典科技,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七年级历史下册22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人教

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题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2、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3、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教学重点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教学难点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新课教学:(一)古典小说的高峰学生阅读127-128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
教法、学法知识扩充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4、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5、学生完成130页“练一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过渡讲解:这时的艺术大师还有戏剧界的汤显祖,书画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二)戏剧的繁荣学生阅读129页本目课文,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1、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牡丹亭》)2、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时的基础是什么?(徽剧,汉调)(三)书画的成就学生阅读129—130页本目课文及其插图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1、兼有“颜骨赵姿”的明朝书法家是谁?(董其昌)学生临摹,实物投影。
2、用“泼墨”技法作《墨葡萄图》的明朝画家是谁?(徐渭)3、“扬州八怪”中,作《兰竹图》的是谁?(郑板桥)学生可以仿画,实物投影。
三、巩固小结:学生来谈学习这课以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互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新

第22课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课程目标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绩。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时期,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进程与方式: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不是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明白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式上的不同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踊跃内容,表现鲜明的时期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腹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育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和高贵的情操。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预备有关书法绘画的图片学生预备:阅读四大名著原著或缩写本(寒假期间布置)本课前分小组演绎四大名著的出色片段,形式不限查询有关郑板桥的资料或小故事请学习国画的同窗仿郑板桥的风格画一幅以竹子为题材的国画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子”以智力测试的形式进入。
三个题目:(1)招风耳白帝城草鞋叔父(猜人物)(2)胡须红华佗二(猜人物)(3)屠夫酒长矛黑(猜人物)这几位人物是哪一部文学作品中创作的形象?《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作品是什么?“正文”本课咱们就来学习以四大名著为要点的第22课时期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在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超过以往,资本主义萌芽显现并缓慢进展,在此基础上,唐宋时期显现的市民文化也日趋成熟和繁荣。
这种成熟和繁荣在文学方面的表现,确实是长篇白话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四大名著是这一时期小说最高成绩的表现。
一、四大名著请同窗把课前制作的表格展现。
教师选择归纳全面的表格展现并让该生讲解。
(利用实物投影)1.《三国演义》教师归纳:《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是我国最先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七年级】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七年级】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设计具有22世纪特色的明清设计(二)【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以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例,了解中国古代学的成就。
能列举明清时代戏剧、书法、绘画成就。
⑵ 通过列表总结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分类的方法。
⑶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及反映的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从对明清书法、绘画的介绍、分析,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利用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使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学史和世界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著的学成就。
难点:如何理解明清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教学媒体】利用相关影视资料制作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的噱头。
(问生: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们知道与《三国演义》成书于同时期的小说还有哪些?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明清时期的学、艺术殿堂,去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的奇葩。
从而导入新)新探索: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学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学成就,如:战国时期的楚辞,后的唐诗、宋词等,明清时期的学成就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吗?(从而导入小说)。
一、古典小说的巅峰:环节一: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负责一个名著的学习任务,找出作品的成书时间、作者、特点和地位,并能就其中知道的故事或重要人物进行交流。
每组选派两名代表在班内交流。
(一名介绍历史著作的概况,另一名介绍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并说出你了解的这人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讲述的是在明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明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它属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加强,外来侵略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导入过程围绕知识点,采用再现史实的方法,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明清时期艺术发展过程及艺术成就,体现师生互动的特点。
简单基础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难度较大的知识,应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
本课一共分三目:第一目:古典小说的高峰,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以反抗封建统治压迫为主题的小说。
第二目:戏剧的繁荣,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社会商业的繁荣,经济进一步发展背景下,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表现――戏剧的繁荣。
第三目:书画的成就,主要讲述了明清在书画艺术方面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经济明清之前的文化艺术等知识,并且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途径对明清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课涉及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封建社会末期反封建因素,因而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授独具明清时代特色的文化知识,且本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要求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设计意图:四大名著是明清文化的主要成就,并且也是明清文化特点的鲜明体现之处,故将之列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明清小说反映的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明清小说的时代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明清反抗封建专制的特征主要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应当仔细分析、节选部分章节,让学生通过小说内容,真切感受明清小说的时代特征。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名著、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事件经过,感受历史。
2.问题探究法: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学生思维,探究新知。
3.分组讨论法:分组合作探究,同时伴以老师引导,培养团队精神。
4.多媒体课件演示法: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其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分组合作探究,同时伴以老师引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片头视频,导入本节课。
总体构思:本节课的内容分为:古典小说的高峰、戏剧的繁荣和书画的成就三部分设计意图:本节课以《西游记》片头视频开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既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又能紧密联系本课知识。
教师过渡:《西游记》是同学们非常熟悉影视作品,《西游记》更是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明清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电视剧《西游记》是根据哪个民间故事创作的吗?预期效果:大部分同学能够联系到玄奘西游天竺的史实,积极说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源于生活,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提出问题]那么,在我们学过的玄奘西游天竺中真的遇到了那么多妖魔鬼怪吗?预期效果:有的学生回答是,有的同学说不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认识到妖魔鬼怪只是虚构的,世界上没有妖魔鬼怪。
[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认为《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事实上是什么呢?预期效果:学生面面相觑,得不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西游记》中唐僧的取经路上遇到众多困难,在文学作品中就将它们设计为妖魔鬼怪,这既体现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通往成功的道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成功,必须克服艰难险阻。
播放《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片段[提出问题]通过《西游记》大闹天宫片段中孙悟空说的话,同学们认为作者在向我们表达一种怎样的精神?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对白,结合课本知识,回答表达了作者歌颂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Array生明白作者进行的艺术创作,为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也就是反抗封建统治的意识。
同时加深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的认识。
[提出问题]能够反映出反抗封建统治思想的明清古典小说还有哪些呢?预期效果:学生积极回答《水浒传》,有的说《红楼梦》。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阅读四大名著的准备,让学生对四大名著有一定了解,再结合课堂讲授和课本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水浒传》赞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实际上也就是表达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
《红楼梦》是更加深刻的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提出问题]在这里我们已经涉及到了三部小说,除此之外四大名著中还缺少哪一部呢?预期效果:学生一起回答:《三国演义》(课件展示四大名著)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我国四大文学名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那么,下面留给你们5分钟时间,看哪位同学能够快速掌握四大名著的作者、成书时间以及它们的主要内容?预期效果:学生争先查找、记忆,并且举手抢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一重点问题进行当堂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课件展示明清专制统治加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出问题]明清时期,古典小说为什么会共同出现反抗封建统治的时代特点呢?预期效果:学生大多能够从有压迫就有反抗的角度分析:明清的专制统治的加强导致人民产生了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意识。
教师总结: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而商品经济交换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平等、公平、等价买卖,这种经济思想慢慢转变成为一种大众共识,转变成为一种社会意识,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全面分析,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反封建色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与唯物史观。
教师过渡:明清除了灿若群星的小说外,戏剧表演也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二、戏剧的繁荣[提出问题]在明清戏剧中是否也体现了这一时期反封建这一时代特点?预期效果:学生一起回答: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批判封建礼教的代表。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明清文化特点的认识,同时顺利过渡到“戏剧的繁荣”这一框题。
[提出问题]除了《牡丹亭》外,这一时期还诞生了新戏种,并且这一戏种是我国的国粹,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戏种吗?预期效果:学生一起回答:京剧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明清戏剧的整体认识,认识到明清戏剧的主要成就—京剧。
[提出问题] 那么你们知道京剧主要是在什么戏种的基础上形成的吗?预期效果:学生踊跃回答:徽剧和汉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京剧的来源及主要组成基础。
三、书画的成就教师过渡:明清时期的传统书画成就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提出问题]明清时期的主要书画成就代表人物有哪些呢?预期效果:学生踊跃回答:书法家:董其昌,画家:徐渭、扬州八怪。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明清书画艺术的成就,并且对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有所了解。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对扬州八怪做一下简单介绍呢?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平时自身的了解或者是课本提示踊跃回答。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明清书画艺术成就的掌握。
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在文学、戏剧、书画艺术方面的成就,充分体现出明清社会的时代特色:反抗封建统治。
课件展示四大发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图片[提出问题]结合21课内容分析明清文化有哪些鲜明的时代特点?预期效果:学生大多会回答本节课讲述的:反封建意识的出现,个别学生能够联系21课内容,说出总结性著作出现等。
设计意图:对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进行系统性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教师总结: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是:1、科技领先,但已无创新2、总结性著作问世3、反封建思想出现等,这些文化特点是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在文化上的反映。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对所学内容作总结,以知识框架的形式让学生再回忆一遍,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自己从明清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中选一本阅读,写一写小说中你最喜爱的一位人物。
设计意图:明清小说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同时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也较难理解,故留为作业,让学生通过再次搜集信息来温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