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材料作文审题七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种技巧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七种技巧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
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题目1: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
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就可以从“坚守”这方面分析。
题目2: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
”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
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
而下面的两句“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内涵,联系现实,确定立意,表达观点,一、提炼中心法:(围绕中心,透过现象,挖掘深意)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住中心才能准确审题。
(先由材料提炼出中心意思再由中心意思提炼出自己想要的观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分析材料——提炼中心意思——自己观点——中心论点。
二、抓关键词句法:(提取关键词,深入剖析,展开立意)关键句常常有暗示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住材料主旨,准确把握材料,正确立意。
(先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再由关键词句引申、联想出自己想要的观点,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关键词句1——引申、联想——观点1关键词句2——引申、联想——观点2关键词句3——引申、联想——观点3三、多角度分析法:(多角度综合考虑材料各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对材料中人或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多角度,正、反角度,变换角度)从中找到最佳立意点。
(先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再由不同角度引申(得出、说明)出不同的观点(结论),从中择优作为中心论点)即:角度1——引申——观点1角度2——引申——观点2角度3——引申——观点3四、因果分析:(透过事物本质特征,挖掘造成结果深层次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的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点。
(先找出材料中因果关系,再由因或者果推理出结论(观点),选择感受最佳的一点作为中心论点。
即:结果1——原因1——推理——观点1结果2——原因2——推理——观点2五、联系实际法:(透过表层,看材料隐喻义或象征义,对其发散思维,演绎出多重意义。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2

新材料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一、学习《高中作文教程》015——022页的“材料作快速文审立意”。
二、注意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审题立意的原则及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特点:多义性、开放性、启发性、选择性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思维方法: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化实为虚,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5、注意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三、审题立意例析:例1:(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支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
新材料作文常见的五种审题方法

这么一联系,我们也就把握了作文材料,也就有了立意:
1.想到自己拥有的,从而拥有自信;2.想到自己拥有的,从而做到知足常乐;3.想到自己没有的,从而去不断进取。
五、归纳法。也就是看材料说的是什么,归纳其大意或中心思想,从而确定我们所写文章的主旨。如安徽卷,我们读完材料,归纳一下材料的大意,便可知道,条幅由对经过车间的人员说的“注意安全”,到对使用梯子的人说的“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说明解决问题要一步到位,牵牛要牵牛鼻子,做事用心才会到位。这些都可作为这篇作文的立意。
新材料作文常见的五种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该如何审题呢?这是大家关心的。我们介绍五种实用而又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供大家使用。
一、不同角度切入法。一则材料,往往是立体的,用宋朝诗人苏轼的诗来说,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这则材料,我们不妨横看、侧看,也就是从不同角度切入来看,这样,自然会得出多个立意。如全国新课标卷,我们从修船工这个角度分析,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船主这个角度,可以将立意确定为:学会感恩。
上海卷、四川卷也可以使用置换法审题立意。
四、联系实际法。很多情况下,将所给的作文题和现实生活一联系,也就明白了作文题的意思,写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如江西卷,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比如不要老想着自己在物质方面的短缺,要想到自己在精神方面的富足,这样,便可拥有自信,便可知足常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2之怎样抓关键句(学生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2之怎样抓关键句(学生版)近10年来,高考主要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审题难度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及其重要。
材料作文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但也给考生审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作文比较实用的审题立意方法,主要有由果溯因法、分层次法,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理解寓意法,关键词句法等,今天这里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怎样去抓关键句一、关键词句审题法的内涵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在材料作文的中,关键词句常常是作者论述的核心话题,也是我们立意的着力点。
关键句是材料最核心的句子,往往蕴含者作者的出题意图,是我们最主要的审题立意方向。
关键词,是材料中最紧要的核心概念,是最能体现实质内容的词语。
关键词语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清思路和准确表达。
近几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度整体趋势是降低的,大多时候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或者明确告诉学生以什么为主题去写一篇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
“关键词”或“关键句”类的考题是直接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关键句,让考生任意选择几个词作文,重点是让所选关键词间“形成有机的关联”,或要求对所给诗句必须“合理引用”,这里所强调的“有机关联”与引用的“合理”重在检测考生厘定关键词内涵、建立关键词间逻辑关联等深层次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建构能力,直接对应“将无序的、杂陈的关键词语进行有序化”。
关键词句是材料作文的核心,抓住核心,自然也就抓住了审题立意的核心。
二、怎样抓关键句(一)、【抓议论评价性语句】新型材料作文往往会有议论评价性语句,这种句子要特别注意,多是总领句,或者总结句,往往就是关键句,且包含关键词,特别是事例性的、现象性的和故事性的材料作文,在叙述完之后,往往就一句议论评价性的句子。
议论评论性语句或是命题者对材料的评论,或是材料中的人物对相关情况的评论,这些评议性语句是材料的关键句,它往往就是“文眼”所在,具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就有了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审题立意的原则与基本步骤(1)

三、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话题作文的要求 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给出“话题”。过去的话 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 料”为范围。 2、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 提出“全面理解材料”。 3、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 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 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 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 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 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 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 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 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 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 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 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郑重提示:可以从“四角度”展开漫想: 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例2 :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 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 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 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 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 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 么不穷呢?”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 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 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 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 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 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 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 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浅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整体性 原则是 指新材料作 文的审题 必须要 具有全局 意 识 ,审题立 意时必 须要 以材料 的整体 为出发点 ,要全面 地 把握 材料 的主 旨 ,紧扣材 料的情 感倾 向,不 能只根 据材料 局部 内容 “ 断章取 义”立 意作文 。否则很 有可能会 出现 偏 题 离题 的现象 。
有 些材料 作文 ,材料 中的语 句中往 往会蕴藏 着命题 者 的 褒贬感情 ,审题 时学生必 须要 充分捕 捉这些 语言 信息 , 仔 细体会命 题者 的感情色彩 ,根据命 题者 的感情 倾 向确立 的立意角度常常会是最佳的立意角度 。
1 0 . 舍 次 求 主 法
俗话说 “ 无 因不 成果 ”,任 何事物 的产生 、变化和 发 展 ,都有 其内在和外在 的原 因。成所 列现 象或者 是 结果 的本 质原 因 ,在 这基 础上再 去确定立 意 ,常 常能 找到 所给材料 的最佳立意 。
一
所 给材料会 涉及到 多个人或 物 ,而且 这他们之 间存在 着一 定的 内在联系 ,审题时一 定要辨 析清 楚这他 们之 间可 能存在 的关 系。明确这 些关 系会对 构思作文 立意 有很大 的 帮助 。
7 . 多 角度 立 意 法 ,
3 . 筛选性原 则
筛选性原 则指 的是命题人 所给 的材料 中有 着不 同的审 题立 意 角度 ,从材料 中提 取的 观点具有 多项性 ,所 以在 写 作 前 ,必须 对所提 取的观 点进行 适 当的筛选 ,选 取 自己占 有材料丰富 、见解深刻 、有话可说 的角度去写作 。
4 . 寓 意解 读法
、
1 .整体 性 原 则
所 给材料假如 是一 则寓言故事 或一首 诗 ,那 么审题立 意 的关 键就是 能否对所 给寓 言故事 的寓意或 诗歌 的诗 意正 确解读 。理解 寓言故事 的寓 意或诗歌 的诗意 ,既要立 足文 本, 不脱离所给材料 , 又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 由物及人 , 联系 自己 的人生体验 、思想 情感 、价 值认知 等 ,还要 由表 及里 ,透过现象 去深入 揭示 事物 的本 质 。同时 ,还要 提倡 个性化感悟 ,要敢于发出和别人所 不一样 的见解 。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8、情感分析法 、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 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 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 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 思妙想。 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 力的圈套, 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 遍的赞赏。 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 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 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 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要顺其自然, 从好事者的角度) (从好事者的角度)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 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 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 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 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 机。
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关系分析法 、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 学与问”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与问”、 奉献与索取” 自卑与自强” 继承与创新” “奉献与索取”、“自卑与自强”、“继承与创新”。 对材料内在关系的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从 对材料内在关系的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 而找到立意角度。 而找到立意角度。
赵国有个人,因为家里的老鼠成灾而吃尽苦头, 赵国有个人,因为家里的老鼠成灾而吃尽苦头,就向 中山国要来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 中山国要来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很爱吃 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 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 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件事民愁,对他说: 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件事民愁,对他说:“为什 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说: 么不把猫赶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你是不能懂得 我们的祸害在于有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 的。我们的祸害在于有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老鼠 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家具器皿, 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家具器皿,我们就有挨饿 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 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 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 走呢? 走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炼本质法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 无私友爱 知错就改 严格的 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 的品质 不贪的 的品质 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 习惯 品质 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 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 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 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 看法。 良好的生 仔细观察 活习惯 的习惯
立意
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能更鸣)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 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 是胜利凯旋!”
把握情感倾向法
“落叶”是值得赞美 的奉献,永恒的美德
1 99
例: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 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 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 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 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 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 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 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 生机。
青蛙
综合
帮助别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
以果溯因法
原因 ,用大小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
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
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
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
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 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赞美凯旋
无情感倾向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 还是延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 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 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 蚁。”你怎么认为? 提示:这篇材料可写“持之以恒”,可写 “变一条路”,但是写“变通与坚持”更 出彩,因为辨证地看问题,辨正地立意最 能显出文章的深度。
辨明关系法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 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 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 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 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扣 个 之 间环 扣 , 和 是 其 依 他 存 关 个 系 环
立意: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
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立意:从儿子的角度—பைடு நூலகம்扬长避短
筛选最佳论点的五条标准
一、与原材料内容贴近。
二、内容要健康。
三、现实意义要大。 四、新颖独特。 五、感受深,有材料可写。
材料作文审题方法小结
找关键词句法
提炼本质法 辨明关系法
以果溯因法 同异互求法
把握情感倾向法
多角度分析法
找 关 键 词 句 法
观点
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 惯,使人终生受益 做学问与做人
多项材料
同异互求法
异中求同 阅 读 左 面 三 则 材 料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一傅众咻(一人教导,众人吵闹, 难以学好)
立意: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 物的发展
求异同
例⑴: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 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 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 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 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1.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反而对拥 有的东西不珍惜。 2.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 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 触手可及的快乐。
分,而后在文章的中间和结尾照应出现,使得前后形成
一个完好的整体 。
不要谨小慎微,要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 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 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结果 送了优良种羊 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
以 果 溯 因 法
原因
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 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
立意: “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 等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结果 原因
[解析]⑴中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
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 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 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 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 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 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 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 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 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 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 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 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 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 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 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 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危机与忧患催人奋进,狼带 来的生机,人要有压力。
贬
[解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
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 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 ,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 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
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
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 显偏离题意。
一位老翁和一个孩子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 卖出后,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上遇到一位读 书人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徒步。他们觉得这人说得 有理,于是更换了一下位置。后来遇到一位老妇人,又 说老人心肠太狠,让孩子在地下走,老人听了急忙把孩 子抱到驴上。后来又有一人看到负重的驴子气喘吁吁, 就说他们未免太残酷了,于是,一对老小下来牵着驴走 。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闲着现成 的驴却不骑。两人在路边商量了半天,觉得人们说得都 有道理,没办法最后只好抬着驴子回了家。
独立自主 理解万岁 爱的思索
偏题 跑题 切题
学以致用
◆训练题3
有一只狗习惯吃鸡蛋,看见一个海螺,以为是 鸡蛋,张大了嘴,一大口就把它吞了下去,后来觉 得肚里很沉重,很是痛苦,说道:“我真是活该, 以为一切圆的都是蛋.”
立意: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经验主义要不得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
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 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 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 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 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 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 作文的存在是以材料为基础的,因而材料的处理和
提出最好是在文章的开始,或者是简单开头后的第二部
教师严肃地纠正:“不!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我用 食指蘸,舔中指,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
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立意:
以果溯因法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 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 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 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 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 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 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 螃蟹 接受别人好的意见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训练题1
学以致用
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 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 但把 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 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 中游来游去,直到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 量跳不出来了。
析:放进沸水 跳出
慢慢加温
死了
立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以致用
◆训练题2 某大城市,中程公交车的始发站,每天天 未亮,就有许多老人排着长队,早早地为乘车上 中学或大学的儿孙占个座位。 判断下列立意属哪一种:切题,偏题或者离题 偏题 亲情无价
结果 戒贪婪
懂得放弃
以果溯因法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
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
;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 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空间不宽 井 原 水域狭窄 里 因 藏鱼不多 捞
鲤鱼 ↓ 结 鲫鱼 果 ↓ 米虾 ↓ 空白
追溯
鱼
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 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 永远进取, 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 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 奋斗拼搏 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 不满现状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