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合集下载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前言
两栖动物包括蛙类、蝾螈、鳗鲡等,常见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中。

本教案旨在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帮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目标
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系统结构以及不同物种的特点;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3. 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和不同物种的特点。

教学内容
生殖系统结构
两栖动物的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组成;而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索、前列腺和等器官。

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生殖,另一种是
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中,雄性会将注入雌性体内,受精卵会在内
形成;而在无性生殖中,生殖个体会直接产生下一代。

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产卵等过程。

在求偶时,两栖动物会通过特殊的动作或鸣叫声来吸引异性;交配期间,雄性
会跳跃或张开腮帮以展示自己的特点。

发育阶段
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包括卵、蝌蚪和成蟾蜍/蝾螈等几个阶段。

对不同物种而言,这些阶段所需的时间和明显特点也不一样。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这些过程。

同时,还可以组织实地观察
和实验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特点。

结束语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起到帮助作用。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卵生。

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3.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两栖动物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的生活习性、呼吸方式等特征。

3.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阐述两栖动物的有性生殖、卵生特点,以及雌雄抱对时的生殖细胞结合过程。

4. 讲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详细介绍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的发育特点,特别强调变态现象。

5. 案例分析: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七、课堂练习:(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呼吸。

(2)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____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呼吸。

2. 选择题: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优秀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优秀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两栖类动物的受精方式及变态发育。

【教学过程】一、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阅读提示1:(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目标通读全文。

注意:A、了解本节课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做上标记。

B、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做上标记,试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阅读提示2:观察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雌雄蛙都能鸣叫吗?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3)除了鸣叫,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什么特殊现象?这样的行为又有什么意义?(4)比较蝌蚪和青蛙的的异同点。

蝌蚪青蛙生活环境外部形态生理结构(6)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点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受精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与坏境。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殖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数量和种类减少。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两栖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内容:1. 引入两栖动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是指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2. 介绍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裸露、四肢游泳或跳跃等。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对两栖动物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栖动物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第二章:两栖动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2.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习性和生殖器官。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如卵生或胎生。

2.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习性,如产卵地点的选择、产卵数量等。

3.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如精巢和卵巢。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行为,让学生了解其生殖习性。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发育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2.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受精、孵化、蝌蚪阶段等。

2. 讲解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特点,如从蝌蚪到成体的变化过程。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发育顺序。

2. 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变化。

第四章: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2.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水域和陆地。

2. 讲解两栖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特点,如皮肤的呼吸功能。

教学活动:1. 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第五章:保护两栖动物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保护意义。

2. 学生学会保护两栖动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两栖动物的保护意义,如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生物通过生殖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又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本节教材包括两栖动物的生殖和两栖动物的发育两部分类容,教材以蛙为例,描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全过程及特点。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内部结构等的不同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本课有关课件、挂图;资料:导学案。

学生:预习课本P14至P17页,收集两栖动物的图片和与两栖动物相关的知识。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展示图片:1、在春末夏初青蛙的繁殖季节,蛙高声鸣叫是为了,这是一种生殖行为。

青蛙受精作用在体外发生的,这种受精方式称为。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对不明白的问题质疑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两栖动物的发育)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分学习蛙的受精卵逐步发育成,它更像鱼类,生活在中,用呼吸。

初中生物八下《1.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初中生物八下《1.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案一】:1、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2、播放录像青蛙的发育过程或观看实物标本,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

(2)蛙的鸣叫,雌雄抱对等繁殖行动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3)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

(4)比较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5)分析蝌蚪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

(6)两栖动物为什么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7)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了解其他两栖动物。

3、实验设计:某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他应当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4、资料分析:通过分析P14的资料,分小组讨论(1)环境的变化对两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

5、学生展示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的影响【教学方案二】、提出问题:P15练习第3题导出两栖动物概念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观看录像,回答问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学生大组交流调查实践活动)资料分析:P14—1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能够识别常见的两栖动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学会使用生物学资料和图表来整理和分析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探究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难点:1.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节理解。

2.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收集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3. 制定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准备:1. 预习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和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特点。

提问:“你们对两栖动物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分享已有的知识。

2. 知识讲解:介绍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特点、呼吸方式等。

详细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生、变态发育等。

3. 实验探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步骤。

如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解剖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等。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讨论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威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3. 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了解其生活环境和保护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活动,如实地考察或观察周边的两栖动物生活环境。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两栖动物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二、教学内容: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a.回答问题:两栖动物有哪些常见的生殖方式?b.示范:以蛙类为例,介绍其繁殖的常见方式。

2.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a.展示:呈现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图片。

b.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3.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a.描述: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卵的形成和卵裂变。

b.比较:比较两栖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准备图片、图表、模型等教具,以便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

2.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面学过的关于两栖动物的基本知识,如分类、特征等。

3.正文:a.生殖方式的介绍:教师提问:两栖动物有哪些常见的生殖方式?学生回答:自交、异交、孤雌生殖等。

教师示范:以蛙类为例,介绍其繁殖的常见方式,如产卵、受精和孵化等。

b.生殖器官的分析:教师展示: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图片。

教师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如雄性的睾丸、输精管、尿道和交配器官,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产卵器官等,并解释其功能。

c.发育过程的描述:教师描述: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卵的形成和卵裂变。

教师比较:比较两栖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的异同,如卵裂变的形式、卵内营养物质的储存情况等。

4.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

5.拓展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生物课外读物,扩展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陈仕财
【学习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
察、分析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学习难点】通过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分析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复习什么是两栖动物及其主要特征?你知道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
2、阅读教材第49页内容,通过图示,总结出青蛙发育经历的几个时期。

3、比较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4、讨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学习任务二: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思考:同青蛙一样,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认为应是什么原因?
2、阅读教材第50页资料分析,想想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3、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②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二、系统总结
三、尝试应用
1、为了观察青蛙是发育过程,某同学在池塘中采集了许多蛙卵,把它们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却有一部分蛙卵未能孵化,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从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市郊区近几年两栖动物青蛙的数量统计如下:1998年100只到2000年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农田青蛙减少了一半,还有50只,请你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3、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为了减少杀虫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请你帮助农民制订保护青蛙的计划。

四、诊断评价(教师寄语:付出就有回报。


1、青蛙将卵块产在____
A、水中
B、青草上
C、泥土上
D、水底
2、蛙的卵在水中受精,方式属于____
A、体内受精
B、体外受精
C、体内、体外均有
D、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3、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
D、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4、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的呼吸器官是____
A、鳃、肺
B、鳃、皮肤
C、肺、皮肤
D、鳃、肺和皮肤
5、蛙鸣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
A、歌唱春天
B、招引昆虫
C、招引异性青蛙
D、吓退天敌
6、下列那项不能说明蟾蜍是两栖动物?____
A、蟾蜍的体温不恒定
B、蟾蜍眼后有一对大型毒腺
C、蟾蜍是变态发育
D、蟾蜍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
7、蛙是变态发育,它的幼体区别成体的显著特征是____
A、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
B、陆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C、水生、用肺呼吸、有尾、无四肢
D、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8、有蝌蚪发育成青蛙不难看出____
A、变态发育过程
B、鱼类进化到两栖类的过程
C、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的过程
D、鱼类和两栖类有亲缘关系
9、下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1]是________,[4]是________,
[6]是________,[8]是________。

(2)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阶段,而且________
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和________很不相似,
因此,青蛙的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_。

(3)试分析如果环境变化不会影响青蛙的生长
发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