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取得突破

合集下载

燃料电池_3-6_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详解

燃料电池_3-6_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详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硅酸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 池取得突破

目前各类燃料电池中能量转化效率最 高的“陶瓷电池”,竟是一枚约1毫米 薄、巴掌大小的陶瓷片。从中科院上 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该所固体氧化 物燃料电池小组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 进展,有能力将300片“陶瓷电池”层 叠串联,功率可满足一户普通家庭用 电需求。一块仅10厘米见方的陶瓷电 池单片。其关键夹层是一片以氧化锆 为主要成分的特种陶瓷,厚度为0.015 毫米,比纸还薄。陶瓷薄膜正面涂有 黑色的稀土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正 极;反面是一层较厚的绿色“金属陶 瓷”,作为负极。
优点:

能量转换效率高 固态电解质对硫污染的具有较高的耐受性更稳定 无污染,可实现零排放 全固态,无液态电极腐蚀和电解质液渗漏等问题 高温操作, 余热利用率高 不需要贵金属催化剂
2. SOFC的结构
阳极
阴极
电解质
2.1 阳极
阳极的主要作用是为燃料的电化学氧化提供反应场所
阳极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孔隙率,以确保燃
料的供应及反应产物的排出。 (6)催化活性 阳极材料必须对燃料的电化学氧化反应
具有足够高的催化活性。 (7)阳极还必须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加工容易、成本低
的特点。
阳极材料及性能
(一)Ni-YSZ金属陶瓷阳极
阳极催化剂有:镍、 钴和贵金属材料,其 中金属镍具有高活性、 价格低的特点,应用 最广泛。在SOFC中, 阳极通常由金属镍及 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 (YSZ)骨架组成。
必须在还原气氛中稳定 具有足够高的电子电导率和对燃料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孔隙率,以确保燃料的供应及反应产物
的排除
阳极材料还必须与其它电池材料在室温至操作温度乃至更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

燃料电池发展历程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辛勤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直接将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环境与能源备受人类关注的今天,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工程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重视。

战略布点:我所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张大煜、朱葆林先生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李春塘开展了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继尔在六十年代初的“青岛会议”上定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碱性燃料电池时期:国际上燃料电池技术迅速发展,并很快在航天领域电池的研究获得应用。

当时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行和阿波罗登月飞行均是利用了氢氧燃料电池作为飞船主能源。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也开始着手航天的研发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根据国家需要,我所在催化反应工程和化工基础上,布点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

1968年11月我所承担了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曙光一号”(氢氧燃料电池纯银氧电极和低含量Pt -Pd的氢电极)研究。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完成“1023”任务,1970年在朱葆琳的领导下,全面开展了该项研究,相继成立了总体组、电极组、电池本体组装组、水回收与净化组、阀件组、自动控制组和液氢、液氧缶设计与外协组。

由动态排水转为静态排水技术方案,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一期间作为我所的重大国防军工项目,在袁权主持下,先后解决了若干技术难题(供料不均一问题等),仅用4年时间便研制成功一台飞船用主能源-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原形样机,并于1974年在北京进行了整机联试和静态冲击振动实验。

氢氧反应生成的水可供宇航员引用。

该台样机基本性能达到了六十年美国上天的阿波罗飞船用燃料电池水平。

1974年该攻关组又承担了为低空侦察卫星研制燃料电池任务(代号701)。

1977-1978年间,拿出了原形样机,全面地进行并通过了电池系统的冲击、振动、超重、离心、热真空、运输、潮热与噪声等动态环境实验。

上述两种电池于1978年通过中科院鉴定,达到美国六十年代中期同类燃料电池水平。

1974年在研制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的同时,又开展了大功率、碱循环的潜艇用间接型氢氧燃料电池研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和前景1. 引言说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有点像在讲一个刚出道的明星,虽然现在还不算大红大紫,但潜力可不小哦!想象一下,一个能安静地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家伙,不用噪音、不用汽油,只要靠氢气或者天然气就能工作,真的是个环保小能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新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保证让你开开眼界,哈哈!2. 发展现状2.1 技术进步现在的SOFC技术可是越来越成熟,真是“金鸡报晓”的感觉!早期的燃料电池在效率和耐用性上都存在不少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这小家伙的性能也跟着水涨船高。

现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效率能达到60%甚至更高,简直可以和传统发电方式一较高下,毫不逊色。

研究人员用高温电解陶瓷材料替代了原来的金属材料,结果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

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期待?2.2 应用领域而且,SOFC的应用场景可真是不少,从小型设备到大型发电站,几乎无所不能,像个“万金油”。

比如在住宅区,SOFC可以直接为家庭供电、供暖,这样一来,不仅省电费,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真是一举两得!还有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没有电网的地方,SOFC也能大展拳脚,帮助人们解决用电难的问题,真是“雪中送炭”。

而且,它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比如太阳能和风能,这样一来,SOFC就像“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美妙选择。

3. 前景展望3.1 市场潜力未来的SOFC市场可谓是“潜力无穷”,行业分析师预测,未来十年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翻番,简直就像过年时的烟花,越放越亮。

随着各国对绿色能源的重视,很多地方都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相关部门支持、利好一波接一波,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是在犹豫是不是要投资相关行业,恐怕就要“吃亏在眼前”了。

3.2 挑战与机遇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SOFC虽然前景大好,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Re e r h Pr g e s o e r n o i i e Fu lCe l s a c o r s f Pr pa i g S ld Ox d e l
Z HAO u a g HU h bn ZHENG u o g XI S yn 。 S u ig, Ko s n , AO in h n Ja z o g
( t t y La o ao y o eTe h d g H u z o g Un v r i fS in ea d Te h o o y, u a 3 0 4 S a eKe b r t r fDi c n o y, a h n i e st o ce c n c n lg W h n 4 0 7 ) y
a p csi fb ia in s e t s a rct .Thsatced s r e h b i t n a dd v lp n f OF ee to e tras ito u st e o i ril e ci st ef rc i n e eo me t b a a o o S C lcr d sma e il,nr d e h
Ke r s y wo d
s l xd ,fe el a rc t n o i o e u lcl,fb iai d i o
随着人类对大 自然 的不断开发 , 环境 污染 与资源 、 能源缺乏 等问题 愈来愈 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而在近 5 年 以内, O 世界能 源还是以天然气 、 石油 、 等矿物燃 料为 主。当通过直 接燃气 、 煤 燃油 、 燃煤 等发 电时 , 不仅效率低 , 而且排放 严重污染环 境的有 害气体 。燃料 电池 的开发与利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蓬勃发展 起来 的, 它是一种将燃料气体 ( 或液 、 固燃料气化后 的气体 ) 的化 学能直接转换 为电能 的大 规模 、 功率 、 型而 清洁 的发 电装 大 新 置。燃料 电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 、 比能量高 、 效率高 、 无污染 、 原 料可 以连续供给等特点 。燃料电池的一系列优点使 其成为新 一 代 的发 电技术并进入 了商业化实用阶段_ 。 1 ] 固体氧化物燃料 电池 (oi i eF e C l S C 是一种 S l Ox ul e ,OF ) d d l 很有发展潜力 的能源动力设备 , 以广泛应用于汽车 、 远地 区 可 偏 发电以及家庭小型发 电等等 。正是 因为 S C用 途 的要 求 , OF 它 们具有很好 的适应环境能力 、 经济 性 以及 减少有害 气体排放 的 性能 。本文将介绍 S F O C的 电极 合成方法 以及最 新进 展 , 对 并 各种方法进行 了比较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其发展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具有高效率、零污染、无噪声等特点。

它可以为民用、贸易、军事和交通运输等提供高质量的电源。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缓解能源危机、满足对电力数目和质量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现状和存在的题目,并提出了值得深进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现状,发展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背景燃料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SOFC的开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在80年代以后其研究才得到蓬勃发展。

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为代表,研制了管状结构的SOFC,用挤出成型方法制备多孔氧化铝或复合氧化锆支撑管,然后采用电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厚度在几十到100μm的电解质薄膜和电极薄膜。

1987年,该公司在日本安装的25kW级发电和余热供热SOFC系统,到1997年3月成功运行了约1. 3万小时;1997年12月,西门子西屋公司(Siemens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在荷兰安装了第一组100kW管状SOFC系统,截止到2000年底封闭,累计工作了16 ,612小时,能量效率为46 %;2002年5月,西门子西屋公司又与加州大学合作,在加州安装了第一套220kW SOFC与气体涡轮机联动发电系统,目前获得的能量转化效率为58 %,猜测有看达到70 %。

接下来预备在德国安装320kW 联动发电系统,建成1MW的发电系统,预计2005年底,管状结构SOFC走向贸易化。

同时,日本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九州电力公司和东陶公司、德国海德堡中心研究所等也进行了千瓦级管状结构SOFC发电试验.另外,加拿大的环球热电公司( Global Thermoelectric Inc. ),美国GE、Z2tek 等公司在开发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目前正在对千瓦级模块进行试运行。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作为一种高效、低污染的能源转换设备,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而质子传导机制在SOFC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其电化学性能和性能稳定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进行详细探讨。

一、理论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分别是溶质扩散机制和质子跳跃机制。

1. 溶质扩散机制溶质扩散机制是广泛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种质子传导机制。

该机制基于氧化物电离与质子溶浸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机制中,质子通过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表面的吸附态结构与溶解态结构之间的质子传输来完成。

溶质扩散机制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传导速度,但其缺点是在高温下才能发挥较好的性能。

此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其他因素如温度、气体纯度、电场强度等也会对溶质扩散机制的传导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质子跳跃机制质子跳跃机制是另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

该机制的核心是质子通过氧化物电解质中的空位进行跳跃传导。

质子跳跃机制的优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实现质子传导。

与溶质扩散机制相比,质子跳跃机制具有更好的性能稳定性和高温下的传导效率。

然而,质子跳跃机制的传导速度相对较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二、实验研究为了验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研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方面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1. 导电性测试导电性测试是评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中质子传导性能的关键实验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电解质样品的电导率来研究质子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传导机制。

常见的导电性测试方法包括交流阻抗谱法、电阻率测量法等。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质子传导机制的性质和特性。

2. 材料设计与合成对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传导机制的研究,材料设计和合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现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现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工作原理、材料进展、系统设计、性能优化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将重点讨论SOFC的关键材料,如电解质、阳极和阴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还将涉及SOFC系统设计方面的创新,包括电池尺寸、形状、连接方式和模块化等方面的优化。

在性能优化方面,本文将分析提高SOFC效率和稳定性的方法,如操作条件优化、热管理、气体供给和排放控制等。

还将探讨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寿命的途径。

本文将展望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能源、环保、交通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并讨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SOFC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简称SOFC)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发电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氧离子在固体电解质中的移动,将燃料(如氢气、天然气、生物质气等)与氧化剂(如空气)之间的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

SOFC的核心结构包括电解质、阳极(正极)和阴极(负极)三部分。

电解质是SOFC中最关键的部分,它通常是由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等材料制成,具有高离子导电性和在高温下(通常在600-1000℃)保持稳定的特性。

电解质的主要功能是隔离燃料和氧化剂,同时允许氧离子通过。

阳极是燃料发生氧化的地方,通常使用镍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的复合材料制成。

在阳极,燃料与氧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电子。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_SOFC_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_SOFC_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制备 SO FC 电极薄膜的各种工艺方法的比较见表 1 。
3 华中科技大学模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052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47106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0J 017) 赵苏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方法的研究 胡树兵 :联系人 ,1963 年生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功能复合 涂层 、功能陶瓷和失效分析方面的研究 E2mail :hushubing @163. com
机械化生产 ,生产效率低 ,较易形成裂纹
离心浇铸法 多晶
5~2000μm 基片温度低/ 固相
较低
可形成规模化生产 ,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 ,但易出 现裂纹
2. 1 物理方法 (1) 离子镀膜
离子镀膜技术可以在基体上连续制备阳极 、电解质和阴极 , 其原理是在基片和蒸发源之间加上数百至数千伏的直流电压 , 引起氩气的电离 ,形成低压气体放电的等离子区 (如图 2) 。基 片被等离子体包围 ,不断遭到氩离子的高速轰击而溅射清洗并 活化 。然后接通交流电 ,使蒸发源中的膜料加热蒸发 ,蒸发出的 粒子通过辉光放电的等离子区部分被电离成为正离子 ,通过电 场与扩散作用 ,高速打在基片表面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SO FC) 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赵苏阳等
·27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3
赵苏阳 ,胡树兵 ,郑扣松 ,肖建中
(华中科技大学模具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摘要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SO FC) 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而制备方法是 SO FC 研究的一 个重要的方向 。介绍了 SO FC 电极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 FC) 的阳 极 、电解质 、阴极的制备及几种合成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1 年 第 2 07 1 期
率约 3%。而陶瓷介质燃料 电池高达 5 ̄, 0 5 0 o6 %,居各类燃料 电池之首 ,比氢燃料低温 型质 /- - 子交换膜电池高一成以上 ,而且不需铂金等贵金属催化剂就能快速反应 ,对氢气 、天然气 、 煤气 等均可使用 ,易于推广 。 块仅 1e 0m见方 的陶瓷 电池单片 。 其关键夹层是一片以氧化锆为主要成分的特种陶瓷 , 厚度为 0 1m . . 5 m,比纸还薄 。陶瓷薄膜 正面涂有黑色 的稀土金属复合氧化物 , O 作为正极 ;反 面 是 一 层较 厚 的绿 色 “ 属 陶瓷 ” 金 ,作 为负 极 。在 7 0C实验 温度 下 ,空气 中韵 氧 分 子吸 附 5"
家发 明专利 。 该项 目具有 自动控制 、闭环连续、环境友好、资源综合利用的特点,并达到 国家环保要 求。 利用该成果生产 的球形氢氧化镍产 品, 根据 国家法定单位检测证 明, 其理化性能及 电化 学 性 能达 到 国际先 进水 平 。已被 日本 松下 电器 公司 等 国 内外 知 名企 业 检测 认可 ,并大 批量 采 购 。利用该技术 已建成了 2 条年产 3 o .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连续化生产线 ,累计形成年 0 ot / 产 60 t 0 0 的生 产 能 力 ,截 止 到 2 0 05年 7月 ,累计 生 产总 值 已超 过 l 元 ,并创汇 80万 美 0亿 0 元 ,取得 了重大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科学家发现碳纳米警在水 中具有器悬浮性 美 国科学家警告称 : 一些纳米材料 在水环境 中表现 出了明显的悬浮性 。 通过实验室试验 研 究 发现 多 层碳 纳 米管 ( T )与取 自于 Swane河 的水 样 中 的天然 有 机物 混合 之 后可 s u ne 以悬浮达一个多月之久 ,这就使得多层碳纳米 管更可能在环境中传播。 碳纳米管是圆柱形 的碳结构, 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 , 这使得它们在广泛的领域具有潜在 的应 用 价值 , 括 电子 、合成 、光 学 以及 医 药 学等领 域 。 包 科学家还将研究的结果扩展到了其他 的纳米材料上 , 包括单层碳纳米管以及与碳纳米管 同属一个家族 的 “ 布基球 ”分子一 C 0 6。 我国固体氧化物燃科 电池研究取得突破 目 前各类燃料 电池 中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 “ 陶瓷电池 ” ,是一枚约 l m 薄、巴掌大小的 m 陶瓷片 。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固体氧化物燃料 电池小组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 有能力将 30 “ 0 片 陶瓷电池 层叠串联 ,功率可满足一户普通家庭用 电需求 。 火力发 电厂将煤炭蕴藏的化学能,依次转化为热能、机械 能,再转化成电能,平均转化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2 07 期
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 稀 土农用新材料及其优化配套应用技术在西部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证明, 在西部地 区的应 用 能显著降低病害 , 提高产量 ,改善农产 品品质 ,提高生态林草的成活 率, 使粮食作物平均 增产超过 1 %;经济作物平均增产超过 1 %;农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如红提葡萄的商 0 3 品果率平均增加 1%且糖度增加 0 3 度、甜菜糖度增加 0 度、香料烟草一级烟叶平均 6 . . 6 . 6 增产 1%、苗木一等品率超过 3 %。此外 ,林草成活率超过 1%;马铃薯病情指数平均 降 1 9 5 低 l %等;人工种植苦豆子的成活率提高 2 %,固沙效果明显 。 5 0 项 目申报发明专利 l 项( 中 8 己获授权) 2 其 项 ;制订企业标准 4 ;研发新产品 l 种 ; 项 1 累计 推 广应 用 面积 24 0 0万亩 ,增 加 社会 经济 效益 l 元 以上 ,效益 显 著 。 3亿 综上 所述 ,该 课 题研 究 开发 的新 材料 和 优 化配 套 新技 术 为我 国独 创 ,总体 达到 国 际领 先

事实上 ,家用燃气灶火焰温度远高于 7 0 5 ℃,既可为陶瓷 电池组输入天然气、煤气等反 应 气 体 ,又可 为 电池 启动 加 热 ,加 之 电池组 外 套上 的保温 材料 ,就 能确 保较 高反 应温 度 。电 池 放 电同 时还伴 有 大量 高温 废热 产 生 ,可进 行 循环 利用 ,替代 热水 壶 、热水 器 功 能 。 预计 , 据 随着 国产材料技术发展 ,兆瓦级 “ 陶瓷电池 ”也会出现 ,电池变身发电厂都有可能。 本田公司表示新型燃科车将在 2 1 年量产 08 日本汽车制造商本 田公司相信 ,到 2 1 年新型的环保型燃料 电池汽车将能够 实现大规 08 模 生产。 本 田公 司是 日本第三大汽车生产商,计划从 2 0 08年开始在 日 本本土 以及美国市场开始 投 放 这种 新 型 的高价 位 的氢 动 力燃 料 电池 汽 车 。在未 来 十年 左右 的时 间 内,这种 技术将 提 升 到一个新 的高度, 并且将非常接近大批量生产 的需要 。 世界上领先的汽车生产商都在发展各 自的燃 料 电池汽 车 ,用 以减 少 目前 非 常严重 的尾气 排 放 问题 。 这种 燃 料 电池汽 车 的价 格 非 但 常高 昂 ,目前 的售 价 估计 每 辆超 过 1 日元 ( 亿 约合 800 4 0 0美元 ) 是 使氢 燃 料 电池 商业 化 。这 的最主 要 障碍 。 燃 料 电池 车 的原理 是 :燃料 电池 通 过氢 气 和 氧气 之 间 的化 学反应 产 生 电力 ,同时产 生水 这种副产物。如果在市场上这种燃料 电池车的售价能降到 10 00万 日元每辆的话,将会有很 多的消 费者愿意购买本 田公司的这种燃料 电池车。 本 田公 司 已经 推 出 了被 称 为 F X 的用氢 电池驱 动 的概 念全 功 能车 ,在 下一 代 汽 车变 得 C 更普及之前,还有很多的技术难关需要克服 ,包括 电池中贵金属的使用等。

Hale Waihona Puke 于黑色正极 ,2个氧 原子会分别 从涂层上 “ 抢走 ”2个 电子 ,变成氧离子;随后这些带电的 离子穿过陶瓷膜 ,与负极 的氢气反应 ,并释放 出能量 ,生成无污染 的水 。氧不断 “ 劫持 ”电 子 穿越 薄膜 ,正负 两极 间 便形 成 电压 ,产 生 电流 。 片陶瓷电池 目前为 1 电压 , V 功率仅 1- 4 : 6 片层层叠加 , 2 1W 将 0 封接为一个呈立方 体的小 电池堆 ,大 小近似 “ 热水瓶 ” ,功率可达 80 左右:再将 5个 “ 0W 热水瓶 ”串联成一 个不大的电池组,就有 30 电压和 4 0W 功率 ,“ ”两三个空调没问题,走入家庭前景 0V 00 拖 看好。
水平 。
年产 3 0 0 t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技术开发项 目通过鉴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 召开 了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完成的 “ 年产 3 0 0t 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技术开发 ” 科技成果鉴定会 。专家认为,项 目开发出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 “ 管道 式合 成 ”湿 法 新工 艺 。该 工 艺在连 续 反应 体 系 中用 一 台反应 釜 即可完 成 晶核 形成 、 晶体生长和粒度控制三大过程,并独创抑制胶体生成、晶体快速生长和周期性造核、设置导 流筒、p 值在线检测等技术,解决了球形氢氧化镍生产 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批次产 品间综 H 合 性 能的一 致 性 问题 ,明显优 于 国 内外 相 关 工艺 ,整 体 水平 达 到 国际领 先 水平 。并 获 4项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