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关于眼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关于眼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眼部解剖结构1. 眼球结构眼球是眼睛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复杂,包括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组织,同时还有眼外肌、巩膜、角膜等组织构成。
眼球的结构非常精密,不同组织之间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虹膜是控制瞳孔大小的组织,晶状体则是用于调节焦距的重要组织,而视网膜则是光感受器官。
2. 眼外肌眼外肌包括直肌、斜肌、上直肌、下直肌等,这些肌肉负责眼球的转动和定位,保证视线的正常运动。
眼外肌的协调运动对于保持双眼视觉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否则会导致斜视等问题。
3. 角膜角膜是眼睛表面的一层透明组织,主要起到保护眼球、过滤光线、聚焦光线等作用。
角膜在眼部解剖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光学特性对于眼球的正常视觉具有重要意义。
4. 环形膜环形膜是眼球的一层薄膜,主要由结膜和巩膜组成。
结膜是眼球表面的一层黏膜,巩膜是牢固、坚韧的一层薄膜,它们共同构成了眼球的表面结构,保护眼球、维持眼球表面的湿润等功能。
二、常见眼部疾病1.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通过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方式恢复患者的视力。
2.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眼部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失明。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
3.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的情况,导致视网膜供血及营养不足,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包括硅油填充、激光治疗等方式。
4. 角膜疾病角膜疾病主要包括角膜溃疡、角膜炎、角膜病变等,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眼球健康。
角膜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角膜移植手术等。
5. 近视、远视、散光近视、远视、散光是一些常见的屈光不正症,导致患者的视力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配镜、隐形眼镜、激光手术等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6.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主要包括睑板腺炎、睑缘炎等,这些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眼睛不适、眼睑异物感等问题。
眼科B超课医学课件

总结词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病,B超检查有助于了解眼压升高原 因及视神经损害程度。
详细描述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害的一种眼病。B 超检查可以显示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位置、视神经 纤维层厚度等情况,帮助医生判断青光眼的类型和程度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THANK YOU
05
治疗与干预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
用于治疗各种眼部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 等。
抗青光眼药物
用于降低眼压,预防和治疗青光眼。
抗炎药物
用于减轻眼部炎症反应,如前房炎、虹膜炎 等。
抗过敏药物
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角膜水肿等过敏症 状。
激光治疗
激光虹膜切开术
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通过在虹膜上切一 个小口,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压。
眼科B超在各种眼病中的诊断价值和 临床应用,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 网膜脱离、眼内肿瘤等
实践操作培训,包括如何正确操作眼 科B超仪器、如何解读眼科B超图像等
02
基础知识
眼科B超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原理
眼科B超利用高频超声波扫描眼球和眼眶,将反射的回波转换成图像,以显示 眼部组织的结构和病变。
扫描方式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激光照射,封 闭房水外流的通道。
激光角膜成形术
用于治疗角膜变形引起的视力障碍,如圆锥 角膜等。
激光玻璃体消融术
用于治疗玻璃体混浊,通过激光照射消融玻 璃体中的杂质。
手术治疗
角膜移植手术
用于治疗严重的角膜疾病,如角膜溃疡、角膜白斑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用于治疗白内障,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并吸出,植入人工晶体。
眼部B超常见病的图像及诊断

• 眼球壁超声特点
眼球壁三层膜贴附紧密, 一般超声不能分别显示。
脉络膜为成人肿瘤、炎症等好发部位, 是眼超声扫查重点,但在正常情况下, 因其较薄,超声不能分辨。Biblioteka (四)、眼球参数的测量及正常值
正常值
眼轴长度:23 – 24 mm 角膜厚度:0.5 – 1.0 mm 前房深度:2 – 3 mm 晶体厚度:3.5 – 5.0 mm 玻璃体长度:16 – 17 mm 球壁厚度:2.0 – 2.2 mm 最大流速: 眼动脉:30 – 43 cm/s 视网膜中央A:10 – 14 cm/s 睫状后短A:11 – 15 cm/s
间接探测二维超声水平轴位切面
◆
正常眼的超声图报告
双眼球对称,大小正常, 左侧眼轴径约21.7mm, 右侧眼轴径约21.5mm。 双眼晶体显示清晰,大小、 位置正常,透声好。 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 见异常回声。 球壁光滑,连续性好。 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 经显示清晰。 CDFI:未见异常
超声提示: 双眼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玻璃体积血超声声像图
R
双眼玻璃体内可见纤细光带漂浮
玻璃体积血超声声像图
L
玻璃体内可见纤细光带漂浮 超声结论:1.双眼晶体混浊 2、双眼玻璃体机化物
3、左眼视网膜剥离
玻璃体积血超声声像图
玻 璃 体 内 可 见 中 高 回 声 絮 状 物 悬 浮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二)、玻璃体疾病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脱位方向:前房、嵌入瞳孔区、玻璃体(多见)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晶体脱位超声诊断要点
全脱位: 正常晶状体位置没有其回声 异地见晶体椭圆形光环 脱位时间短者囊膜回声弱,反之回声强 脱位到玻璃体内可随眼球动而动。 半脱位: 晶状体前后轴与视轴不平行。
眼部B超常见病的图像及诊断

核性白内障:
晶状体多增大,中心部呈年轮样强回声
编辑ppt
13
白内障超声声像图
编辑ppt
双晶体前后皮质 呈环晕状强回声, 自中心向皮质逐 渐减弱,以左侧 明显。
超声提示:
双眼晶体改变符 合老年性白内障, 以左侧明显。
14
白内障超声声像图
编辑ppt
晶体前后囊膜 线状强回声增 厚增强,形成 一完整的椭圆 形强回声。 晶体内见一环 形强回声。
22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玻璃体积血超声诊断要点
出血性质
少量新鲜积血:散在分布中等回声光点悬浮; 大量新鲜积血:弥漫分布的中等回声光点; 陈旧性积血:形成机化条索不规则等回声光带
部分人因机化条索牵拉致网脱。
运动试验与后运动试验阳性
CDFI:机化条索上无血流信号
玻璃体混浊与微量积血超声不好区别(飞蚊症)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晶体脱位超声诊断要点
全脱位:
正常晶状体位置没有其回声
异地见晶体椭圆形光环
脱位时间短者囊膜回声弱,反之回声强
脱位到玻璃体内可随眼球动而动。
半脱位:
晶状体前后轴与视轴不平行。
编辑ppt
18
晶体脱位超声声像图
左眼晶状体位于其玻璃体内
编辑ppt
19
晶体脱位超声声像图
晶状体位于其玻璃体内
最大流速: 眼动脉:30 – 43 cm/s 视网膜中央A:10 – 14 cm/s 睫状后短A:11 – 15 cm/s
7
◆ 正常眼的超声图报告
编辑ppt
双眼球对称,大小正常, 左侧眼轴径约21.7mm, 右侧眼轴径约21.5mm。 双眼晶体显示清晰,大小、 位置正常,透声好。 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 见异常回声。 球壁光滑,连续性好。 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 经显示清晰。 CDFI:未见异常
眼外伤鉴别诊断

晶体脱位1、先天性白内障:自出生后发现黑晶发白,视物不见,本患者有明确外伤病史可排除。
2、老年性白内障:呈年龄相关性,多双眼对称,呈皮质或核心混浊,本患者可排除该诊断。
3、晶体脱位:患者有明确人工晶体植入史,结合眼彩超本患者可排除该诊断。
1、人工晶体全脱位:可见人工晶体引起虹膜震颤及瞳孔嵌顿等情况,患者无上述情况,可见人工晶体鼻下移位,可鉴别。
2、晶状体半脱位:常有全身疾病及外伤病史,患者有外伤史,但有明确IOL植入手术史,可鉴别。
3、晶状体全脱位:常有全身疾病及外伤病史,并有虹膜震颤及瞳孔嵌顿等情况,患者有明确IOL手术史,可鉴别。
1.人工晶状体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史明确,裂隙灯下可见人工晶状体在位;2.晶状体全脱位:晶体悬韧带完全断裂,晶体可脱位于前房、玻璃体或嵌顿在瞳孔区,脱位于玻璃体眼部超声可鉴别,于裂隙灯检查可鉴别;3.先天性无晶体眼:较少及,自幼起病,多伴有眼球震颤;1、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有外伤史,眼部受外伤后出现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及B超检查可发现视网膜脱离。
此患者无外伤史,故排除。
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落,该患者眼底检查未见明显裂孔,但应在术中进一步排除诊断。
3、高血压行视网膜病变:一般引起的眼底改变有动脉变细,眼底出血及渗出,该患者眼底改变可见动脉变细,但可见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等改变。
1、眼内炎、葡萄膜炎:亦可表现为严重的玻璃体混浊,但多有明显的前节炎性反应,伴有眼痛、眼红等不适主诉。
该患者暂不考虑诊断。
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亦可表现为反复玻璃体出血,该患者患有高血压多年,应考虑该诊断,可于术中观察眼底改变,以进一步明确。
3、玻璃体星状变性:多为先天性发病,玻璃体腔可见大量白点状混浊物漂浮,一般不明显影响视力,该患者不考虑诊断。
眼内异物1、角膜异物:异物见于角膜上,可与本病鉴别。
2、眶内异物:异物见于眶内上,可与本病鉴别。
3、晶体内异物:异物见于晶体内,可与本病鉴别。
眼科医生来教你如何分析眼眶CT

眼科医生来教你如何分析眼眶CTCT是目前眼眶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CT扫描可提供眼组织结构高分辨率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
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优于超声。
本文就眼眶病变CT诊断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与眼眶病诊断有关的CT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一、眼部CT扫描方法1.横断扫描患者仰卧检查床上,自眶耳线下方1cm向头颅顶作连续扫描,直至眶顶,4~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
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2.冠状扫描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
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3.造影增强方法此方法是静脉给予一定量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再开始扫描。
4.压颈检查眶内静脉曲张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图1,图2)。
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5.视神经扫描方法为详细观察视神经病变(肿瘤、外伤等),需要特殊CT检查方法。
首先需要1mm厚薄层面,因为正常视神直径约3~4mm,常规4~5mm厚的层面不利于分析。
第二需要特殊扫描角度,即作与眶耳线呈负15°的扫描线,再令病人眼向上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甚至管内段的全长。
二、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
眶内病变体积较大,可采用5mm厚度的扫描层面。
但遇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如球内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不利于诊断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
眼科b超检查操作方法

眼科b超检查操作方法眼科B超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眼部病变和疾病的情况。
在进行B超检查之前,医生通常会向患者介绍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科B超检查的操作方法。
眼科B超检查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B型。
A型B超主要用于对眼球的前部进行检查,包括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等部位;B型B超主要用于对眼球的后部进行检查,包括视网膜、玻璃体等部位。
在进行眼科B超检查时,患者通常需要将头部放在一个特殊的支架上,以确保眼球固定不动。
然后,医生会将一定量的无菌凝胶涂抹在患者的眼球上,以方便超声波的传播。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B超探头,将其轻轻贴近患者的眼睛,开始进行检查。
在A型B超检查中,医生通常会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不同的视野。
通过分别在不同位置扫描,医生可以得到角膜和前房的形态及大小信息。
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评估的结构,医生可能会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观察其血管情况。
B型B超检查一般从最佳探头探查视野开始,医生通常会调整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最清晰的图像。
医生会逐步扫描眼球的反方向,以获取眼球后半部分,特别是视网膜和玻璃体的形态和血管信息。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向患者解释所观察到的图像,并记录下重要的观察结果。
检查结束后,医生可能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眼科B超检查一般是一种安全无害的检查方法,但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
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在凝胶涂抹后感到眼部有些刺痛或异物感。
此外,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压力感或眼球的轻微挤压感。
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告知医生。
总体而言,眼科B超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为眼科医生提供宝贵的信息,帮助他们评估眼部病变和疾病。
患者在接受眼科B超检查时应尽量保持放松和配合,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最后,希望本文对你了解眼科B超检查的操作方法有所帮助。
超声检测的范围都有哪些

超声检测的范围都有哪些超声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对人体病变、症状的检测和发现,超声检测手段对于疾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优生优育方面贡献很大。
是一种已经普及的医学技术。
妇女在孕期定期做超声检查,能尽早发现胎儿畸形。
除此之外,超声检测的范围还有哪些呢?★超声检测的范围:1.二维超声显像主要对象是婴儿、新生儿及幼儿,它通过利用婴幼儿的囟门为"声窗"获得实时二维的颅脑内部结构图像,用以诊断婴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积水、脑出血、脑内畸形、发育不全等疾病。
随着仪器的发展,多普勒血流显像配合使用,二维超声也逐渐用于成人颅脑检查脑动脉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等)以及脑动静脉畸形。
2.经颅多普勒颅脑超声检测仪(TCD) TCD为连续实时式的彩色显像和定量分析技术,可测定8-10cm以内颅内、颈部大、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用于检测脑梗死(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瘤以及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
★浅表部位器官的超声诊断主要包括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乳腺、眼部、睾丸、阴囊、颌面部的疾病,以及一些骨骼、四肢肌肉关节、皮下组织筋膜的病变,如血肿、脓肿和肿瘤等。
这些部位器官的检查需要使用高频率探头(在7.5MHz以上,多为10-15MHz)其细微结构分辨力较好。
1.甲状腺超声诊断:单纯性、结节性和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腺瘤、囊肿、甲状腺癌);甲状旁腺增生、囊肿、腺瘤以及甲状旁腺癌等疾病的超声诊断。
2.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乳腺炎、乳房小叶囊性增生病,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
由于超声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是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3.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眼及眼眶位于人体的表层,解剖比较简单,界面清楚、声衰减较少,是最适于超声探测的部位之一。
主要用于眼内肿瘤、白内障、视网膜与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眼异物或眼外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