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眼科A超报告解读

眼科A超报告解读眼科A超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它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眼部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然而,对于普通患者来说,眼科A超报告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眼科A超报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眼部健康问题。
一、眼科A超检查的意义眼科A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眼球内部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前房、晶体等。
通过A超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眼球内部的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病变。
因此,眼科A超检查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眼科A超报告的解读1. 眼轴长度眼轴长度是指从角膜中心到视神经盘的距离,它是眼科A超检查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
眼轴长度的长短与近视、远视等眼部问题有关。
一般来说,眼轴长度小于23mm的人容易近视,而大于24.5mm的人容易远视。
因此,如果眼轴长度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2. 前房深度前房深度是指角膜与虹膜之间的距离,它也是眼科A超检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前房深度的变化与青光眼等眼部疾病有关。
一般来说,前房深度小于2.5mm的人易患青光眼,而大于3.1mm的人则较为安全。
因此,如果前房深度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3. 晶体厚度晶体是眼球内部的透明结构,它的厚度与白内障等眼部问题有关。
一般来说,晶体厚度小于4mm的人容易患白内障,而大于5mm 的人则相对较安全。
因此,如果晶体厚度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4. 视网膜厚度视网膜是眼球内部的重要结构,它的厚度与视网膜病变等眼部问题有关。
一般来说,视网膜厚度小于200um的人易患视网膜病变,而大于250um的人则相对较安全。
因此,如果视网膜厚度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5. 玻璃体深度玻璃体是眼球内部的透明胶状物质,它的深度与视网膜剥离等眼部问题有关。
一般来说,玻璃体深度小于4mm的人易患视网膜剥离,而大于5mm的人则相对较安全。
因此,如果玻璃体深度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三、眼科A超检查的注意事项1. 眼科A超检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进行。
30例眼部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3 0例 眼 部 疾 病 的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诊 断
赖春 华
( 江西省大余 县人 民医院 B超室 , 江西
中 图分 类 号 : 4 5 1 R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大余
3 1o ) 4 5 o
文 章 编 号 :0 1 5 7 (o 8 0 一O9 0 10 — 7 9 2o ) 1 O4— 2
9 — 4
维普资讯
1期
赖春华
3 0例 眼部疾 病 的彩色 多普 勒超声 诊 断
3 1 8 眶静 脉 曲 张 .. 平 静 呼 吸 时 , D I 查 无 异 C F检
璃体 暗 区内一 凹面 向前 的 弧形 光 带 , 端 粘 于 眼底 前 光带 或锯齿 缘 , 端 连于 视乳 头 , 带 与球壁 间 为液 后 光 性 暗区 。完全性 视 网膜 脱离 , 现 为玻 璃 体 暗 区 内 表
近 3年来 , 我们 应 用 彩色 多 普 勒 超声 诊 断 眼 部 疾病 , 特别 是 眼间 质混 浊 及 眶 内病 变 , 角 膜 白斑 、 如 白内障 的眼底 病变 、 璃体 混浊 、 网膜 脱离 及 眼 内 玻 视
2 结 果
视 网膜脱 离 9例 , 中 5例为外 伤所 致 , 为 近 其 均 期 视 网膜 脱 离 , 玻 璃 体 混 浊 ; 为 非 外 伤 所 致 , 并 4例 均 为陈 旧性视 网 膜脱 离 。单 纯玻 璃 体 混 浊 9例 , 其 中外 伤所 致 7例 , 部手 术所 致 l , 眼 例 有糖 尿病 史者
线监控下进行 , 使用撑开和加压器时, 应把握好两者 的力 度 , 则会 引起 螺栓松 动 。 否
参考文献 :
[ ] 卢世 壁等 主译 . 贝尔骨 科 手 术学 [ . 十版. 1 坎 M] 第 山
眼科a超检查报告解读

眼科A超检查报告解读:眼轴测量的重要性及应用一、A超检查在眼科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在眼科诊断中,A超检查(眼轴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
眼轴长度是衡量眼睛屈光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A超检查可以精确测量眼轴长度,进而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和眼部疾病的诊断。
这项检查对于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患者尤为重要,同时也可用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诊断和随访。
二、A超检查原理与方法A超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眼球不同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来测量眼球各部位的厚度和长度。
在检查过程中,将超声探头放置在眼球表面,通过仪器自动生成超声脉冲并接收回声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眼轴长度等数据。
A超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三、检查指标与正常范围A超检查主要测量的指标包括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厚度和视网膜厚度等。
正常范围值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眼轴长度在22-27毫米之间,角膜厚度在500-600微米之间,晶体厚度在400-500微米之间,玻璃体厚度在100-150微米之间。
四、常见异常结果分析1.眼轴过长:可能提示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以确定近视类型及程度,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眼轴过短:可能提示远视或眼部发育异常等,需要结合患者的视力状况和眼部结构进行综合判断。
3.角膜厚度异常:角膜厚度过薄可能提示圆锥角膜等角膜疾病,过厚可能提示眼部炎症或角膜水肿等。
4.前房深度异常:前房深度过浅可能提示青光眼等眼部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5.晶体厚度异常:晶体厚度异常可能提示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视网膜厚度异常:视网膜厚度过薄可能提示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五、诊断参考价值A超检查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屈光不正的患者,A超检查可以准确测量眼轴长度,为配镜和治疗提供依据;对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的患者,A超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8
玻璃体积血
临床表现
出血量少可能无法 察觉,或仅表现为 “飞蚊症”
出血量多时,眼前 暗影飘动,或似有 红玻璃体片遮挡感
可编辑课件PPT
9
玻璃体积血
声像图特征
少量积血-玻璃体内点状弱回声,广 布玻璃体内
脉络膜脱离
始于睫状体扁平部后方,止于视乳头周 围
在视盘附近与巩膜贴附紧密,余仅有少 量结缔组织相连,形成一潜在的组织间 隙脉络膜上腔。
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外压力突然 下降导致血浆自血管腔向外大量渗出, 积聚于脉络膜丄腔发生脉络膜脱离。
可编辑课件PPT
18
脉络膜脱离声像图
1.轴位切面上可见2条以上条带状回声,且凸 面相对。
临床表现
由于肿瘤生长部 位、生长速度和 分化程度不同, 临床表现各不相 同
“猫眼”为视网ຫໍສະໝຸດ 膜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
可编辑课件PPT
24
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
1.以后极部多见,可为眼球壁广泛增厚,可为 单一或多发结节,边界清。
2.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常可见不规则斑块状钙 斑,后可有声音,极容易致视网膜脱离。
蕈状病变,其表面
可见斑块状桔皮样
色素沉着。
可编辑课件PPT
28
脉络膜黑色素瘤
声像图特征
形状:半球形或蘑菇形,边界清晰
内回声:前缘回声多而强后缘回声减弱 “挖空”征
脉络膜凹:肿瘤所在部位脉络膜受瘤细胞 浸润,形成脉络膜限局无回声
声影:肿瘤后球壁及球后脂肪回声降低或 减少
CDFI:病变内树枝状广泛分布的丰富血流信号。频
眼部超声检查在诊断玻璃体积血中临床探讨

眼部超声检查在诊断玻璃体积血中临床探讨摘要:玻璃体积血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视力康复至关重要。
在诸多检查手段中,眼部超声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眼科诊断工具,可以提供有关眼部结构和病变的详细信息。
它在眼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视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眼部超声检查;玻璃体积血;眼科诊断玻璃体积血是指眼球内玻璃体腔内出血的情况。
它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可以导致视力下降和其他眼部症状。
部超声检查是一种重要的眼科诊断工具,可以提供有关眼部结构和病变的详细信息。
它在眼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视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玻璃体积血玻璃体积血是指眼球内玻璃体腔内出血的情况。
玻璃体是位于眼球后部的透明凝胶状物质,它填充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起到支撑眼球结构和传递光线的作用。
当玻璃体内的血管破裂或受伤时,就会导致玻璃体积血的发生[1]。
玻璃体积血会阻碍光线的传递,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工作,导致视力模糊或暗影出现,还会导致视野中出现黑点、浮点或阴影,影响视野的清晰度和广度。
玻璃体积血还可能引起眼部疼痛、眼压升高、眼球红肿等不适症状。
造成玻璃体积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眼部创伤,眼球受到外力撞击或刺伤时,玻璃体血管可能破裂导致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会增加玻璃体积血的风险。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玻璃体血管破裂出血。
年龄增长、眼球手术、眼部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引发玻璃体积血的发生[2]。
目前玻璃体积血的主要诊断方式有眼底检查,B超检查和光凝作用。
通过眼底镜观察玻璃体内出血的情况,包括出血程度、出血位置等。
B超检查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查眼球内部结构,可以清晰显示玻璃体积血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激光照射玻璃体内的血管,促使血管闭塞,减少出血。
其中B超检查受到广泛关注。
二、眼部超声检查眼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眼部结构和病变。
眼科超声诊断基础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三、声的反射与超声成像
3. 衰 减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振幅随传播距 离的增大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衰减 衰减的原因如下: (1)界面反射 ( 2 )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3)散射衰减 (4)声速扩散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三、声的反射与超声成像
4. 超声波的频率、穿透能力、分辨率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四、眼用超声诊断仪的种类
2.B型超声(B-mode) 超声二维图像任意切面 了解病变所在的位置,
必须适当的进行标注. 目前眼科超声均可显示
至少8个方位
肝脏B超
心脏B超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四、眼用超声诊断仪的种类
3.超声多普勒彩色显示(Doppler) 探头发射固定频率的超声,当探头和反射体之 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频率发生改变,称频移 频移大小和运动速度成正比 -- 测血流速度 向探头运动频率增加(用红色表示) 背探头运动频率减低(兰色表示)
3.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米/ 秒)
------———————————-----------------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空气 333
角膜
1500
水
1500
晶状体
1641
钢
6000
房水玻璃体 1532
视网膜
1538
眼肌 1631
脉络膜
1527
眶脂肪 1582
巩膜
1630
颅骨 3360
视神经
1615
大界 面
折射波
超声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示意图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三、声的反射与超声成像
2.衍射(绕射)和散射 声波通过一个大小与其波长相近的障碍物时, 将产生衍射(绕射)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孙丰源;宋国祥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1998(009)003
【摘要】超声作为一种检查方法广泛的应用于眼部疾病的诊断。
目前A超主要用于医用生物测量。
B超用于球内,眶内病变的诊断。
【总页数】3页(P164-166)
【作者】孙丰源;宋国祥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二眼科;天津医科大学二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0.43
【相关文献】
1.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J], 李德欣;孙江萍;赵凯英
2.30例眼部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J], 赖春华
3.环状RNA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邹丽荣;王欣玲
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朱安民;谭薇;伍姜霓
5.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袁园;谭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部超声的应用原理

眼部超声的应用原理什么是眼部超声?眼部超声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技术来检测眼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将超声波传感器放置在眼部上方,探测器会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然后通过计算机生成眼部的图像。
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评估眼球结构和组织的异常情况。
眼部超声的应用领域眼部超声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视网膜:眼部超声可用于检测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剥离等病变,以及评估视网膜手术的效果。
2.巩膜和巩膜囊:巩膜是眼球的白色外层,眼部超声可用于评估巩膜肿瘤的性质和大小,以及检测巩膜囊积液等情况。
3.眼眶和眼眶肿瘤:眼部超声可用于评估眼眶肿瘤的性质和大小,以及检测眼眶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眼外肌:眼外肌是控制眼球运动的肌肉,眼部超声可用于评估眼外肌功能障碍和肿瘤等病变。
5.眼球和眼球壁:眼部超声可用于评估眼球形态和眼球壁是否有增厚、变薄等异常情况。
眼部超声的工作原理眼部超声利用超声波在眼部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原理,通过探头发射超声波脉冲,然后接收和记录超声波回波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并生成图像。
眼部超声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波发射和接收:探头内部的晶体会发射超声波脉冲,发射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10-40MHz之间。
然后,当超声波遇到眼部组织时,一部分会被组织吸收,一部分会被组织反射。
2.超声波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接收到的回波时间,可以计算出超声波在眼球中传播的速度,从而确定眼球的组织性质。
3.回波信号处理:探头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会被放大、滤波和数字化。
然后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4.图像生成:通过对被记录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机可以生成眼球的黑白图像或彩色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眼部组织的结构和任何异常。
眼部超声的优势眼部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且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高分辨率:眼部超声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眼部组织结构和异常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表现】
按肿瘤发展过程,常分为四期:①眼内生 长期:②青光眼期;③眼外蔓延期;④转 移期。 一般说来,早期多从眼底之后极下方开 始,起源于内核层者多见,常为许多灰白 色小结节,或较大的白色结节被许多卫星 小结节所包围。以后的发展和肿瘤的起源 有关,起源于内核层者从视网膜内面有肿 块向玻璃体突出,表面常有粗大新生血管 或掺杂出血斑。扁平型者沿视网膜平面发 展,视网膜血管粗大弯曲,可拟似视网膜 血管瘤。不管肿瘤以何种形成开始,增大 到一定程度后终将玻璃体腔填满,显示黄 光反射,状如猫眼,故有黑蒙性猫眼之称。
神 经
视神经(optic nerve)是指从视盘起至视 交叉前角的这段神经。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 全长40mm~50mm.
眼内段
视神经
眶内段
管内段
颅内段
• 眼附属器包括:
衬附眶内的骨膜、筋膜
眼外肌
眶内容 眼睑结膜和泪器
眼 球 解 剖 示 意 图
眼部血管
动脉:
1、眼动脉: 2、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眶支→经 视乳头穿入眼内→颞上、颞下、鼻上、鼻下。 3、睫状血管: • (1) 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及视网膜外 层。 • (2) 睫状后长动脉:睫状体,虹膜。 • (3) 睫状前动脉:结膜前动脉,睫状体、虹 膜、巩膜。
• 玻璃体脓肿:感染性玻璃体炎症是因细 菌、霉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引发。由于 玻璃体内无血管存在,是一个良好的培 养基,所以一旦发生感染,病程发展迅 速且难以治疗,可导致脓肿的形成。炎 症晚期可使玻璃体收缩,导致视网膜脱 离、脉络膜脱离,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 声像图:脓肿呈中强回声,无明确边界, 一般不与眼底光带相连。脓肿内无血流 信号。
•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常见的眼内肿瘤, 发病率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于 中老年,一侧多见。肿瘤多位于后极, 早期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视野缺失, 继则眼压增高。常伴发视网膜脱离和玻 璃体出血浑浊。
• 声像图(1)形状:半圆形或蘑菇形多见。 (2)边界:在肿瘤表面有完整的视网膜时,声像 图上前缘回声强,接近后壁时消失。 (3)回声:边缘血管呈窦样扩张,故声像图上前 缘回声光点多而强,后方回声逐渐减少,接近 球后壁时形成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即“挖空” 现象。 (4)脉络膜凹:局部脉络膜被瘤体占据,与挖空 区相连续,形成局部凹陷。 (5)声影:因声衰显著,肿瘤后眼球壁及球后脂 肪回声较低或缺乏,形成声影。 (6)继发改变: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莱芜中心医院 超声科 周广杰
zgjangel@
解剖
• 眼是视觉器官
包括 • 眼球:接受外界信息。 • 视路:向视皮质传递信息。 • 眼附属器:保护和运动眼球。
眼球
• 眼球近似球形。 • 正常成人眼球 前后径24mm, 垂直径23mm, 水平径23.5mm。 • 眼球平视时 突出眶外缘12~14mm。 两眼间差不超过2mm。 •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内容物。
• 声像图: (1)肿块型:玻璃体腔内半球形或球形肿块,起自眼 底光带。 (2)不规则型:玻璃体腔内形状不规则肿块,边界不 整齐。以上两种类型肿块的回声强弱不均匀,内可见 囊性暗区,80%以上的患者还可见“钙斑”,且后方 有声影。 (3)弥漫浸润型:眼底光带均匀性增厚,呈波浪状, 常伴有视网膜脱离。 (4)CDFI:瘤体内可见红蓝伴行的血流信号,与视网 膜中央动静脉相连续。
眼球的解剖
眼球 眼球壁 眼内容 房水
眼 球 壁
纤维层 (外)
葡萄膜 (中) 视网膜 (内)
眼 内 容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
–外层 纤维膜:角膜,巩膜
• 组织坚韧,保护眼球内组织
–中层 葡萄膜:虹膜 ,睫状体,脉络 膜
• 营养眼内组织 • 屏蔽和调节光线 • 调节眼内温度
– 内层 视网膜
鉴 别 诊 断
眼内膜状物的鉴别诊断
病变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形状 固着点 运动 轻 后运动 血流 带状,规则, 与视盘 光滑,凹面向前 相连 带状,规则, 眼赤道 轻 光滑,多个 部之前 凸面向玻璃体 玻璃体后脱离 带状,光滑, 不定 显著 弧形 玻璃体机化膜 不规则,分叉 无 显著 (- ) 有血流 (-) 与CRA延续
• 玻璃体后脱离:为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 膜之间的脱离。原因可为玻璃体内机化 条牵拉,视网膜脉络膜出血渗出压迫所 致。玻璃体脱离以玻璃体基底部为界分 为前脱离和后脱离,临床上以后脱离常 见。
• 声像图 (1)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可见与视网膜相连 的条状光带,为中强回声,光带连续,动 度大,后运动试验明显。 (2)完全性后脱位表现为连续光带,不与眼 底光带相连,动度和后运动明显。 (3)CDFI:光带无血流信号。
• • • •
驱逐性脉络膜出血 脉络膜血管瘤 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骨瘤
眼外伤
• 晶状体脱位: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体 之间。因眼外伤所致的晶状体悬韧带部分 或全部离断将导致晶状体位置的异常。 (1)不完全脱位: (2)完全脱位:晶状体完全脱离正常的解剖 位置到玻璃体内。
• 眼内异物:主要指玻璃体及眼球壁内 异物。
眶血管性疾病
• 眶静脉曲张: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血管 异常,表现为单条或多条静脉病理性扩张, 一般为单侧。 • 临床症状:体位性眼球突出。 • 声像图特征:患者深吸气时,可见患侧缓 慢扩张的血管结构,彩色血流信号为红色, 呼气后可见扩张的血管逐渐缩小,彩色血 流信号变为蓝色。脉冲多普勒为静脉频谱。
静脉:
• 1.视网膜中央静脉(CRV):与视网膜中央动 脉伴行。 • 2.涡静脉:为引流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的主 要血管。脉络膜后部的静脉向前集合,赤道前 的脉络膜静脉则向后集合,在赤道部形成4~5支 涡静脉。因涡静脉的穿行与眼球轴向平行,一 般不易为彩色多普勒显示。
仪器与方法
• • • • • • A型超声 B型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生物显微镜 常规探测方法: 特殊探查方法:运动试验、后运动试验、 磁性试验等。
正常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频谱
• 视网膜中央动 脉10±cm/s, 视网膜中央静 脉5±cm/s
正常的睫状后短动脉频谱
• 睫状后短动脉 20±cm/s
玻璃体疾病
• 玻璃体出血:眼外伤、糖尿病、高血压、 动脉硬化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均可引起玻 璃体出血。 • 声像图 • (1)少量出血玻璃体内可见弱点状回声。 • (2)形成机化条后,呈中低至中强回声光 带,运动度和后运动度较明显,机化膜形 态不规则。 • (3)CDFI:机化条内无血流信号。
肿块型
不规则型
弥漫型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新生儿视网膜病变 • Coats病
脉络膜疾病
• 脉络膜脱离:是脉络膜与巩膜之间的积液 分离。分离部位多位于眼球赤道部之前达 睫状体区。脱离原因多为眼压的突然降低, 如手术后或外伤。 • 声像图:玻璃体内多个弧形光带,与球壁 相连,但不与视盘相连,且弧形光带的弧 心均指向玻璃体中轴,呈“玫瑰花征”。 CDFI: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为动脉频谱。
• 感受光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
眼内容物:屈光间质
(一)房水 房水由睫状突上皮产生。充满前、 后房,主要是水,占98.75%。房水功能为营养角膜、 晶状体、玻璃体及维持眼压。 (二) 晶状体 透明,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 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是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晶 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依靠房水。 (三)玻璃体 为透明胶体,主要成分为水,占 98.5%~99.7%.玻璃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来自脉 络膜和房水,代谢作用很低,无再生能力。玻璃体 有屈光作用及支撑视网膜和眼球壁的作用。
谢谢各位
部分性视网膜脱离
完全性视网膜脱离
• 视网膜母细胞瘤(RB):这是一种起源 于胚胎视网膜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家族 性和遗传性倾向。多发生于3岁以前,20 %双眼受累,个别的病例可发生在成年, 甚至老年。发病率在眼部肿瘤中占据首位, 占眼部肿瘤的33.8%,眼内肿瘤为70%。 由于此瘤恶性程度高,并可引起全身转移 而死亡,发现与治疗较晚者,风险因素较 大。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只要诊断及时, 处理得当,治愈率可达50%以上。
(+) 无血流 (+++)无血流
重点掌握内容
• • • • • • 玻璃体出血及机化膜的声像图表现 视网膜脱离的声像图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脉络膜脱离的声像图特点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视网膜脱离与脉络膜脱离的鉴别诊断。
• 视网膜结构复杂,可分为10层:色素上皮 层、杆和圆锥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 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 神经纤维层、内界膜。其中后九层也称神 经上皮层。 (返回)
视网膜疾病
• 视网膜脱离:为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 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而非视网膜与脉络 膜之间的脱离。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原发性的是指单纯性视网膜脱离,多 见于近视眼。继发性的是指由于其他眼部 疾病所致,如外伤、炎症、出血、机化牵 引、肿瘤等。
• 临床表现:视网膜脱离常发现眼前闪光, 视物变形、视力减退,视野缺失。 • 声像图(1)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 体暗区内出现强回声光带,典型脱离声 像图呈“V”字形或“Y”形,薄而整齐, 凹面向前,后端连与视乳头,前端可达 锯齿缘。光带有轻度运动,但后运动阴 性。 (2)CDFI: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并可 见两条伴行的动静脉,与视网膜中央动 静脉相连续。
正常声像图
• 眼球呈球形,球壁(除角膜外)呈较厚高 回声,前房房水显示为新月形暗区。晶体 一般显示后界短弧线,球体为无回声区。 正常人眼轴22~24mm。前房深度2~3mm, 晶体厚<4mm,玻璃体厚径13±mm,球壁 厚1.5m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常视神经声像图
正常眼动脉频谱
• 眼动脉收缩期血流 速度30±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