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及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朱皖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学:眼科疾病的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学:眼科疾病的超声诊断

正常眼的轴位图
正 常 眼 的 超 声 图 像
玻璃体疾病
正常玻璃体为无回声暗区,与其他 组织结构间有明显界限,CDFI无血流信 号
运动实验:轴位探查,病变随眼球的运动而运 动,即运动实验阳性(+) ;病变不随眼球的 运动而运动,即运动实验阴性
后运动实验:运动实验阳性者,嘱患者眼球停 止运动,若眼球停止运动后,玻璃体病变继续 运动,则为后运动实验阳性(+);若眼球停止 运动后,玻璃体病变也停止运动,则为后运动 实验阴性(—)
(2)玻璃体内机化条索的牵拉导致牵拉性视网膜 脱离 (3)CDFI:光带上见点状血流信号,视网膜中央 动脉流速显著降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alstoma,RB ) 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具有遗传倾 向,儿童白瞳症的主要病变之一。病理形态有 内生型、外生型、混合型及弥漫浸润生长型。 病变隆起1mm即可被超声检查发现,黑朦期就诊 可见典型的声像图表现
玻璃体积血
(1)少量出血:玻璃体内广泛分布的点状弱回声 (2)积血机化:玻璃体内条状中低或中强回声,形 态欠规则,毛糙 (3)运动和后运动实验均阳性
(4)CDFI:点状和带状回声上无血流信号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内膜状物
由玻璃体内较多的炎性渗出和积血最终机 化形成。可引起视网膜脱离。 超声表现:玻璃体内不规则的、厚薄不均 匀的带状回声,常有分叉,后运动活跃,并且 不垂直于眼球壁。光带上无血流信号。
1.眼内实质性肿块回声(三种类型)。
2.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可呈强弱不等的光团, 可见强回声的斑块伴声影。
3. 肿块边缘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
4.可出现继发性的视网膜脱离。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仪器及检查测量方法
超声仪器 有眼科专用仪器(一般尚包含A型模式)及非眼科 专用仪器(目前一般多使用具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功能的超声 诊断仪)。非眼科专用仪器使用探头频率以5.0~10MHz最合适。 如检查角膜或睫状体等浅表结构时,可用20-60MHz的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睛血管的血流情况时,应用彩色多普
静脉系统包括眼静脉、涡静脉及视网膜中央静脉。
眼超声检查适用范围
(1) 眼内膜性病变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
离、机化膜)
(2) 眼球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 素瘤等)
(3)玻璃体内病变(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先天性第一玻璃体永
存、晶体后纤维增生等) (4) 眶内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炎性假瘤、泪腺肿瘤) (5) 眼外伤(异物、晶体脱位、巩膜裂伤) (6) 突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Graves病、眶内 肿瘤)
晶状体
玻璃体
球后脂肪垫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频谱
眼动脉频谱
眼部测量正常参改值
眼轴:23-24mm 前房深度:2-3mm 晶状体厚度:3.5-5mm 眼球壁厚度:2-2.2mm 玻璃体腔长度:16-17mm
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30±cm/s,睫状动脉20±cm/s,视 网膜中央动脉10±cm/s,视网膜中央静脉5±cm/s,一些 流速指标值有增龄变化。
慢性腮腺炎
腮腺肥大
指非肿物性疾病引起的腮腺增生、肥大 良性腮腺增生—代谢、分泌异常 淋巴上皮病—淋巴细胞浸润 声像图:弥漫性增大,轮廓界限不清, 内部回声中等~略强,均匀,部 分见小低回声区。
涎腺混合瘤
在不同的涎腺中,腮腺肿瘤发生率最 高(80%),颌下腺次之(10%)。 混合瘤为最多见的良性肿瘤。 多发于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多无临 床症状。

眼部常见病超声诊断第二部分

眼部常见病超声诊断第二部分
超声提示: 左眼玻璃体混浊声像。 左眼轴增大, 符合高度近视。
近视眼
参考资料
夏稻子.超声诊断学教程. 第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3; P.E.S.Palmer.张青萍主译.超声诊断手册.北京.人民卫生
②玻璃体后脱离
病因: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创伤、炎症等使玻璃体内凝胶液化,后 界膜破裂,液体流入视网膜玻璃体间隙, 导致视网膜玻璃体之间分离。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玻璃体后脱离超声诊断要点
部分性后脱离: 可见与视网膜相连的强回声光带,光带连 续,活动度大,后运动明显;
完全性后脱离: 可见两端连在锯齿缘的强回声光带, 后运动极活跃。
玻璃体积血超声诊断要点
出血性质 少量新鲜积血:散在分布中等回声光点悬浮; 大量新鲜积血:弥漫分布的中等回声光点; 陈旧性积血:形成机化条索不规则等回声光带 部分人因机化条索牵拉致网脱。
运动试验与后运动试验阳性 CDFI:机化条索上无血流信号
玻璃体混浊与微量积血超声不好区别(飞蚊症)
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诊断要点
特点:肿物内钙化斑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标志 内生型:
玻璃体内见球形或半球形高回声团块内回声不均;
外生型:视网膜局部实性隆起,可继发网脱; 弥漫浸润型:肿瘤眼球壁生长 CDFI:瘤内见粗大血流信号,频谱为高速高阻型。 钙斑反射: 瘤内见强光斑伴声影。
肿物很小(4mm)就可出现。
出版社,2005; 毛文书,孙信孚.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孔祥瑞,蔡素贞.眼内疾病超声图谱.第2版.北京.河北科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猫眼”为视网 膜母细胞瘤的早 期症状。
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
1.以后极部多见,可为眼球壁广泛增厚,可为 单一或多发结节,边界清。
2.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常可见不规则斑块状钙 斑,后可有声音,极容易致视网膜脱离。
3.CDFI:病变内树枝状广泛分布的血流信号。 频谱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同。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声像图
CDFI检查
视网膜脱离
定义
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之间的 分离。因为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间隙。
视网膜脱离
临床表现 初发时有“飞蚊 症”或眼前漂浮 物,某一方向有 闪光感,眼前阴 影遮挡 眼内压多偏低 脱离的视网膜变 为蓝灰色,不透 明,隆起呈波浪 状,上有血管
玻璃体积血
临床表现
出血量少可能无法 察觉,或仅表现为 “飞蚊症”
出血量多时,眼前 暗影飘动,或似有 红玻璃体片遮挡感
玻璃体积血
声像图特征
少量积血-玻璃体内点状弱回声,广 布玻璃体内
机化-中低或中强回声,形态不规则, 边界欠清晰。
运动、后运动实验均阳性 CDFI-病变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眼球的解剖
眼部血管解剖
眼动脉
眼动脉 颈内动脉
玻璃体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 状 后 短 动 脉
检查方法
探头标志方向与 角巩膜缘平行
横切扫描:将探头置于6点钟角膜巩膜缘,得到上方眼球后极部的图像,
向下移动探头,同样方法对眼球下方、鼻侧、颞侧进行扫查。
检查方法
探头标志方向与 角巩膜缘垂直
脉络膜凹:肿瘤所在部位脉络膜受瘤细胞 浸润,形成脉络膜限局无回声
声影:肿瘤后球壁及球后脂肪回声降低或 减少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优质PPT】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优质PPT】
状动脉系统。
视网膜中央动脉由眼动脉第二段分出,于球后约9~11mm处进
入视神经鞘,从视盘穿出。分支形成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 支,属终末动脉分布于视网膜内,相互间不吻合。较大血管主要 分布在神经纤维层内,内核层以外的视网膜各层为无血管区,其 营养供应来自脉络膜。
睫状后动脉包括2~3条短动脉和2条长动脉,均在视神经附近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2021/11/14
1
一、眼部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一)、眼的组成与解剖
l 眼球 、视路、眼附属器
l 眼球:眼球壁、眼内容物※ l 眼附属器:泪腺、眼肌、眼部N血管 l 视路:从视网膜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经路
2021/11/14
2
一、眼部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球壁三层(从外向内)
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 中层——葡萄膜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感觉层、色素上皮层 眼内容物
l 玻璃体积血超声声像图
2021/11/14
玻 璃 体 内 可 见 中 高 回 声 絮 状 物 悬 浮
36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二)、玻璃体疾病
②玻璃体后脱离
l 病因: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创伤、炎症等使玻璃体内凝胶液化,后 界膜破裂,液体流入视网膜玻璃体间隙, 导致视网膜玻璃体之间分离。
超声仪器 有眼科专用仪器(一般尚包含A型模式)及非 眼科专用仪器(目前一般多使用具彩色多普勒血流检 测功能的超声诊断仪)。非眼科专用仪器使用探头频 率以5.0~10MHz最合适。
如检查角膜或睫状体等浅表结构时,可用20-60MHz的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睛血管的血流情况时,应用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头频率为5-6.5MHz。
左眼晶状体位于其玻璃体内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眼部疾病的超声诊断一、眼球的解剖:(1)眼球壁:①纤维层(外):角膜、巩膜;②葡萄膜(中):虹膜、睫状膜、脉络膜;③视网膜(内)。

(2)眼内容:房水、晶状体、玻璃体;(3)眼部血管:①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中脉、睫状动脉;②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

眼球解剖示意图二、仪器与方法:A型超声、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三、正常声像图:眼球呈球形,球壁(除角膜外)呈较厚高回声,前房房水显示为新月形暗区。

晶体一般显示后界短弧线,球体为无回声区。

正常大小:眼轴22-24mm。

前房深度2-3mm,晶体厚<4mm,玻璃体厚径13±mm,球壁厚1.5mm。

(1)正常眼球超声图(2)视神经超声图(4)正常眼动脉频谱: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30±cm/s(4)正常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频谱:视网膜中央动脉10±cm/s,视网膜中央静脉5±cm/s(5)正常的睫状后短动脉频谱:睫状后短动脉20±cm/s四、玻璃体疾病(1)玻璃体出血:眼外伤、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均可引起玻璃体出血。

声像图如下:①少量出血玻璃体内可见弱点状回声。

②形成机化条后,呈中低至中强回声光带,运动度和后运动度较明显,机化膜形态不规则。

③ CDFI:机化条内无血流信号。

(2)玻璃体后脱离:为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脱离。

原因可为玻璃体内机化条牵拉,视网膜脉络膜出血渗出压迫所致。

玻璃体脱离以玻璃体基底部为界分为前脱离和后脱离,临床上以后脱离常见。

声像图如下:①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可见与视网膜相连的条状光带,为中强回声,光带连续,动度大,后运动试验明显。

②完全性后脱位表现为连续光带,不与眼底光带相连,动度和后运动明显。

④ CDFI:光带无血流信号。

(3)玻璃体后脓肿:感染性玻璃体炎症是因细菌、霉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引发。

炎症晚期可使玻璃体收缩,导致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第一部分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第一部分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一、眼部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一)、眼的组成与解剖

眼球 、视路、眼附属器
眼球:眼球壁、眼内容物※ 眼附属器:泪腺、眼肌、眼部N血管 视路:从视网膜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经路

一、眼部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眼球:
球壁三层(从外向内)
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 中层——葡萄膜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N层、色素层 眼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示意图
角膜、巩膜 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视网膜
• 眼球睫状体示意图
• 眼球内容物示意图
房 水
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
• 眼球整体示意图
(二)、眼部超声检查方法
探头要求:高频(7.5--10.0MHZ) 病人体位:仰卧,眼朝向正前方轻闭 常用方法:①经角膜直接探测法(略) ②经眼睑间接探测法※ 扫查切面:轴位探测(垂直眼球横切、纵切)

非轴位探测(略)
•眼球水平位轴位切面示意图
轴位扫查
非轴位扫查
• 眼球壁超声特点

眼球壁三层膜贴附紧密, 一般超声不能分别显示。
脉络膜为成人肿瘤、炎症等好发部位, 是眼超声扫查重点,但在正常情况下, 因其较薄,超声不能分辨。

(四)、眼球参数的测量及正常值
正常值
眼轴长度:23 – 24 mm 角膜厚度:0.5 – 1.0 mm 前房深度:2 – 3 mm 晶体厚度:3.5 – 5.0 mm 玻璃体长度:16 – 17 mm 球壁厚度:2.0 – 2.2 mm 最大流速: 眼动脉:30 – 43 cm/s 视网膜中央A:10 – 14 cm/s 睫状后短A:11 – 15 cm/s
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

眼科超声诊断基础

眼科超声诊断基础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三、声的反射与超声成像
3. 衰 减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振幅随传播距 离的增大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衰减 衰减的原因如下: (1)界面反射 ( 2 ) 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3)散射衰减 (4)声速扩散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三、声的反射与超声成像
4. 超声波的频率、穿透能力、分辨率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四、眼用超声诊断仪的种类
2.B型超声(B-mode) 超声二维图像任意切面 了解病变所在的位置,
必须适当的进行标注. 目前眼科超声均可显示
至少8个方位
肝脏B超
心脏B超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四、眼用超声诊断仪的种类
3.超声多普勒彩色显示(Doppler) 探头发射固定频率的超声,当探头和反射体之 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频率发生改变,称频移 频移大小和运动速度成正比 -- 测血流速度 向探头运动频率增加(用红色表示) 背探头运动频率减低(兰色表示)
3.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米/ 秒)
------———————————-----------------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空气 333
角膜
1500

1500
晶状体
1641

6000
房水玻璃体 1532
视网膜
1538
眼肌 1631
脉络膜
1527
眶脂肪 1582
巩膜
1630
颅骨 3360
视神经
1615
大界 面
折射波
超声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示意图
第一部分 超声成像原理
三、声的反射与超声成像
2.衍射(绕射)和散射 声波通过一个大小与其波长相近的障碍物时, 将产生衍射(绕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题
1、最常见的眼眶内肿瘤是: A.囊性淋巴瘤 B.血管上皮细胞瘤 C.神经胶质瘤 D.海绵状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的声学特征包括:
Ⅰ 圆的、规则的轮廓
Ⅱ 锐利的边界和圆形的前缘
Ⅲ 与周围结构不能区分 Ⅳ 声透射良好
2、应用眼超声包括___探测:
Ⅰ视网膜剥脱
Ⅱ 玻璃体出血
Ⅲ 视神经异常
一般检查顺序
1,开始检查眼内时先用高增益纵扫4个主要子午线(12:00,3:00, 6:00,9:00)。
2,探头先置于角膜缘附近纵扫描眼后极部。然后向赤道部移动扫描 眼周边部。一般先扫描眼上部,然后再纵扫描下部。发现病变后再仔 细检查。 3,为检查周边部可令病人眼向检查侧注视以便扫描周边部。B超探查 应使用高、低两种增益扫描,较高增益易于发现玻璃体混浊或病变大 体情况,而低增益(实际提高了分辨力),可更好地显示相对扁平眼 底病变或较大体积病变的局部形态。
1、部分视网膜脱离:
细带状强回声后端与视乳头相连,
前端可 达周边部,凹面向前,有 轻微后运动现象
2、完全性视网膜脱离
呈倒“八”形或“V”带
状强回声,凹面向前、后
运动现象明显
3、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膜厚薄不一,回声更强、僵硬、
眼球萎缩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机化与牵引性视网 继发于某些眼部疾病, 膜脱离 如眼内肿瘤(视网 膜母 细胞瘤及脉络膜肿瘤)、 外伤、晶状体异位等。
声像图表现: 眼球内见条状光带,分叉光 带或丝状光带。 一端连接眼球壁,另一端游 离于玻璃体。 眼球运动试验阳性。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出血
(一)病理概要
病因 炎症、血管病、肿瘤、外伤等
病理 血液流入玻璃体、积聚
(二)临床表现
少量出血 飞蚊症感觉 大量出血 视力减退或仅有光感
(三)超声诊断
轴位扫描: 病人在原位固视下探头置于角膜中央(如眼睑闭合则置于眼睑 中央),声束经晶状体中央和视神经。此种图像因有晶状体和视 神经而较易辨认,但由于晶状体对声能的衰减,影响眼后部的分 辨力,但欲了解眼内膜状物与视神经关系时,显示较好。 轴位扫描又分水平和垂直两种方法: 水平轴位扫描时探头标志朝向病人鼻侧,所以黄斑部在图像上位 于视盘下方, 垂直轴位扫描其探头标志向上,斜行轴位扫描其标志向上。
玻璃体内形态各异、边缘不规整的
弱回声团,后运动现象明显。随访 观察积血可吸收
(四)鉴别诊断 球内肿瘤
眼内异物
(一)病理概要
高速异物进入眼球内,穿透球
壁进入眼眶
(三)超声诊断
(1)球内异物 1、金属、砂石类: 呈斑状、点状强 或特 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2、塑料、玻璃及竹木类:呈斑状或点
三、正常超声声像图
眼动脉
眼部超声显像正常值(平均值为mm)
球轴长度 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晶状体长度 23.97±0.2 0.9±0.16 2.38±0.48 4.00±0.22 球后软组织宽度 26.51±2.86 球后软组织长度 20.04±2.73 球后视神经宽度 4.02±0.23 内直肌厚度 2.38±0.51
玻璃体长度 16.50±0.26 球壁厚度 2.01±0.17
外直肌厚度 上直肌厚度 下直肌厚度
2.00±0.30 1.95±0.32 2.01±0.34
常见眼部疾病超声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一)病理概要
属胚胎性恶性肿瘤,与家族遗传有关, 13
号染色体长臂有缺失,多见于3岁以下儿
童,单侧多发,少数为双侧。
3、眼轴、玻璃体、球壁回声正常
眼眶肿瘤
包括原发于眶内组织,继发于眶周围结构的 转移性肿瘤,良性多于恶性。 眼球突出是最早和最常见的体征。 良性进展缓慢,恶性进展迅速。 恶性早期疼痛,视力减退,眼球运动障碍。
眼眶肿瘤
类型 海绵状血管瘤 泪腺混合瘤 神经鞘瘤 横纹肌肉瘤 视神经胶质瘤 等
临床表现
眼球扫查方法
眼内扫描有3种基本方法
横切扫描 纵切扫描 轴位扫描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 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横切扫描:
横扫描时探头置于角膜缘平行位置(探头的标记方 向与角巩膜缘相平行),此时换能器来回的运动平行于角 膜缘,声束扫描对侧眼底,产生半圆形切面 。 例如:探头横行置于6:00子午线,标志向鼻侧,其图像中央所显 示的是眼底12:00子午线的图像,称12:00子午线横扫描。如 探头垂直置于9:00角膜缘,标志向上,则声束横扫3:00眼底
Ⅲ角膜到视网膜的长度
6 在测量眼球时,组成后壁的复合回声 是由___构成的。 A.视网膜、角膜和巩膜 B.视网膜、脉络和巩膜 C.玻璃体、脉络膜和巩膜 D.玻璃体、眼房和脉络膜
8 眼部超声扫查可用以显示: Ⅰ眼内异物 Ⅱ视网膜剥离
Ⅲ角膜到视网膜的长度
眼器
(一)眼外肌 四条直 肌、二条斜肌 (二)泪腺 位于泪腺 窝内约2×1m,另外还有眼 睑、血管,神经及眶内脂 肪等。
眼眶
呈四边锥外的骨 窝,底向前、尖轻后,由 额骨、蝶骨、筛骨、泪骨、 上颔骨和颧骨组成。
球外结构
二、超声检查方法
仪器:眼科专用仪、实时超声显像仪(A超、B超、彩超) 探查方法:
一、常规探查 二、特殊探查法
运动与后运动实验 了解病变与眼球壁的关系。 压迫实验 用于观察眼眶内病变硬度。 磁性实验 了解眼内异物是否具有磁性。 生物测量 测量角膜厚度或眼球各结构轴径。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频谱曲线分析 显示眼球及视神 经,眼球后15~20mm视神经一侧红色血流为眼动脉。
检查前的准备
状强或弱回声,后方无声影
3、不规则异物 异常回声团形态不规则 (2)球壁异物 视网膜异物
异物嵌入巩膜
(3)眼眶异物
声像图表现 眼球内壁或球后出现强光点 尾随回声,强光点之后,出现一串形状相同,大小一 致,强 弱相等的逐渐减弱的尾状回声区。 隆起假象 异物后面的眼球壁向前隆起,指大金属异物。 声影 后方无回声的长带。 异物周围无回声晕 磁性试验阳性 伴随改变 玻璃体积血或机化物。
A. Ⅰ,Ⅱ,Ⅲ B. Ⅰ,Ⅱ
C. Ⅰ
D. Ⅰ,Ⅲ
3、眼球和眶内的二维超声扫描能用以显示: Ⅰ视网膜 Ⅱ晶状体脱出 Ⅲ脉络剥离 AⅠ B. Ⅰ,Ⅲ D. Ⅰ,Ⅱ,Ⅲ C. Ⅱ,Ⅲ
4、玻璃体出血常发生于:
A.眼外伤 B.视网膜剥离 C.白内障手术 D.眶内蜂窝织炎
5 眼部超声扫查可用以显示:
Ⅰ眼内异物 Ⅱ视网膜剥离
半球形
蘑菇形
扁平形
视网膜脱离
(一)病理概要
1、定义: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 的分离 2、病因:原发性 多见于高度近视曲光不正
继发性:炎症、出血、外伤、肿瘤
临床表现
1 .部分脱离 对侧视野中出现
云雾状阴影
2.黄斑区脱离 中心视力大为下降 3.完全脱离 视力减至光感或 完全丧失
(三)超声诊断
(二)临床表现
分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
期、转移期
(三)超声表现
主要征象 1、圆形或类圆形,单个或多个
2、边界不整齐
3、内部回声复杂,分为三个亚体。 实体性:内部回声不均,光点强弱不等。 囊性:在实体性病变内常有一或多个无回声区, 类似含液囊肿。 钙斑反射:强回声光斑伴声影。 4、肿块内有彩色血流
B、眼旁扫描 眼旁横扫描 探头置于病人闭合眼睑的眼球和眶缘 之间,探头声束平行于眶缘和眼球,如探头置于眼睑 横扫6:00,称眼旁6:00横扫描。如前所述,横扫描 时标志向鼻侧,垂直扫描时标志向上。 眼旁纵扫描 探头置于眼球和眶缘之间眼睑上,与 横扫描垂直90°,声束前后扫描,同时显示眼球周边 和前部病变,如探头置于1:30,则称眼旁1:30子午 线纵扫描。扫描3:00与9:00子午线时,标志向骨壁 ,扫描下部眼眶时,标志向眼眶中央。
眼框扫查方法
1、眼眶超声检查主要有三个部分: (1)眶软组织 (2)眼外肌 (3)视神经 2、眼眶扫描又分为两个检查途径: 经眼扫描(即扫描声束 经过眼球)和眼旁扫描(不经眼球 )。经眼扫描主要用于眼眶后部的 病变,而眼旁扫描用于眼球周围浅 层的眼眶病变(常在眶周围可触及 肿块,如副鼻窦和泪腺等)。
A、经眼扫描: 经眼横扫描 探头标志方向平行于角膜缘,其换能器是沿 角膜缘平行扫描,声束横扫对侧眼眶,其方向是显示 病变的范围。 经眼纵扫描 纵扫描时探头位置与横扫描呈90°,声束沿 子午线扫描,是扫描眼眶或病变的前后径。 经眼轴位扫描 病人眼球固视原位,探头放在眼角膜或闭 合的眼睑中央,声束经过眼球和视神经,此方法易了 解病变与眼球和视神经的关系。
白内障
白内障
定义 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份和晶状
体囊渗透性改变及代谢紊时,晶状体有 蛋白变性,纤维间有裂隙、空泡、上皮
细胞增生等改变,使透明的晶体变混浊
临床表现
分类
老年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
症状
单侧或双侧视力障碍
超声表现
1、晶体轮廓清楚,回声增强,呈梭形
2、晶体内有斑点样、云雾样回声
1.病人的准备
体位: A.仰卧位 一般检查者在受检者右侧,受 检者的头贴近仪器以便于检查者同时观察 受检者的眼位、探头的位置和检查的图象 。
B.半坐位 背对超声仪,且病人头距超声 仪较近,这样有利于检查者在操作的同时 观察屏幕和病人眼球的位置。检查者面对 病人和屏幕,并适当调整座椅的高度,这 在做标准化A超时更重要。
患侧眼球渐进性突出,通
常无疼痛和视力圆形或不规则形
团块,多为弱回声,内部回声均匀
或不均匀,边界清楚,可位于眼球
的后方、侧方或外上方
良性肿瘤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 有完整包膜,扩张性增大。 类圆形,边界清楚、圆滑。
良性肿瘤
眼睑血管瘤 泪腺混合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