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 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教材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新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第二课,一篇精读文章。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把握主题,一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作用。
此外,针对《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还要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教材所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小说的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准确的找到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对于主题的把握有一定的理解力,但是不够熟练,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不够深刻,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一定分析人物的方法和对小说主题把握的方法。
二、【三维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3.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3.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体味契诃夫作品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准确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2.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五、【教学策略】研读课文,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的著名小说。
学习这篇小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进而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最终通过学习,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胆小保守的危害性。
七、【教学环节】1、课堂导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学年高中语文 1.2装在套子里的人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一、作者介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1880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同年开始写作。
早期作品无情地揭露了专横残暴的黑暗势力(《假面》《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鞭挞了庸俗卑劣的社会现象(《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的死》等),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哀伤》《苦恼》《万卡》《歌女》《风波》等)。
1890年,契诃夫去库页岛旅行。
从这个人间地狱回来后,他逐渐摆脱了思想上的苦闷,加深了对现实的认识,写了一系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中、短篇小说,如《第六病室》《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等。
晚年,契诃夫同时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的创作,著名的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姚尼奇》《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这时期的创作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
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
”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
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主人公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
二、课文分析:1、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别里科夫)2、是谁把他装在套子里的?(自己。
第1自然段)3、这个在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穿着:(第1自然段)外貌描写。
——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怀旧)思想:(第2自然段)遵行政府的告示和御用报纸文章的规定。
——多疑语言: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职业:(第4自然段)教务会上那种纯粹套子似的论调。
行为:禁止人们一切“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如:一个同事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惹得他闷闷不乐)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脸色从发青到发白“心里乱得很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年轻人“穿着绣花衬衫出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当面忠告)5、第5自然段刻画了别里科夫的什么特点?(性格孤僻,胆小)6、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希腊文教师,这个性格孤僻、胆小,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学校辖制了整整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他的身份是什么?(中学希腊文教师)性格孤僻、胆小,连睡觉时都战战兢兢,深怕小贼溜进来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他?(报告校长、督学,这还会有好下场吗?)怕他实际上怕他背后的沙皇专制统治的迫害。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师用书:第1单元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Word版含答案推荐

2 装在套子里的人本课话题——保守与创新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思想保守,害怕变革,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千方百计地用各种各样的套子隐藏自己,最终把自己套进了坟墓。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美国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运方糖时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后来有人考虑,既然方糖用蜡密封还会受潮,不如用小针戳一个小孔使之通风,经实验,果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人于是申请了专利。
据媒体报道,该专利的转让费高达100万美元。
日本一位先生,听说戳小孔也算发明,于是也用针东戳西戳埋头研究,希望也能戳出个发明来。
结果,他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以使打火机灌一次油由原来的使用10天变成50天。
发明终于也被他“戳”出来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保守是舒服的产物。
——高尔基2.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李四光3.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阿西莫夫4.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托马斯·彼得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胆怯.( ) 祈祷.( ) 辖.制( ) 孤僻.( ) 噩.梦( ) 契诃.夫( ) 郁.闷( ) 讥诮.( ) 怂恿..( )( ) 消遣.( ) 谗.言( ) 喉咙..( )( ) 憎.恶( ) 搓.手( ) 陶冶.( ) 【答案】 qiè dǎo xiá pì è hē yù qiào sǒnɡ yǒnɡ q iǎn chán hóu lónɡ zēnɡ cuō yě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削⎩⎪⎨⎪⎧削铅笔( )削弱( )(2)吓⎩⎪⎨⎪⎧惊吓( )恐吓( ) (3)丧⎩⎪⎨⎪⎧丧气( )丧事( )(4)济⎩⎪⎨⎪⎧周济( )济济( ) (5)涨⎩⎪⎨⎪⎧涨红( )涨潮( )(6)稽⎩⎪⎨⎪⎧滑稽( )稽首( )【答案】 (1)xiāo xuē (2)xià hè (3)sànɡ sānɡ (4)jì jǐ (5)zhànɡ zhǎnɡ(6)jī qǐ2.语境辨析法(7)听到紫禁.( )城宵禁.( )的消息,弱不禁.( )风的她禁.( )不住焦急万分。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别里科夫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点】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作品用幽默讽刺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哪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用具:伞、表、小刀都装在套子里;他的脸也蒙着套子,耳朵也堵上棉花;坐马车支起车篷”。
总之是“把自己包在壳子里……造一个套子”。
这就是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
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的、黑暗的“停滞的十年”。
沙皇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套子”套在人民身上,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契诃夫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写了大量作品反对暴虐、反对黑暗、反对丑恶,《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其中的一篇。
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可见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及作品(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2.本文表现的是俄国什么时代的社会现实?小说发表于1898年。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1、分析把握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小说人物的典型性。
2、挖掘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进而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当感到做官是一种人生负担,就像陶渊明感到“心为形役”时,先前孜孜追求的儒家功利就成了“套子”。
这时,他们就会寻找一种解脱的办法,像王羲之那样遁迹山林、放浪形骸,其实,他们无意中又钻入了另一种套子——道家放旷的套子。
至于现代人,就像钱钟书所说“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来”,没有几人不是在流浪与回归的套子中钻来钻去的。
可见,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在套子中钻来钻去,最终又装在某个套子中的人,我们也不例外。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套中人的身份去看望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二、小说的情节结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共有四个板块,四个场景。
第一个板块:别里科夫平常的生活场景。
在这一板块中,作者选取别里科夫最具代表性的装扮、行为、语言,以别里科夫同事的视角,概述其在平常生活场景下的状态。
第二个板块:让别里科夫的恋爱。
这一恋爱本身就让人不可思议,是一曲让人发笑的喜剧。
华连卡是一个时尚、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姑娘,骑骑自行车本是生趣盎然的事,可是到了别里科夫的眼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事情,比自己受到漫画事件的嘲弄还要乱,直到第二天“老是心神不灵,打哆嗦”。
第三板块:与科瓦连科的冲突。
别里科夫决定去找华连卡谈谈。
作者偏偏又设置另一非常规场景,即非常规场景中的非常规场景,让他没有碰到华连卡,而是碰到本来就很讨厌他的华连卡的弟弟,新旧对决马上开始。
话不投机半句多,实质碰撞开始了,别里科夫甚至搬出了督学、校长、上司;威胁开始了——“报告校长”。
柯瓦连科怒不可遏,抓住他的衣领,把别里科夫推下楼去。
本来别里科夫安然无恙,可是想到这件事将会传到校长、督学的耳朵里去,想到自己弄得个奉命退休,想到华连卡“哈哈哈”的笑声,别里科夫内心的恐惧让他结束了他的一切,包括婚事以及人间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主讲人:张艳芳教学目的: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3.思考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质疑相结合。
2、合作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预习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炼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著有《小公务员之死》、《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俄)契诃夫、(法)莫泊桑、(美)欧·亨利。
2、写作背景:19世纪末,俄国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的代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扮演者上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人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可是这样的一个人两个月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究竟为什么会离开人世?请大家把我们的课本翻到第9页,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去揭开他的去世之谜?二、课堂探究:1、快速浏览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自由发言:教师点拨: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5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6~第37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9年高中语文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课时【学案导学】一、导入新课二、目标定向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2、整体感知,理清作品思路。
三、自学指导(一)、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学案导学教师导入(2分钟)确定目标(1分钟)、主要人物“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思想和教学过程设计 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还运用了什么手法使人物塑造获得如此成功呢?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四、合作交流五、解惑答疑 (一)怎么写自主学习,探究以下问题1、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他?人们到底怕什么? (报告校长 督学 这还会有好下场吗?)怕他实际上怕得是他背后的沙皇专制统治的迫害。
补充背景简介: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
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2、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
他怕的是什么呢?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
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
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
精选-高中语文第1单元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5

2装在套子里的人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祈祷.(dǎo)辖(xiá)制 讥诮.(qiào) 孤僻.(pì) 撮.(cuō)合谗(chán)言 噩.(è)梦诃.(hē)夫 胆怯.(qiè) 陶冶.(yě) 怂恿..(sǒng yǒng)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和⎩⎪⎨⎪⎧暖和(huo )和解(hé)和面(huó)⎩⎪⎨⎪⎧憎恶(wù)恶心(ě)恶毒(è)降⎩⎪⎨⎪⎧降服(xiáng)降低(jiàng)⎩⎪⎨⎪⎧闷闷不乐(mèn)闷热(mēn) 2.语境辨析法(1)听到紫禁.(jìn)城宵禁.(jìn)的消息,弱不禁.(jīn)风的她禁.(jīn)不住焦急万分。
(2)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孩子们在树行.(hàng)子里玩耍。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纯cuì(粹)cuì(淬)火憔cuì(悴)⎩⎪⎨⎪⎧吃hūn(荤)插科打hùn(诨) hún(浑)水摸到鱼⎩⎪⎨⎪⎧难kān(堪) kān(勘)误zhàn(湛)蓝⎩⎪⎨⎪⎧róu(揉)皱杂róu(糅)róu(蹂)躏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六神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人心绪慌乱或心神不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装在套子里的人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祈祷.(dǎo) 辖(xiá)制 讥诮.(qiào) 孤僻.(pì) 撮.(cuō)合 谗(chán)言 噩.(è)梦 诃.(hē)夫 胆怯.(qiè) 陶冶.(yě) 怂恿..(sǒng yǒng)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和⎩⎪⎨⎪⎧暖和.(huo )和.解(hé)和.面(huó) ⎩⎪⎨⎪⎧憎恶.(wù)恶.心(ě)恶.毒(è) 降⎩⎪⎨⎪⎧降.服(xiáng)降.低(jiàng) ⎩⎪⎨⎪⎧闷.闷不乐(mèn)闷.热(mēn) 2.语境辨析法(1)听到紫禁.(jìn)城宵禁.(jìn)的消息,弱不禁.(jīn)风的她禁.(jīn)不住焦急万分。
(2)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孩子们在树行.(hàng)子里玩耍。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纯cuì(粹)cuì(淬)火憔cuì(悴)⎩⎪⎨⎪⎧吃hūn(荤)插科打hùn(诨) hún(浑)水摸到鱼 ⎩⎪⎨⎪⎧难kān(堪) kān(勘)误zhàn(湛)蓝⎩⎪⎨⎪⎧r óu (揉)皱杂róu(糅)róu(蹂)躏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六神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人心绪慌乱或心神不宁。
六神: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
(2)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3)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4)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或是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5)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2.理解辨析(1)孤僻·孤独两者都有孤单的意思。
孤僻:多用于形容(性格)怪僻,不合群。
属于一种性格特征。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通常渴望与人交往。
(2)唉声叹气·垂头丧气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
低着头,精神不振。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管忠翠是南京“中六线”公交车上一名普通的售票员,她十年如一日战战兢兢....坚守工作岗位,同时又对生病的丈夫不离不弃。
( )(2)甘肃酒泉肃北县发生3.6级地震,人口集中的肃北县马鬃山镇政府驻地和附近企业有震感,震中区域共有3户牧民,经联系目前都安然无恙....,其生产和生活秩序没有受到影响。
( )(3)日前,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刊登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的这则通告,成为又一个让外逃贪官六神不安....的消息。
( ) 【答案】(1)×此处应用“兢兢业业”。
(2)√(3)×应为“坐立不安”。
[常识·速览]契诃夫(1860-1904),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早期作品主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
后期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有《套中人》和《第六病室》。
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些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本文写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
1.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除了契诃夫之外,还有莫泊桑、欧·亨利。
(1)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等。
(2)欧·亨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小说以夸张和讽刺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契诃夫通过对别里科夫外表的描绘、思想状况的揭示和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生活,反映了像别里科夫一样的沙皇政府的忠实的卫道士的灵魂;无情地鞭挞了那种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统治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文脉·梳理]【答案】①骑车事件②滚下楼梯③死亡[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别里科夫都有哪些类型的套子?具体内容是什么?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性格孤僻”确实是别里科夫害怕与人交往的一个原因。
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究:别里科夫为什么“性格孤僻”?除了性格使然,社会因素也许更为重要。
他恐惧社会变革,沉湎在“怀旧”的虚幻中,不敢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最后发展为“害怕和憎恶”与他人交往。
3.小说中的华连卡姐弟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华连卡姐弟是具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大笑、骑自行车、不怕打小报告,虽然别里科夫的死,不代表反动势力的消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给人以希望。
作品把别里科夫的死同姐弟俩的一推一笑结合起来,便预示了旧势力的不堪一击和新势力的必将胜利。
4.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对于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他的那些套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
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小小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
不仅自己深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其他人的进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其实,在现世,“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
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
二、赏析小说情节的作用5.“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的内容是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姐姐华连卡在大街上手挽手逛大街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