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精选汇编(最新)

合集下载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精选 10 篇)古代民间故事流传至今,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智慧和快乐。

下面将为您介绍精选的古代民间故事,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娱乐。

1.《忠犬八公》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一座小城镇,有一只聪明勇敢的狗,名叫八公。

八公的主人遇到了困难,但八公始终与主人并肩战斗,最终克服了困难。

寓意:忠诚和友情的力量是无穷的。

2.《孔融让梨》故事梗概:孔融是一个聪明的小孩,他常常能够为别人着想。

一次,他在野外见到了一位老人,主动让给了老人一片鲜美的梨,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和尊重。

寓意: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3.《卧薪尝胆》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580年。

楚国国君子胥为了粉碎秦国的入侵,装疯卧薪,表现出自己弱小无能的一面。

最终,楚国战胜了秦国。

寓意:用智慧和策略应对困境。

4.《白蛇传》故事梗概:白蛇和青蛇是两条仙蛇,她们化身成人类,并与人类相爱。

但人类不能接受蛇的身份,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寓意:爱情可以超越一切,但也需要面对和克服困难。

5.《牛郎织女》故事梗概:牛郎和织女是两个仙人,他们相爱并结成夫妻。

然而,因为众神的不满和嫉妒,他们被迫离开彼此。

通过牛郎母亲的帮助,他们得以相会于七月七日,并以桥为界度过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节。

寓意:真爱可以战胜一切,即便困难重重。

6.《刘备与诸葛亮》故事梗概:刘备是一个有心人,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所以找到了聪明智慧的诸葛亮担任自己的谋士。

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在乱世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寓意:团结合作,寻求智慧和技巧的帮助。

7.《哪吒闹海》故事梗概:哪吒是一位勇敢的小儿神,他在东海中拯救了人们被海妖欺压的情景。

最终,他成功地彻底摧毁了海妖,保护人们的安全。

寓意:勇敢与正义可以战胜邪恶。

8.《愚公移山》故事梗概:愚公是一个有决心和毅力的普通老人,他决定移山,以便给家人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尽管面对巨大的困难,但他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山神的帮助。

古代民间故事精选(5篇)

古代民间故事精选(5篇)

古代民间故事精选(5篇)1.古代民间故事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

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

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

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

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

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

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

树干里边已空了。

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

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

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

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

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是睡大觉。

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

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

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醒来逃走了。

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

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

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

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在树洞上舔什么。

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

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短篇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故事传说(一)相传公鸡因有凤凰血统,一直在天庭是一只天上的仙鸡,专司报晓之职。

有天夜里,太上老君炼丹叫它去东海龙宫取水,并告诉它:快去快回,莫贪人间景色,莫吃凡间不吉之物。

公鸡平素就很贪玩,好热闹。

它听了太上老君的吩咐后,带上盛水的瓶子,打着明晃晃的火把,驾着祥云就来到了人间,一只只动物被它惊吓得直往外蹿,躲的躲,逃的逃。

看到这,大公鸡开心极了,挺着高傲的脑袋,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在凡间逛荡,任何人也奈何不了它。

它哪里还想到取水的事?它来到龙潭边,伸长脖颈往绿茵茵、清澈见底的水中一看,潭底那金碧辉煌的龙宫一下勾住了它的双眼,它立刻来了兴致,一头扎进水里,像鱼儿一样游到了龙宫。

龙宫金瓦银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美丽无比,这里可是个好地方我要里里外外地先玩个够再说。

公鸡自语着。

忽儿飞到梁上,忽儿落到堂中,尽情欢娱,任意飞跳,还拉了满地鸡粪。

把个幽静的龙宫闹翻了天。

龙王知其情况后大怒,命兵将把公鸡驱逐出了龙宫。

公鸡狼狈地逃回到岸上,觉得浑身乏力,肚子咕咕叫,便去找东西吃,此时它早忘了干什么来了,太上老君的嘱咐已被它扔到了脑后。

它只想着吃东西,再不管干净不干净,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啄进嘴里,咽进肚里。

再说太上老君在天上等着用水,可等等,就是不见公鸡回来。

眼看天就要亮了,再不喊公鸡回来,便永远回不到天上了。

于是,他便朝大地喊公鸡。

公鸡听见主人呼唤,才想到叫它做的事,于是赶紧去龙潭取水,却发觉装水的瓶子丢了。

这可怎么办呢?它想空手回去,又怕主人斥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看看望天,主人的喊声一声紧似一声。

它明白,再不回去,就永远回不到天上了,没办法,它只好硬着头皮先回去再说,便边拍打双翅,边朝天答应:喔喔来啦!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无论仙鸡怎样用力展翅,也飞不起来了。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

古代民间故事大全古代民间故事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源远流长,承载着古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智慧。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乐趣,更是对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生动展现。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古代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世界,感受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故事。

1.《愚公移山》。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的去路。

愚公决心要移山,于是他每天都带着儿子用小铲铲土,用篮子运土,搬运到远处去。

有人笑他愚蠢,但愚公却义无反顾地坚持着。

终于,上天感动了,派神仙来帮助愚公,把两座大山移到了远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他年幼时就聪明过人。

有一天,孔融和朋友一起吃梨,他故意把最大最甜的一块梨留给了朋友。

朋友感动不已,赞叹孔融的慷慨大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得分享和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3.《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只化身为人的白蛇,她和许仙相爱并结为夫妻。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人类和神仙的反对。

最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险阻,终于修成正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伟大的,它能战胜一切。

4.《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情节。

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打败了妖魔白骨精,最终保护了唐僧师徒一行人顺利取经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黑暗。

5.《柳毅传书》。

柳毅是南朝宋代的一位忠臣,他为了救国图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敌营传递军情。

在一次传书的过程中,他被敌人发现,最终被杀。

但是,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却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一代忠臣的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牺牲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古代民间故事,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更是对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生动展现。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18篇)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18篇)

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精选18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故事吧,借助故事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还是对故事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民间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民间故事篇1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

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

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中国民间故事篇2远古时代,黄帝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他曾经为了民族的生存,打败了入侵者蚩尤。

在黄帝的时代也是古史上的大发明期,舟车、历法、算术、音乐等,都是在这个时代发明的。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

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象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臣子都大吃一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

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

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

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精选10篇〕篇一:经典古代民间故事大全神农尝百草神话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出生一个小孩,就是神农氏,长大后成为部落领袖。

有一天,神农到一个靠近山林的部落去,见那里把猎获的野兽随地乱抛。

一问,才知道这一带野兽很多,猎获的兽肉多的吃不掉。

又有一次。

他走到另一个部落去,见他们正把大批的高梁、谷子抛弃掉。

炎帝觉得太可惜了。

当地人笑着说:“有什么可惜的,过几天,新谷又要熟了!”(这是南方一年收三茬粮呀)回来后,神农成天想着这两件事。

他正在想时,突然一群孩子吵吵闹闹地走了进来。

他问孩子们为什么争吵。

孩子们争着告诉他说,他们中间有一个孩子有两张弓,一个有两支箭,两个人原说好互相交换的,后来有弓的一个反悔了,因此就吵起来了。

神农一听,顿时开了窍。

他想,肉多的部落不是可以和谷子多的部落互相交换吗?(这是在原始社会初期数十万部落个体人少时期,后来部落联盟多了,人也多了,食物多了,领袖私心也多了,私有制也产生了。

可见自古至今的人类战争都是为了争夺食物和生存权,不管多么现代化都是如此。

)他来不及招呼孩子们,欣喜地向外奔去。

他和几个部落的酋长一商量,决定每隔十天,到日中的时候,大家把多余的东西,拿到一个指定的地点(集市),向别人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

人们都很赞成,高快乐兴地拿着自己多余的东西,来到指定地点。

这时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他们互相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以物易物、日中为市的开场。

也是原始社会人们心地纯朴,生活简单的一种自由贸易,可惜后来被游牧部落为主的以匪徒抢劫行为改变了人们的纯朴简单的生活,为了保护自己的部落和领地,于是国家和阶级产生了。

那时候,人们得病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只能靠自己体力抵抗,有的只好等死。

神农想到天帝的花园有奇花异草,说不定可以治病。

便决定上天去。

那时候上天有两条路:一条从昆仑山上去;另一条从都广之野顺着一株叫建木的大树爬上去。

古代民间故事【集锦5篇】

古代民间故事【集锦5篇】

古代民间故事【集锦5篇】1.古代民间故事:乌镇乌镇市河西岸,有棵古老银杏树,树又高又大,要三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十里外就可望见树顶,古银杏从唐代传到现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这棵银杏,与唐代一位英雄有关。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

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就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

皇帝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军吴起,率兵讨伐,他们穷追猛打,直打得叛军望风而逃。

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

乌将军就地扎营,待机再战。

谁知就在当天深夜,叛军却偷袭营地,乌将军奋起迎战。

李琦向后退到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

乌将军越马上桥,被一阵乱箭把乌将军射死。

原来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而乌将军胯下的青龙驹,中了毒箭,跑回了车溪的东侧,死在了那里!吴起赶来,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

说也怪,就在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在新坟上,射出点点闪光的红光,还传出阵阵的战马嘶鸣。

第二天,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奇怪的是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

大家说,这银杏是乌将军化身。

由于平定了李琦的叛乱,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爱国家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并在庙中悬挂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树属将军”五个字。

乌将军也从此成为保佑当地百姓的地方神。

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也是乌镇由来的民间说法,即河西以乌将军而得名为乌镇!河东以乌将军的青龙驹得名为青镇!2.古代民间故事:湘妃竹的由来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

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大全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大全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大全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大全【篇一】从前,有一座山,山下有个小村庄,小村庄里有个张老汉。

一天,张老汉挖地时挖出一口缸。

谁知这缸很奇特,只要往缸里放上一碗米,立刻就会变成一缸米。

不管放什么,都会立刻变成满满的一缸。

老汉喜不自禁,让宝缸为本村的老百姓出米、出布,百姓可高兴了。

大家说,明天咱借金银珠宝往缸里放,兴许会变出许多金银财宝来呢!第二天,张老汉正准备将宝缸派上大用场,给当地的穷人变粮食、布匹等,谁知来了两个衙役。

衙役身穿官服,腰挎钢刀,手拿绳索,把张老汉带到县衙里去了。

还把宝缸带走了。

百姓的希望落空了,很气愤,纷纷到县衙去评理。

谁知,这县太爷跟张老汉同村,是财主钱大人的公子。

正是钱大人听说了宝缸,才让儿子抓走张老汉的。

县太爷坐在高堂上,手拍惊堂木,喝道:“张老汉,你偷了我家的宝缸,你可知罪?”张老汉申辩说:“明明是我从地里挖来的宝缸,你想讹诈,反倒还问我罪!真是不讲理!”县太爷大吼一声:“现有我爹证人在此,还敢抵赖,没收宝缸,把张老汉重打四十大板!”百姓一听,都闹起来。

有的拉张老汉走,有的手指县太爷怒斥,人头攒动,拥挤不堪,一下把老财主挤进缸里了。

县太爷一看爹被挤进缸里,赶忙拉出爹来,谁知拉出来一个爹,缸里还有一个爹,拉出一个爹,缸里还有一个爹……县太爷不知哪个是自己的真爹,傻了眼。

这十几个爹都争着说自己是真爹,打了起来,一下子把宝缸也打烂了。

宝缸烂了,不再神奇。

县太爷没捞到宝缸,反倒多了十几个爹,百姓们嘲笑说:“这下子,够县太爷管饭的了!”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大全【篇二】万历年间,一个叫孙万胜的人,继承了父亲的家业,成了湖州城里的大财主。

孙万胜自幼好赌,父亲在世时,还多少有些节制,不过输点小钱,如今父亲一死,没了管束,便尽着性子,整天泡在赌场里,短短半年时间,几乎把偌大的家业输光了。

这天,孙万胜与人豪赌,输掉了最后一块田产,情急之下又把房屋押上,想作最后一搏,结果还是输了。

等到他把房契交到别人手上的时候,才忽然清醒过来,糟糕!没了房子,这一家老少去哪儿落脚啊?他怎么向家人交待呢?孙万胜不敢回家,他也没有家了,只好一个人失魂落魄地往湖州城外走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古代经典民间故事郑板桥*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

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

一般情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提供方便,板桥为此还交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

有一次,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

前来接待的和尚看他落落拓拓,是一个穷秀才,十分势利,规定必须抄经若干方可借宿,语言十分傲慢。

看看天色已晚,板桥也只好答应。

经抄好后,和尚意犹未足,他见板桥的字写得很好,说是加写一副对联,晚上才可供应一床棉被。

板桥无奈,提笔挥毫,语带双关地写下:凤在禾下飞去鸟,马到芦边萆不生。

寺后有禾,寺前有芦,皆为实景。

而凤表示祥瑞,马到表示施主光临,都是喜事。

和尚见了,甚为满意,马上备香茶果脯,请板桥到上房安歇。

日后,和尚将那幅对联裱悬于佛堂,逢人便夸。

客人中也有懂诗的,看出其中的玄机,提醒和尚说:“这上联写的是一秃字,下联写的是个驴字。

”经其点破。

和尚也一下回味过来,顿时脸红气促,暗自叫苦不迭。

(注:上联的玄关在于繁体的“鳯”字)郑板桥对佛学研究颇深,但他十分憎恶那些势利市侩的和尚。

晚年的板桥,衣着依然打扮十分随便,且又其貌不扬。

有次,他去逛扬州城外的平山堂。

平山堂主持老和尚看他仅穿了件粗布直裰,以为他是一俗客,就随便说了声“坐”,对泡茶的小和尚说了声“茶”,就不再作声了。

板桥并不介意,站在那里向他讲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瞻仰平山堂内欧阳修读书处的石膏像。

老和尚听后,不以为然,心想你那个穷样还谈什么欣赏欧阳修?欣赏了一番寺庙内的雕刻和字画,和尚与他搭讪几句,板桥皆娓娓道来,十分内行,和尚发现这位粗布衣裳的人谈吐不俗,很有才学,心想,他一定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或许有什么来头,转而招呼道:“请坐。

”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寺里来了一批达官贵人,和尚笑脸盈盈的合掌相迎,十分热情。

这些达官贵人见郑板桥也在座,一个个上前向他问好,喊出板桥的名字。

和尚方才知道面前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不免大吃一惊,马上变了态度。

老和尚赶忙满脸堆笑地对板桥打躬合掌说道:“请上坐!请上坐!”此时小和尚将茶端了上来,老和尚喝道:“敬香茶!”小和尚马上又回去换来香茶。

这时老和尚拿出纸张笔墨,请求板桥留点墨迹。

板桥也不回绝,淡然一笑,挥毫写就下面这幅妙趣横生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真真是妙不可言!想必老和尚此时定会面红耳赤,恨不能脚下有条地缝钻进去。

这副对联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套在了刘墉与郑板桥头上。

他在镇江焦山读书时,给其友徐宗于的信中曾说:山中和尚,泰半是钱奴化身,市侩转世,口念阿弥陀。

心贪阿堵物,俗不可耐,触人欲呕。

入山游客,不问雅俗,但视衣衫,入寺烧香,只计贫富。

有钱布施,声声居士、檀越,合十念佛,状似弥勒;无钱施舍.则白眼相加,冷语对答,阴森之气,逼人发抖。

知客堂中,最为可恨,请客一坐,有请坐、请上坐之等次;待客一茶,有泡茶、泡好茶之分别。

內外各有度词隐语,彼此相通,亮中说话,暗中关切,冷眼傍观,气破肚皮。

悲哉!悲哉!庄严佛地,清静梵宫,变作论斤较两之市井,我佛有灵,定当低眉合眼。

效夫子之喟然而叹也。

(《焦山别峰庵与徐宗于》)上则故事当根源于此。

【篇二】古代经典民间故事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

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

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

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

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

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

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就是诋毁和尚吗?”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

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

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

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

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这个你们叫什么呀?”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这个叫什么呢?”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

原来当时正在大兴*,专门找岔子*。

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

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

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

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

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

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

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

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

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溜走了。

【篇三】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

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

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急忙辩解:“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

”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

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

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明,一听人家福德在讽刺自己的主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主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篇四】古代经典民间故事道光初年的川东大竹县城一座新修的关帝庙峻工了。

这天,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天下各处名山、寺庙、游园……都会留有文人的文字佳作,让千千万万的人世世代代欣赏。

圣洁而庄严的关帝庙宇峻工,庙门门联待写。

县内名儒卓丙田老先生正为门联而日夜思考着。

卓老先生饱读世书,知识渊博,诗文俱佳。

他思考了数日,觉得许许多多庙联都是求神拜佛,消灾灭祸之类的意思,怎样才能走出这庸俗的区域,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能留下千古佳作,这样才不会负众望,不辱大名啊。

他征集了很多学士的许多作品,都暗自摇头而搁置,难求佳作啊。

时间一天一天临近,真是大年三十晚上的磨子再不能往下推了。

这一天,卓老先生着崭新长衫,带着几个学生,早早地来到了新建庙宇里,他站在大殿四方桌前,接着又来回踱着步,学生们给老先生展开纸,磨着墨。

老先生踱了许久步,又回到桌前拿起毛笔,就是不落笔。

他左手捏住下巴胡须,双眉紧锁,低头沉思。

这时,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从人群里挤到老先生面前,向老先生行礼后问道:“老师,时间不早了,怎么还不写呢?”老先生一看,是个小娃娃,再下细看这娃娃站得直立,生得方面大耳,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对眼睛水灵灵的,心里想多乖一个娃娃呀,但老先生并无心和孩子闲聊,认为这孩子毕竟幼小是个不懂事的娃娃,何况现在正忙碌着。

老先生一心只管思考着题庙联的事情。

“老师,我来写写试一试。

”小孩子说。

卓老先生又看了几眼孩子,心想这娃娃怕是说着来好玩的。

这又是谁家的孩子?父母不管住,在这里来闹着玩呢?这个孩子是诚心挤到老先生面前来题联写字的。

这个孩子名字叫江国霖(1811-1859),字雨农,号晓帆,四川省大竹童家乡盐井沟人,父亲大溶,当地塾师,母亲邓氏,也略通诗文。

这对夫妇晚年才得子,对其细心抚育,孩子三岁开始读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四岁就学习写文章,他十五岁就以优秀成绩录入县学,进入县学称为诸生(也就是秀才),刚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孙东缶(益廷)知府时常对他赞赏,又把他推荐到绥定(今四川达州市)府学去深造,并奖给他助学补贴。

这孩子学习十分勤奋,昼夜苦读,从不间歇。

他曾经题联于书桌前自勉:"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

这孩子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乡试中举。

道光十八年(1838年)被取为进士。

殿试一甲第三(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钦点探花,时年他年仅二十八岁。

他进士次年任广西主考,国史馆协修,庶吉士教习和湖北学政。

后出任惠州知府,闲时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

他清理各项积案,亲审讼词。

道光二十九年,他出任雷兵备道。

三年以后,政绩十分显著,他被推荐为广东按察使,不久升又为广东布政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