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进 淮南叛乱,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九至十一月,淮南节度使李重

合集下载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允则,字垂范。

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

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

”初,马氏暴敛,州人出绢,谓之地税。

潘美定湖南,计屋输绢,谓之屋税。

营田户有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

允则请除三税,民皆便之。

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

”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藉,得万人。

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

”乃奏罢之。

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

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

”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及承矩疾,诏自择代,乃请允则知雄州。

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其相张俭曰:“李雄州其人长者,不足疑。

”既而有诏诘之,允则奏曰:“初通好,不即完治,恐他日颓圮因此废守,边患不可测也。

”帝以为然。

岁修禊事,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潜寓水战。

州北旧多设陷马坑,城上起楼为斥堠。

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

顾谓僚佐曰;“此步兵之地,岂独资屋材耶?”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

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晚年居京师,天圣六年卒。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译文:李允则,字垂范。

小时候就因其才识和谋略而闻名,后来因为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

担任潭州知州,准备赴任时,真宗对李允则说:“朕在开封时(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

北宋统一战争简介

北宋统一战争简介

各国情况
● 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十分残暴贪婪,政治黑暗,而且各政权之间也不时出现战争。
● 南唐虽然是南方政权里较为强大的,但是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 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李璟生活奢侈无度,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 生,怨声载道。李璟秉性庸懦,爱好文学,比较喜欢阿谀奉承。“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其子李煜即位后,南唐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 二月初九,慕容延钊暗遣李处耘率数千轻骑,攻占江陵(属湖北)城,迫节度使高继冲降,荆南遂亡。时周 保权已干息内乱,知宋欲图湖南,为阻宋军南下,命指挥使张从富领兵阻截。
● 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 三月初十,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
● 南汉的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残暴。南汉历代君主都好大喜功,营建的宫殿建筑穷极奢华,金银耗费 数难计,即可见其产量的惊人。刘鋹在位期间,荒淫无度、统治昏庸,国力大衰,朝政糜烂不堪。 刘鋹政事皆委诸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南汉赋税之重,非常令人吃惊。各州皆有专门 的收税机构一制置务,“江湖及池潭破塘聚鱼之处,皆纳官钱,猪、羊、鹅、鹿、鱼、果并外场 镇课利,岁收铜钱一千七十贯”。不但税种名目繁多,各地收税标准亦不同。南汉后期,旧将先 前多因谗言而被杀,宗室亦遭翦除殆尽,掌兵权的只有宦官而已;楼船战舰、武器盔甲全部腐朽。
战争起因
●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北宋王朝。为实现统一, 太祖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 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 造统一局面。遂于建隆三年(962年)九月,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北汉南掠;选 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开始了统一战争

《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沈作宾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沈作宾,字宾王,世为吴兴归安人。

以父任入仕,监饶州永平监,冶铸坚致,又承诏造雁翎刀,称上意,连进两资。

中刑法科,历江西提刑司检法官,入为大理评事。

改秩,通判绍兴府。

帅守丘崇遇僚吏刚严,作宾从容裨赞,每济以宽。

秩满,知台州,首访民疾苦,弛盐禁,宽租期,均徭役,更酒政,决滞狱,五十日间尽除前政之不便民者,邦人胥悦;而前守嫉其胜己,巧媒蘖之,罢去。

民请于朝,借留不遂,为立“留贤碑”。

庆元初,历官至淮南转运判官,以治办闻。

直华文阁,因其任。

擢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继升为卿。

寻除直龙图阁,帅浙东,知绍兴府。

入对,奏:“徽州、南康军月桩不如期,朝廷科降额,比年曰‘权免一次’,来年督促如初,适足启吏奸、重民害,乞明诏示。

又楚州武锋一军已招三千五百余人,朝廷初欲减戍,数年未就纪律:一,主将望轻;二,郡守节制不为礼;三,训练不尽其能。

愿令本州少假借,责之练习,期以岁月,考绩用成否,上于朝而黜陟之。

”上嘉纳。

韩侂胄方用事,族有居越者,私酿公行,作宾逮捕置于狱,而窜其奴。

未几,除龙图阁待制,知平江府,请得节制许浦水军,诏可。

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锡衣物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复募郡城内外恶少亦几千人,号曰“壮士”。

衣粮器械皆视官军,而轻捷善斗过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无哗。

寻命参督府,兼权镇江府。

请留戍兵千人,又欲以江、闵新军二千人易旧军千人,备不虞。

朝廷难之,遂请祠。

言者继及之,复召为户部侍郎。

军兴之余,国力殚耗,见存金谷,仅支旬日。

作宾考逋负,柅吏奸,阅三月即有半年之储。

(节选自《宋史·沈作宾传》)译文:沈作宾,字宾王,世代为吴兴归安人。

凭借父亲的军功入朝做官,监管饶州永平监,冶炼铸造坚固精密的东西,又奉命锻造雁铜刀,符合皇上的心意。

赵匡胤的开国功臣

赵匡胤的开国功臣

赵匡胤的开国功臣谈1、石守信太祖的好哥们。

后周末,为太祖副手。

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

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

“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为内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确保了太祖登极。

建隆元年李筠、李重进反宋,石守信均为主帅,在太祖亲自督战下,迅速平定叛乱。

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

太平兴国9年死,终年 57岁。

授爵卫国公。

死后赠尚书令、威武郡王,谥武烈。

《宋史》评价: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钜万。

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2、高怀德其父高行周五代名将。

后唐时因功升至振武军节度使。

后晋时作天雄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后汉高祖封其为守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临清王。

后周郭威封高为齐王,死后追封为秦王。

后周初,高怀德已是殿前东西班都指挥使了,职位在太祖之上。

后周恭帝时与石守信同时任节度使。

在“陈桥兵变”中积极拥戴太祖。

宋朝建立后,在为拥戴的功臣的加官进爵中位列第二,仅次与石守信。

受命与石守信平息上党李筠叛乱。

太祖亲征李重进从行。

太祖还将胞妹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高怀德是开国功臣中第一个皇亲国戚。

太祖收兵权时被罢殿前都点检军职。

授爵冀国公。

太平兴国7年死,终年57岁。

追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宋史》评价: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

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

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3、张令铎后周恭帝时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与高怀德同时分掌侍卫亲军司马、步军,也和高怀德同时建节任武信军节度使。

在“陈桥兵变”中同样有拥戴之功,在宋太祖为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中,迁马步军都虞候、领陈州节制,略次于高怀德。

建隆2年出任镇宁军节度使,但同时被罢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军职。

北宋960年-979年发生的大小战争

北宋960年-979年发生的大小战争
北汉攻党项
976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宋攻北汉太原之战
女真攻辽贵德州等地
977年
宋太平兴国二年
苞汉阳反起义
979年
宋太平兴国四年
宋灭北汉之战
宋、辽高梁河之战
宋、辽满城之战
宋攻北汉铜锅河之战
969年
宋开宝二年
宋攻北汉太原之战
970年
宋开宝三年
宋、辽遂城之战
敌烈反辽
971年
宋开宝四年
宋灭南汉之战
宋攻北汉晋阳
宋攻北汉边境
邓存忠攻邕州
972年
宋开宝五年
周弼反宋起事
北汉扰宋边境
973年
宋开宝六年
辽攻党项
李仙起事
974年
宋开宝七年
北汉攻宋晋州
975年
宋开宝八年
宋灭南唐之战
燕颇反辽
北宋960年-979年发生的大小战争
北宋:960年-979年
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
宋灭晋南李筠泽州之战
宋平淮南李重进扬州之战
北汉攻宋河西
耶律鲁呼反辽
宋何继筠固州破辽
北汉攻宋沙石寨
宋荆罕儒攻北汉汾州
961年
宋建隆二年
北汉攻宋麟州
北汉攻扰宋汾西等地
962年
宋建隆三年
北汉攻扰宋潞、晋等州
杨师璠攻张文表
963年
宋太祖乾德元年
宋灭荆南、湖南之战
汪瑞攻宋朗州
潘美败南汉平蛮僚
宋攻北汉乐平
北汉攻宋府州
964年
宋乾德二年
乌古及黄室韦部反辽
宋、辽石州之战
965年
宋乾德三年
宋灭后蜀孟昶之战
上官进反宋
全师雄反宋之战

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春三月,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

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一。

宜命近臣议之。

”比部郎中王朴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

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

”上欣然纳之。

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上由是重其器识。

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李谷奏:“若厉兵秣马,春去冬来,足使贼中疲弊,取之未晚。

”帝览奏,不悦。

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收军资器械三十馀万。

帝至正阳,以李重进代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

唐主兵屡败,惧亡,乃遣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

谟、德明素辩口,上知其欲游说,盛陈甲兵而见之,曰:“尔主自谓唐室苗裔,宜知礼义。

与朕止隔一水,未尝遣一介修好,惟泛海通契丹,舍华事夷,礼义安在?”谟、德明战栗不敢言。

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城中食尽。

清淮节度.使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不许,愤邑成疾。

三月甲辰,帝耀兵于寿春城北。

刘仁赡病甚,不知人,监军遣使奉表来降。

戊中,帝受降于寿春城北。

辛亥,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是日,仁赡卒,追赐爵彭城郡主,复以清淮军为忠正军,以旌仁赡之节。

五年春三月,唐主举国内附。

六年夏六月,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入页,请置进奏院于京师,直隶中朝。

诏报以“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

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

卿远修职贡,足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B.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道李重进引兵趣淮上/C.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逍李重进引兵趣淮上/D.三年春/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谷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李谷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世宗,帝王的庙号之一,言其文治武功为一世之宗,多用于追尊开国立业的君主。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人物生平)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人物生平)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人物生平‎)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桥东),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

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

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

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

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至其胞弟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复灭亡吴越‎、闽南及北汉‎后,方才完成统‎一;赵匡胤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期能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人物生平编‎辑早期经历‎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1] ,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

为赵弘殷次‎子,长兄赵匡济‎早夭,母亲为杜氏‎。

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

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

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学习骑马射‎箭,他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性庄重,力学,举进士。

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

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

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

”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

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

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

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

除利州路转运判官。

“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

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瑜不从。

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因黜瑜,而升侁副使。

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侁不散之故。

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

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雾纳直。

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

徒京东西路。

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

”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

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

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

”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

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

侁往见,台吏不许通。

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

”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

”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

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重进淮南叛乱,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九至十一月,淮南节度使李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淮南叛乱。

淮南叛乱。

北宋建隆元年九至十一月。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据扬州起兵反宋。

被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石守信等率军平息的作战。

中文名,淮南叛乱。

全称,宋朝淮南叛乱。

时间,北宋建隆元年九至十一月。

发起人,淮南节度使李重进。

当时君王,赵匡胤。

背景。

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后周称帝后。

后周旧将叛者相继。

四月。

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潞州。

李重进闻知。

亦加固城池。

修造兵甲。

遣亲信翟守殉北上。

企图联合李筠反宋。

翟守殉叛李附宋。

赴东京告密。

赵匡胤
为避免两面受敌。

以稳南击北守之策。

厚赏翟守殉。

以其为间。

劝说李重进养威持重。

未可轻发。

经过。

六月。

宋军速战速决。

平息李筠叛乱。

李重进得知李筠败死。

知己难保。

遂于九月起兵。

并求援南唐。

遭拒。

十月。

赵匡胤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

李处耘为都监。

宋延渥为都排阵使。

率禁兵先发。

自率大军继后。

乘战船出东京。

沿汴河东进。

十一月初八。

军抵泗州登岸。

直逼扬州。

十一日。

赵匡胤于扬州城下督军攻城。

李重进因内乏资储外无救援。

自焚死。

扬州城陷。

叛乱遂平此战后赵匡胤稳定了政权。

从此内部再也没发生大规模叛乱。

背景
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后周称帝后,后周旧将叛者相继。

四月,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李重进闻知,亦加固城池,修造兵甲,遣亲信翟守殉北上,企图联合李筠反宋。


守殉叛李附宋,赴东京(今河南开封)告密。

李重进赵匡胤为避免两面受敌,以稳南击北守之策,厚赏翟守殉,以其为间,劝说李重进养威持重,未可轻发。

经过
六月,宋军速战速决,平息李筠叛乱。

李重进得知李筠败死,知己难保,遂于九月起兵,并求援南唐,遭拒。

十月,赵匡胤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宋延渥为都排阵使,率禁兵先发,自率大军继后,乘战船出东京,沿汴河东进。

十一月初八,军抵泗州(治临淮,今江苏盱眙西北淮河西岸)登岸,直逼扬州。

十一日,赵匡胤于扬州城下督军攻城,李重进因内乏资储外无救援,自焚死。

李重进扬州城陷,叛乱遂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