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第【1】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自学能力,积累操作和思考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⒊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渗透育德树人思想。
教学重难点For The Good Times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相关概念。
难点:建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For The Good Times一、谈话引入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板书:平行与垂直。
师:对,其实平行与垂直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贴)。
二、引导探索、感知特征(一)引出新知师:田老师把这两条直线请到了我们的教室,我们可以用这两根竹签,想象他们是可以无限延长的直线,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他们一不小心掉在地上,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呢?师:先静静地思考,然后用你的两个胳膊当直线,我说3、2、1时,请你比划出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准备好了吗?师:好啦,大家稍等,我把大家比划的情况一一请到黑板上。
看看,还有吗?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给它们写上编号。
(贴各种位置关系图)师:大家想象力可真丰富,想出来这么多图,可是这么多,研究起来不太方便,你能按照一定标准,给他们分分类吗?1.先独立思考,先独立想一想,把你的分法写在本子上,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只写编号。
2.交流汇报。
(1)师:谁来给我们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板书:相交、不相交)师:你太厉害了,这么专业的词都能说出来。
追问:对于她的分法,你有不同意见吗?(遇到有问题的分法)你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吗?生:延长后会相交。
师:会不会相交,你来延长试一试(生延长)师:大家看,他把9号延长后相交了,大家同意她的分法吗?追问:3、6、8、10号可以分到相交这一类里面吗?为什么不可以?在延伸多长也不会相交!老师演示延长,也不会相交,在点子图上,演示: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无论怎么延长?他们都不会相交!(2)你画的两条直线是哪种情况?相交的举手不相交的举手。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与垂直》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与垂直》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对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行和垂直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平行和垂直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和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整合。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精品教学课件

跨学科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文字,说一说 “平行”在 各句话中各是什么意思呢?
3.簷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 高度等同。
4.平行作业。 等级相当,不相隶属。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我们来 讨论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再见
表示方法: 用符号“∥”表示。
上图中a与b互相平行,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平行与垂直
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概 念:
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表示方法: 垂直可以用符号“⊥”表示。
上图中a与b互相垂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与垂直
情景导入 想一想 下面是用纸折成的长方体直筒,每张纸上有4
个字,你能看出分别是哪4个字吗?
不能
现在能看出来吗?为什么?
无始无终
有始有终
有始无终
因为现在这4个字在同一个平面内。
猜一猜
无始无终 有始有终 有始无终
射线 直线 线段
说一说 直线有哪些特征? 直线没有端点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探究新知
画一画
1.把纸看做平面,请你用笔和直 尺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
2.小组内交流:在纸上任意画的 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
1 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不相交
相交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但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垂直与平行的特点和应用。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垂直与平行的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尺子、铅笔、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电梯的上下运动、道路的交汇等。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呈现垂直与平行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平行和垂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几何图形和平面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平行和垂直的定义和特点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发现和认识平行和垂直的特性,通过合作和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彩笔,用于实际操作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操场、教室、街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平行和垂直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判断和识别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些纸张和彩笔,根据平行和垂直的定义,尝试绘制一些图形。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13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13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平行和垂直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并用符号表示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符号表示平行和垂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平行和垂直的图片和生活实例。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学过的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平行和垂直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和垂直的特征。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和垂直的特征。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3.垂直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4.垂直线的性质:
-垂直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即90度。
-在垂直线构成的直角中,一对对顶角相等。
5.画平行线的方法: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在线资源,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平行与垂直的知识点。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和学习。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
1.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形成对平面几何图形的空间感知。
2.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定义和性质进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4.数学应用:使学生能够将平行与垂直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收集或制作视频资料,展示如何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正确画出平行与垂直线,以及这些概念在工程和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图表,总结平行与垂直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方便学生快速记忆和理解。
3.实验器材:
-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直尺、三角板、画图本和铅笔,确保学生能够亲自实践画图。
-准备几何模型,如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用于课堂演示和小组讨论。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认识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渗透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他们能够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并能够用这些概念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的识别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实际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能够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垂直与平行现象。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学具:准备一些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解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的图片,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楼梯的台阶、书桌的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初步感知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学习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1.出示平行线。 2.问题:直线a与直线b是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因为直线a与直线b 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不相交。 3.讲解: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
b
a
a
b
a b
上图中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问题: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平行的例子吗? 从下图中找平行线。
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A D
B
C D
C
B A
C E
A
B
F
(1)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3)长方形的相邻边互相垂直。(√ ) (4)直线a与b相交成90度,那么直线a是垂线 。(× ) (×)
同学们,你们能应用平行与垂直的知 识,并用灵巧的双手,在一张纸上折出两 组、三组、四组……平行线吗?能不能在 同一张纸上折出两组、三组、四组……互 相垂直的直线呢?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 两条 直线相交成直角 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
B
A
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O
垂足
(二)学习“互相垂直”的表示方法
1.出示垂线。
a a O a O b O b
b
2.问题:图中的直线a与直线b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 知道的? 预设:直线a与直线b 相交成90°。 3.讲解: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 直于b。
复习旧知
直线
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创设情境: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2.问题:两条直线存在着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请你思考,并在纸上画出来。
3.学生汇报。(编号,便于学习)
③ ④
①
②
⑤
⑥
⑦
二、借助分类,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问题:可以把这几组直线分分类吗? 2.出示要求:① 请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分类。 ② 记录你们组分类的结果和标准。 3.小组汇报。
预设①: 不相交
②
相交
③
④
①
借助分类,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这么分类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判断两条线是不是相交的?
2、小结:最终我们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预设②: 不相交
相交
三、理解“互相平行”的含义
永不相交
A
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 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平行线。
①
③
⑥
相交
④
⑦
(一)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
1.问题:相交这类中有种特殊情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关系吗? 预设:垂直。 2.追问: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多少度? 预设:90°。 3.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 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问题: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垂直的例子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6页——57页。
课件制作说明
制作说明:
1、通过观察ppt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特殊位置 关系,从而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 位置关系是(相交、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 2、通过课件的引导,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概 括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联系。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正确判断两条直 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下面的说法对吗?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互相平行。( 线 ×) 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相交, ×)
相交成直角
3、如图
B A
直线B叫垂线。 (×)
直线B叫A的垂线。
4、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 ×)
判断
互相平行还是互相垂直。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 ~
互相平行 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