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北京语音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普通话知识

第三章 普通话知识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 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如‚玲 珑‛、‚嘹亮‛的声母。 单音节:拉 铃 来 驴 楼 老 领 刘 吕 罗 双音节:理论 流利 玲珑 冷落 劳力 绿柳 勒令 嘹 亮
四音节:来者不拒 劳苦功高 老态龙钟 冷若冰 霜 离题万里 里应外合 两全齐美 炉火纯清 落花流 水
发音部位 塞 音 清 音 不送气 双唇音 唇齿音 舌尖前音 b 送气 p
塞擦音 清 音 不送气 送气
擦 音 清音
鼻音 浊音 浊音
边音 浊音
m f z c s
舌尖中音 d 舌尖后音 舌面音 舌根音 g
t zh j k ch q sh x h r
n
l
1、双唇音
b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 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 如‚辨别‛、‚标本‛的声母。

绕口令: 1、梁木匠,梁瓦匠,俩梁有事齐商量,梁木 匠天亮晾衣裳,梁瓦匠天亮量高粱。梁木匠晾 衣裳受了凉,梁瓦匠量高粱少了粮。 2、路东住着刘小柳路南住着牛小妞.刘小柳拿 着大皮球牛小妞抱着大石榴.刘小柳把大皮球 送给牛小妞牛小妞把大石榴送给刘小柳.
朗读练习



牛郎年年念刘娘,刘娘年年恋牛郎;牛郎念刘 娘,刘娘恋牛郎,郎念娘来娘恋郎。 男旅客穿着蓝上装,女旅客拿着呢大衣,男旅 客扶着拎篮子的老大娘,女旅客搀着拿笼子的 小姑娘。 在离别母校前,全年级同学合影留念。 你问男子篮球队累不累。
四音节:大刀阔斧 大公无私 点石成金 调虎离山 顶 天立地 多多益善 多快好省



t发音的状况与d相近,只是发t时气流较强。 如‚淘汰‛、‚团体‛的声母。 单音节:推 吞 淌 逃 铁 听 台 团 图

普通话基本概念

普通话基本概念

普通话基本概念
普通话是中国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语言为基础,吸收了各地方言的特点,经过规范化制定而成的。

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语音: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发音,采用四声调、轻声和声调变化等音系特点,确保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

2. 语法规范:普通话采用统一的语法规则,包括动词前置、修饰成分后置、主谓宾语的顺序等。

这样可以减少因方言差异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3. 词汇用法:普通话力求简洁明确,使用通用词汇,避免地方性的特殊词汇和方言词汇,以便广大人民能够理解和使用。

4. 书面语规范:普通话要求遵守规范的书面语表达方式,包括正式用词、正确的语序和语法,以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普通话的普及对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地区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国民的语言能力和素质。

在中国,普通话已成为教育、媒体、政府和商务等领域的主要交流工具。

普通话知识

普通话知识

普通话知识简介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

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ǐn lüè”、也有人念成“qī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

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

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

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

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

普通话基本知识2

普通话基本知识2

二、普通话的推广
从建国初期“大力提倡、重点推行、 从建国初期“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 普及” 1973年12月18日 联合国第28 28届 普及”到1973年12月18日,联合国第28届 会议, 会议,一致通过汉语为安理会工作语言之 一; 2000年10月31日颁布了 日颁布了《 2000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 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也规定“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也规定“学校应当推 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同时在本世 纪内,我们应使普通话达到“四用语” 纪内,我们应使普通话达到“四用语”, 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 即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通用 语言。 语言。
四、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
1、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一是普通话的发音原理和发音辨证基本知识; 二是汉语拼音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进行听、说、读、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进行听、说、读、记、 看各方面的训练。 听:听别人说普通话。朋友、同学、播音员、节 目主持人等。 说:坚持在校园一切场合里使用普通话。 读:每天进行朗读、说话训练。“每日一诗”系 :每天进行朗读、说话训练。“每日一诗” 统训练。 记:记住3500常用字的读音和拼写。 :记住3500常用字的读音和拼写。 看:课本的点点滴滴仔细看到,找出重点,学会 自学方法。
七、普通话水平等级设置
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 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 划分两个等次。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 划分两个等次。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 级六等” 级六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分及其以上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一级乙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二级甲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二级乙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三级甲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 分 为三级乙等。 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

普通话的标准是什么

普通话的标准是什么

普通话的标准是什么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也是中国的共同语言。

那么,普通话的标准是什么呢?普通话的标准主要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普通话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语音标准包括音节的发音准确、清晰,声调的准确把握等。

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以北京话的语音为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练习标准的语音,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混淆的音节,比如“z”和“c”、“s”、“zh”等。

只有熟练掌握了标准的语音,才能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其次,普通话的语调也是其标准之一。

普通话的语调是四声的,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在日常交流中,正确的语调对于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要重视语调的准确运用,避免因语调错误而造成误解。

此外,普通话的词汇也是其标准之一。

普通话的词汇主要以现代汉语词汇为主,但也包括了一些古代汉语词汇。

在使用词汇时,我们要注意使用规范、准确的词汇,避免使用方言词汇或者生僻词汇,以免造成交流障碍。

最后,普通话的语法也是其标准之一。

普通话的语法主要以现代汉语的语法为准则,包括了词序、句式、语态等方面。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要注意语法的正确使用,避免因语法错误而影响交流效果。

总的来说,普通话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标准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才能更好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努力做到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者,为促进全国人民的交流和沟通做出自己的努力。

普通话语音与北京土音的区别

普通话语音与北京土音的区别

普通话语音与北京土音的区别普通话和北京话不能画等号。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而北京话不过是一种方言,只在北京地方使用,为这一地方的人所熟悉、所接受。

例如:京剧里的“京白”、曲艺中的相声等就是方言色彩浓厚的北京话。

可是,普通话和北京话又不能完全地、清楚地划分界限。

一是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京话必然包含在北方话之中,而且由于许多条件,使它成为普通话发展、形成中的主力;一是因为普通话并非僵死的东西,它还在不断发展、成长,它还必须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使自己更为丰富、更有共同性,北京话当然也在吸收之列。

那么,我们现在推广普通话,是不是就可以与北京话不加分别地囫囵看待呢?当然不是!是不是不许再吸收北京话以及其它方言呢?肯定也不是的!语言必须发展。

不过,汉语的发展一定要在规范化的基础之上。

发展与规范化,应分清什么样的历史时期。

现阶段只能努力于汉语规范化的工作,因为我国自建成以来,政治、经济空前地统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需要规范化的普通话,汉语正由长时期的“分化”(方言)趋向真正的“整化”。

规范化是现阶段的要求,是现阶段的一项政治任务。

普通话基本普及了,才能自然地逐渐进入发展阶段。

纷乱驳杂的东西不能有好的发展。

也可以说,有规范才有发展,规范化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现在正需要尽全力推广这种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规范明确,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话的特点,容易被人注意的--比较显著的,是土词土语;不容易被人注意的是土音。

大家常说,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包括它的土音。

土音究竟是怎样的?有哪些土音?应该具体地说出来。

土音是北京音系以外的东西。

什么叫北京音系?简单地说,《汉语拼音方案》就写出了北京音系。

其中的声母、韵母、声调都是从北京语音的一般常用音节里分析出来的,它们或是北京语音音素,或是音节结构中的重要成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它们与音节的构成都有明确的、固定的规律。

这一套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都是普通话不可缺少的,不是可有可无,也不能用其它的来代替。

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北京语音

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北京语音

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北京语音本文是关于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北京语音,感谢您的阅读!普通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规范性。

语言是否合乎规范,从根本上说,是约定俗成的。

规范的内容也并不是僵死的,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每个人的经历和语言背景不同,对一些语言现象是否算是已经约定俗成,已经规范,会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好冷,好漂亮”是大家公认的普通话说法,可是“好高兴,我好进来吗”里“好”的用法是否也可以算是普通话?目前新闻媒体常出现“按揭”“收入不菲”之类的词语,商店餐馆常贴出的“本店有售”“生猛海鲜”之类的招贴,这些词语是否应该仍旧算是方言词语?“打的、面的”现在已经是北京市民最常用的词语,“的”字还由此增加了一个过去没有的阴平读法dī,这种用法和读法算不算是已经进入了普通话?类似的问题还可以举出很多,不同方言区的人或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回答肯定不会相同。

不只是语法和词汇如此,已经有了明确标准的语音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从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正式确定以北京语音作为“国语”的标准以后,七十多年来,北京语音的标准音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但是,标准音的“标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一般的认识似乎只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具体地说,就是只理解为《汉语拼音方案》或注音字母里所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是否准确,如果细致一些,再加上轻音儿化和连读变调。

这些内容确实已经能够勾画出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但是,如何发音才算是符合标准,例如韵母iong可以不可以读成撮口呼,“左边(儿)”,应该不应该儿化,大家的意见就不一定一致。

至于音节进入语句后产生的各种音变以及语调的高低升降等,就更难给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

普通话的语音并不等同于北京话,但区别究竟在哪里?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解释,把北京语音中的方言土语成分取消就是普通话,例如“东西儿”“逮dei小偷”是北京方言土语,“东西”“逮dǎi小偷”就是普通话;再进一步,还可以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确定,例如“骨gǘi头”“学xiǎo太极拳”是北京方言土语,“骨gǚ头”“学xué太极拳”就是普通话。

北京话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区别

北京话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区别

北京话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区别傅饶(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摘 要: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分为整体性语音差异和个体性性语音差异。

整体性语音差异又分成音段的差异(声母差异、韵母差异)和发声态、超音段的差异(弱化现象明显、儿儿化现象众多、鼻化现象独特);个体性语音差异又可以分为特定人群的尖音问题、个别字词的读音问题、部分叠词的儿化问题、部分字词的变调问题。

关键词:北京话;普通话;语音差异一、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定义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一共有七大方言区——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其中,官话方 言区又可以细分成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 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虽然称谓上有“北京”二字,但北京官话不等于“北京话”,“北京官话”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承德德市、保定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海拉尔市、通辽市、东北三省除辽东半岛外的几乎所有地区。

北京官话还可以继续划分成幽燕片、津冀片、秦锦片、辽沈片、黑吉片、哈肇片。

人们通常说的“北京话”,指的就是幽燕片中的京承小片。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语言。

二、语音差异的研究范围分析语音差异,首先要划分语音单位。

根据语音学的定义,语音单位可以分成调音单位——音段、发声单位——发声态、韵律单位——超音段三部分。

其中,音段包含元音、辅音,在语音中体现为声母、韵母;发声态包含发声机制、气流机制;超音段包含音高、音强、音长,在语音中体现为声调、语调、 重音、语速等。

为方便处理,语言学语音学将音段看作基本单位,把发生态和超 音段看作附加单位。

三、北京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关系:相似但不同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二者拥有相似的声母、韵母、声调及组合。

但普通话不是作为一个地方方言的“北京话”,不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官话”,而是一种汉民族的标准语,因此它们在语音上依然有很多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北京语音
导读:普通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规范性。

语言是否合乎规范,从根本上说,是约定俗成的。

规范的内容也并不是僵死的,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每个人的经历和语言背景不同,对一些语言现象是否算是已经约定俗成,已经规范,会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好冷,好漂亮”是大家公认的普通话说法,可是“好高兴,我好进来吗”里“好”的用法是否也可以算是普通话?目前新闻媒体常出现“按揭”“收入不菲”之类的词语,商店餐馆常贴出的“本店有售”“生猛海鲜”之类的招贴,这些词语是否应该仍旧算是方言词语?“打的、面的”现在已经是北京市民最常用的词语,“的”字还由此增加了一个过去没有的阴平读法dī,这种用法和读法算不算是已经进入了普通话?类似的问题还可以举出很多,不同方言区的人或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回答肯定不会相同。

不只是语法和词汇如此,已经有了明确标准的语音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从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正式确定以北京语音作为“国语”的标准以后,七十多年来,北京语音的标准音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但是,标准音的“标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一般的认识似乎只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具体地说,就是只理解为《汉语拼音方案》或注音字母里所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是否准确,如果细致一些,再加上轻音儿化和连读变调。

这些内容确实已经能够勾画出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但是,如何发音才算是符合标准,例如韵母iong可以不可以读成撮口呼,“左边(儿)”,应该不应该儿化,
大家的意见就不一定一致。

至于音节进入语句后产生的各种音变以及语调的高低升降等,就更难给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

普通话的语音并不等同于北京话,但区别究竟在哪里?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解释,把北京语音中的方言土语成分取消就是普通话,例如“东西儿”“逮dei小偷”是北京方言土语,“东西”“逮dǎi小偷”就是普通话;再进一步,还可以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确定,例如“骨g ǘi头”“学xiǎo太极拳”是北京方言土语,“骨gǚ头”“学xu é太极拳”就是普通话。

但是,在语音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这样的解释并不一定那么管用。

北京话往往把“我们两个wǒmenliǎngge”说成“我们俩wǒmliǎ”,这种说法早已经常出现在书面语言里,一般都承认已经被普通话所吸收,但是其中的“我们”可以像北京话一样说wǒm吗?北京话也把“两个人”说成“俩人”,把我们三个wǒmensānge”说成“我们仨wǒmsā”,这些说法是否也能进入普通话,至少在目前恐怕是不同意的占多数。

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一)会儿”应该读第四声(yi)huìr,语音教学自然应该根据《审音表》来注音,教师在课堂上也必须这样教,可是,至少是在北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听到的可能还是读第三声的(yi)huǐr,甚至教师在下课时说“休息一会儿”的时候,稍不留意也会说成第三声(yi)huǐr,这自然会给学生带来困惑。

是允许这种“俗读”进入普通话,还是必须坚持伴音表》规定的正音标准,也是语音教学难于处理的问题。

普通话虽然是超越各方言之上的汉民族共同语,但是必须植根于方言
之中才有生命力,否则就会僵化。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要想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十分清楚明确的界限,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条界限本来就是模糊的。

处在这条模糊界限上的语言成分是不稳定的,有的渐渐被普通话吸收,有的最终被普通话排斥,要看社会是否共同有此需要,从近几十年普通话吸收方言词汇的情况是可以明显看出这个过程的。

普通话语音和北京话之间也同样存在这样一条模糊界限,只是变化没有词汇那样迅速,那样明显,比较容易察觉的是儿化韵和轻音音节。

北京话的儿化和轻音词语特别丰富,成为十分突出的方言特色,普通话也有儿化韵和轻音音节,但儿化和轻音词语要少得多。

儿化词语在书面上的写法很不规范,例如“小孩、一点儿、花儿、玩儿”以及“冰棍儿、馅儿饼”等等,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是需要儿化的,可是在书面上写不写出这个“儿”字则是完全随意的,甚至是不写出的时候居多。

至于在口语里第二音节必须轻读的普通话词语如“太阳、先生、喜欢、干净、知道”等等在书面上根本就无法表现出来。

这种在书面上没有规范和无法表现的语音现象给语音教学带来一些麻烦,但一般规范性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都已逐个标明,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还有一些北京话的儿化和轻音词语在普通话里的读法是两可的。

儿化的如“(有)事儿、(树)根儿、(左)边儿、(进)门儿。

(一百)分儿”,轻读的如“春天、办理、出路、界限、批评”,这类词语在普通话里是否需要儿化化和轻读,要看语言环境,正式场合一般不儿化和轻读,比较随便的谈话儿化和轻读的比较多。

此外,社会阶层和
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在说这类词语的时候儿化和轻读的也比较少。

这类词语的儿化和轻音读法能表现出明显的口语风格,可以认为是正处在普通话和北京话之间的模糊界限上,词典里是否标明也是比较随意的,在语音教学中除有意突出口语风格外最好尽量避免使用。

普通话里有一些不能儿化和轻读的词语在北京话里是可以儿化和轻读的。

儿化的如“时候儿、记性儿、花样儿、东西儿、(冒)烟儿”,轻读的如“自然、艺术、时间、规模、高明”。

北京话里还有相当多的没有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语要读儿化和轻音,儿化的如“今儿(今天)、天儿(天气)、末了儿(最后)、老爷儿(太阳)、立马儿(立刻)”,轻读的如“赶罗(催促)、二乎(畏缩)、待见(喜爱)、真着(清楚)、捏咕(捏)”,这些词语最能反映北京方言的地方色彩,显然并不能进入普通话。

在正式场合讲话,或是社会阶层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北京人,也很少使用这类词语的。

有的口语教材选用这类词语来表现口语风格,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那是在教北京方言土语,而不是教普通话。

(节选自北京大学林焘《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和语音教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