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
火法冶炼厂拆除高风险设备、构筑物及遗留污染物

火法冶炼厂拆除高风险设备、构筑物及遗留污染物1.赤峰环保投资有限公司0240002.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024000摘要: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冶炼厂拆除首次提出采用湿式铲削和湿式打磨方式直至露出设备原有基底,并采用湿式吹扫处理方式,妥善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环保理念独创、新颖、先进,在赤峰地区火法冶炼企业同类拆除工程中推广应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模式概述;模式先进性;模式推广。
0引言近年来,赤峰地区火法冶炼企业由于工艺设备淘汰、场地搬迁等原因,需要对淘汰设备、搬迁场地遗留高风险设备、构筑物等进行拆除,因拆除方式不当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造成土壤、地下水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2018年1月1日,中央环境保护部发布实施《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环保部公告2017年78号),2019年2月1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企业设备、建(构)筑物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指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T/CAEPI 16-2018),该指南规定了企业拆除活动的环境污染风险识别、拆除作业区域设置、设备及建(构)筑物拆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现场清理及清理后场地保护等技术要求,是指导企业设备、建(构)筑物拆除和拆除现场环境污染防控总的方针、指南,具体到某一行业需结合实际给出具体的拆除处置方式。
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冶炼厂拆除首次提出火法冶炼企业高风险设备、构筑物拆除及遗留污染物处理处置方式意义重大,可填补赤峰地区火法冶炼企业拆除污染防治的空白,与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
1.拆除处置模式概述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冶炼厂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镇,该厂于2004年3月15日开始建设,9月15日建成投产,主要工艺属于火法冶炼。
由于烧结锅属于国家强制淘汰设备,于2008年停产至今。
2020年9月,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对冶炼厂进行拆除,2021年11月,冶炼厂拆除完毕。
企业拆除活动环保措施

企业拆除活动环保措施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企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拆除活动。
然而,拆除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和环境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拆除活动时,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1. 拆解废弃物企业在进行拆除活动时,应当将废弃物进行分类拆解,并严格遵守废弃物的管理规定。
在拆解过程中,要避免产生大量灰尘和噪音,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封闭施工现场在进行拆除活动时,企业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避免污染物和噪音向周围环境扩散。
同时,也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止人员和车辆进入。
3. 做好废弃物处理企业在进行拆除活动时,应当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废弃物可以通过回收、处置或再利用等方式进行处理。
企业应当根据废弃物的类型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4. 进行环境监测企业在进行拆除活动时,应当进行环境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方面,以确保拆除活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监测数据可以作为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依据。
企业责任企业在进行拆除活动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保障公共利益。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环保策略、开展环保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结论在进行拆除活动时,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企业在履行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公共利益。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拆除工程污染防治方案

拆除工程污染防治方案一、工程污染的定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和发展,拆除工程在城市中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拆除工程中也伴随着工程污染等环境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预防,将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工程污染防治方案对于拆除工程至关重要。
工程污染通常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使用、施工技术、垃圾处理等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污染。
拆除工程通常需要使用大量建筑材料,比如水泥、木材、金属等,这些材料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各种污染物。
此外,拆除工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拆除工程污染的影响1. 对土壤的污染:在拆除工程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土壤的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水中,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2. 对空气的污染:在拆除工程中,施工现场通常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废气,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导致空气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3. 对水体的污染:拆除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水体的污染,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4. 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拆除工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如果直接释放到环境中,就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比如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三、拆除工程污染防治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拆除工程污染防治方案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拆除工程污染防治方案:1. 合理选址在规划拆除工程之前,需要对工程选址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规划。
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的选址,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资源利用等因素。
2. 环境清理在进行拆除工程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环境清理,清除现场上的垃圾和废弃物,同时清理周边区域,确保周围环境卫生。
3. 污染物处理在拆除工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比如建筑垃圾需要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有害废气和废水需要进行相应的过滤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企事业单位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方案

企事业单位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方案企事业单位拆除活动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的1.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拆除活动。
而这些拆除活动往往会伴随着土壤污染的风险。
2. 目的:为了保护土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方案是必要的。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在拆除活动之前,要提前评估土壤污染的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拆除过程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2. 责任明确:明确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拆除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3. 公开透明:对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风险评估:在拆除活动之前进行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包括土壤采样和分析,综合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来源。
2. 拆除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拆除计划,包括拆除的时间、范围、步骤等,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土壤污染的可能性。
3. 污染物处理:拆除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确保不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 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施工操作规范,减少土壤污染的可能性,如采取覆盖防尘措施、设备运行监控等。
5. 监测与评估:在拆除活动完成后,对拆除区域进行土壤污染的监测与评估,确定是否达到清除标准,必要时进行修复处理。
6. 信息公开:将拆除活动涉及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公开,包括拆除计划、风险评估结果、施工过程监测数据等。
四、责任分工1. 企事业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拆除活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拆除活动的合法、科学和环保。
2. 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拆除活动的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罚和整改。
3. 监测机构: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指引

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指引(2021年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目录第一章适用范围与定义 (1)第二章工作流程与要求 (3)一、疑似污染地块名单 (3)二、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 (6)三、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 (8)四、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8)五、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 (9)六、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效果评估 (11)七、后期环境管理 (12)第三章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15)一、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技术要求 (15)二、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32)三、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要求 (36)第四章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44)一、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44)二、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报告 (49)三、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 (54)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加强本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规定了本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的适用范围、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和报告编制要求。
本指引首次发布于2018年,此次为第一次修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本市的实际情况,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指引名称由《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试行)》修改为《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指引(2021年版)》;2.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3.修订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污染识别、点位布设与样品采集、筛选值选取、调查结论等环节的技术要求;4.补充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模型参数;5.细化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
本指引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并负责解释,将根据实际管理需求适时修订。
本指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化工企业拆迁方案

XX化工有限公司设备、管线、设施、厂房拆除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定:批准:编制单位:XX年XX月XX日目录1. 编制依据 (4)2. 工程概况及拆除内容 (5)3. 施工进度表 (6)4. 老厂区主要装置 (7)5. 风险分析与评估及对策措施 (8)5.1. 作业场所的风险及对策 (8)5.2. 作业过程中风险描述和对策 (11)5.3. 废弃物处置风险评估及对策措施 (13)5.4. 环境风险削减措施 (13)5.5. 拆除过程中消防给水系统说明 (15)6. 施工部署 (15)6.1.1. 承包商资质确认与承包商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 (15)6.1.2. 参与拆除施工所有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 (15)6.6.1. 动火作业审批管理制度: (18)6.6.3. 吊装作业 (25)6.6.4.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 (28)6.6.5. 抽堵盲板作业管理 (32)6.6.6. 管道维修施工管理程序 (35)7. 清洗确认 (41)7.1. 装置(系统)清洗置换效果确认表 (41)7.2. 系统装置设备设施拆除前应进行安全确认 (42)8.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职责 (43)9. 拆除施工方案 (49)9.1. 工程目标与计划 (49)9.2. 施工工艺 (50)9.3. 具体拆除 (50)9.4. 涉及原料及成品的危害及措施 (55)9.5. 施工准备工作 (59)9.6. 安全检查 (60)9.7. 施工步骤与技术要求 (60)10. EHS管理 (70)10.1. 管理方针及目标 (70)10.2. 安全管理制度 (71)10.3. 安保防护及措施 (75)10.4. 文明施工制度 (75)10.5. 入厂安全管理 (77)11. 过程安全管理 (78)11.1.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78)11.2. 我公司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78)11.3. 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79)11.4. 现场管理 (79)11.5. 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 (80)11.6. 事故报告 (83)11.7. 建构筑物拆除作业过程管理 (83)12. 应急预案 (83)12.1. 目的 (83)12.2. 应急工作的原则 (83)12.3. 编制依据 (84)12.4. 适用范围 (84)12.5. 组织机构与领导职责 (84)12.6. 应急预案体系 (84)12.7. 应急救援组 (84)12.8. 应急联络 (85)12.9. 项目应急方案 (86)12.10.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86)12.11. 预防、预警 (87)12.12. 危险源监控 (87)12.13. 报警与通讯 (88)12.14. 应急响应 (89)12.15. 注意事项 (91)12.16. 安全培训及演练 (92)12.17. 事故可能性分析 (92)12.18. 应急救援措施 (93)13. 附件 (95)13.1. 附件1:拆除设备名称、数量、规格 (95)13.2. 附件2:承包商资质与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 (147)13.3. 附件3:施工人员安全责任书 (151)13.4. 附件4:检维修JSA分析表 (151)13.5. 附件5: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表 (157)13.6. 附件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57)13.7. 附件7:作业人员分组清单与特种作业证 (157)1.编制依据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1.4.《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111.5.《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50484-20081.6.《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T3097-20171.7.《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道钢结构表面色和标志规定》SH/T3043-20141.8.《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 3515-2016;1.9.《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SH/T 3536-2015;1.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
企事业单位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方案

企事业单位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拆迁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拆除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土壤污染会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减少拆除活动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保护土壤环境质量。
2.原则:(1)预防为主,控制为辅,重在源头治理;(2)科学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3)公开透明,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共识。
三、工作内容1.土壤污染调查:(1)进行地质勘查,确定拆除活动区域的土壤环境特征;(2)开展土壤污染监测,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2.土壤污染风险评估:(1)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2)确定不同风险区域的管理措施和优先级。
3.拆除活动管理:(1)建立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2)制定拆除活动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确保拆除活动不导致土壤污染;(3)加强对拆除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4.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方案;(2)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修复污染土壤;(3)加强污染土壤监测,确保修复效果达到相关标准。
5.环境监测与评估:(1)建立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土壤污染状况;(2)定期评估拆除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和修复效果。
四、落实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2.加大科研力度,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3.组建专业团队,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5.与相关单位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工作内容和措施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拆除活动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提升;2.相关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能够科学管理和防治土壤污染;3.社会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提高,形成共同的环保共识;4.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法律法规的明确和有效的实施。
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污染源排放口的整治技术要求,以便减少或消除排放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涉及排放口整治的企业和机构。
2. 排放口整治的目标排放口整治的目标是降低或消除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并确保排放口与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相符。
3. 技术要求3.1 设计要求- 排放口的设计应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要求,考虑降低污染物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手段。
- 设计上应考虑降低噪音和振动,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设计上应考虑安全风险,确保排放口运行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
3.2 安装要求- 安装排放口时,应确保其与设备和管道连接紧密,无泄漏。
- 安装时应保证排气扇或排气管道与室内或室外空气流通,以防止二次污染或危害。
- 安装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和运行试验,确保排放口正常运行。
3.3 操作要求- 操作人员应熟悉排放口的工作原理,确保正确操作和维护。
- 定期进行排放口的清洁、维护和检查,确保其运行正常。
-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操作,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监测和检测要求4.1 监测设备- 排放口应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
-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考虑监测参数和准确度等因素。
4.2 监测频率- 对于重要的排放口,应定期进行监测,监测频率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 监测记录应保存并报告相关机构。
4.3 检测要求- 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
- 检测结果准确,采样和样品处理应符合相关要求。
5. 结论本文档规范了污染源排放口的整治技术要求,包括设计、安装、操作和监测等方面。
相关企业和机构应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排放口的整治工作,以保护环境并符合法规要求。
请注意,本文档为试行版本,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 ( 试 行 )
1依据和目的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关于防范重点行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土壤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定。 2适用范围 >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
镀、制革、造纸、钢铁、制药、农药、印染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建(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土壤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其他行业企业拆除活动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不适用于本技术规定。 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拆除活动,应同时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规定。 含石棉材料的设备、建(构)筑物等的拆除活动,应同时满足《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 193)要求。 含多氯联苯物质的设备拆除,应同时满足《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13015)相关技术要求。 涉及放射性物质的设备、建(构)筑物等的拆除活动,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放射性物质法规管理。 拆除活动中施工安全、消防、人员人身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等的管理,应同时满足《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相关要求。 3术语和定义 … 遗留设备:指需要拆除的各类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等。
遗留物料:指遗留在拆除现场的各类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等。 残留污染物:指遗留在拆除现场的各类固体废物、废水等。 有毒有害物质: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危险废物以及优先控制化学品等。 4管理流程 前期准备 拆除活动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在拆除活动施工前,组织识别和分析拆除活动可能污染土壤、水和大气的风险点,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 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 … 业主单位组织编制《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污 染防治方案》,编制大纲见附1)、《拆除活动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 《污染防治方案》应明确: 1.拆除活动全过程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重点防止拆除活动中的废水、固体废物以及遗留物料和残留污染物污染土壤。 2.针对周边环境特别是环境敏感点的保护,关于防止水、大气污染的要求。如防止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的要求,扬尘管理要求(包括现场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建(构)筑物拆除施工实行提前浇水闷透的湿法拆除、湿法运输作业)等。 3.统筹考虑落实《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做好与后续污染地块场地调查、风险评估等工作的衔接。 《污染防治方案》需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 《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及管理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执行。 组织实施拆除活动 [ 业主单位可自行组织拆除工作或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施工单位
开展拆除工作。特种设备、装备的拆除和拆解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 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现场的情况和土壤、水、大气等污染防 治的需要,及时完善和调整《污染防治方案》。 拆除活动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拆除活动结束后,业主单位应组织编制《企业拆除活动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总结报告》,编制大纲见附2)。 拆除活动污染防治资料管理 业主单位应保存拆除活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相关资料并归档,如《污染防治方案》《环境应急预案》《总结报告》等,以及在拆除过程中环境检测和污染物处理处置等活动的监测报告、处理处置协议/合同复印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为后续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如拆除活动过程中实施了环境监理,应同时保存环境监理方案、环境监理报告等资料。 5土壤污染防治原则要求 重点防止拆除活动中的废水、固体废物,以及遗留物料和残留污染物污染土壤。 … 防止废水污染土壤
拆除活动应充分利用原有雨污分流、废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对拆除现场及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含清洗废水)、污水、积水收集处理,禁止随意排放。没有收集处理系统或原有收集处理系统不可用的,应采取临时收集处理措施。 物料放空、拆解、清洗、临时堆放等区域,应设置适当的防雨、防渗、拦挡等隔离措施,必要时设置围堰,防止废水外溢或渗漏。 对现场遗留的污水、废水以及拆除过程产生的废水等,应当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防止固体废物污染土壤 拆除活动中应尽量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对遗留的固体废物,以及拆除活动产生的建筑垃圾、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需要现场暂存的,应当分类贮存,贮存区域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渗漏(如水泥硬化)等措施,并分别制定后续处理或利用处置方案。 防止遗留物料、残留污染物污染土壤 % 识别和登记拟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中遗留
物料、残留污染物,妥善收集并明确后续处理或利用方案,防治泄露、随意堆放、处置等污染土壤。 6 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识别土壤等污染风险点 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以及现场查看等方式,识别拆除活动中可能导致土壤等污染的风险点,包括遗留物料及残留污染物、遗留设备、遗留建(构)筑物等。 资料收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1)生产活动相关信息资料,如原辅材料、主要产品及副产品、主要技术工艺、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平面布置图、管线平面布置图 等。 (2)环境管理文件,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清洁生产报告、排污许可证、环境污染事故记录、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近3年环境监测报告和排污申报登记等。 . (3)水文地质资料,如地质勘探调查报告等。
(4)需收集的其他资料。 现场清查与登记 现场清查和识别拆除活动现场的遗留物料及残留污染物、遗留设备、遗留建(构)筑物等污染土壤风险点,填写《企业拆除前现场清查登记表》(见附3)。对地下管线、埋地设备设施必要时采用探测雷达等技术手段确定。 (1)遗留物料及残留污染物 以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明确遗留物料及残留污染物的名称、性状、数量、贮存状态、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方式等。 种类或性状不明确的,应进行采样分析(见),确定清理方法、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利用处置方式。 (2)遗留设备 # 遗留设备可区分为以下类别:
高环境风险设备:曾经用于生产、处理处置或盛装有毒有害物质、危险废物、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可能导致人体健康和生 态环境受损的物质,以及沾染了以上物质的设备。 一般性废旧设备:曾用于生产、处理处置或盛装非有毒有害物质、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设备,以及给水、中水回用、供电等的辅助性设备。 对于生产使用信息不完整,但可能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位于突发污染事故(如物料泄漏)影响区域,以及表面有污染痕迹等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设备,应当进行采样分析和论证后,按上述类别归类。 (3)建(构)筑物 遗留建(构)筑物可区分为以下类别: 高环境风险建(构)筑物:曾经用于生产、处理处置或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危险废物、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可能导致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受损的物质,以及沾染了以上物质的建(构)筑物。 一般性建(构)筑物:曾经用于生产、处理处置或贮存非有毒有害物质、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且表面无明显污染物沾染痕迹的生产车间及其附属建(构)筑物,以及距离生产区较远且未进行过工业生产或物料贮存的建(构)筑物。 ~ 对生产使用信息不完整,但可能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位于
突发污染事故(如物料泄漏)影响区域,以及表面有污染痕迹等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建(构)筑物,应当进行采样分析和论证后,按上述类别归类。 样品采集分析 清查过程中不能明确的遗留物料及残留污染物、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的设备或建(构)筑物表面沉积物,业主单位应组织开展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 (1)样品采样 ①固态样品采集 遗留物料、遗留固体废物等样品采集:按照《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20)采集。 表面沉积层样品采集:对于设备及建(构)筑物的表面沉积物,可选择沉积物较多的位置,使用润湿的采样擦巾擦拭取样。对于较为平整的表面,建议使用纸板采样框。设备及建(构)筑物的表面应擦拭干净,并尽量减少对周边表面沉积物的扰动。对于污染物可能已渗入设备、建(构)筑物结构内或污染物沉积物附着牢固的污染层,可采用铲削方法,在表层明显被腐蚀、有污渍或者沉积物比较厚的位置,采集密实层以上的全部污染层物质,并尽量减少对周边污染层的扰动。 ②半固态样品、液态样品采集 ^ 半固态样品,以及除废水以外的液态样品,应根据样品性状,
按照《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20)采集要求采集。 ③废水样品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