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5

合集下载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词讲解:《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1原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4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3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3

文言文阅读习题3郎基字世业,中山新市人也。

基身长八尺,美须髯,泛涉坟籍,尤长吏事。

齐天保四年,除海西镇将。

遇东方白额称乱淮南,州郡皆从逆。

梁将吴明彻围海西,基固守,乃至削木为剪,剪纸为羽。

围解还朝,仆射杨愔迎劳之曰:“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翦纸,皆无故事,班、墨之思,何以相过。

”御史中丞毕义云引为侍御史。

赵州刺史尉粲,文宣外弟;扬州刺史郭元贞,杨愔妹夫:基不惮权威,并劾其赃罪。

皇建初,除郑州长史。

西界与周接境,因侯景背叛,其东西分隔,士人仍缘姻旧,私相贸易。

而禁格严重,犯者非一。

基初莅职,披检格条,多是权时,不为久长。

州郡因循,失于请献,致密钢久施,得罪者众。

遂条件申台省,仍以情量事科处,自非极刑,一皆释放。

积年留滞,案状胶加,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寻而:“观过知仁,斯亦可矣。

”卒于官,赠骠骑大将军、和州刺史。

谥曰惠。

柩将还,远近赴送,莫不攀辕悲哭,哀不自胜。

初,基任瀛州骑兵时,陈元康为司马,毕义云为属,与基并有声誉,为刺史元嶷所目:“三贤俱有当世才,后来皆当远至。

唯郎骑兵任真过甚,恐不足自达。

”陈、毕后并贵显,而基位止郡守。

(节选自《北史﹒郎基传》)1. 下列对文中绿色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B.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C.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D.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仆射,官名。

仆射中的“仆”是主管的意思。

语文-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亚价值观内涵发展现代意义沈林①东亚地区的文化历史包括儒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长期以来儒教学说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儒教学说发展成为东亚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②东亚价值观是东亚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理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其主要特色是注重和谐,这种特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东亚价值观的重建,启发了全球的普遍价值追求。

经过历史的沉淀,东亚文化丰富多样,既有以政治和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价值观,也有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为主要思想的道家价值观,还有一切皆空、人生皆苦的佛教价值观等。

③虽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对东亚各国人民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使人们在认识、判断和接受外来文化和事物时以此为标准,可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东亚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其生存和发展也面临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东亚价值观自身出现了问题。

④在东亚各国巨大的社会变化中出现的一些“反传统”的做法降低了东亚价值观的影响力。

例如,日本一直坚持“脱亚”,我国在文革时期对“孔孟之道”进行批判。

在这样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我国和日本的思想和文化出现了很大差距,东亚各国之间也因此出现了差异。

虽然我国和日本都曾认为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相通,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可是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文化误解的现象,给两个民族之间进行深刻理解和深入沟通产生了阻碍作用。

⑤因为东亚价值观在各国之间缺乏认同感和整体感,所以需要对东亚价值观进行多元整合,形成认同感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将各国价值的特色性和同一性进行融合,以促进东亚认同和东亚意识的发展。

文化整合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进行相互的吸收和融合,并且逐渐形成一体,这不是几种文化的叠加,而是将文化放在一起,然后再次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对不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新的文化体系。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朝天子·咏喇叭》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朝天子·咏喇叭》

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词讲解:《朝天子·咏喇叭》《朝天子·咏喇叭》创作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1原文朝天子·咏喇叭明代: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2.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3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唢呐。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

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长亭送别》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长亭送别》

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词讲解:《长亭送别》《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

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

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1原文长亭送别元代:王实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词讲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该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这首大气磅礴、怀古咏志的不朽词作,是送给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丘崈的。

1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3注释(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奋飞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奋飞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奋飞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译文+注释+赏析):《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

高中必背古诗词名篇讲解:《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1.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译文】【第一段】止不住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不顺利。

我虽然爱好高洁又严于律己啊,但早上进献忠言晚上就被废弃。

既然因为我佩戴美蕙而遭斥退啊,但我还要加上芳香的白芷。

爱慕芳草是我内心的信念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

怨只怨君王是这般放荡糊涂啊,始终不理解人家的心意。

众美女嫉妒我的娇容丰姿啊,说我善淫大肆散布流言飞语。

本来时俗之人就善于取巧啊,违背法度把政令改变抛弃。

他们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则规律。

忧愁、抑郁、烦恼我是这样失意啊,只有我被困厄在这不幸的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习题5
卿至,立辩之。

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

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

料才壮,储廪实。

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

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

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百官肃然。

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绿色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B.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C.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D. 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
2. 下列对文中橙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科,是唐代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始于唐明皇。

从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B. 腰斩是古时酷刑的一种,行行刑时用斧或钺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

这种刑罚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周代。

C. 朝觐,是古代军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D. 文忠,是古代朝廷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经纬天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位列“文正”之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真卿为官勤谨,深得民心。

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期间,判决了久而不决的五原冤案,在当地百姓誉为“御史雨”。

B. 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

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C. 颜真卿守正重礼,勇于弹劾。

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死后灵框停放在寺庙内二十九年不下葬,颜真卿奏本弹劾,反响强烈。

D. 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

面对反贼李希烈的以死威逼,颜真卿气节不屈,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大义凛然的志节。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2)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

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

【答案】
1. D
2. C
3. A
4. (1)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


(2)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敢有失。

管崇嗣年老又跛足,你姑且宽容他。

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郡临沂县人。

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

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

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

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

五原有桩冤案,很久不能决断,颜真卿到任后,立即查明情况。

当时正值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当地人称这是“御史雨”。

又担任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去世二十九年,仍停柩在寺庙院内,颜真卿奏本弹劾他,郑氏兄弟三十年未被录用,全国轰动。

(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调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杨国忠恼火他不亲附自己,调(他)出京任平原郡太守。

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丁壮,充实府库。

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杀了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段子光送三人的首级到河北示众。

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

”于是腰斩段子光,秘密藏起三人的首级。

过了几天,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并祭奠,设灵位哭祭了他们,十七郡同一天主动归顺,共同推举颜真卿为主帅,有军队二十多万。

当时朝廷纷乱无暇他顾,而颜真卿约束管理一如往日。

广平王统率二十万军队前去平定长安,辞别那天,在宫门前不敢乘马,急步走出宫外设置的木栅樘桓后方才骑上。

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上奏弹劾他。

皇帝(将他的)奏章还回,安慰并答复(他)说:“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敢有失。

管崇嗣年老又跛足,你姑且宽容他。

”百官都十分恭敬。

李希烈僭越称皇帝,派人询问仪式,(颜真卿)回答说:“我已经老了,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罢了!”(李希烈)派将领辛景臻、安华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

”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

李希烈派阉奴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

”颜真卿拜了两拜。

阉奴说:“应赐你死。

”(颜真卿)说:“老臣失礼,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阉奴说:“从大梁来。

”(颜真卿)骂道:“只是反贼罢了,为何称诏书!”(阉奴)于是勒死了他,(颜真卿)享年七十六岁。

儿子颜预、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为他)停止上朝五天,追赠司徒,谧号为文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