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文学流派

合集下载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一章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一章

2、作家及作品: ① 政治小说的“两系统”: 自由党,宫崎梦柳《虚无党实传》 改进党,矢野龙溪《经国美谈》 政治小说的“三足”: 《经国美谈》 矢野龙溪:循序渐进改良主义;改进党的纲领:扩大民权,实现宪 政,扩大国权。 《奇遇佳人》 东海散士:强化国权,思考日本如何面对世界列强威胁的严峻现实; 鼓吹“日本主义”政治思想,反对君临日本知识界的欧化主义。 《雪中梅》 末广铁肠:不露骨的政治小说类似于恋爱小说,人物名字带有寓意。 主题是日本改进党、自由党以团结代替竞争高举自由民主旗帜,崇尚 稳健的自由主义思想,尊奉建立官民和谐的政党政治国家为理想。 重点是以写实态度张扬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由民权思想,指出个人独立 是强国之本。
三、文学开化 1、明治初期戏作 2、报纸小说 3、歌舞伎
三、文学开化‘’ 1、明治初戏作 (1)基本概念: ① “汉文诗”:或曰“武士文学”,是雅文学和“第一文艺以上的文学”,以儒 学为根基,形式有和歌、汉诗等反应武士阶层上层贵族生活、理想的文学。 ② “町人文学”:町人指商人、手工业者,又称“庶民文学”,或称俗文学和“ 第一文学一下的文学”,形式有假名草子、浮世草子、净琉璃、歌舞伎等,反 映下层人民生活、想法、情趣。 ③ “戏作文学”:戏作,以娱乐为主的创作。“戏作文学”,以消遣为目的的文 学,主要有近世(江户)后期的读本,洒落本、黄表纸等形式的文学,是日本 江户时代后期小说的一个总称。 ④ “滑稽本”:宝历年间以后,江户出现的以滑稽为中心的小说,分为前期和后 期两类。前期以滑稽为主,包括教训、讽刺特点的谈议本,作品先驱是静覌房 好阿《当世下手谈义》;后期以江户庶民经常光顾的澡堂、理发店为舞台,以 现实主义手法再现江户地区风貌,先驱是中返舍一九的作品。 ⑤ “草双子”:"草子",日本指读物、故事等,草双子是延宝年间出现的一种图 文图文并茂的绘本。不同时代内容和名称有所不同:赤本、黑本、青本、黄表 纸、合卷,前三种以小孩为对象,缺乏文学性,后两种增加洒落本滑稽要素, 形成成人读物。代表作山东京传《江户生艳气桦烧》,合卷形式的柳亭种彦的 《俨紫舍源氏》。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万隆会议:199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东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

2、日本战后派: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登上文坛的一批作家。

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

主要代表是野间宏、梅崎春生、三岛由纪夫。

3、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文学流派,他们主张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战后派的雄心勃勃的风格,厌恶政治性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感觉构筑作品世界,其代表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阿川弘之等。

4、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

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提倡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以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去刺激人们的感觉。

5、新倾向派: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

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6、述美派:又称旅美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诗人、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纪伯伦、努埃曼等人,他们都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学。

7、埃及现代派:阿拉伯现代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后扩展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

代表人物是海卡尔、侯赛因、台木尔等人。

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阿拉伯传统文学的现代小说。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一种思潮,以1916年前后的“工人文学”为基础,20年代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是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等人,先后创办《播种人》、《文艺战线》、《战旗》等刊物。

1934年随着“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解散而失去实力。

日本近现代文学概说

日本近现代文学概说
近代(近代前期):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5) 现代(近代后期): 昭和时代(1925-1989) 平成时代(1989-)
近代文学的萌芽(1868-1884)
◆启蒙主义: 中村正直译《西国立志篇》 福泽谕吉《劝学》(『学問ノス丶メ』) ◆翻译小说: 《花柳春话》、《八十天环游地球》 ◆自由民权运动与政治小说: 矢野龙溪《经国美谈》 东海散士《佳人之奇遇》 末广铁肠《雪中梅》
现代文学
五十年代新锐作家—石原慎太郎《太阳的季节》、 开高健《裸体的国王》 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 “中间小说”作家 —井上靖《天平之甍》、 司马辽太郎《丰臣家的人们》、 松本清张《点与线》等 近年来的新锐作家—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吉本香蕉《厨房》等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大江健三郎,1967年发表。家住东 京的根所蜜三郎靠翻译为生。他的妻子生 了个白痴儿子不久患酒精中毒症。蜜三郎 的弟弟鹰四在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中 受挫后,便到美国去了。鹰四在美国感到 沉沦不安,为了寻根又突然回到日本,同 蜜三郎回到山区老家,想把仓库卖给朝鲜 人的超级市场,并寻找万延元年农民起义 的首领、爷爷的弟弟的下落。农民起义时, 爷爷是村长,其弟同他对抗,被他杀害了。 鹰四为了掌握村里的青年人,用卖仓库的 钱组织了一个足球队。蜜三郎看出鹰四有 难言之苦,并且身上有暴力犯罪的因素。 鹰四计划组织抢掠失败。他坦白了自己曾 使白痴妹妹怀孕后,用猎枪自杀了。最终 蜜三郎接受了前往非洲的翻译工作,期待 着能遇见崭新的自己。接受了与弟弟苟合 的妻子,接受了在妻子肚中弟弟的骨肉, 也接受了残疾人保育院中痴呆的婴儿,共 同生活下去。
耽美派(后期浪漫主义):
小说: 永井荷风《法兰西物语》、《比试》(腕くら べ) 谷崎润一郎《纹身》(刺青)、《痴人之爱》、 《细雪》、《春琴抄》 诗歌: 北原白秋《邪宗门》 佐藤春夫《殉情诗集》 萩原朔太郎《吼月》(月に吠える)

日本文学流派

日本文学流派

日本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文学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20世纪初在“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主要限于小说。

作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岩野泡鸣、正宗白鸟等人。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之所以成为日本现代文学确立时期的主导理论,是由于自明治维新以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不彻底性,使得现代文学迟迟未能形成。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社会现实的阴暗气氛日益沉重,在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之前流行的“砚友社”形式主义的文学和初露苗头的追求积极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阴暗现实的摧残下相继夭折。

日本作家们对时代普遍感到悲观与幻灭,他们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和世纪末思想中发现了投合他们兴趣的观念。

这就是自然主义在日本成为风靡一时的文艺运动的缘故。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最初是由几个作家按这种文学理论进行模仿性的创作开始的。

1901年小杉天外的作品《流行歌》,1902年永井荷风的作品《地狱之花》,都是按照左拉所提出的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作品。

小杉在他的作品序言中指出,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无所谓善恶美丑,作家的责任就是按照“自然”的现象如实去写。

永井则在他的作品的跋文中,主张作家应该着力去刻画由“祖先遗传”带来的“动物性”。

这一时期,作家们对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还只停留在对左拉的理论的介绍上。

1906至191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评论家,最有影响的是美学家岛村抱月与文艺评论家长谷川天溪,还有片上天弦、相马御风、中村星湖、本间久雄等人;鼓吹自然主义,以长谷川最为热心,他的代表论文有《幻灭时代的艺术》、《排除逻辑的游戏》、《现实暴露之悲哀》等。

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破理显实”和“觉醒者的悲哀”等口号。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三章

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第三章

第二节 观念小说和悲惨小说
一、产生背景 二、定义 三、代表作分析
一、产生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社会问题 随之而来。作家以批判的目光投向社会,思考社会黑暗面 ,主力是后期砚友社作家。 二、定义 ① “观念小说”:又称“主观小说”或“主题先行小说”。 不单纯表现凄惨人物与事件,主题先行,明示作家理念, 批判现实,认定社会悲剧的根源来自社会,代表作家是后 期研友友社作家川上眉山、泉镜花。 “悲惨小说”:也称“深刻小说”,追究社会矛盾产生的 惨剧,将其写实的表现出来,基调悲怆,内容多死亡,悲 恋等题材,旗手是广津柳浪,代表作是《黑蜥蜴》《情死 于今户》
泉镜花 泉镜花 (1873—1939),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伟大作家。 原名镜太郎,生于石川县金泽市。父亲是雕金和象牙工艺师。镜花从小 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曾在教会学校北陆英和学校受教育。青年时期由 于爱好文学,拜在作家尾崎红叶门下。日本新文学是在日本近代社会特 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日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吸收 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随着日本整个国家的成长壮大而发展 起来的。1893年发表处女作《冠弥左卫门》。1895年发表《夜间巡警》 和《外科室》,受到好评,被视为“观念小说”的代表作。由于战争使 日本经济矛盾、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对不公正的现实感到愤慨,相信永 恒的纯洁的爱的存在,开创了日本的“观念文学”。此后发表了一系列 表现处于伪善横暴世界中的善良人性的作品。1900年问世的《高野圣僧 》,描写一个怪兽怪鸟袭击人的故事,说明人在世上要受到不可抗拒的 力量、鬼神的力量、佛教的力量的支配,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小说《 妇系图》(1907)、《歌行灯》(1910),也就是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09年参加后藤宙外等人组织的文艺革新会,标榜反自然主义文学。 大正年代发表了《天守物语》、《棠棣花》和《战国新茶渍》等剧本, 被称为唯美主义戏剧的杰作。他以追求美的观念和浪漫主义丰富了日本 文学。1937年成为帝国艺术院院士。

日本近代文学-新思潮

日本近代文学-新思潮
风气。 而上述的经济条件及社会风气,则使自我意识及合理主义的思想得以传 向一般的民众。
相 关


令人遗憾的是:菊池宽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站在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一边。
他曾作为日本言论界国民代表参加汪精卫伪政权成立庆典,并任战时日本文学报国会成立总
会的议长"。并作为日本代表会长主持大东亚文学者大会。

因此战后他 受到了占领军美军司令部的开除公职的处分。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留下了大量的戏剧作品、中长篇小说、随笔、评论等等 。
他的戏剧作品则大多是吸引观众,使读 者"观众对人"人生观发生兴趣,并通
过这 些来表现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生百态。而且是触及人世间情感最微妙之处 的人 生百态。
写作技巧

在创作技巧上他被称为非常敏锐 的心理解剖家。
特别擅长爱与恨"真与伪" 人道与恶魔的这样两种不同要素相克的 描写。
由此可以看出《父归》是作者根据真实的生活体验及对现实生活的观
察而创 作出来的。
经典台词欣赏一
片段欣赏
台词赏析一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 到合理主义对家长制的挑战。 这种合理主 义是与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相违背的,是近代教育的产物也是经济
权利使然。

父亲最后扔下的一句话 “我就是死在路边,也不会再进这个家门”,则预示
的剧本,后来也转向通俗小说的创作。
山本有三的剧本和长篇小说也多以社会问题为题材,在作品中探讨解决社会
矛盾的途径,并表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菊池宽
代表作家:菊池宽
菊池宽:1888~1984
是活跃于大正昭。和前期日本文坛的著名作家。从1914年
起,在《新思潮》上开始发表作品到1948年去世,在长达三十四年的创作生涯中,

日本近代文学-白桦派

日本近代文学-白桦派

早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就极力宣扬这种观念。福泽渝吉把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 争)说成是“文明与野蛮之战”,“他认为日本是在文明的大义之下与中国作战的,在这一意义上,使中国屈 服乃是‘世界文明之洪流赋予日本的天职’”。这种观念其实也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的主流观念,如三十年 代日本学者秋泽修二就曾声称,“日本皇军的武力”侵华,就是为了打破中国社会的“停滞性”,推动中国的 发展。武者小路实笃一方面在《一个青年的梦》中反对战争,但另一方面又在思想深处接受了这种观念,这就 是他日后狂热支持日军侵华的内在原因。武者小路实笃是一步步发展这一观念的。在1921年出版的剧本《无能 为力的朋友》(中译本为《未能力者的同志》)也是以日俄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主要人物“先生”显然是作 者思想的代言人。在那里,《一个青年的梦》那样高亢激昂的反战论不见了,反战的调子大大降低了,只不过 是说:“这一次战争,我至少也当作无意味看。”同时又声称:“然而作为国民,不得不去(战争)”,甚至 一反过去的人道主义同情,说什么:“C君(按:战死者)是很可惜的,在爱C君的人也很可悲,然而自然却命 令我们要冷淡。每日不知道死去多少人,倘使……悲伤起来,这世界便成为哭泣的海洋了。”正如剧中人物A和 B所指出的,“先生”在战争问题上态度“含糊”了。《无能为力的朋友》显示了武者小路实笃在反战上的倒退。 然而,包括《无能为力的朋友》在内的武者小路实笃的作品集《人的生活》却又被译成了中文,而且周作人还 为这个译本做了序。周作人在序中对所收作品展开评论,但显然是怀赞赏之意的。总的看来,对武者小路实笃 由激烈而明确的反战,到态度含糊暧昧的变化过程,周作人浑然不觉,鲁迅则未及留意。鲁迅在译出《一个青 年的梦》之后,除了译出了几文学论文以外,对于武者小路实笃的其他作品便不再留意了。对于武者小路,鲁 迅同样是奉行“拿来主义”的。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

《俄狄浦斯王》(1)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2)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两条线索展开,是一部十分悲剧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3)剧作结构复杂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浮士德(1)浮士德是德国古典主义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的主人公。

(2)主人公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五个阶段,表现出“灵”与“肉”的矛盾,体现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

狄更斯(1)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

(2)他的创作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代表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3)代表作有《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等。

表现主义(1)出现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

(2)认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3)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新感觉派(1)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流派。

(2)其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

(3)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

教会文学(1)又叫僧侣文学,是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

(2)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取材于《圣经》。

(3)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哈姆来特(1)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来特》的主人公.(2)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形象。

(3)性格忧郁,善于思考。

莫里哀(1)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著名的喜剧作家。

(2)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批判矛头指向封建贵族。

(3)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吝啬鬼》、《太太学堂》等。

“威塞克斯小说”(1)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

(2)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

(3)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吠咜》(1)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是印度最古老的的诗歌总集,婆罗门教的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作者:霍祥会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进入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社会经济生活步入相对稳定期。

在这一背景下,文学的创作也逐渐从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对政治与文学、人与组织等关系的认识这类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表现,转为对日常的现实生活、平凡人生的描写。

“第三新人”派作家群体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文学变化的代表性事件。

本论文拟从“第三新人”派的发展、特征、代表作家以及与“战后派”的比较等方面对该流派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第三新人”派;代表作家;特征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04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032一、“第三新人”派的定义和名称由来日本“第三新人”派是指继日本“第一次战后派”和“第二次战后派”后,相继登上文坛的文学新人群体。

该流派并没有像其它派别的作家那样组成文艺团体或出同人杂志,只是由于他们登上文坛的时间相近,文学风格类似,才被称为“群体”。

一般认为,该流派的代表作家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小岛信夫、庄野润三、远藤周作等。

“第三新人”派的名称由来和日本“战后派”有很深的关系。

1946年登场的新人作家,如野间宏、梅崎春生、椎名麟三、武田泰淳、埴谷雄高等,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一批新人”(即第一次战后派);紧接着1948年逐步進入文坛的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堀田善卫、三岛由纪夫等新人作家,被称为战后派的“第二批新人”(即第二次战后派)。

1950年以后,又有一批新人作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日本文学评论家山本健吉在1953年1月的杂志《文学界》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三批新人”的文章。

后来,“第三批新人”这一提法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指“战后派”的新人,而是指一个独立的新的文学流派。

二、“第三新人”派的兴起背景和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成为美国的军需品供给地。

受二战影响不景气的日本经济,由此开始逐步恢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社会生活也慢慢安定下来,一般意义上的“战后”宣告结束,日本社会进入战后的正常发展时期。

在文坛上,描写战争的作品退居次席,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和战后思想转换的作品逐渐成为主流。

也就是说,文学创作由对战争的批判和反省、对人的存在的探究、对政治和文学的关系的探讨这一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表现转向对日常的现实生活、平凡人生的描写。

1953—1955年是“第三新人”派作家登上文坛的重要时期,该流派的大部分作家都是由于获芥川奖而出名的。

1953年,安冈章太郎的《坏伙伴》和《阴暗的喜悦》获芥川奖后,吉行淳之介的《骤雨》、小岛信夫的《美国学校》、庄野润三的《游泳池畔小景》、远藤周作的《白色人种》也相继获得芥川奖。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获得了芥川奖。

此次获奖与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影响密切相关,成为了当时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

之后,开高健、大江健三郎也相继获得芥川奖,作为一代文学新人的代表登上文坛。

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文学的大众化倾向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文坛上又涌现出了众多新人。

这些新人当中,有一个坚持纯文学创作的团体,他们被称为“内向的一代”,代表作家有古井由吉、后藤明生、黒井千次等。

但是在文学大众化这一总体背景下,这时期最具人气、拥有读者群最广泛的,还是以松本清张的创作为代表的推理小说,以司马辽太郎的创作为代表的历史小说,以及以星新一的创作为代表的科幻小说。

三、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1.;;; 安冈章太郎(1920—2013年),代表作品有《坏伙伴》(1953)、《阴暗的喜悦》(1953)、《海边的光景》(1959)等。

《海边的光景》是安冈以战后的家庭崩溃为主题的力作,曾获野间文学奖。

他的这一作品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被卷入战争后,苦闷和忧郁的精神状态。

“安冈笔下的人物,多为拙钝、低劣者和卑小的平民,他们大都充溢着弱者失意的空虚感”。

①2.;;; 吉行淳之介(1924—1994年),代表作品有《骤雨》(1954)、《原色的街》(1956)、《娼妇的房间》(1958)等。

“吉行淳之介的小说主要描写变态的性关系,借此来表现心理变态者的外化形象”,“意在突出战争给青年一代带来了虚无的感情以及在绝望中性关系的沉沦”。

②3.;;; 庄野润三(1921—2009年),代表作品有《游泳池畔小景》(1954)、《静物》(1959)、《浮动的灯塔》(1961)、《傍晚的云》(1965)等。

庄野致力于在他的作品中构筑一个几乎不受外界影响的、圆满平和的家庭。

其次,夫妇小说在庄野的小说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4.;;; 小岛信夫(1915—2006年),代表作品有《美国学校》(1953)、《步枪》(1952)、《结巴学院》(1953)等。

他的小说《美国学校》讲的是日本的英语教师去美国占领军的模范学校参观的故事,该作品表现出了日本人在美国人面前的卑劣感。

5.;;; 远藤周作(1923—1996年),代表作品有《白色人种》(1955)、《绿色的小葡萄》(1956)、《海与毒药》(1957)、《月光下的多米那》(1957)、《沉默》(1966)、《深河》(1993)等。

这些小说基本上都是从基督教的视点出发,探讨人类的原罪以及东洋、西洋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

他的长篇小说《沉默》和《深河》以挖掘日本人的罪意识为主旨,受到众多读者的瞩目。

四、“第三新人”派的特征“第三新人”派的作家们多以自己的体验和经历为基础,采用近“私小说”的创作手法,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小市民的平凡日常、生活中的纠葛以及家庭的悲欢喜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日本社会的黑暗面。

日本的文学评论家服部达将“第三新人”派作家的创作特点归纳如下:(1)具有描写狭窄生活范围内爱与真实的优势;(2)与“战后派”作家之间的对立;(3)对朴素的现实的依赖;(4)接近“私小说”的传统;(5)批判性减弱;(6)缺乏对政治的关心等。

③“第三新人”派的作品也并不全都是描写琐碎的日常生活和家庭问题,其中也不乏饱含政治性和思想性的作品。

远藤周作的《海与毒药》就描绘出了一个曾在战争中用中国俘虏做解剖实验的缺乏良知的医生。

这部作品深入探究了他所犯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彻底揭露了把俘虏当作解剖实验物品这一法西斯暴行。

除了上述作品“,第三新人”派中最年长的作家——小岛信夫的作品也比较具有思想性,他的短篇小说《步枪》就是其中一例。

“第三新人”派作家都有各自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这一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安冈章太郎,擅长以滑稽、讽刺的笔触描写人物,作品充满幽默性;庄野润三多描写家庭和夫妇心理活动,他的作品具有“心境小说”的性质,文笔纤细、构思巧妙;吉行淳之介擅长描写妓女的生活,他在实际生活中也深入调查了妓女的生存状况,对她们的不幸遭遇给予深切的同情,“同时也通过描写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来揭露‘人与人的阴暗关系’”;④少年时代曾接受过基督教洗礼又曾在法国留学的远藤周作,与“第三新人”派中其他作家不同,拥有很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大部分都与基督教有关系,并且带有较强的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性。

五、与“战后派”文学的区别“战后派”作家主要探究在战场的极限环境下人的命运和存在的价值,描写侵略战争给日本民族带来的灾难以及心灵创伤。

该流派作家都曾经历过战争,饱尝过战争带来的伤痛。

他们中有人上过战场,有人进过监狱,因此都十分了解这场战争的侵略本质。

他们的大部分小说都带有自传色彩,拥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发人深思。

曾有评论家将“战后派”文学的特征归纳如下“:(1)文体的变革;(2)实存主义的倾向;(3)反政治主义。

当然,他们的所谓‘反政治主义’并不是彻底否定文学对于政治的表现,而是对于战前与战争期间政治过度干预文学的批评”。

⑤在个人经历方面,“第三新人”派作家的大部分人在二战结束时都是青年,他们在战争的黑暗期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可以说他们都是怀着一种惴惴不安的心理状态步入战后社会的;在创作手法和艺术特征方面,“第三新人”派多用“私小说”传统的抒情描写,作品远离政治,回避重大题材,多描写以家庭为背景的日常生活和矛盾,强调个人的本质和感觉。

⑥“第三新人”派作家认为,在没有战争和死亡的生活中,人们的生存依然严峻,生活中依然充满危机。

以上所述要素构成了“第三新人”派作家的创作风格,这也是他们之所以不被叫做“第三次战后派”的原因所在。

六、结语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更新。

自不待言,这一变化也引起了文学风格的转变,“第三新人”派可以说是这一转变时期的代表流派。

他们的作品描寫人们的日常生活、生存现状和平凡家庭,反映了日本社会在步入安定期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这种相对安定的生活背后潜藏的危机。

他们重视细部的真实描写,以写实的、近“私小说”的手法构筑自己的文学世界。

“第三新人”派文学是日本现代文学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作品被广泛的阅读,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

注释:①引自刘立善.略论“第三新人”文学[J].日本研究,1991(03):61-65.②引自刘立善.略论“第三新人”文学[J].日本研究,1991(03):61-65.③服部达于1954年一月号的《近代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新一代的作家们》的长篇评论,对“第三新人”派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归纳。

④引自李先瑞.浅谈战后日本“第三新人”[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03):87-90+86.⑤引自于荣胜.翁家慧.李强.日本文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42.⑥远藤周作与此有异.参考文献:[1]孙树林“.第三新人”的文学[J].日语知识,2000(06).[2];; 刘炳范.日本战后文学转换的代表——论日本战后文学中的“第三新人”[J].日本研究,1999(02).[3];; 李先瑞.浅谈战后日本“第三新人”[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03).[4];; 刘立善.略论“第三新人”文学[J].日本研究,1991(03).[5];; 于荣胜.翁家慧.李强.日本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