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合集下载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明星大小事 2019-10-11 16:40一、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

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水深了,鱼就会纷纷聚集;树林茂密,鸟兽就会争相前来。

比喻领导者德政广施,民心就会归附。

二、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百里奔袭敌人而追逐战功的,会使上将受挫折;追击敌人五十里而想立功,军队只能到达一半。

此言长距离追击敌人的不利与不可取之处。

三、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作,耕作。

百日,泛指多日。

不食,没得吃。

这句话强调不违农时、勤于农耕对于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性。

四、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因为贫困而求致富,那么务农不如做工,而做工又不如经商。

此言经商是发家致富的最好途径。

这话今天看来还是对的,真是经典!五、深耕諩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引耕田歌。

深耕密种,立苗要稀,不是禾苗,把它锄掉。

六、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财货也不会总是属于某一个人。

对于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车的辐条一样聚集在车轴的周围,对于没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破碎的瓦片一样,很快就消失了。

七、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泽的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

说明商业流通是十分重要的。

八、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在没有财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财富,等到有了一些财富后,就要靠才智来经营;财富多了,就要努力争取赚钱的时机,这才是发财的常理。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

《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经典一词在古代是专指“经”和“典”。

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

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

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

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

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二十四史100句精华(学生用)

二十四史100句精华(学生用)

《二十四史》100句精华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3、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4、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7、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1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1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13、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1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1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1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汉书》1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18、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2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2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22、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23、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24、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26、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2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28、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29、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30、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31、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3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33、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34、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35、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36、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37、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二十四史》百句精华

《二十四史》百句精华

《二十四史》百句精华《二十四史》百句精华《二十四史》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

从《史记》到《明史》,这二十四部被历代统治者和史学家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自成一个史书大系,堪称世界文化奇观。

包含了4000多年的历史,历时19个世纪。

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3、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4、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7、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1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1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13、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1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1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1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1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18、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2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2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22、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23、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24、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26、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2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28、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29、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30、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31、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3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33、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二十四史经典语句加译文

二十四史经典语句加译文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二十四史》最经典的24句名言:饱含哲理,字字珠玑,句句如金!

《二十四史》最经典的24句名言:饱含哲理,字字珠玑,句句如金!

《二十四史》最经典的24句名言:饱含哲理,字字珠玑,句句如金!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史记》白马过隙,骏马驰过狭小的空间,速度极快,一闪就过去了。

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汉书》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只要有至诚的心,就可以将石头断开。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三国志》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古人所警惕的是那些当面听从,而背后又反对的人。

贪于近者则贵远,溺于利者则伤名。

——《晋书》贪图眼前利益,就会失去长远利益;沉溺于物质利益,就会损伤名誉。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宋书》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义兼长远,莫不肃然。

——《南齐书》考虑问题从长远着眼,上上下下肃然敬服。

以言取士,士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梁书》根据言语来选取士人,士人必将夸饰他们的言辞;根据行为来选取士人,士人必将竭力而行。

朽株将拔,非待寻斧,落叶就殒,无劳烈风。

——《陈书》拔除腐朽的植物,不需要用斧头,即将落下的落叶,不必用大风吹落。

即将过时的事物,不必特意去去除,它自己就会慢慢消失,这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魏书》势单力薄,便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辱;人多气壮,便难以摧折。

单个人的力量脆弱,容易受挫折;集体的力量强大,不容易被打垮,这是团队力量的直观表现。

事贵应机,兵不厌诈。

——《北齐书》用兵作战在于能够抓住时机,利用计谋迷惑地方。

在对敌斗争中,欺诈之术是非使用不可的,任何时候都讲究光明正大的人,无疑是天真和幼稚的。

立非常之事,必俟非常之人。

——《周书》办不同寻常的事,就要依靠不同寻常的人。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

——《隋书》川泽接受肮脏,所以形成了深广,山岳包容缺点,所以造就了高大。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二十四史》的24个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的24个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的24个经典名句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聪明人考虑千次,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者考虑千次,总会有一次收获。

任何事情,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有时候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刚柔相济,容人之短。

3、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在社会上立足,需要完善的修养和品行,但诚与孝是最重要的。

没有诚信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而孝心,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4、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人生在世,要有所敬畏,懂得慎独。

任何时候,都不应做有悖道德和原则的事。

5、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去除束缚心灵的功利欲望,你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安宁和自在、洒脱。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浑浊源头流出清澈泉水,扭曲形体有笔直影子,都是不可能的。

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选择融入什么样的朋友圈,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7、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要敬畏自己所处的位置,像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

学识越高越应谦恭卑下,名气越大越应谨小慎微,俸禄越多越不该索取分外之物,唯此才能功成天下。

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名言大全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名言大全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名言大全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诉求。

对君子晓以大义,对小人用利益诱惑。

对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朋友。

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分寸,就会走向反面。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光说不练假把式,想法再好,也不如切实行动。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再愚笨的人,也有成功的时候。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两面,要辩证而不要绝对。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对大多数人而言,赤裸裸的谈利益,更接近理性。

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防微杜渐,真正的智者,总可以洞察未来。

7、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决定一个木桶盛水多少的是短板,决定人成就的却是一个人的长板。

所以,与其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

8、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9、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亢龙有悔,事情极盛,必然要衰。

1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有几人?贫贱时候的朋友和妻子,一起经历风雨,万万不可抛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明智!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2016-05-13 一起学语文
读史明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一般意义上的二十四史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

《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

《元史·刘斌传》
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

《元史·郝经传》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