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

合集下载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明星大小事 2019-10-11 16:40一、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

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水深了,鱼就会纷纷聚集;树林茂密,鸟兽就会争相前来。

比喻领导者德政广施,民心就会归附。

二、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百里奔袭敌人而追逐战功的,会使上将受挫折;追击敌人五十里而想立功,军队只能到达一半。

此言长距离追击敌人的不利与不可取之处。

三、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作,耕作。

百日,泛指多日。

不食,没得吃。

这句话强调不违农时、勤于农耕对于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性。

四、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因为贫困而求致富,那么务农不如做工,而做工又不如经商。

此言经商是发家致富的最好途径。

这话今天看来还是对的,真是经典!五、深耕諩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引耕田歌。

深耕密种,立苗要稀,不是禾苗,把它锄掉。

六、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财货也不会总是属于某一个人。

对于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车的辐条一样聚集在车轴的周围,对于没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破碎的瓦片一样,很快就消失了。

七、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泽的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

说明商业流通是十分重要的。

八、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在没有财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财富,等到有了一些财富后,就要靠才智来经营;财富多了,就要努力争取赚钱的时机,这才是发财的常理。

《二十四史》中的10则千古名句,感悟颇深,受用一生

《二十四史》中的10则千古名句,感悟颇深,受用一生

《二十四史》中的10则千古名句,感悟颇深,受用一生《二十四史》中的10则千古名句,感悟颇深,受用一生1. 人安得无学。

选自唐·魏征等《隋书·辛彦之传》。

对于一个人来说,怎么可以没有知识呢?知识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保障,尤其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生存的必要手段,没有这些知识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要有危机感,加倍努力地学习。

2. 人之性,亦在夫习之而已。

选自元·脱脱《金史·完颜素兰传》。

人的性情,也在在日月积累才形成的。

人生若想成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3.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计无不从。

选自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心、意,皆指思想、想法。

从,听从。

思想相通,谋划没有不成的,谋略没有不听从的。

此言彼此心心相印、志同道合才能沟通顺畅、事业成功。

4.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选自北齐·魏收《魏书·高允传》。

教导别人要善于逐渐的引导,而不知疲倦。

5. 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远矣。

选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鸟能够远飞。

鸟之所以能远飞,是因为有六翮的力量,但是,若没有翅膀上众毛的相助,仅靠六翮,那么鸟是飞不远的。

此以鸟翅膀上的六翮与翅膀众毛的关系为喻,说明了要成就大事必得借助众人的帮助。

用今天的俗语来说,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6. 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殆,危险。

官位尊贵,自身就有危险;家财万贯,就有性命之忧。

此言官位高就易于受人嫉妒、遭人陷害,处境危险;钱财多,就有被他人谋财害命之忧。

意谓官大、财多都不是什么好事,务须谨慎而为之。

7. 所誉依己成,所毁依己败。

选自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

此言毁誉都是依据自己已经成功或失败的事实而来,不是凭空而来。

二十四史传世名句

二十四史传世名句

二十四史传世名句晋书耳闻则诵,过目不忘。

---《晋书.符融载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晋书.卫玠传》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晋书周顗传》(王导之语,王敦篡位,杀了周顗-字伯仁)宋书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宋书.顾凯之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宗悫列传》南齐书英睿当乱而不移,忠贤临危而尽节。

--《南齐书.齐高帝本纪》去德滋永,思德资深。

--《南齐书 .谢朓》(南齐山水诗人永明体创始人之一)梁书不允诎于富贵,不惶惶于所欲--《梁书.文学传》力不足以自强,势不足以自保,率五河之众,为累卵》--《梁书.候景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梁书.范缜传》陈书举善从谏,在上之明规,进贤谒言,为臣之令范---《陈书.宣帝纪》唯使俭而合礼节,勿得奢而乖度。

--《陈书.宣帝纪》千闻不如一见。

---《陈书.萧摩诃传》魏书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者,以其辅己者众。

---《京兆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魏书.任城王传》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魏书.邢峦传》北齐书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北齐书.琅琊王俨传》周书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周书.卢诞传》俭为德之恭,奢为恶之大。

---《周书.韦孝宽传》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

---《周书.裴侠传》隋书因人成事,其功不难。

---《隋书.李德林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隋书.李谔传》南史我为百姓父母,岂可县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史.城后主本纪》人生不得行胸怀,随手百岁犹为夭乎也。

--《南史.萧惠开传》北史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北史.甄琛传》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北史.崔宏传附崔浩》易如反掌,何往不至。

--《北史.裴陀传附裴矩》。

人民日报整理二十四史里的经典名句

人民日报整理二十四史里的经典名句

人民日报整理的二十四史里的经典名句,值得学习,果断收藏1.《汉书﹒成帝纪》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2.《汉书﹒食货志》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之身,不顾廉耻。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3.《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与人。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4.《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的时候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察觉。

5.《史记﹒滑稽列传》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后汉书﹒刘般传》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状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后汉书﹒杨震传》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的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汉书﹒高帝纪上》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毁吝之咎。

《二十四史》最经典的24句名言,都是精华,字字珠玑,请反复研读

《二十四史》最经典的24句名言,都是精华,字字珠玑,请反复研读

《二十四史》最经典的24句名言,都是精华,字字珠玑,请反复研读《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其思想内涵都对今天有极大的帮助,下面选取24句经典名言供大家评析。

1.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史记》白马过隙,骏马驰过狭小的空间,速度极快,一闪就过去了。

2.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汉书》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只要有至诚的心,就可以将石头断开。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三国志》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古人所警惕的是那些当面听从,而背后又反对的人。

5.贪于近者则贵远,溺于利者则伤名。

——《晋书》贪图眼前利益,就会失去长远利益;沉溺于物质利益,就会损伤名誉。

6.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宋书》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7.义兼长远,莫不肃然。

——《南齐书》考虑问题从长远着眼,上上下下肃然敬服。

8.以言取士,士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梁书》根据言语来选取士人,士人必将夸饰他们的言辞;根据行为来选取士人,士人必将竭力而行。

9.朽株将拔,非待寻斧,落叶就殒,无劳烈风。

——《陈书》拔除腐朽的植物,不需要用斧头,即将落下的落叶,不必用大风吹落。

即将过时的事物,不必特意去去除,它自己就会慢慢消失,这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

1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魏书》势单力薄,便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辱;人多气壮,便难以摧折。

单个人的力量脆弱,容易受挫折;集体的力量强大,不容易被打垮,这是团队力量的直观表现。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二十四史》中的100句千古名言原文及译文。

《二十四史》中的100句千古名言原文及译文。

《二十四史》从第一部《史记》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时1800余年,全书共4000万字,是世界图书史上的巨著。

它记叙的时间,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

读《二十四史》,可阅尽世间兴衰、人情世故。

今天小编现将其中经典名句撷取1 00句分享品读。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8.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汉书》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二十四史精华100句

二十四史精华100句

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3.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4.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7.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1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1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13.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1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1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1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1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18.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2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2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22.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23.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24.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26.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2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28.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29.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30.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31.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3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33.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34.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