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

合集下载

汽车涂料 标准

汽车涂料 标准

汽车涂料标准
汽车涂料标准是指针对汽车表面涂料制定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旨在确保汽车涂料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达到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汽车涂料标准包括涂料的化学成分、颜色、光泽、硬度、耐候性、耐化学性、附着力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也能够保证汽车表面的美观度和保护作用。

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汽车涂料标准包括ISO 9001、ISO 14001、ISO 16949等。

在中国,汽车涂料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汽车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制定。

汽车制造商和涂料制造商必须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汽车涂料的质量和性能。

- 1 -。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脸。 于 3 0 .
涂防声 、 耐磨 、 绝 热 涂料 ( 见 T Q 8 -T) , 焊缝连 接 处应 徐密封 胶 2 .铝 制 品件 , 采用 锌黄纯 酚醛或环
氧底漆。
2 」 涂层厚度 底漆层 不低于 1 5 P m, 面漆层不 低 于 4 0 1 -, 总厚度不低于 5 5 p .. 3 . 机械强度 :

② 在 长江 以南地 区使用 五年( 2 0万 不应产 生穿孔腐蚀或 因锈蚀产 公里) 生结构损坏。 6 ・ 耐水性 : 5 浸在 0 ' C水中 2 0个循环允许 变粗 , 但不应起泡 7 . 耐碱性 按4 . 1 . 8 b ) 法 4h不 发糊 允许 轻微
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 1 .漆膜外观 : 光 滑平整 , 允许有极 轻微 “ 桔皮” , 光 匀, 色均 光泽不应 低于 9 0 , 在外 观表 面不允许有颗粒 。
用途举例

同 TQl甲

中级轿车车身和质 量 要求 高 的中 、 轻 型载货汽车驾驶 室 及 覆盖 件 . 旅游车
车身
耐水 性 , 装饰性 2 . 涂层厚度 : 仅 低 于 TQ 2 不低于 2 底漆层 0 y m 甲。机械强度优 中间涂层不低于 3 0 V mo 于 T Q2 甲. 适 面漆层不低于 4 0 1 s m. .机械强度( 不带尼子层) ; 用干各种气候 3 条件
用途举例


具 有 优 良 的耐 盐雾 性、 耐 水性 和机械强度 。 适 用千使用条件 冲 击5 0 k g . c m; 苛刻防蚀性要 弹性 1 n ; 硬度夕0 . 6. 求高 的零部 件 . . 耐盐雾性 : 如经常与泥水 4 接 触的车下部 5 0 0 h合格 等 零件 5 . 耐水性 浸在 5 0 C水中 2 0个循环应无变化. 6 . 耐碱性 、 耐酸性、 耐汽油性、 耐机抽性 应与T Q1甲相 同

汽车外饰件涂层质量标准

汽车外饰件涂层质量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外饰件颜色和外观的评价方法、测量条件及颜色偏差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外部装饰件(如保险杠、前格栅、牌照板、后视镜、油箱口盖等)的颜色及外观评价。

如果有特殊要求,相关检测标准依据技术部门制定的相应技术规范执行。

本企业标准由范围、引用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出厂验收等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XXXXX汽车有限公司产品部提出。

本标准由XXXXX汽车有限公司产品部归口。

本标准由XXXXX汽车有限公司产品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汽车外饰件涂层质量标准1范围本规范描述了外部涂漆件的表面外观质量要求及漆膜相应检测标准,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基材、各种涂料体系的汽车外饰件。

本标准包括引用文件、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验收原则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 A02 涂层粉化度检测D15 1211 涂层、塑料覆盖层划伤敏感性D15 5084 透明或不透明着色物比色偏差的计算D24 1312 涂层抗石击性D25 1075 油漆涂层划格试验D27 1571 涂层潮湿起泡试验D47 1025 涂层汗水中色牢度检测D47 1431 涂层颜色牢度检测GB/T 1730-1993 漆膜硬度测定法GB/T 1733-1993 涂层耐水浸性试验GB/T 1734-1993 涂层抗汽油(柴油)性GB/T 1743-1989 涂层外观(颜色、光泽)检测3术语外饰件:车身外部起装饰性作用的油漆零部件CIE Lab: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差检测系统 4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4.1.1 将车身外部部件分成不同的外表区域,分别设定每个区域的质量要求,见“4.3外 观要求”。

4.1.2 根据下列要求划分部件区域:A 区:很高可见度,车身保险杠以上所有强可见度的部件外部表面;B 区:高可见度,车身保险杠以下所有强可见度的部件外部表面;C 区:一般可见度,通常可见的部件外部表面;D 区:低可见度,装配部位的凹面、凹纹、无涂层面及隐藏面 4.2 基本要求4. 2.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的技术文件制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484-1999,代替JB/Z 111-66,适用于汽车油漆涂层,不适用于汽车电器和仪表产品的油漆涂层。

1.油漆涂层代号的规定根据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涂漆质量要求的不同,油漆涂层分为10个组和若干等级,详见表1.表1:涂层代号2.技术要求油漆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根据油漆涂层代号的组别和级别规定于表2中。

表2:涂层等代号级涂层特性:属于优质、装饰保护性涂层,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水性、装饰性和机械强度,适用于湿热带气候地区。

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包括漆膜外观、光泽、涂层厚度和机械强度等。

用途举例:1.车身底板外表面和翼子板内表面,涂底漆后应涂防声、耐磨、绝热涂料(见TQ8丁),焊缝连接处应涂密封胶。

2.铝制品件,采用锌黄纯酚醛或环氧底漆。

3.车身内表面被覆盖的部分可以不喷面漆。

4.为提高车身的耐腐蚀性,对涂过漆的车身内腔及未涂上漆的结构内腔应进行喷涂防锈蜡处理。

以上技术要求适用于载货汽车驾驶室及覆盖件、大客车车厢、越野车、吉普车车身,以及上述总成使用的零件。

车车身涂装1.外观要求:涂层应平整光滑,无颗粒,光泽如镜,光亮度不低于90.2.涂层厚度:底漆层不少于20μm,中间涂层应在40~50μm之间(不包括腻子层),面漆层在60~80μm之间。

3.机械强度(不包括腻子层):冲击强度不低于20kg·cm,弹性不超过10mm,硬度不低于0.6,附着力为1级。

4.耐候性:在广州海南岛地区曝晒两年或使用四年后,涂层仍应完整,不起泡、不粉化、不生锈、不开裂,允许失光率不超过30%和明显变色。

5.腐蚀性:①按照4.1.11 a)法盐雾试验700h合格。

②在长江以南地区使用五年(20万公里)不应产生穿孔腐蚀或因锈蚀产生结构损坏。

6.耐水性:在50℃的水中浸泡20个循环,允许变粗,但不应起泡。

7.耐碱性:按照4.1.8 b)法4h不发生糊化,允许轻微变色。

汽车标准-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

汽车标准-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

汽车标准-QC 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484—1999代替 JB/Z 111—86汽车油漆涂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油漆涂层,不适用于汽车电器和仪表产品的油漆涂层。

1 油漆涂层代号的规定按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涂漆质量要求的不同,油漆涂层分10个组和若干等级,按表1的规定。

2 技术要求2(1 油漆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按油漆涂层代号的组别和级别规定于表2。

(如有其他特殊要求,应在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中注明)。

2(2 整车的漆膜应完整,不允许有露底(包括焊缝、封闭内腔)和碰伤的表面。

在总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车身及覆盖件的油漆涂层的保护。

在总装后车架、底盘件等应补漆。

2(3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的颜色,本标准不作统—规定。

由各企业根据零部件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确定。

3 标注根据汽车各零部件的使用条件、涂层质量要求,选择油漆涂层的代号和等级。

例如:高级轿车车身装饰性涂层,在产品图纸上的标注如下:漆以TQ2甲QC,T 484—1999。

4 检验4(1 油漆涂层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按下述规定:4(1(1 涂膜外观:与标准板目测比较。

4(1(2 漆膜光泽:按GB/T 1743—1979《漆膜光泽度测定法》测定。

4(1(3 漆膜厚度:按GB,T 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法》测定。

4(1(4 冲击强度:按GB,T 1732—1979《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测定。

4(1(5 弹性:按GB,T 1731—1979《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测定。

4(1(6 硬度:按GB/T 1730—1979《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法)》测定。

4(1(7 附着力:按GB/T 1720—19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测定。

4(1(8 耐碱性:采用以下两种检验方法测定:a)把涂漆的样板,浸入80?2?2,的NaCO水溶液中,经10min后,检查漆膜被溶解的23状况;b)把涂漆的样板,浸在55?l?含0.1NaOH水溶液中,经4h后,检查漆膜变化情况。

一汽技术中心-(涂装标准讲义)

一汽技术中心-(涂装标准讲义)
600和850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13452.2-1992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893-1992 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 连续冷凝法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培训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A08 M-61-2003 漆膜耐腐蚀性能评价方法 A08 M-62.2-2005 漆膜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GB/T 1730-1993 漆膜硬度测定法 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40-1979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3.术语和定义 GB/T 8264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涂层 一道涂覆所得到的连续膜层。
●涂层系统 由同种或异种涂层组成的系统。
●涂装 将涂料涂覆于被涂物表面形成具有防护、装饰或特定功 能涂层的过程,又叫涂料施工。
●“湿碰湿”涂装 在前一道未干燥固化的涂层上涂覆后一道涂层并最后一 起干燥固化的涂装方法。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培训
第2部分
Q/CAYT-12-2007
《汽车油漆涂层》
一汽技术中心 R&D CENTER
《汽车油漆涂层》标准的发展过程
培训
◆一汽工厂标准《油漆漆膜的号码》,标准号BR-1代替TN-2,1961 年3月23日发布执行。此标准用于产品图纸标注油漆漆膜用。其标注范围为 TQ1~TQ23。其排序规则有3条:涂层的功能(如底漆、面漆、清漆、耐热 漆等);油漆材料的品种(如沥青漆、醇酸漆、硝基漆、铝粉漆等);漆 膜的颜色及光泽(如黑色、灰色、红色、车皮绿、国防绿、豆绿色等及有 光、半光、平光等)。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外观的美观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漆涂层的质量。

QCT 484-1999 标准为汽车油漆涂层设定了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对于保障汽车的外观质量和防护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油漆涂层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为车身提供防护,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蚀,如紫外线、酸雨、盐分、灰尘等。

一个优质的油漆涂层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减少车身的腐蚀和损坏。

根据 QCT 484-1999 标准,汽车油漆涂层通常分为底漆、中涂漆和面漆三个主要层次。

底漆是直接涂覆在车身金属表面的涂层,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良好的附着力,并防止金属生锈。

中涂漆则起到填充和平整的作用,为面漆提供一个光滑的基础。

面漆是最外层的涂层,它决定了汽车的颜色和光泽,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在 QCT 484-1999 中,对于油漆涂层的性能指标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冲击性、耐腐蚀性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涂层的硬度要能够抵抗轻微的划伤和磨损,附着力要确保涂层不会轻易剥落,耐冲击性则保证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涂层不会开裂或脱落,而耐腐蚀性则要求涂层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状态。

为了达到这些性能指标,汽车油漆涂层的施工工艺也有严格的要求。

在涂装前,车身表面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和预处理,去除油污、铁锈、氧化层等杂质。

涂装过程中,要控制好喷漆的压力、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及油漆的粘度、喷枪的移动速度等参数,以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此外,QCT 484-1999 还对油漆涂层的外观质量进行了规定。

涂层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流挂、针孔、气泡、缩孔等缺陷。

这些外观缺陷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涂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汽车生产和维修中,严格遵循 QCT 484-1999 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只有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油漆涂层,才能保证汽车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汽车工业常用涂料涂膜性能检测标准

汽车工业常用涂料涂膜性能检测标准

8.2 汽车工业常用涂料、涂膜性能的检测方法由于汽车的特殊性,汽车涂料已成为涂料的一个独立分支,各大汽车厂都有适合于自己需要的涂料技术条件和某些特殊的检测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汽车制造厂和汽车涂料生产厂引进了技术或合资生产,因而,也引进了国外许多先进的检测方法,目前,要规范和统一汽车涂料和涂膜的检测方法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在非合资厂中,涂料及涂膜的检测方法有很多还是采用国家标准,或是等效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所以,有必要对于在汽车普遍采用的国家标准做一总汇,以便于查找;对于国外一些常用的先进方法,也有必要做一些简要介绍。

汽车设计网8.2.1汽车涂装中常用的国家检测标准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没有专门为汽车涂料及涂层检测定单独标准,除了某些汽车有一些自定的企业标准之外,都是选用国家的有关标准。

这类标准已不少,为便于工作时查找,表8-8列出常用的国家检测标准的名称及标准号。

表8-8 汽车涂装常用的国家检测标准GB9286 -88 GB9753 -88 GB9754 -88 GB9761 -8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颇料的色漆漆膜之200、600和850镜面光泽的测定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8.4.2 涂层光泽测定法.光泽测定在GB 9754 - 88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标准中己有了规定。

在涂装施工现场中,涂层光泽是一个经常要检测的项目,可以用便携式光撇,如BYK - Gardner 公司制造的微型光泽仪。

必须指出的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对于不同的光泽度范围,应该选用不同角度的光泽仪进行测量,如图8-2 所示,60°光泽仪适用于测量光泽度为10-70%的中光泽涂层。

当用60°光泽仪测量光泽度超过70%的高光泽涂层时,则应采用20°光泽仪测量。

当用60°光泽仪测量光泽度小于10%的低光泽涂层时,则应采用85°光泽仪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油漆涂层,不适用于汽车电器和仪表产品的油漆涂层。

1 油漆涂层代号的规定
按汽车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涂漆质量要求的不同。

油漆涂层分10个组和若干等级。

按表1的规定。

表1
2 技术要求
2.1油漆涂层的主要质量指标,按油漆涂层代号的组别和级别规定于表2。

QC/T 484-1999 代替JB/Z 111-66
2.2整车的漆膜应完整,不允许有露底(包括焊缝、封闭内腔)和碰伤的表面。

在总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车身及覆盖件的油漆涂层的保护。

在总装后车架、底盘等应补漆。

2.3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的颜色,本标准不做统一规定。

由各企业根据零部件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确定。

3 标注
根据汽车各零部件的使用条件、涂层质量要求,选择油漆涂层的代号和等级。

例如:高级轿车车身装饰性涂层,在产品图纸上的标注如下:漆以TQ2甲QC/T484-1999。

4 检验
4.1油漆涂层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按下述规定:
4.1.1漆膜外观:与标准版目测比较。

4.1.2漆膜光泽:按GB/T1764-1979《漆膜光泽度测定法》测定。

4.1.3漆膜厚度:按GB/T1764-1979《漆膜厚度测定发》测定。

4.1.4冲击强度:按GB/T764-1979《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测定。

4.1.5弹性:按GB/T1731-1979《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测定。

4.1.6硬度:按GB/T1730-1979《漆膜硬度测定发(摆杆法)测定》。

4.1.7耐碱性:采用以下两种检验方法测定:
a)把涂漆的样板,浸入泥土80±2℃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经过是10min后,检查漆膜被溶解的状况;
b)把涂漆的样板,浸在55±1℃含0.1 NaOH水溶液中,经过10min后,检查漆膜被溶解的情况。

4.1.9耐酸性:将0.1NH3SO4溶液,滴在被试样板上,在20℃下经过24h后观察漆膜变化情况
4.1.10耐水性:将样板浸在50±1℃的恒温水浴中,观察漆膜变化情况,加温在50±1℃保持8h,然后停止加热,在保温的设备中自然冷却16h为一个周期。

4.1.11耐腐蚀性:测定漆膜抗腐蚀性能,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测定。

a)耐盐雾试验:在盐雾试验箱内进行。

样板要求采用透明胶带或精致腊封边中心部位用锐利的刀片,按60℃夹角划两条交叉透底的切割线,并以与垂直线30°角放在盐雾箱中,要求样板之间不能相互遮挡和接触控制箱内温度在36±0.1-0.7℃连续喷雾,盐水浓度为(5±1)%的NaCl溶液,PH 为6.5-7.2盐雾箱内,盐雾沉降量为80cm2面积内每小时1-2mL(按至少16h的平均数)连续试验48h检查一次,两次检查以后,每隔72h检查一次,每次检查以后样板应变换位置。

按产品规定的标准和时间进行检查。

观察沿切割线下面锈蚀蔓延的情况(本标准规定的指标,均按照单侧锈蚀蔓延不超过2mm为准)。

盐水不循环使用。

b)耐食盐水试验:将涂漆的样板,浸泡在温度为25±1℃(含3%NaCl溶液中,每隔24h检查漆膜的破坏和腐蚀状况。

c)实际使用寿命的考核:以达到腐蚀穿孔或因锈蚀产生结构损坏的年限(或累积行驶里程)来表示。

4.1.12耐汽油性:按GB/T1734-1979《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测定。

4.1.13耐机油性:按化暂2017-1957《耐润滑油测定法》测定。

4.1.14耐候性:考核漆膜抗自然破坏能力。

a)大气曝晒试验:按GB/T1767-1979《漆膜耐候性测定法》测定。

曝晒点为广州市或者海南岛。

b)实际使用寿命的考核:在长江以南地区,汽车经过规定的使用年限后,检查漆膜破坏情况。

4.1.15耐温度变性:把试验样板从室温放入+60℃烘箱里1h,然后取出样板,冷却至室温再放入-40℃冷冻机内1h后,取出样板至室温为一周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第一汽车厂。

本标准起草人:李树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