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历史一模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检(历史)

201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 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2.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镍)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③佣工主要为地主做农活,打短工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 B .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3.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在《宋史》中大景出现丁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
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 宗法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佛家思想 D. 理学思想4.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考据之学兴起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制定的,于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公布。
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为行使立法权的机关,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临时大总统和内阁为行政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
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启蒙思想家康德“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B.关于参议院、总统、国务委员、法院的规定体现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C.《临时约法》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是为限制袁世凯有可能的独裁专制甚至复辟行为D. 《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美围“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治体制6. 浙江是著名的侨乡,爱图华侨热心祖国建设,纷纷回乡投资。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
”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A. 传承了商朝的统治体系B. 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地区C. 形成三类不同等级地位的诸侯国D. 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之道”指的是分封制。
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对地方统治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征服其他部落,让其臣服;一种是更换原有首领,进行分封;一种是开辟荒地后进行分封,再分封的过程中,分封的诸侯将周朝的典章制度、文化、风俗习惯等带到地方,进而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力,D选项符合题意。
2019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历史模拟卷(三)(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模拟测试卷历史试题(三)(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汉高祖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分封同姓诸侯王,以巩固刘氏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昔者元失其驭。
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宁谧。
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两位君主推行这些措施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分封同姓诸侯王,以巩固刘氏天下”和“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可知,这两位君主推行的都是分封诸侯王的举措,反映的是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选A;B是题干所反映的制度本身,而不是其制度基础,故排除B;郡县制与分封诸侯相反,故排除C;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分封诸侯也不一致,故排除D。
【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
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
所有的概念都需要放到特定的时空去理解,这一题的两个概念就需要结合所处的时代来理解。
这一题就涉及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比较难以区分的几个概念,考生徐准确理解才可以作答正确。
2.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下列对下图所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 ②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 ③处是大将军蒙恬收复D. ④在该地设置“五尺道”【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的①是指灵渠,其最初的开凿就是为了平定岭南的需要,所以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故A正确,所以排除;题干中的图是秦朝时期的图,这时已经灭了东方六国,所以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图中的③处是河套地区,大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故C符合史实,所以排除;④是当时的西南夷地区,秦朝在该地设置“五尺道”,方便了与其他地方的联系,故D正确,所以排除。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题14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改编)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2.(改编)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3.(原创)汉武帝雄才大略,执政时期有多项政策创举,包括以下①施行盐铁专营②设五经博士③推广“蔡侯纸”④建立太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改编)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5.(原创)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下列对宋代著名词人及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李清照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B.苏轼使词从“樽前”走向社会人生C.柳永的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D.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6.(原创)《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历史试题7(含答案)

2019年选考模拟试卷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原创)《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下列哪个诸侯国属于这句话中体现的分封对象()A.宋 B.燕 C.晋 D.齐2.(原创)《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
”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A.其中的竖井是为了把暗渠中的水引上来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3.(摘自汕头2015毕业班文科检测卷)顾炎武曾说:“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
”他批评的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A.中央集权制度 B.科举选官制度C.郡国并行制D.监察制度4.(改编)曹操墓的真伪争辩是考古界的一件大事。
“鲁潜墓志”是确定曹操墓的最重要证据之一,该于墓志上详细记载了鲁潜墓与曹操墓的相对位置关系。
(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墓志的字体()A.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B.创始于秦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5.(原创)“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诗句描述的是()A.唐朝长安 B.北宋汴梁 C.元朝大都 D.明朝应天府6.(原创)“思想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历史试题13(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原创)《史记·周本纪》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
以微子开代殷後,国於。
颇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
材料部分应填入A.商B.鲁C. 宋D. 燕2 .(原创)《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些记载反映了A.认为道是世界本源B.“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D.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3.(原创)《商鞅书》中记有“民弱国强,国强民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朴则强,淫则弱。
弱则轨,淫则越志。
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秦朝继承发扬此思想的做法是A.统一六国B.修筑长城C.设置郡县D.焚书坑儒4.(原创)唐亡后,有人对唐朝进行总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叛。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2019届浙江省杭州市高考命题比赛模拟(一)历史试卷(word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模拟)2019.3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原创)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下列诸侯国中不在此列的是A.燕国B.鲁国C.晋国D.宋国(原创)2.出土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
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甘肃天水的纸质地图②浙江吴兴的绢片③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④湖南龙山的“洞庭郡”竹简(第2题图)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D.②①④③(原创)3.某诗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这段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A.耕作方式的发展B.青铜冶炼的场景C.冶铁燃料的进步D.瓷器烧制的技术(原创)4.《林泉高致》一书论及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该认识反映其艺术追求是A.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D.逼真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原创)5.中国古代某思想家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魄,对自先秦以来两千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并提出了重要见解。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历史试题14(含答案)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改编)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2.(改编)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3.(原创)汉武帝雄才大略,执政时期有多项政策创举,包括以下①施行盐铁专营②设五经博士③推广“蔡侯纸”④建立太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改编)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5.(原创)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下列对宋代著名词人及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李清照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B.苏轼使词从“樽前”走向社会人生C.柳永的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D.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6.(原创)《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