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系统动力学问题
汽车系统动力学第2章 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

第三节 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
3.车辆建模中对柔体的考虑 在汽车工程领域,由于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最大限度地减轻 车重、降低能耗等要求,使得在高速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行驶 平顺性分析中必须考虑车身、车架以及转向系统构件的弹性; 在传动系统的齿轮、传动轴,发动机的曲轴连杆、配气机构等 的动力学分析中,必须采用多柔体动力学模型才能满足精度要 求。
第三节 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
(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在近 十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动 力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欠成熟;计算机程序的编制规划和交 流欠通畅;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差距有时会较大,可能需要 一些试验数据做补充等。 上述问题的核心是构造满足精度条件下具有小求解尺寸的动 力学模型和构造刚性(病态)条件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计算精 度的数值算法。这两方面的工作是反映柔性效应对系统的影 响,特别是对复杂大系统的影响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多体系 统动力学分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节 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
(3)图论(R-W)方法 1966年R. E. Roberson和J. Wittenburg创造性地将图论引入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利用图论中 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数学工具成功地描绘系统内各个刚体之间的联 系状况,即系统的结构。借助图论工具可将系统的结构引进运动 学和动力学的计算公式。Roberson-Wittenburg和HookerMargulies独立地重新发现并发展了增广体概念。利用增广体概 念可对Roberson-Wittenburg或Hooker-Margulies的基本方 程做出明确的物理解释。R-W方法完美地处理了树结构的多刚体 系统,而对非树系统,则利用假想铰切割或刚体分割方法转变成树 系统处理。R-W方法以相邻刚体之间的相对位移为广义坐标,对 复杂的树结构动力学关系给出了统一的数学表达式,并据此推导 出系统微分方程,编制了应用于机械、卫星、车辆和机器人等的 MESA VERDE程序。
车辆工程技术的常见问题解答

车辆工程技术的常见问题解答车辆工程技术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涉及到汽车设计、制造、维修和改进等各个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将回答一些与车辆工程技术相关的常见问题。
1. 什么是车辆动力系统?车辆动力系统是指提供车辆驱动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和车轮等。
发动机是产生动力的核心部件,它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动。
变速器用于调节发动机的转速,并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进而驱动车轮。
2. 为什么发动机需要散热?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会导致发动机过热而引发故障甚至损坏。
散热系统通过循环冷却剂来吸收热量,并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这样可以保持发动机在一个适当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什么是车辆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吸收道路不平顺的冲击力和保持车辆稳定的作用。
悬挂系统通常由减震器、弹簧、悬挂臂和稳定杆等组成。
减震器起到减震和稳定车身的作用,弹簧则支撑车身并吸收道路冲击力。
4. 车辆的制动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转化动能为热能实现车辆的减速和停止。
制动系统通常由刹车片、刹车盘(或鼓)和刹车油液组成。
当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片与刹车盘(或鼓)之间会产生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5. 车辆的排放控制系统有什么作用?排放控制系统用于减少车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主要包括三元催化转化器、氧传感器和排气再循环系统等。
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氧传感器用于监测汽车尾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实现发动机燃烧的优化控制。
排气再循环系统可以将一部分废气再引入发动机燃烧室,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6. 什么是车身混合材料?车身混合材料是指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车身结构。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运动学和振动学等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汽车的加速、制动、操纵等方面的问题。
汽车动力学的主要目标是理解和优化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性能,以提高驾驶安全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汽车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汽车运动学:研究汽车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这涉及到汽车的运动方程、轨迹规划等内容。
汽车力学:研究影响汽车运动的力,包括引擎产生的推进力、刹车产生的阻力、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等。
汽车力学是汽车动力学中的一个核心领域。
操纵稳定性:研究汽车在操纵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横向稳定性(转向稳定性)、纵向稳定性(加速度和刹车时的稳定性)等。
汽车振动学:研究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振动问题,包括悬挂系统、车辆舒适性、悬挂系统的调校等。
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是将控制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汽车动力学问题的学科。
在汽车动力学中,控制的目标通常包括提高汽车的稳定性、操纵性、燃油经济性等。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的关键问题包括:
动力系统控制:包括发动机控制、传动系统控制等,旨在优化动力系统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悬挂系统控制:通过主动悬挂系统,调整车辆的悬挂刚度和阻尼,
以提高操纵性和舒适性。
刹车系统控制:通过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等,提高刹车的效果和稳定性。
车辆稳定性控制:通过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提高车辆在横向运动中的稳定性。
巡航控制:通过巡航控制系统,实现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动巡航。
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在现代汽车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关乎车辆性能的提升,还涉及到驾驶安全、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点

车辆系统基础知识1.车辆系统中主要有哪几种非线性关系:(线性化方法、原理。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线性化时踏面锥度、重力刚度、重力角刚度为常数。
蠕滑率-力规律:蠕滑系数在线性化后也为常数。
车辆的悬挂特性:2.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内容:蛇形运动稳定性;车辆曲线通过时运动状态和轮轨作用力;车辆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过曲线时抗脱轨、抗倾覆性能;车辆纵向动力学,车辆间相互作用;新型悬挂形式,主动、半主动悬挂,径向转向架;弓网系统动态特性:受流、噪音;车辆系统空气动力学。
3.轨道车辆的不平顺及其对应的车辆振动类型:(此处需要补充各种常用轨道谱表示方式,以及不同振动形式耦合程度大小与关系)直线区段的四种不平顺分别为:垂向轨道不平顺,引起车辆的垂向振动,水平轨道不平顺,引起车辆的横向滚摆耦合振动;方向不平顺,引起车辆的侧滚和左右摇摆;轨距不平顺轨距不平顺对轮轨磨耗、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车辆系统动力学指标及评价标准1.车辆运行安全性及评价标准:脱轨系数:评定防止车轮脱轨稳定性的脱轨系数,为某一时刻作用在车轮上的横向力Q和垂向力P的比值。
脱轨系数临界值定义为当轮轨接触的切向力T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接触法向力N时的Q/P值。
(有两类脱轨系数,一种与时间相关、一种与时间无关,像这种评价指标的原理,虽与考试没什么关系,但是可以尝试弄清楚,谁整理好了可以弄进来。
还有不同标准,比如《铁道机车动力学性能试验鉴定方法及评定标准》(TB/T 2360-93)《高速试验列车动力车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规范》(95J 01-L)《高速试验列车动力车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规范》(95J 01-M)的限定值,这些个常用标准,值得整理)轮重减载率:评定车辆在轮对横向力为零或接近于0的条件下,因一侧车轮严重减载而脱轨的安全性指标。
(同上)倾覆系数:评价车辆在侧向风力、离心力和横向振动惯性力的最不利组合下是否会导致使车辆向一侧倾覆。
(同上)2.车辆运行平稳性及评价指标:Sperling:评定车辆本身的运行品质以及旅客乘坐舒适度,根据振动加速度及其振动频率来衡量,不同类型的振动(横向、垂向、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得到的W值不同,然后汇总取算术平均得到总的平稳性指标。
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
1 什么是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它是汽车技术的分支,
专注于研究和设计汽车系统的总体行为。
该领域主要关注汽车的运动
规律、动力学和控制特性。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旨在发展改善汽车
性能并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和社会需求。
2 动态特性
汽车系统动力学考虑多个机械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全面评估和调
整车辆的性能。
它是建立汽车的核心内容,涉及汽车的悬架系统、动
力系统、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动力学技术可
以通过实验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精确计算车辆的动力和运动特性,提
高车辆的整车性能,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模拟与控制
把汽车系统抽象化,建立一个车辆动力学模型,可以使研究者以
虚拟的方式实现无限的试验。
运行模拟,发现汽车的动力和控制问题,这也是汽车技术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方法。
同时,采用模拟技术可以大
大减少汽车系统开发周期。
4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未来发展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一个容易引起现代技术的新领域,随着技术的
不断更新,汽车系统动力学也在发生变化,多层次有趣的课题正在研
究,比如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发动机的新能源研究等。
由于其独特
的特性,汽车系统动力学还可以发展到其他领域,如人体工程学,机
器人及空间科学等,将更多新奇的机器人及汽车系统动力学应用于日
常生活中。
汽车系统动力学融合了物理学、数学、机械工程,以及一系列的
有关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将与日俱增,未来有很大发展潜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编程作业

1 行驶动力学计算机建模,仿真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1.1建立M文件%车辆模型参数mb=320; %簧载质量(kg)mw=40; %非簧载质量(kg)ks=20000; %悬架刚度(N/m)kt=200000; %轮胎刚度(N/m)swsc=+-100; %悬架工作空间(mm)%仿真路面输入参数g0=5*10^-6; %路面不平度系数(m^3/cycle)u=20; %车速(m/s)f0=0.1; %下截止频率(Hz)%性能指标加权系数q1=80000; %轮胎动位移q2=5; %悬架动行程q3=1; %车身加速度%系统输入x0=wgn(10001,1,20); %生成高斯白噪声(采样点数列数功率)t=0:0.005:50; %仿真时间Tw=[t' x0]; %系统输入序列[仿真时间序列白噪声序列]%系统状态方程矩阵A=[0 0 -ks/mb ks/mb 0;0 0 ks/mw -(ks+kt)/mw kt/mw;1 0 0 0 0;0 1 0 0 0;0 0 0 0 -2*pi*f0];B=[1/mb;-1/mw;0;0;0];F=[0;0;0;0;2*pi*(g0*u)^0.5];%二次最优控制器设计Q=[0 0 0 0 0;0 0 0 0 0;0 0 q2+ks^2/mb^2 -q2-ks^2/mb^2 0;0 0 -q2-ks^2/mb^2 q1+q2+ks^2/mb^2 -q1;0 0 0 -q1 q1];R=1/mb^2;N=[0;0;-ks/mb^2;ks/mb^2;0];[K,S,E]=LQR(A,B,Q,R,N); %K为最优控制反馈增益矩阵以上程序执行后可得到的结果为:A=[0 0 -62.5 62.5 0;0 0 500 -5500 5000;1 0 0 0 0;0 1 0 0 0;0 0 0 0 -0.6];B=[0.0031;-0.025;0;0;0];F=[0;0;0;0;0.0628];K =[711.88 -1241.5 -19284 -2038.5 20864];Tw[时间序列白噪声幅值序列]1.2 建立simulink模型设置输入模块:(Tw序列)设置状态空间方程参数:(其中B矩阵为M执行结果中B与F矩阵的和矩阵维数:4×2)设置增益模块:(K矩阵)1.3 执行结果根据以上设置执行仿真,可得如下结果:车身加速度(m/s^2)-时间(s)悬架动行程(m)-时间(s)轮胎动位移(m)-时间(s)路面位移输入(m)-时间(s)1.4 结果分析根据上图可分别导出车身加速度BA,悬架动行程SWS,轮胎动位移DTD的数据。
车辆系统动力学

2. 系统具有整体性
系统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但系统的性能不 是各元素性能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影响的,所 以这种组合使系统的整体功能获得新的内容,具 有更高的价值。例如一辆汽车是由发动机、传动 系、车轮、车身、操纵系统组成。单有发动机只 能发出动力,不会自己行走,但当发动机装在具 有车轮的汽车底盘上,就成为可以行走的汽车, 成为一种交通工具,其功能就与一台发动机大不 相同。由此可见,研究系统特性应从整体的观点 来看。系统的性能是由其整体性能为代表,而不 是由某一个元素所能代替的。
4. 系统具有功能共性
系统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 流,既可以从外界环境向系统输入或从系统向 外界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是任何系 统都具有的功能,称为系统的功能共性。如汽 车系统中把燃料的燃烧热能转换为汽车的行驶 动能,在这一过程中,发动机吸收氧气,而排 除废气。这一过程有能量的交流,也有物质的 交流。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 1.2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 1.3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1 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在我们真实的大千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由一组物 件构成,以一定规律相互联系起来的实体,这就是系 统,自然界就有太阳系、银河系这样的大系统,这种 系统是脱离人的影响而自然存在,称为自然系统,还 有如生物、原子内部也构成了自然系统,还有一种系 统是通过人的设计而形成的系统,称为人工系统,如 生产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信系统;人工组合和自 然合成的组合系统,如导航系统。 本文主要是研究人工的物理系统及其特性。 如果把汽车的构成看成是一大系统,那么这一系 统应表示为(如图1-1):
一个系统可能由若干个环节组成,画出各环节的 方框图,然后将这些方框图联系起来,就构成了系 统的方框图。因此,方框图是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的图解化 。
车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自动变速箱

车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自动变速箱第一篇:车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自动变速箱车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自动变速箱G.Kouroussisa, P.Dehombreuxb, O.Verlindena关键词:自动变速器删除卡斯蒂略的方法变速箱的运动离合器模型罚函数车辆纵向动力学摘要本文介绍了对自动变速器模型的一个有效的配方在动力传动系统设计的早期发展阶段的车辆性能。
相应的用虚功原理获得的运动方程,涉及所有旋转的变速箱零件。
删除卡斯蒂略的方法来有效地建立部分的齿轮比的表达。
一套是刑罚功能与离合器相关的制动器使连续模拟换档。
车辆的加速度计算方程包括变速器模型的乘用车管理纵向行为,包括发动机、轮胎的一个现实的模型和经典道路负载。
这个公式提供了一个动力系统/车辆动态模型为了简单起见(刚性互连机构运动学约束),和充分有效的连续模拟齿轮变化。
提出了两个现实案例,即克莱斯勒45rfe和爱信华纳55-50锡动力系统。
对于后者,验证是通过比较了的测量数据。
开发模型显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用于模拟的实现不同控制齿轮变化规律。
2014爱思唯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1。
简介多体仿真工具通常用于评估车辆在架设前的表现。
这个虚拟原型不仅用于机械性组件的设计也为电子部分。
多体系统的耦合与其他学科提供了丰富的新的发展领域。
例如,机械电子系统,需要集成特定方程与致动器、控制器和传感器、富于车辆及其规范现在定义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工具。
自动变速器(在)组成的行星齿轮火车,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现代轿车。
其重量轻、体积小,有趣的表演,使这类装置的成功,特别是最近被带到限制功率耗散。
这种轮系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汽车由于变速箱控制器来优化燃料消耗或加速性能。
尽管通常的多体系统仿真工具通常用于评估车辆的动态性能,对一个完整的加速过程仿真是不直接改变各变速运动限制通过传动系统。
模拟换档,第一选项,包括建立连续的齿轮[ 1 ]模型,仿真跳跃模型是根据一定的连续性条件进行的模型(硬件在环仿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 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确定的,也有些随机的,请详细说明与车辆结构有关的激振因素有哪些?答: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与轨道有关的激振因素(详见《车辆工程》第三版P214-P216):(1)钢轨接头处的轮轨冲击,(2)轨道的垂向变形,(3)轨道的局部不平顺,(4)轨道的随机不平顺; 二是与车辆结构有关的激振因素。
车辆本身结构的特点会引起车辆振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车轮偏心。
车轮在制造或维修中,由于工艺或机床设备等原因,车轴中心和实际车轮中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心,当车轮沿轨道运行时,车轮中心相对瞬时转动中心会出现上下和前后的运动。
这些变化会激起车辆的上下振动和前后振动。
设车轮中心与车轴中心之间的偏心为e ,则车轮转动时,车轴中心的上下运动量z t 为:z t =esin(t t r vt e t θθω+=+0sin()),v-车辆运行速度;r 0-车轮名义半径;t-自某初始位置经历的时间;ω-车轮转动角速度;θt -初相角。
(二)车轮不均重。
如果车轮的质量不均匀,车轮的质心与几何中心不一致,当车轮转动时车轮上会出现转动的不平衡力。
设车轮的质量中心与几何中心之偏差为e w ,则车轮转动时的不平衡力为:)sin()(020t w w w r vt e r v M F θ+=,式中,M w -每一车轮的质量,其他符号同上式。
车轮偏心和不均重,都会引起轮轨之间的动作用,车辆运行速度越高,则会引起的轮轨相互作用力越大。
(三)车轮踏面擦伤。
车轮踏面存在擦伤时,车轮滚过擦伤处,轮轨间发生冲击,钢轨受到一个向下的冲量,而车轮受到一个向上的冲量。
如果车轮擦伤长度与车轮中心所夹的圆心角为0θ,则车轮滚过踏面擦伤处的向上的冲量为:0θv M v M w w =∆。
车轮踏面擦伤后轮轨之间的冲击也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vr T 02π=。
(四)锥形踏面轮对的蛇行运动。
以自由轮对为例,假设轮对与转向架之间无任何刚性和弹性约束,轮对单独的在轨道上滚动,钢轨顶部呈刀刃状,而且是两根平行直线,轮对是两个对称圆锥体,轮对在轨道上运行时,轮轨之间无任何相对滑动,不计论对上任何作用力和惯性力。
设车轮踏面斜度为0λ,轮对中心向右偏移轨道中心线距离为y ,这时右侧车轮的实际滚动半径为y r r r 00λ+=,左侧车轮的实际滚动半径为y r r l 00λ-=。
由于轮对沿轨道运行时左右两轮的转速相同,半径大的车轮经历的距离长,半径小的车轮经历的距离短,轮对中心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圆弧,其曲率半径为:ybr R 00λ=,b-同一轮对左右车轮滚动圆跨距的一半。
事实上,直线区段的轨道是直线不是圆弧。
当车轮绕曲率中心转动时,轮对中心相对轨道中心线的横移量y 是随轮对运动而变化的,根据高等数学可导出:x br y y 000sin λ=。
由此可见,当车轮踏面为锥形时,只要轮对中心偏离轨道中心,轮对就在横向产生正弦运动,这种运动称为自由轮对的蛇行运动。
取vt x =,令v br 00λω=,则有t y y ωsin 0=,式中ω-轮对蛇行运动的角频率,v-车辆运行速度。
轮对蛇行运动的周期为:0022λπωπbr v T w ==,蛇行运动的波长为:002λπbr L w =。
由此可见,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则轮对蛇行运动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轮对的蛇行运动也将激起车辆的振动。
同样可以看出,滚动圆跨距对于蛇行运动的影响与轮径相似。
当车辆沿轨道运行时,轮对有蛇行的趋势,轮对的蛇行运动将激起车辆簧上部分的振动,而车辆簧上部分的振动也将反过来影响轮对的蛇行运动。
当车辆沿完全平滑的轨道上运行时,轮轨之间虽无明显的激扰作用,由于车轮踏面的特点也会激起车辆系统的振动,这种振动属于力学中的自激振动,只要车辆沿轨道运行,轮对中心与轨道中心线之间存在横向偏移时,就会引起轮对蛇行运动,车辆停止运动,蛇行运动也就自然停止。
2、 已知车轮名义滚动圆半径r 0,左右车轮轮轨接触点的横向跨距2b 和踏面等效斜度λ0,试推导求的自由轮对蛇形运动周期T w 和L w ,注意表明各符号的意义。
答:车轮踏面斜度为0λ,轮对中心向右偏移轨道中心线距离为y ,这时右侧车轮的实际滚动半径为y r r r 00λ+=,左侧车轮的实际滚动半径为y r r l 00λ-=。
由于轮对沿轨道运行时左右两轮的转速相同,半径大的车轮经历的距离长,半径小的车轮经历的距离短,轮对中心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圆弧,其曲率半径为:ybr R 00λ=,b-同一轮对左右车轮滚动圆跨距的一半。
事实上,直线区段的轨道是直线不是圆弧。
当车轮绕曲率中心转动时,轮对中心相对轨道中心线的横移量y 是随轮对运动而变化的。
车轮离初始位置继续前进时,轮对中心偏离轨道中心的y 值值变小,于是左右车轮滚动半径差变小,轮对中心轨迹的曲率半径变大,当y 值为0时,左右车轮的滚动半径相同,但这时轮对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并不垂直而有一个倾斜角,轮对继续向前滚动时,轮对中心有在轨道中心的另一侧出现偏离。
如此反复,轮对中心的运动轨迹呈现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称为自由轮对的运动学蛇行运动曲线。
这条曲线可以用数学方法描述,根据高等数学,任意曲线的曲率为:2322)1(1dxdy dx yd R +-=,若近似地取221dx y d R -=,将其带入曲率半径公式得:00022=+br y dx y d λ,若取轮对中心的初始条件为x=0时,y=0;002λπbr x =时,y=y 0。
其解为x br y y 000sin λ=。
由此可见,当车轮踏面为锥形时,只要轮对中心偏离轨道中心,轮对就在横向产生正弦运动,这种运动称为自由轮对的蛇行运动。
取vt x =,令v br 00λω=,则有t y y ωsin 0=,式中ω-轮对蛇行运动的角频率,v-车辆运行速度。
轮对蛇行运动的周期为:0022λπωπbr v T w ==,蛇行运动的波长为:002λπbr L w =。
由此可见,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则轮对蛇行运动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3、 请简述形成轮轨蠕滑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并以自由轮对为例,推导写出轮轨蠕滑率的表达式,相应的符号自我标注。
答:轮轨之间的蠕滑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
首先,轮轨是弹性体,如果车轮和钢轨均为绝对刚体,那么它们在垂向载荷和切向力作用下不产生弹性变形也不会有切向变形,因此车轮沿钢轨滚动时也不会产生轮轨表面材料的相对运动,亦即不会出现蠕滑现象;其次,如钢轨虽为弹性体而轮轨之间没有正压力和切向力,因此轮轨间不存在切向的黏着力和切向变形,轮轨间也不会出现蠕滑现象;最后,如果轮对静止地停留在钢轨上不滚动也不会显示出蠕滑现象。
因此,轮轨之间出现蠕滑的条件有三个,即轮轨为弹性体,车轮与钢轨之间有一定的正压力和切向力使车轮沿钢轨滚动。
缺少以上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均不会出现蠕滑。
(一)车轮踏面斜度为0λ,轮对中心向左偏移轨道中心线距离为y ,这时左侧车轮的实际滚动半径为y r r l 00λ+=,右侧车轮的实际滚动半径为y r r r 00λ-=。
左右两轮的纵向蠕滑率分别为:000000),(r y r r r r r r l l l y x λωωωε-=-=-=; 000000),(r y r r r r r r r r r y x λωωωε=-=-=左右车轮的横向速度同为y ∙,则左右两轮的横向蠕滑率同为:ωεε0),(),(r y r y y l y y ∙==(二)轮对横移偏转角为θ,轮对偏转角速度为θ∙,b 为同一轮对左右车轮滚动圆跨距的一半,左右两轮的纵向蠕滑率分别为:ωωωωεθθθ0000),()(r b r r b r l x ∙∙-=--=;ωωωωεθθθ0000),()(r b r r b r r x ∙∙=-+=。
左右两轮的横向蠕滑率同为:θωωθεεθθ-=-==00),(),(r r r y l y 。
(三)轮对的合成蠕滑率:左轮的纵向蠕滑率为:)(000,ωλεθr b r yl x ∙+-=,右轮的纵向蠕滑率为:)(000,ωλεθr b r yr x ∙+=,左右两轮的横向蠕滑率为:)(0,,θωεε-==∙r y r y l y 。
4、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建立某一客车车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旨在用来分析车辆的蛇形稳定性,请自我选择模型自由度,画出运动学模型简图,并写出相应的运动学运动方程,最后结合你的理解,分析说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该车辆的蛇形运动稳定性。
答:客车动力学模型简图参见《车辆系统动力学》P73,通常一辆客车具有两台二轴转向架,采用两系悬挂方式,其横向振动自由度如下:轮对:4(横摆、摇头)构架:2(横摆、摇头、侧滚)车体:1(横摆、摇头、侧滚)因此,一辆车的横向振动系统共有17个自由度。
相应的运动方程参见《车辆系统动力学》P74-P76。
采取提高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的措施:该车辆的车体与转向架之间在水平平面内装有摇头回转悬挂装置-刚度为0K 的复原弹簧及阻尼系数为0C 的液压减振器。
1)选择适当的轮对与转向架之间的定位刚度x K 1、y K 1,并且它们的最佳值选取与踏面斜率 及摇头复原弹簧的刚度0K 有关;2)选择适当的复原弹簧的刚度0K 及液压减振器的阻尼系数0C ;3)选择合适的转向架固定轴距12l (单纯的考虑蛇行稳定性,转向架的固定轴距越大,临界速度越高,但是曲线通过越困难)、转向架构架质量M、构架的t。
摇头惯性半径tz5、请说明车辆系统动力学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相应的评价指标又有哪些?答:6、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谈谈现在高速动车组为了改善和提高其动力学性能采取哪些措施?答:1)由于车辆轴重和簧下质量的增加将使轮轨作用加剧,影响其动力学性能以及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
因此,高速动车组一般通过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车体等途径降低轴重。
为降低车辆的簧下质量,高速动车组一般采用牵引电机架悬或体悬,并采用小轮径车轮、空心车轴、合金轴箱等新技术与新工艺;2)由于较大的固定轴距能显著的提高车辆的蛇行运行临界速度,但固定轴距的增大将使车辆在通过曲线时产生较大的轮轨冲角,造成列车通过曲线时噪声和轮轨力增大、轮缘磨耗加剧等,同时也增大了转向架质量。
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大,最小半径在4000m以上,因此,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可以采用较大的固定轴距(通常不小于2500mm);3)高速动车组采用轻量化焊接构架,可认为在常用范围内车辆蛇行运动临界速度随构架转动惯量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但其对提高蛇行运动临界速度意义不大;4)车轮踏面采用磨耗型踏面,有利于减少车轮与钢轨之间的磨耗;5)由于二系弹簧的横向刚度的增加将引起车辆横向平稳性的急剧下降,因此,二系弹簧采用具有大变位、小刚度和可以吸收高频振动的空气弹簧,来降低二系弹簧的横向刚度;6)由于高速动车组转向架采用大柔度空气弹簧作为二系弹簧,在受到较大的轨道横向或随机不平顺激扰时将造成车体侧滚运动。